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冬天的胡琴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小码头
第1节
罗秀山和外孙宝乐出门的时候,天已经晴了,但石板街面上那些拇指般大小的凹凼还有积水,高处的屋瓦和低处的门槛都是湿漉漉的。他俩都穿着新衣裳,老罗穿了一双橡胶底布鞋,小孩蹬的是一双旅游鞋,样子挺休闲的。可他们走在街上,一点也不像游客,倒像两个走亲戚的乡下人。
罗秀山要到街上慢慢走,慢慢看,挨到天黑。他要把他刚刚得到的欢喜延长下来并固定在他熟悉的环境中。这样它才真实可靠,才不至于从自己的眼前或自己的家中飞快地溜走。
带给他喜讯的是隔壁邻居小玉。小玉告诉他,住在她家拍电影的那个人,要给他拍一组镜头,岸上水上都要拍。尤其要拍他弄船戏水的情景。小玉说那个人对他感觉很好,对他很有兴趣。
小玉是他看着长大的,从小就乖巧,不像宝乐的妈妈那么野。尽管街坊邻居对她也有些风言风语,老罗仍然喜欢她,也许就是对他友善的回报吧,小玉把这么好的事不给别人,只给他。
小玉的本事大全仰仗她妈妈。她妈妈开的家庭旅馆“雅家达”上了几个大城市的报纸,一年四季的生意好得人眼馋。于是就有人说,生意好是因为有小玉。因为这个,在若干失眠的深夜,老罗阴暗地听过邻居家的墙壁。现在一想起来,他就不能原涼自己。他想如果突然有什么闪失,那个人不给他拍电影了,那就算是菩萨对他的惩罚,菩萨就在头顶,什么都知晓。
罗秀山尾随着外孙,磨磨蹭蹭地走在街上??他一边按捺住自己,不把这消息走漏给任何人,一边又用热烈的目光把喜讯传递给他熟悉的木梁、板壁、石墙和石板。他不住地祈祷,惟愿什么岔子都不要出现,他太想拍那组镜头了,他太想上那个人的电影了,就像多年以前,上那个画家的画一样。
宝乐走在外公的前面,他不时地停下来,等老人赶上。鞋和衣服都是新的,弄得人很不舒服,停下来的时候他就暗中动他的脚趾和头颈。他觉得老人今天的神情很怪,既喜上眉梢又愣愣怔怔。比那些拍照的游客还走得慢,看见什么都要驻足,对什么都要仔细端详,就像从来没有来过这个地方。
老人刚才在瞅一处敞开的石门,门内的四方院子里挤满了游客。他们正仰着脖子看木楼上的一个戏台。戏还没有结束。那出戏老罗看过,他的祖辈也看过。那个院子叫冉家大院。街的左边,这样的院子还很多,分别叫王家大院、田家大院、罗家大院、程家大院等。街的右边,是清一色的吊脚楼。那些起伏错落的吊脚楼有不同的□窗、不同的来历和不同的气派,但颜色却差不多,都是被岁月锈蚀过的黑褐色,尤其是那板壁,从屋檐到壁脚,每家每户都没有什么区别。
等到宝乐和他外公齐头往前走的时候,太阳出来了。阳光涂亮了右边房屋的上半截,那带状的橙黄蜿蜒着一直向前。黧黑的门洞里陆续有老人出来,端坐在自家的门前。
从街头到街尾,走得慢,也只要个把小时。老人和他的外孙却耗费了大半个下午。当然这其间要扣除吃晩饭的时间。晩饭是在一家小面馆吃的。面馆的主人也姓罗,罗秀山吃饱了肚子,差点就要说出他携带了一下午的秘密,但最终还是忍住了。这一次,不到真相大甶,他一定不会说出来,他这一生已经被同辈笑话过好几回了,决不能再留下笑柄。
吃过饭,时辰还早。老罗带着外孙沿着酒馆旁边的石梯弯曲向下来到了码头。码头上也有三三两两拍照的游人,但没有船。对岸的峭壁在水中留下了凝定的倒影,那青灰色的山体连绵不断,山腰细若羊肠的栈道清晰可辨。
宝乐跟外公在河边看过不同时段里不同色彩的水,每一次他都要欢呼。这会儿他手里拿着薄薄的石片打了好一阵水漂。他一边打,一边斜着身子问外公,金红色的水溅起来的怎么是白色的水珠。外公仰头不语,他在看山顶上的吊脚楼。
夕照中,那苍老的楼群临空逶迤,幻景般耀眼一颤巍巍的擎柱、密实的楼栏和鱼鳞样的格子窗亮得可疑。想起多年前画家对他说过的,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了几百年前,老罗伤感地叹到,要是他再来,肯定会回到几万年前,这里除了一河大水什么都没有。是的,等不到他来,这里就将被淹没。淹得一点渣都不剩。当然,在下游的某个地方他会看到一个仿制品,老街踉码头都将和这里一模一样。
这是一个小码头,码头上的石阶和老街上的青石板都经历过千年风雨。拍电影的那个人拿着他的相机在这个即将搬迁的地方呆了很久,不知道他拍了些什么。罗秀山和外孙往回走的时候,还在心里祈祷,惟愿菩萨保佑,让他上那个人的镜头。 冬天的胡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