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什么理由尽善尽美?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感知新文明》(感知论.第二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人有什么理由尽善尽美?
做好自己,让自己尽善尽美,这是人对自己的总体要求,但为什么要这样做?理由就十分复杂了。首先,人得想:让自己尽善尽美,受益的是谁?要求我尽善尽美,他人尽善尽美了吗?在他人都不尽善尽美的情况下,我能做到尽善尽美吗?纵然我能做到尽善尽美,有用吗?在所有的理由里面,人找不到一条真正能说服自己的理由,所以,人放弃尽善尽美的要求,该做什么做什么,能做什么做什么,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成为默认的人生法则。只有想做圣人的人,只有想成为神的人在要求自己尽善尽美,普通的人放弃了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要求。
在中国式的人伦道理中,做一个圆满完美的人,是对人的最高理想。总有许多的教诲和许多劝谕让你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完人,甚至做一个圣人。但做这样一个人的目的是什么?人们却并不清楚,所以,一切的劝诫都显得可疑:为什么要做一个圣人?做一个圣人对自己有利还是对他人有利?做圣人是让自己更智慧更强大更完善?还是于他人有用?人与人的生存利益是各自的,做圣人为己还是为他?自古中国的智慧里,独善其身和修身养性都是个人修为的宗旨,做好自己最具说服力,因为直接有利于自己。而行善积德、多做好事是转个弯为自己,因为好人有好报,人为了好报而做的事,还是为了自己。所以,做圣人难道不是为了自己?为自己的圣人不是更可疑吗?
当人在人与人之间划出一条生命利益的界限以后,一切的行为与智慧都被利益化了,私就是利益的归属,私利被默认为人行为的目的,公有则是一种利益的平衡策略,是约定的利益分配方式,其目的仍然利于个人,所以,私有利益才是绝对的。利己不得不作为人的行为目的:小利于物,中利于名,大利于圣。这是人们总结出的道理。一个人成为圣人,无非是为得到更好的个人境遇和更多的个人享受,为自己是生命逻辑走不出的边界。所以,人无论是向外求还是向内求,向己求还是向他求;无论采用什么方法,以何种形式求,其结果与目的都是一样的:为自己求得生命利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并非只是自私的宣言,而是表达世上只此一理,别无他理。如果利他的目的不是利己,那么利他是不合逻辑的,生命逻辑的结果并不是利他。
如果做一个尽善尽美的人是利己的,利在哪里?如果这些利都是利己的策略,那就是一个计算问题,是一个划算不划算的问题。人人都在利己,人人只有利己,人的智慧和行为能力只是利己的工具,一切公共关系和社会结构都不过是公平合理的利己形式与方法,一切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最终的目的仍然是落实到个人的生存利益。在人们现行所有的认识中,无论各种经济手段、科学方法、思想文化以及宗教信仰,无一不是达到最终利己的目的。但是,我们却又制造了矛盾的形象,那些至高无上的神,美妙绝伦的天使如果为了利己的目的和人打交道,岂不是成了笑话?那问题就是:神和天使无需自私,他们奉行的是另外一套存在逻辑吗?那是一套怎样的逻辑?为什么不在人间实施?我们了解这套逻辑吗?
人们无法自圆其说,生命利益划定的界限怎能打破?凭什么打破?人们无法找到打破的理由,但任其个人利益随意存在,显然最终损害的还是个人利益。在保持生命利益界限的前提下实现生命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人类智慧遭遇的一大难题,在回答这道难题的过程中,人们使用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各门宗教和各种科学手段的运算方程式,直到终极方程:天堂以及大同社会,答案仍然是:每个人生命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个无解方程,因为生命的利益有排他性和冲突性,要平衡所有的冲突和消除生命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个人利益不可能平均地最大化,一切平均的手段都将失去平均,这难题不是难倒了数学运算,而是难到人类的生存逻辑,人类永远越不过这个逻辑。
成为完人、圣人可以使某些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但不能使每个人的利益平均值最大化,人之间的这种利益差别已经非常明显,贫富悬殊,个人境遇悬殊已经祸害巨大,再造些圣人、完人只不过加大悬殊而已,对消除人类整体的苦难不但无效,只会有害。
人找不到做到天使的理由,天使就只能出没于神话或寓言之中。古往今来,人的修行养心,洁身自好不是他们奉行另一种生存理念,而只是他们寻求的另一种利己方式;戒断欲念、吃斋念佛是一条特别的利己之道。人间的一切道理,无论走出多远,最终还得归于利己。人怀疑利己的道理,但人更找不到利他的理由。每个人完全可以放弃利己行为,做一个理想中的尽善尽美的人,但是,缺乏一个可靠的理由,一个人人皆信的理由,一个没有矛盾的、圆满的、不容置疑的理由,人类找得到这个理由吗? 《感知新文明》(感知论.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