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感知新文明》(感知论.第二部)

自私的根源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感知新文明》(感知论.第二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自私的根源

  人都是自私的,但人并不知道根源在哪里,人只知道自己生来就是自私的。其实自私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生命是独立的存在,所以自私是生命的本能行为,是生命的根本属性。人在建立生命概念时,就确定了这种生命特性的存在,所以说,人的生命本身就是自私的。自私的原因不复杂,但自私的人构成的生存状态很复杂,因为它构成了矛盾重重的人生处境,造就了每个人生的苦难历程。

  自私是人生存的本能行为,自私的目的,就是为自我生命获得更多的生存利益,使自我生命得以良好的存在。如果生命的概念符合存在本来的目的与意义,那么生命的自利行为就是合理的,就不会产生存在的矛盾冲突。可事实上,人的自利行为是相互冲突的,各自生命利益的区别,使人与人界限分明。为了集合人的生存能力,谋取更大的生存利益,人组合成契约性社会,制定公共规则、建立共同秩序、共同创造财富、公平分配利益。这就产生了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人的自私问题就显现出来,社会管理及公平原则就成为人们契约的核心,但是,公平及管理又成为人新的难题,因为什么方法和无论怎样管理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让本就千差万别的事物和人实现公平本就是不合理的和办不到的,竞争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冲突让人陷入尴尬境地,更让人遭受了无穷无尽的苦难。人们即使探索寻找各种良方、实行各种制度来试图解决公共与私有的矛盾,直至想象出理想国和大同世界,其生命私有的核心问题一直存在,人最多将公平原则推向极致,但对生命私有却仍然无可奈何。

  自私是人极端矛盾的问题,生命竞争生存模式要求你自私,生命合作经营的社会模式要求你无私;你自己需要自私,他人要求你无私;本能是自私的,理智要求无私……这种矛盾贯穿于人的一生,不仅常常使人为难,还使人不知道该怎样对待自己,自己究竟该怎样去生活?其实自私是不容人选择的,生命体制的本身就是个人自利的体制,独立的个人就是生存利益的基本单位。你必须经营自己,你必须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不具备这基本的行为,你就不是一个正常人。一个人在自我生存的过程中谋取个人利益是天经地义的,其实生活已经默认:无论你做出什么行为,最终都得归结为你个人的利益得失,你是自己推卸不掉的生命责任者,你对自己负有全责。所以,你一生的使命,就是使用一切行为,使自己得以良好的存在。所以,就有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信条。

  其实人们早就知道,每个人都为自己谋生,都为自我打算,都从自我出发,损害的看起来是公共的社会利益,本质上就是损害到每个人的利益。每个人获得的利益与每个人的自私意识成反比,自私意识和自私行为越强烈,每个人获得的利益就越少;反之,自私意识和行为越薄弱,每个人获得的利益就越大。所以,理性告诉人:要禁绝自私自利,人类的利益才可能最大化。但是,从古至今,没有一条理由可以有效地杜绝人的自私行为,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消灭人的自私观念。恰好相反,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这反而更刺激了人的自私欲望,更加巩固人们的自私壁垒,自私行为更加宽和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鸿沟,自私的无节制发展使人类社会的腐败不可救药。

  人们早就深受自私之痛,还不是别人的自私如何损害到你,是你自己的自私困死了自己。为什么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就是自私的高墙隔离了人的相通,靠亲情、友情和其他种种人情开道小门小窗是显然不够的,人与人不能相通的困窘就是自私害的。自私把人困成寄居蟹似的生活,自私阻断了人之间的一切通道,自私排斥了对自己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他人,自私给自己制造了最多的麻烦和最深的恐惧,自私使自己丧失了整个世界和整个人生,自私使自己失去了生存的目的……然而,人们并非不知道自私的弊端,人们并非愚蠢地要固守非理性的自私,不是人们不愿意放弃自私,是人们找不到放弃自私的理由,人们无法放弃自私。

  人们知道自私是万恶之源,但又不得不每日喝下自私自利这杯鸩酒。自私使人像刺猬一样存在,利益的尖刺我不但刺向他人,同时也在刺向自己。财富再多、利益再大,你也还是刺猬,无论哪只刺猬都不可能得到温暖的依偎和幸福的拥抱。自私不但是万恶之源,更是痛苦之源,而自私的根源来自哪里?就来自人们奉行的生命竞争逻辑模式,就来自人类奉行至今的生存理念。自私不除,人类无福。但自私能除吗?自私之母——生命存在的体制怎么革除?

  问题尖锐地不容回避的指向了人的生命观和生存理念,这才是人类一切问题的总根源。如果人的生命观不可动摇,那么动摇的就只能是人类抱有的生活理想;如果人的生命观不可否定,那么否定就只能是人的生存目的和生存意义。问题在于:否定生命理念的根据何在?人们能找到这个伟大的理由吗?而且它的出现将颠覆一切。还需要担忧的是:人类能承受这史无前例的巨大变革吗? 《感知新文明》(感知论.第二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