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上岸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感知新文明》(感知论.第二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次上岸
逻辑是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规则,人们的存在逻辑一旦形成,则是整个世界的呈现方式、范围、运动秩序及认识方法,这一套逻辑模式与人的存在紧密相连,人们几乎再也走不出这套逻辑模式的边界。这个严密的边界虽不设高墙深网,但对于人的限制作用则大大强于所有的禁忌与制约,人从此越不过这无形的雷池半步。纵观历史,人类自文明以来,做出若干创造,有过许多突破,但无人、也没发生过突破人类生存竞争逻辑模式的完整理论,无论什么理论与思想,包括所有的宗教信仰,无不建立于生命理念之上,将人类禁锢数千上万年之久,竟无一人破壁而出,这足以说明逻辑模式之坚不可摧。
逻辑是思维运行的根据,人的行为是思维的结果,人思维的根本立场一旦确立,人就会形成对事物的固定看法,客观观念和唯物主义就是一种思维模式,其运行的逻辑影响和左右了其后的唯心主义以及宗教思想。人们费尽心机,却只不过是想在这逻辑关系之下得出不同的结果,更具体的做法是:运用各种智慧方法,来修正或完善客观逻辑的残缺和漏洞,即便造出一个面目全非的天堂来,其运行的逻辑体系仍然是生命的和客观的,仍然以物质作为基础,人只不过将生命的存在逻辑演绎到极致,是人间秩序的另一种发挥。人们潜心和努力的是,怎样在这套逻辑模式里得到最大的好处,即让自己最大程度的适应和利用这套逻辑模式,人们一直在幻想着未来的某处就是理想的人间胜景,一切一切总会得到圆满又如意的结局。人并不怀疑这套逻辑的正确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人只是怀疑自己的思考能力、认识能力和行为能力能否发挥出最大限度的作用,人都嫌自己做得不够和做得不好,没有质疑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正确吗?客观思维模式已经完全彻底的将人奴化了。
但感知主义理论提出另一套逻辑模式来解释世界和重新定义人的存在,人们的反应是:你这些观点与思想符合现实逻辑吗?应用你提出的方式能解决问题吗?这很像鱼在问鸟,像你那样张开翅膀能游得很快吗?能躲避鲨鱼的追击吗?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使人很难理解感知主义思想,因为人们无法不将感知理论放到生存逻辑下来检验,而感知理念正是与生存逻辑不符的,它怎么可能在生存逻辑中运行?怎么能用它来解决生存所遭遇的问题呢?当初生物从大海爬上陆地时,仍然沿用水中的生活模式行吗?正是由于他们敢于放弃水中的行为模式,才诞生了陆地的生活方式,才诞生了如此丰富的大千世界和如此辉煌的人类文明。当然,如果没有另外一套逻辑行为模式,所有的生物恐怕还在水里游来游去。
感知存在用以替换生命存在正是人类的又一次上岸,感知存在的运行原理和逻辑体系不但是存在的根本方式和根本原理,而且从圆满度和效能性上远远超过生存逻辑,两者的存在状态天差地别,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生存逻辑遭遇的所有问题都不会在感知存在的状态下出现,不是感知存在逻辑模式解决了现在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不会出现,因为它们失去了出现的理由。代之以的完全是另一种状态,有可能出现的是另外的问题,这另外的问题不合现在人们的思维逻辑,我们基本无法想象,就如同鱼无法想象鸟的问题一样。
现代人当然不能比拟为鱼,但确实存在鱼的思维逻辑,生存逻辑无所不至,生存问题无所不在,人在生存竞争逻辑模式生活得太久,人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已经被生存概念化了,世界就是一个生存现场,一切事物都是生存逻辑的演绎。而感知存在则将一切还原为感知运动,事实的呈现就是感知结果。感知与生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原理和两种理念,生存现象仅仅是感知活动中的局部过程,而感知活动包括了更大的范围、更多的方面和更新的可能。试想,人类的始祖如果还生活在海洋中,会有今天的人类吗?会有今天的文明世界吗?人类始祖从海洋里上岸可能是由于偶然的原因,没有理由说海洋生物必然会变成陆地生物,而陆地生物也没有理由必然会成为海洋生物,所以,偶然的机缘也是非常重要的。
感知主义理论的出现就是人类面临的一次重大的机缘,人们应当像最先离开海水迎接空气一样来适应感知主义逻辑方式,而不是将感知主义的法则用于海水中,人必须逐渐地放弃海洋逻辑即海水生活模式,逐渐进而全面进入感知生活模式。人将要一层一层褪去孤立、自私、排他、愚昧……等等人性恶疾,就如当初褪去腮、鳞、翅……一样,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但一定比进化时程要快,因为人早已经不是鱼,人的智慧将使人的"第二次上岸"大大缩短时程,从鱼进化成人,花去数亿年时间,从人还原为感知体,也许只需数年。不过,当下人们要做的是:尽快知道感知存在的原理与逻辑,知悉感知的法则与规律,从开始放弃自己身上的一鳞半爪开始,而不是用生存逻辑来丈量感知逻辑,将感知理论放在生存理念的显微镜下来辨析。
当初上岸,人并不适应大地天空,如今,人不适应感知主义逻辑,道理一模一样,想想,应该不难明白。 《感知新文明》(感知论.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