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枫叶:从1到100

枫叶如歌 课堂如诗

枫叶:从1到100 任书良 3228 2021-04-19 19:10

  枫叶如歌 课堂如诗

  朱奇

  每次教师讲坛,如果安排我点评,我总觉得有很多话要跟教师讲,因而刚开始的时候,总希望前面的教师不要讲得太长,多留一点时间给我。可当听到教师们在这里给大家分享的时候,我又听得入了神,非常期待他们多讲点。所以,每次遇上这样的活动,我都是在纠结、矛盾当中度过,今天同样是这样。四位教师的分享,让我感受颇深,归纳出来就是八个字:“枫叶如歌,课堂如诗!”

  我听过张倩老师的英语课,那就像一首歌,多声部的大合唱。和汉语一样,英语是一种美丽的语言。交流如歌唱,写作如谱曲。刚才她分享的这个案例,即一堂写作指导课,她能在一个月前就组织学生养花种草,并观察花草生长的过程,为的就是在这堂课上引导学生运用关联词,向大家边展示自己的养花成果,边陈述养花的过程或花草成长的过程。这样的用心真令人钦佩。这是一堂魅力四射的英语课。她把课堂看成舞台,指挥着30个孩子进行着多声部演奏大合唱。歌者——张倩!

  聂雪霁老师是我们校区的枫叶名师,她曾说:“我不知道远方到底有多远!”是的,远方到底有多远,谁也不知道,就好像我们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因为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她以标准为导向,用脚步来抒写枫叶之诗。从武汉走到重庆,走到镇江,走到义乌,与枫叶的同事们分享着她的“诗”,她正行走在远方的道路上。行者——聂雪霁!

  张曼老师的分享,让我想到三个关键词:整合、朴实、超越。她很谦虚,但是作为一名新教师,也很客观。一个刚刚走向枫叶教育舞台的新员工,最初只能模仿。我们大部分优秀的教师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她把自己在同事那里所发现的最优秀的东西整合到一起,就好像把她所欣赏的优秀诗作中的最美诗句整合在一起,最终超越了原型。她的第二个优势就在于能够把家长资源整合得淋漓尽致,借力发力,这是很智慧的工作策略。这个班级的成长有目共睹,就像她最后所说,这次新年晚会上的班级节目“中国龙”,就把班级文化推向了一个小高潮,从而使这个节目成为湖北省少儿新年晚会的开场节目,这是多么了不起。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新枫叶人带出来的班级。诗者——张曼!

  前不久,吕林老师走到我办公室,她说:“校长,您是不是觉得我的工作,特别是班级管理中,还有不足的地方?”我说:“吕老师,你的工作让我感动,只是我没有表达而已。”吕林老师的工作最大的贡献在于,能把流失的四个学生拉回来三个,这种贡献史无前例。我们刚听了吕林老师的分享,有这样一种感觉:吕林以一种诗人的情怀和智慧,彰显着教育工作者的魅力。做好稳生控流,让已经游离在枫叶校园之外的学子,又重新回到了枫叶。她像一位舞者,飞舞之处,便产生了磁场,吸引着校外的枫叶游子。舞者——吕林!

  这是我对四位教师发言的点评。接下来,特别是下学期,我们的重点工作就是要写好枫叶教育这首诗;而课堂是我们写好这首诗的主战场之一,所以我说“课堂如诗”。今天,聂雪霁老师和张倩老师的课堂教学体验分享,又让我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感受。一堂英语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首先,其次,然后”,运用这样的关键词写一段话,仅此而已。

  陈校监上次给我们分享“你想怎样就怎样”主题讲座,提出了很多观点,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教材不是我们教育目标的全部”,课堂也不是我们教育的全部。我们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多维思维,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最近,从小学调到初中进行体验教学的占迎屈老师,在体验一个月后,我们对她进行了考核,如果可以的话,就把她留在初中教学。因为徐校长很爱才,认为她的学科素养很好。但是前几天她的一堂《记承天寺夜游》没有达到我们所要的课堂效果。课堂就是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然后读课文、讲解课文。我们的课堂怎么能这样呢?有那么多与这堂课有关的资源,我们为什么不能引入课堂呢?这是苏轼在黄州写的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不能跳出文本,引导孩子去了解苏轼在黄州的故事,为什么不能引导学生去了解苏轼的仕途沉浮?为什么不能引导孩子利用双休日,到当初苏轼写下“大江东去”的遗址去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观?

  语文阅读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肯定。为什么乐观才是正确的呢?为什么就不能是忧郁的、苦闷的,况且还可以找到充分的理由。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这相当于现在一个行政村的民兵大队副队长,还不开工资。朋友送他的50亩荒地是要苏轼亲自开垦,才能养活自己一家人的。他为什么到大半夜还睡不着呢?他在想什么呢?难道是在规划这50亩荒地吗?所以我们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思维的多维空间,那么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惊喜。我对占迎屈老师说:“很遗憾,这堂课没有达到我们的标准。”然后,我讲了自己的观点,讲了枫叶需要一个怎样的课堂。

  我们再给她一次机会,于是两天后她又上了一节课《天上的街市》。开始,她出示了一个“Y”,问同学们:“通过这个字母,你想到了什么呢?”通过学生们的想象、联想,导出这首诗。五个教学流程完成了三个,还有最重要的两个没有完成就下课了。今天早上她找到我,我又一次表达了遗憾。我说本来这样一首现代诗歌,可以设计得简单些,学生也会非常享受。如果我来设计,我会先将窗帘拉上,把灯关上,大家闭上眼睛,听《天上的街市》的配乐朗诵。“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让孩子们听着配乐朗诵,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去想象、去联想。然后开灯开窗,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再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具体地描述一下天上街市的幸福图景。然后话锋一转,郭沫若笔下牛郎织女的故事与之前听到流传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郭沫若为什么做这样的改动呢?这就为学生创造出一种多维思维空间,这才是我们要的课堂。我们要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初中孩子还小,这种能力我们只能给予一定的生长土壤,但是我们作为成年人,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总喜欢给课堂“穿靴戴帽”,喜欢运用赋体文章的创作手法,先要“铺垫”一下,再进入主题。我不是说这种方法不可用,但作为我们这样的学校,更应该用英语思维来设计活动。

  我记得袁校长讲过一句话,大意是枫叶与主流教育的区别在于,我们不是在指导学生解题,而是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那我们的课堂如何体现这种思维呢?比如数学,学生学三角形定理,一位教师开始便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三个村庄要建一个变电站,各个村庄都想建得离自己近点,闹得不可开交。作为一名初中学生,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要的课堂。例如,化学中有一个知识点——石灰岩,如果只讲石灰石,那这堂课多无趣呀!但我们从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讲起,引起学生对石灰石的研究兴趣,然后联想到于谦的《石灰吟》。让学生把这首诗包含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那这堂课还仅仅是化学课吗?那是历史的、文学的,当然更是化学的。例如,地理讲到钓鱼岛,聂雪霁老师能够拓展到钓鱼岛及附属岛屿的基线划定,这就是“教材并不是教学的全部”。

  应试教育,教材就是世界;枫叶教育,世界就是教材。我们融汇中西,这就是一个大舞台,如果教师把自己看成诗人,这里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这里可以成就我们教育诗人的梦想。下个学期课堂改革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是“诗与远方”文化主题研究的重点,让我们共同期待! 枫叶:从1到100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