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念慈磨坊]
第1节第1章凡尘
这天一早,白梅正在盘点寿礼,忽然外边响起一阵爆竹声。原来,珍姐姐先天夜里生了个胖小子,她男人报喜来了。白梅欢喜地接过红蛋,连说了好几遍“恭喜恭喜”。珍姐夫门也没进,说还要到其他人家去。白梅也不勉强,送他到梅树旁,回身便嚷着要白明去吃红蛋:“吃几个吧,沾点喜气!”白明本来不喜欢吃煮鸡蛋的,见梅子如此高兴,不想扫她的兴,张嘴接住她剥的鸡蛋。白梅忙不迭地又剥了一个塞进自己嘴里。那神情,仿佛是自己生了儿子一般。
算算日子,三朝便是五姑父寿辰的次日,白梅赶紧去收拾早备好的三朝礼物,见白明闲着没事,就支使他去邀请八阿公中午来家里喝酒吃鱼。
白梅收拾完毕,想到白明是第一次上五姑妈家,五姑妈肯定要强留宿夜的,她犯了难。想了半天惴惴地去求三嫂,三嫂居然满口答应那天来家里替她打理,她便哼着歌儿回来准备诸事。
不一会儿八阿公便乐呵呵地跟在白明后头来了。有鱼下酒,八阿公喝得兴起,一直喝到太阳偏西,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临走时嘱咐说,次日一早大家一起出发,也叫五妹子庄上知道她娘家的阵势!买炮仗的钱,就由他来出,买它一箩筐,撩他们半天!
八阿公一走,白梅便到谷仓里取出一副笸箩,盛了大半担谷子,让白明去帮忙过称,说要称足五十六斤才行。见白明好奇,解释说,别人一般是三斗,五姑妈跟我们家关系近,应该是四斗。称好,把一大块腊肉,还有那条大如锅盖的鲤鱼干,分别用红纸包好放进笸箩里,想想不妥又跑到屋后折来一片芭蕉叶,放到谷子上隔开,再把那两样礼物放进去。寿衣寿鞋,用牛皮纸包好,贴上红封,放进另一头。然后盖好笸箩,在上边贴上手写的“寿”字。那字娟秀,自成一体。见白明盯着看,白梅笑道:“没你写得好,莫笑话!”白明正要赞几句,她却跑开了。不一会儿取来三朝礼,一样一样地塞进一只帆布包里:一双婴儿鞋,一双布袜,一个绣花肚兜,一个绣花宝宝围兜,一个花布帽,一套秋衣裤,一条宝宝絮被,一包尿片。鼓鼓的一大包,塞到白明怀里,笑着叮嘱:“珍姐姐是我们姐妹里第一个生崽的,你当舅舅的要多抱抱啊!”
次日一早,正逢周日,一庄人除留下几个看家的,在八阿公率领下,老老小小浩浩荡荡朝五姑妈家所在的夏家庄进发。
白梅让白明挑着那副笸箩,自己则挑着一大担谷子,说顺路去磨坊碾米,一只大公鸡被紧紧绑住双翅倒挂在挑子上,不停地晃荡着。
出庄半里,大家踏着溪中油黑光亮的跳石,轻快地折上西山。
白明觉得溪水似乎比往日浅了许多,紧盯着脚下油亮的跳石,唯恐滑到水里,脚下便有些迟钝,好不容易才上到对岸。肖湘也在队伍里,见白明的包在挑子上直晃悠,赶忙跑过来替他背着,帮扶担子。于是两个人边走边聊。
前边忽然飘来山歌声,好像林间流泻的雾霭,飘渺玄幻,颇有些戏谑的意味。白明已熟悉了这里的口音,很快就听明白了其中的大意,感到有些难为情,赶紧让肖湘先走。
歌词大意是:
哥哥(那个)挑担(耶)走前(哟)头(哦)——
妹妹(哎)着劲(呐)(那个)扶(哎)箩筐(哦)
冇是(呃)叨念(罗)我郎(呀)挑(哦)不动(啦)
省下(那个)力气(哟)上(呀)夜工(哎)——
其实这首山歌并不是现编现唱,早就在这一带流传的。肖湘自然不管,弄得白明很是别扭。
翻过山梁,白明叫住白梅,坚持要和她换担子,说早就该他来挑,一个大男人怎么能挑轻的呢!白梅不依,推脱说:“你走不惯山路,倒掉了就一粒都捡不回来了!”两个人争执了一番,到底拗不过白梅。
又翻过两道梁,估计已离庄六里,只见一座磨坊孤零零地躺在谷底。原来,磨坊是顺着山势将溪水引到山后,利用落差来带动碾子碾米磨面。八阿公他们已等在那里。
由于水量不够,磨坊里已积压了二三十挑谷子。
磨坊的门楣上镶着一块木匾,上书二字:念慈。看字迹,颇有些年代了。八阿公见白明打量那两个字,郑重地说:“这座磨坊来历不凡,待会讲给你听。”
负责碾米的中年汉子大家都叫他圭叔。见大家吵吵嚷嚷,圭叔高声说,大家在自己的挑子上写个纸条,我按顺序给你们碾好,你们自己算好时间来挑。随即拿出卷烟纸写上名字标上序号分递给大家,吩咐压在谷子里。又说,蓄一次水要四十分钟,一次能碾五担谷子,你们看自己的序号估计好了。
白明在一旁看着,感到很吃惊:碾一担谷子竟然如此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