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心里放下,才是真放下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心里放下,才是真放下人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世间万物,不必过于纠结,放手,有时反而是得救的最妙药方。

  人们常说要提得起,才放得下。放下的本身,其实就已经包含了正在提着一些东西不放的意思。如果没有提起什么,也就无所谓放下了。

  其实学佛法就是两条路,要求福德的成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提得起;要想智慧的成就,就是放得下。

  提得起,放得下,是学佛成佛的必备要素之一。说般若境界,即一切万缘放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一切善法。放下心间的一切,乃是真正的放下。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的回答经常不从正面说明,总会要你从另一方面去体会。

  有一次,一个信徒前来拜访他,因为没有准备供养他的礼品,就歉意地说道:“我空手而来!”赵州禅师望着信徒说道:“既是空手而来,那就请放下来吧!”信徒不解他的意思,反问道:“禅师!我没有带礼品来,你要我放下什么呢?”赵州禅师立即回答道:“那么,你就带着回去好了。”信徒更是不解,说道:“我什么都没有,带什么回去呢?”赵州禅师道:“你就带那个什么都没有的东西回去好了。”

  信徒不解赵州禅师的禅机,满腹狐疑,不禁自语道:“没有的东西怎么好带呢?”

  赵州禅师这才方便指示道:“你不缺少的东西,那就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你不缺少的东西!”

  信徒仍然不解,无可奈何地问道:“禅师!就请您明白告诉我吧!”赵州禅师也无奈地说道:“和你饶舌多言,可惜你没有佛性,但你并不缺佛性。你既不肯放下,也不肯提起,是没有佛性,还是不缺少佛性呢?”

  是啊,我们缺少的东西,有时反而是我们实实在在拥有的东西。人们看不见自己的本真,无故寻愁觅恨,怨来怨去,不满足,不知足,追求一些怎样也追求不到的东西。就像那个骑着骡子数骡的人一样,数来数去都是少一只,原来是他忽略了自己胯下那一只呀。

  我们不禁要问:人为什么有烦恼?为什么有痛苦?因为自己的妄执。所以禅宗说到所有的佛法,只有一句话:“放下。”人们往往是知道了这一道理,但是有时却很难做到,原因就在于没有好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放下。

  在唐代,有一位著名的禅僧布袋和尚。

  一天,有一位僧人想看看布袋和尚有何修为,问道:“什么是佛祖西来意?”布袋和尚放下口袋,叉手站在那儿,一句话也没说。僧人又问:“只这样,没别的了吗?”布袋和尚又布袋上肩,拔腿便走。

  那僧人看对方是个疯和尚,也就起身离去了。哪知刚走几步,却觉背上有人抚摸,僧人回头一看,正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伸手对他说:“给我一枚钱吧!”

  布袋和尚放下口袋,是在警示我们要放下,随即又布袋上肩,是在教我们拿起。其实哪里有什么绝对的放下与拿起呢?只不过有时我们需要放下,有时需要拿起,而我们该拿起时拿不起,该放下时又放不下,这才是放下的难度所在。

  该放手时须放手,不论是拿起与放下,都不要互相掺杂,这才是真自在。

  佛说,放下就踏上了苦海之岸。放下,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对活在忙碌紧张、名利缠绕的当代社会的我们而言,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为一条跨越悬崖、朝清朗的幸福天宇飞翔的途径。

  放下了,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抓住生命本身的乐趣。放下了,我们才有可能得以释怀。放下时不执著于放下,自在;拿起时不执著于拿起,也自在。世间万物,不必计较太多,就让我们跟着心走,心里放下了,我们也就真的放下了。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大全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