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李尚龙套装(共7册)

学会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李尚龙套装(共7册) 李尚龙 5101 2021-04-19 19:11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李尚龙套装(共7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学会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一

  这些日子,我发现身边许多人开始玩“抖音”。

  不玩儿不知道,一玩,我彻底着迷了。

  我躺在沙发上,用指头一次次地划着,要么笑嘻嘻,要么色眯眯,一转眼,就到吃午饭的时候了。我看了看今天的任务单,叹了口气,安慰自己:有些事就放到明天去做吧。

  第二天早上,我不受控制地又拿起了手机,刷着刷着,又过了一小时,直到弹出一个广告,我才停了下来。我忽然意识到一件可怕的事情:为什么我被这个软件控制得死死的,像吸毒似的着了迷?

  我意识到了一件事,其实不仅是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被社交网站、App、短视频操控了,不知不觉就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里面。

  从微博小视频到秒拍再到抖音,科技一次次更新,却总指向一个目的:让人沉迷。我曾经写过:在大城市里想废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他Wi-Fi。现在再下载个抖音,如果还有个外卖App,一晃,一天就过去了,再一晃,一个月就过去了……

  那些为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正在潜移默化地控制着我们,让我们着迷,让我们把美好的生命一次次地浪费其中。

  二

  脸书的创始人之一肖恩·帕克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每当有人给你照片点赞或评论时,你便获得一次‘多巴胺’的快感。”

  多巴胺的分泌生理机制,其实和吸毒一样,都是刺激大脑中同一个区域,但一个会我们警觉,另一个我们却毫无意识,照单全收。

  人之所以会上瘾抖音,第一是因为视频内容不可控,因为不可控,就总能带来惊喜。第二是因为视频很短,十秒钟左右就要出干货,就要让人发笑,要让人印象深刻,抖音把我们的时间更加碎片化。把整版的时间碎片化,是深入思考最大的敌人。

  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就是那些来自陌生人或者熟人的赞和转发,试想,每次着迷,不都是因为对那些即将到来的赞和转发有期待吗?这样的即时反应,最终让大多数人都沉迷其中。

  肖恩·帕克曾经在《卫报》上表示:“社交网络的建立并不是为了让我们更加亲密无间,而是为了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社交媒体的架构师利用了人类心理的弱点,帮助你分泌多巴胺,提高你的兴奋感,逐渐让你到达上瘾的阶段。

  当注意力被捕获,钱就来了。

  凯文·凯利在《必然》中说:“今后,人类注意力的流向,就是金钱的流向。”

  于是,在人们一遍又一遍刷着网页、更新着朋友圈时,广告就来了,商业就植入了,消费就来了。于是,金钱开始被控制了。

  工具从提供方便变成了操控自己,人类的意志逐渐薄弱,变成了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但可怕的是,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最贵的其实是注意力。

  微博的热搜永远是那些明星,连笑一下、换件衣服都上了热搜,我百思不得其解,谁会搜索这些东西呢?后来有一次,我和一位明星聊剧本时,她忽然说等一下,拿出手机回了条信息,然后不好意思地跟我说:“经纪人问我要不要买条热搜。”

  那时我忽然意识到,为了抢夺人们的注意力,背后都是各种复杂的商业逻辑,而我们却永远廉价甚至免费地出卖着自己的注意力,这才是一桩不折不扣亏本的生意。

  所以,我们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活得越来越模糊。大数据算准了我们的喜好,给我们继续强化那些他们认为我们感兴趣的信息,我们逐渐被那些信息流牵引了人生。

  三

  注意力到底多值钱?

