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那些强盗逻辑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尚龙套装(共7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远离那些强盗逻辑
我生平最讨厌三句话。
“一个巴掌拍不响”“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还有“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在我开始反校园暴力后,发现了一件特别诡异的事情:总有学生跟我讲:“老师,你知道他平时多坏吗?你别看他可怜,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每次听到这里我都气不打一处来,是的,人家可怜,你也没怜悯人家;人家可恨,也轮不到你恨,何况,你欺负别人的时候自己就不可恨了吗?
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苍蝇不仅会叮无缝的蛋,还会叮无痕的人,只要站在垃圾堆里,苍蝇就会毫无理由地叮你,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有没有问题,苍蝇就在你身边。所以,你会发现总有些人进入了职场、校园,他虽然没有做什么,但就是被欺负了,被骂了,被攻击了,甚至被打了。然后攻击方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说这话的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变成了苍蝇。
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那句“一个巴掌拍不响”,每次看到这种人,我都想把他叫过来,然后亲切地冲着他脸上扇一个大耳光,然后不好意思地说:“响了。”
后来,我逐渐发现了,生活中有太多经不起推敲的强盗逻辑,比如父母那句著名的“我都是为你好”,比如网上那句:“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所谓强盗逻辑,就是本身没有逻辑,只能靠当强盗,才能让逻辑通顺。
于是,我决定把生活里的那些强盗逻辑写下来,分享给各位,我们不仅要避免这些逻辑,更要远离那些常常持这些观点的人,愿你们明白,生活处处是陷阱,而我们,在善良的同时,也需要时刻清醒。
一、先定结论,然后倒推证据
正常的逻辑,应该是从证据出发,找到证据链,然后得出结论。
但你仔细看看网上的一些言论,它们是反过来的:
人肯定是你撞的,要不然你为什么扶呢?
你一定长得难看,要不你的头像为什么不敢是自己呢?
这事儿肯定跟你有关,无关你为什么刚刚发了评论?
你这么多话,一定很寂寞吧。
……
这些言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先认定一个结果,然后再去找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
其实,随着我们年龄增长,越来越容易犯这个错误:我们只读自己认可的文章,只相信自己同意的观点,看自己赞同的书,我们认定了观点,再去寻找证据支撑我们认定的观点,久而久之,我们的世界就越来越小了。
二、循环论证
2002年,在一群少年被指控谋杀一名小童的审讯中,检察官的陈词里用了“毫无悔意”一词。可是,你仔细思考会发现,如果他们没有杀人,就根本不存在“毫无悔意”这个词。
后来,宣告被告无罪。
所谓循环论证,就是用来证明论题论据的真实性需要依靠论题来证明的逻辑错误。
生活里这样的错误很多,比如,你经常会听到有人告诉你,只要你足够努力,就能成功。
如果没有成功,就说明你没有足够努力。
如果成功了,就说明你足够努力了。
其实这种逻辑的破解方法很简单,称为具象化。
比如,什么是足够,你有数据告诉我吗?比如背诵多少个单词,比如做完多少套真题,比如持续多少天的练习?
再比如,古时候很多人去庙里求子,大师会告诉你,你要足够虔诚,就会有孩子。
如果还是没有怀上,大师就会说,你还不够虔诚。
如果怀上了,大师就会说,你看,你虔诚了。
所以,你的解决方案应该是问大师:大师,什么才是足够虔诚呢?能具体化吗?比如我要烧多少香,我要磕多少头,我要捐多少钱?
当具象化了这些词,这样的逻辑,也就不攻自破。
三、以偏概全
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很容易简化,于是,总喜欢用个体代表群体,以偏概全,准确来说,星座就是这么干的。
比如白羊座好动,狮子座爱生气,摩羯座内心戏足,但是,是真的吗?
我们总能找到许多特例去反驳,世界之所以美好,不是因为群体怎么了,是因为每个群体都是由一个个特殊、特别的个体组成的,而我们特别容易因为个体否定群体。
比如一个老太太摔倒了,你扶她去了医院,她说你撞的,下一次你还会扶吗?
大多数人不会了,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老太太这个群体,要敬而远之。
但理性的答案是,下一次,你还要扶,但你要看看是不是之前那个老太太。
再比如,你被一个渣男甩了,还会不会恋爱?
理性的答案是,还会,但不要再跟这个渣男恋爱。
以偏概全的错误,会让我们丧失更多美好,而分清个体和群体,能让你更幸福。
四、诉诸权威
先分享一条新闻:2018年5月2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阿克斯·乔丹在推特上发了一条信息:“吃大豆有助于治疗癌症。”你的看法呢?
先声明,这是一条我编的新闻,斯坦福大学没有什么阿克斯·乔丹。
你有没有发现,一旦信息中有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这些权威学校,可信度一下子提升了,不仅如此,如果再加上一个具体时间、一个具体的名字,相信这一切就显得特别真实,为什么呢?
是因为人喜欢诉诸权威。
其实判断一条信息是真是假,动手搜索一下就能消除不少谣言。
比权威谣言更可怕的其实是跨界权威。
前段时间,我还看到了一本书的封面上写着“××明星推荐”。说实话,吓了我一跳,因为这位明星在音乐领域是专家,但在文化领域可不是专家啊。
但我们都弄混了。
所以,跨界的权威和权威是两个概念,而且很多权威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花了大量的时间,相反,他们没有太多时间在其他领域进修。
所以,权威可以相信,但不要盲从。
五、你弱你有理
马云没少被逼捐和被“键盘侠”批判。天津港爆炸事件之后,网友纷纷在网上“逼迫”马云捐款。有的网友甚至出言不逊,表示如果马云不捐,他迟早会身败名裂;还有的网友表示,马云要给牺牲的消防战士家属捐款一百万元;“不捐个几亿都对不起他的身份”“你捐了就等于我捐了”。
这些言论其实都表明了一个逻辑:我弱,所以我有理。
事实上,一个人弱不一定有理,有理和强弱无关,我们首先需要自己变强大,然后,需要明白,弱小强大和有理没理是两件事。
遇到这种人,其实你可以用《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一句台词回应:“朕给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你不能抢。”
六、诉诸公众
你回到家,妈妈说,你看大家都结婚了,你是不是也应该结婚啦!
你父亲说,大家都报培训班了,你是不是也不能落后啊!
你说,大家都报了这个班,所以我也要报。
可是,真的吗?
大家都怎么样,你就应该怎么样吗?
人的本性就是从众的,当大家都怎么样时,你的基因就像被激活了一般,投入了大众的怀抱,可是你是否忘记了,这个真的是你个人想要的吗?
大众总是透着一种“正确”的含义,但真理却时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想,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要时刻提醒自己独立思考,要对自己发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被众人带着走。
我想,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我们更需要学会的思维理念。 李尚龙套装(共7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