我感知什么?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感知新文明》(感知论.第二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我感知什么?
从生命诞生开始,我就开始感知。我是谁?我就是驾驭生命体的感知,我就是一个独立的完全的感知体,是一个感知的始端和终端。我在感知,我感知什么?我感知感知到的一切,这一切就组成了世界。我是一个微生物,我感知的一切就是微生物的世界;我是一只蠕虫,我感知到蠕虫的世界;我是一只蝙蝠,我感知到超声波探究到的世界;我是一条鱼,我游动着,感知到水里的世界;我是一个人,我感知到人所感觉到、意识到和认识到的世界……
感知是我存在的唯一方式,感知是我与事物、包括自己发生关系的基本方式。作为生命中最高级的感知体——人,我拥有最高级的感知能力,我不但通过感觉器官及感知机能对事物进行感知,我还通过各种方式的认知让自己感知到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世界。作为感知体,感知的最大化、优选化以及便捷化是我的本能要求。为了获取更多、更好、更容易的感知信息,我们不断地改变自己,不断地寻求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获得和使用更多的感知信息。
我在感知,这就是生命的基本态,并不是生命的主动意识。作为人,我一刻不停地感知到外部事物的信息和自我的反应。我感知到事物的运动,体验到冷暖风寒和甜酸苦辣……更感知到自我的悲愁喜乐和爱恨情仇……我感知着,我的生命体是我的感知设备,为了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我保持身体健康,为保证生命存在即身体设备的存在,我把自己投入生存活动,并努力地做好一切,为的就是使生命——身体——感知设备得以存在并良好的运行,为我不断提供更多更良好的感知信息。但是,长时间以来,在人类的存在意识中,我感知的过程——生命及身体的存在成为了人生存的主要目的,我感知反倒成为服务于人生存的工具和过程,感知到的信息被生命需要选择和过滤,为感知服务的生命设备成了存在无可争辩的主人,如此,人的存在被生命意识误导,人类从此走入歧途。
当然,无论人把感知放置到什么位置,人仍然一刻不停的在感知。我感知到外部事物的存在状态,建立起与外部事物的感知交流关系,物质在感知中存在,并以感知决定的属性服务于我的感知需要。我在感知中选择物质利于感知的一面,放弃或避开物质不利于感知的一面,这就是人的生存活动,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我感知到他人的存在形态,他人的行为动态镜像式地表达了我的存在,我无法感知自己的存在印象,他人则全面的无一遗漏的表现了我作为人的方方面面,从他人身上,我才能真正地体验到自己在如何的存在。他人不断地向我表达作为人的自己,只有从我感知的角度,才可以从他人真正360度地了解作为人的自己,他人是我感知的对象,他人的表现是作为人最完全最终端的表达。所以,他人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同类和伙伴,而是我自己的镜像和投影,是我的精神性存在。我不仅依赖他人来完善自己、支持自己的存在,我还从他人获得感知事实的证明,从而获得可靠和有效的存在。我不能离开他人存在,他人事实上就是我的外向存在,本质上就是我的存在。感知原理不同于生命的原理的是:他人不是和我相同的有竞争关系的另外的生命个体,他人是我的另外的存在,是服务于我感知目的的一种方式方法,是构成感知的必要形式,是完成感知的重要过程。他人和我形成共同感知关系,是感知结构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感知他人,是我感知存在的核心,和我感知外部物质同等重要。
我感知物质,我感知他人,这是我感知的显在任务和日常过程,此外,感知终端的活动和任务是:感知我的感知。我无时不刻不在感知自我,这种终极感知在潜在的无意识中进行,这种感知是绝对的纯粹的对一切存在的最终裁决,它决定我的最后状态:愉悦、沮丧、失望、欣慰、悲伤……等等情绪的最终落点,它是一切感知事实的终极存在。它超越了语言表达,也超越了心理反映,更超越了主动意识,它是抽象的,拒绝任何具象的说明和解释,它拒绝任何主观意识的裁决,它才是存在的终裁,它就是存在的主人,语言只能命名"我"来表示它的存在,这就是最终感知的我。
我并不神秘,每个人都体会到它的存在,它才能真正决定你"我怎么这样做?""我这是怎么了?""我不应该这样""我自己真正得到什么结果?"……这些句式就是它在表达,它只向一个人表达,这个人就是你自己。所以,我们做事往往事与愿违,往往不能随心顺意,这个"心意"也是它,它不论你行为的过程如何,它只呈现和在乎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我真正的感知。所以,一切存在的目的和结果,就是我感知。无论好坏,无论对错,无论这世界如何变化,无论人作出什么行为,其结果仍然是:我感知。
再没有其他判断终端,再没有其他最终的衡量与裁决,所有发生的事实都只能归结于:我感知。记住:这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感知新文明》(感知论.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