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苦力生涯]
第5节第5章引发政争
老王下班回住处,远远地看到两个青年吃力地拉着满车的砖头过来,一眼认出其中的一个就是白明,便站在路旁等着。到了跟前,正要叫他,却见两个人挺直腰拼命控制着板车,原来,要下坡了。他只得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远去。
老王忽然有了去他们住处看一看的打算,就在原地等着。
白明见到老王,很是兴奋。寒暄过后,老王说要去他们的住处看看,白明愣住了,说什么也不答应。老王坚持要去,僵持了半天,白明只好让步。
小芸正在做菜。老王看到她把水烧开就直接往锅里下白菜,里边一个油星也没有,又看看旁边,没切的山鼠肉他一眼就认出来了。他的心,忽然觉得好痛好痛,眼泪不自觉地出来了。他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了。
几个人见了面面相觑,半天也没弄明白:为何老王坚持要来,没说一句话又走了。
黄昏时候,房东来告诉他们,晚上可以上街去猜猜灯谜,有奖品的呢。
小芸听后兴奋得跳起来,央求两个人带她去。白明小时候常常跟外祖父玩猜谜游戏,掌握了许多猜谜的方法,也来了兴致,想了想说,我们三个人不妨制作一个字谜,去凑凑乐子!夏志强马上赞成,乐颠颠地跑到附近的代销店买了一张大白纸回来。
白明略一思索画了一张画——关公打着灯笼在赶夜路。夏志强一眼认出来了,笑着说:“这个也太简单了吧?连我都一眼就看出来了!”小芸抢白道:“未必这么简单!关公手里没拿大刀,打着灯笼在走路呢。”
可是,两个人猜了半天也没猜中,只好看着白明卷好画,满腹狐疑地跟着他上街。
三个人先到文化馆猜了一会儿谜,收获了不少香皂牙膏之类的奖品,估计几年也用不完,没了兴致,出来找了处光亮的地方,将画贴在墙上,在下边的地上放几瓶牙膏,往旁边一站,静等人家来猜谜。渐渐地,人越聚越多,大家七嘴八舌,胡猜瞎蒙,但到最后,竟然无人猜中。
几个乡下青年制作的谜语竟然难住了满城自以为是的文化人,一时让小城的人都觉得面子上挂不住。许多年后,小城的人还在谈论这件事呢。
老王回到住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小芸做菜时的情景,白明拉车弯成大S的那幕,不时在眼前交替闪过。他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好重好重……
在县委前几次的办公会上,老资格的县长对将农田承包到户的方案,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方案,都持坚决的反对态度。在老王看来,只有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才能调动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只有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多种经营,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购买力,从而最终促进本地商业的发展,并大幅改善粮油肉食供应十分紧张的状况。
第二天的办公会上,县长和老王公开摊牌,参加会议的人员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书记派和县长派。站在老王一边的,纯粹是出于观点的一致,而县长那派,则是县长多年苦心经营的结果。县长拍着桌子指责老王毫无党性毫无原则,理由是省委还没有下达文件。其实,他根本就没把老王放在眼里,在他心目中,自己才是县委书记的当然人选,而老王,两个月前还只不过是一个小民警。
“你一个小民警!老子——”县长指着老王的鼻子,一脸狂妄。
老王也生气了,不客气地回敬:“小民警二十年前就比你现在的级别高!二十年前你算什么?你这就是有党性的表现?!为反对而反对?只要对人民群众有利,我就有勇气坚持,有决心执行!”接下来,老王命令所有的人都坐下,耐心地就有关方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估计形势对自己有利,便宣布对方案进行表决。结果,他的提议获得了多数支持。会议决定,关于农田承包问题,鉴于时间紧迫,不宜马上实施,秋收后立即执行。立即采取具体措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迅速开展多种经营的宣传引导工作,加大对旱地经济作物种植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