  作家吴修铭在《注意力商人》中有一个故事:

  最早的报纸很贵,只有贵族才能买得起,属于小众市场,许多人可能一辈子都看不到一张报纸。直到1833年,本杰明·戴创办了一份自己的报纸《纽约太阳报》,后入场的他,为了打败那些先入场的报纸,竟然只卖一美分,当时很多人问他:“你这连印刷成本都不够啊!”可是,当他的报纸开始流行,发行量上升后,他开始靠着广告赚钱。后来,本杰明·戴成为传媒业的鼻祖,也成了有钱人。

  这样的逻辑,在哪个时代都适用,从广播到电视一直到博客、微博,甚至到今天的微信公众号,有流量的地方就有广告,有注意力的地方就有消费,技术变化了,但人们注意力廉价的事实,从未发生改变。

  我们就这样一次次无知地被收割,直到成为习惯。

  吴修铭给了两个建议,一个是购买会员去除广告,另一个是使用广告拦截软件上网。

  但这些都远远不够,因为这些治标不治本。

  四

  在我教课的八年里,给学生上过四六级听力课。我发现,学生最大的困扰不是英语单词量少、基础差,而是注意力涣散,听着听着就开始胡思乱想,没有真正集中注意力在听力上。

  于是,明明听到了老师讲的重点,但开小差过去了,还归因于自己基础不好。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心流”,就是当你全心全意做事情时拥有的一种状态。

  但是,当你走进大学校园,你看到的都是学生们一心多用的状态:一边听课,一边玩手机;一边读书,一边听音乐;一边恋爱,一边打游戏;现在,一边聚会,一边刷抖音……

  太多的人,已经忘记了高三时那段专注的时光,忘记了上一次产生心流是什么时候。

  其实,当我们聚会时,当我们陪家人时,当我们读书时,当我们写作时,放下手机,一心一意是一个很聪明的举动。

  当我们长期把视觉、听觉、触觉分开,看似很节约时间,却很容易养成三心二意的习惯,心流也就逐渐地消失了。

  想要在这个时代提高自己的幸福感,放下手机是第一步。

  想要真真切切地提高自己某项技能,专注是最重要的。

  米哈里在《心流》里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两个人在一起后,他的工作忽然忙碌了起来。而且,他拼命工作的状态挤占了他每周固定的登山时间,当登山队队友因为他长期不参加集体活动抱怨时,他又产生了和姑娘分手的想法。他的注意力不停地随着新出现的情况变化,这些一次次的切换,消耗了他大量的注意力,久而久之,他崩溃了。

  心理学把这种状态称为“内在失序”,也就是所谓的崩溃。

  但思考一下,身边有多少人一直处于这种“内在失序”的状态呢?

  他们一边做着A,一边做着B,最后得到了0。

  五

  《心流》这本书给出几个提高注意力的建议:

  1.要有清晰的目标。不要三心二意,同时占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个渠道。

  2.即时反馈。每做一件事,都要有一个反馈的机制。

  3.挑战难度和能力匹配的事情。太简单和太难,都容易让自己开小差。

  但我的建议更简单,其实,我们可以稍微离开手机,离开社交网站,离开时刻被打扰的世界,建立一个自己不被打扰的状态。

  我记得从去年起,我就把电话设置成了勿扰模式,尤其是我在闭关创作的时候,干脆把手机关机了,这样就收不到任何人给我发的信息了。但闭关不等于闭塞,每天晚上八点,我准时打开手机,用一小时回复完所有的信息和电话,接着投入新的工作中。

  我记得那段时间心情很好,因为自己一直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中,许多朋友一开始抵触,后来在我的坚持下,慢慢了解了我的习惯,也就尊重了。

  这种状态,帮助我写出了《刺》,直到今天,我都很怀念那段孤独不寂寞的时光。

  关于社交媒体,你可以做一些改变:不用注销,但控制使用它的时间,比如在用它前看看表,给自己定个十分钟放松时间,时间一到,立刻关闭。

  工具是给人服务的,不是控制人的。

  你要主动使用它们,而不是被它们拖着走。

  一个人的注意力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东西,你不去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就会被人代管,当被别人代管自己的注意力时,它也就不值钱了。 李尚龙套装(共7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