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痴人梦呓

29.正文二百三十一 山村喜事

痴人梦呓 齐鲁不肖生 2426 2021-03-28 12:13

  [第5章正文第五节受想行识]

  第29节正文二百三十一山村喜事

  山路蜿蜒着一路向西南驶去。耕种的土地果园外,间或着就是错路零星分布的山村了。每至此就有一条岔路分之而去。当然也有紧靠了山路的村落,就显得热闹和拥挤了一些。

  汽车七拐八拐的刚进入一个小山村时就听到了前面传来鼓乐吹吹打打的声音。显然,今天他们遇到了农村的喜事了。

  宣伟说了句“今天好日子啊,你幸运了。”

  说话间车子就进入了村里,果然,在路旁竖起了一个大大的彩虹门,路两旁还支起几个帆布大棚,里面摆满了简陋的桌子和长条板凳,地下散落着剩菜,几只秃皮狗低伏着身子在座椅下寻觅着遗落的骨头之类的。

  头上一个大棚里则支起两口红砖垒就的大锅,一个里面用慢火炖的鱼和肘子,一个锅里显然是煮的肉丸。案板上堆放了许多切好的肉食,地上的笸箩里盛放的则是择完的各色青菜。

  看着这嘈杂的情景,汪少华又想起曾陪着母亲去外婆家喝喜酒时的一些情景和这颇为相似。

  汪少华开车拉着母亲,拐进那崎岖的山路,就如今天一样听到了优美的唢呐声。一挨近村子,路上就有了许多的行人,母亲摇下车窗在逐一打着招呼。母亲说那些都是前来参加酒席的宾客,你少一句话,人家都会认为你眼高瞧不起人家的。于是母亲就不厌其烦的说着客套话。

  慢慢的路两边围满了人,和今天这场景一样的。南墙下还蹲着乘凉的老人,三五成群的围聚在一起,在品评着新人的长相和家庭的殷贫以及父辈的教养,并间或接受着前来的宾客的问候。

  那时母亲就索性下了车步行着挨个打着招呼慢慢前行,汪少华只得也像现在一样减了车速。

  陆续的,后面的客人都赶到了村口,招呼声更加的频繁,在嘈杂的声音里,错落着种种称呼和问候。也许某个客人称呼这个山村里某家的女主人为姑,而称呼男主人却是哥,甚或着是侄。反正就是这么杂乱无章的裙带亲属关系,这就是淳朴的亲上加亲。

  农村的风俗很重,一看到各路亲属到了门口时,主家就会拿几盒烟犒劳乐器班子,安排吹鼓手卖力的吹奏。吹鼓手接了主家的香烟,自然将手里的乐器摆弄的更加卖力,,音调好像高了好几倍。

  宾主纷纷见面,一句句恭喜与祝福,一句句感谢与破费交互相连。

  旋即,三声礼炮响起,典礼就要开始了,顿时将本就不算宽阔的道路堵得严严实实的进退无路。

  汪少华一行也索性将车停在一边观看,等人家行完晌午的大礼才走。宣伟还不失时机的说了句:“结的喜庆,离的悲壮。”

  农村风俗重礼节,拿座次来说,宾客会按自己心中排好的秩序在自己认为可以坐的地方就坐,偶尔有一个‘不明白’的客人会坐到娘家的位置,就会被大总理安排知客将其劝出位置,当然还会引得围观的哄堂大笑。

  同样,农村的典礼要比城里显得朴素但庄重。大总理高呼一声行礼,这时新人就站在了预先铺就的苇席前,大总理看着都站好了,就摸起老花镜戴上,并拿出拟好的程式,按古老的而又结合了新式的仪式进行。

  农村对结婚的风俗很讲究,一般是先供应宾客早饭,俗称‘点心’,相对中午的正餐要简化许多,一般就六个菜加一瓶白酒,不论你这桌上几个人。

  早饭完毕就是‘磕晌午头’的时节,宾客依然按早上的位置坐好,待客人坐定,大总理再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来,上面写就了各位亲朋的礼金数目,新人,特别是新娘子要依据这个礼金的多少来衡量感觉赴宴亲朋的亲疏远近,并决定磕头时的弯度或疼快度——给的多的,自然要磕的利索,头碰地还要响亮些,给的少的抠门亲戚则只是弯弯腰而已。不用张嘴,这种表态,足以使观礼的群众知道并讨论“这是几姑娘啊,怎么上这么点礼啊,”“穷呗。”“穷啥啊,家里养好几头猪呢。”而坐礼宾席前受礼的客人听了大总理的宣念也会坐立不安,方知自己弄错了账少上了礼金,或者知道自己又弄叉糊了就红着脸低头盘算着准备怎么挨当家的数落。

  这边揣摩着,那边继续着行礼。就有半大的屁孩趁着新人撅着屁股磕头时上前摸摸新人的屁股,手指还不忘向新娘裆里探索一下,嘴里还大声念叨着:“摸摸新娘的腚,一辈子不生病;摸摸新娘的屄,年年穿新衣。”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