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一卷:情绪像瘟疫]
第18节风雨欲来(下)
姚加炎得知自己写的新闻被数家网站转载,开始很高兴,看到上百条链接洪水猛兽般的涌了出来,有些恐惧。他找曾梅,“曾主任,这样做不会有什么事吧!”“会有什么事,只要他说过这句话。”“当时我没有录音,他好像也是在开玩笑。”“你没有录音?”姚加炎的一句话把曾梅惊了一身汗。但是,在姚加炎面前曾梅还是保持了镇定。“没事,上次他们的办公室主任来,也没有否认过新闻的真实性。”曾梅话还没有说完,手机响了。“是曾主任吗!”“是”“你们怎么能这样写,连我们领导的面都没有见过,写什么后续报道呀?”“噢,是卫主任呀!”曾梅听出来是卫小青的声音,有些不自然地说。“是。”“卫主任,我们华夏新闻社的流程与采访纪律很严。有什么意见,你可以向北京的华夏新闻总社反映。”曾梅此时熟悉地打起了官腔。“你有什么证据说我们的吴院长质疑过媒体是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当然有,我们的记者有录音。”曾梅的话让在一旁的姚加炎吓一跳。曾梅忙向姚加炎使眼色。“你们借新闻采访的名义向受访对象勒索钱财,也是你们华夏新闻社的采访纪律吗?”卫小青说这话时,拿不准姚加炎采访吴清江时是否真的录了音。“我们怎么向受访对像勒索钱财了?”曾梅反而有些急了。“咱俩上次对话的内容,我也做了录音。”卫小青有点冷酷地说。“我们那是向你们拉广告?”曾梅没有想到卫小青会在她们谈话时录音,有些惊慌地辩解。“我们单位有什么广告可拉。”其实,卫小青没有录音,她想以此让曾梅他们妥协,删贴子。“好了,不说了。有什么意见,你们向北京的华夏新闻总社反映!”曾梅历经过无数次这样的事,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样的对手,有点乱了方寸,匆忙把电话挂了。
听到电话中“嘟嘟嘟”的忙音,卫小青心里掠过一片阴霾。
吴清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不是凤凰网将这条新闻评为“十大雷人雷语”,而是孙虹提出不去台湾参加学术交流会没过一天,令狐明也主动给吴清江打电话说不去了。吴清江躲在家里,本意是不想听到什么议论,却忍不住上网。看到网上上千条各式各样的留言,一向自负的吴清江感觉到自己的不成熟与万般憋屈,虽然没有经历过什么政治斗争,但他已经意味到什么了。
卫小青一直没有放弃对这件事的努力。她多次找曾梅,曾梅都避而不见,直到听说姚加炎因这件事被华夏新闻社南江分社给除名之后,她意识到再找曾梅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北京有几家媒体找文化厅去采访,文化厅已经下了封口令,任何人不得接受采访。“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干部,政治上是如此的不成熟,管不住自己的嘴。”曹正源一次厅党委吹风会上的话,一下子吹皱了一江春水,顿时波澜四起。
从文化厅里传出来的消息对吴清江越来越不利了,尤其是亓国新副厅长找茅立文谈过之后,精神生态研究院的人心大乱。“茅立文可能是书记院长一肩挑。”令狐明说,这消息是从方三全副厅长那儿得到了。“最有可能是孙虹接任院长。”“院长向来是从外单位派来的。”一时间,精神生态研究院长的工作一下子陷入了停滞状态。一周前,去台湾的事大家都抢得不行。现在,叫谁去,谁不去。卫小青请示吴清江,名额需要马上报上去,否则就耽搁了。“没有人争了,我去。”吴清江坦荡地说。“你去,恐怕厅里不同意吧。”卫小青说后觉得此话有点不恰当,但又不知道如何安慰吴清江。“余和一直嚷嚷着去,要不,就把余和报上去吧!”卫小青小心谨慎地说。“老熊不也想去吗!就让老熊和余和一起去吧!”“我征求过熊老师的意见,他的小外孙又住院了。他好几天又没有上班了。”卫小青已经把这事想到前面了。“实在不行,让丁光明去吧。”卫小青给吴清江建议。“丁光明”吴清江想了半天,“你还是给丁处长通个电话,看他愿意去不去。”吴清江叮嘱卫小青。
丁光明号称是文化厅“三大怪”之一,绰号“丁驼鸟”。从部队副营级转业到文化厅,任了十一年副处长后被调到精神生态研究院任处级调研员。作为土家族的少数民族干部,本来是应当有着很好的上升空间。丁光明有一大怪癖,在部队就坚持用本民族的语言写作,转业到文化厅仍然坚持本民族语言写作。数十年如一日。不用电脑,不用手机,家里连电话都不装。妻子在女儿上大学之后,实在受不了丁光明的清苦,提出离婚,丁光明爽快地答应了。“他是一只驼鸟,自己意淫般的把头埋在沙堆里后,不知道有一个丑陋的屁股留在外面。”这是副厅长亓国新把丁光明调到精神生态研究院时的评论,让吴清江觉得既好笑又凄凉。吴清江从文艺处调走,丁光明调到文艺处任副处长。两个人虽然没有在一个处室呆过,彼此还是比较了解与认可的。丁光明到精神生态研究之后,连办公室都没有。他从来不上班,年复一年的在他的斗室用土家语写他的土家族史诗。吴清江当院长,从来也不去打扰他。几年来,见丁光明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印象最深的是,丁光明穿着洗得发白军装,拎着一撂半尺厚的稿子来到吴清江的办公室,要求出版他的民族史诗。吴清江一看,一个字都不认识。“先得找一个懂土家语的专家看一看,然后再看一看有那一个出版社出版土语作品。”吴清江很尊敬地将丁光明打发走了,再也没有听到过他的消息。
“他在不在商都?”卫小青很早就知道丁光明的怪癖,有些担心地说。“肯定在,如果不在也是出去了,过不两天就会回来。”吴清江说。“那怎么联系他?”卫小青知道丁光明不用手机。“他家门上有一个留言本。如果他不在家,你就在留言本上写上你去过,干什么的。他一看就明白了。”吴清江知道丁光明一直用这个方式与外界的人联系,是一个拒绝现代化,又被现代化抛弃的悲剧人物,毫不保留地给卫小青说了。“那行,我就看一看。实在不行就得找一个备选方案。”“实在不行,让才来的研究生牛刚去吧!”吴清江此时感觉特别惨淡,自己掌管一个省级研究院四五年了,仍是找不到一个拿得出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