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洪晓鸿的母亲来接见,送来一大包好吃的,洪晓鸿当天就分干净了。给刘世初送去两个白馍馍,刘世初说:“我年纪大了,又不出大力,这个情我领了,还是拿回去自己用吧。”洪晓鸿说:“你掰开看看。”刘世初接过掰开,见里头包的是月饼。洪晓鸿说:“母亲考虑不用这个法,怕送不进来。”刘世初说:“这东西有两年没闻着味了。”洪晓鸿说:“有件事不知当问不当问,”刘世初说:“尽可直言。”洪晓鸿说:“敢问刘叔家庭是何状况?”刘世初说:“新中国成立前家父和岳父在上海经商,母亲陪我在天津读书,妻室是大学的同学,婚后生下一男一女。淮海战端一起,父亲音信全无,直到多年以后才得知他去了台湾。一九五七年反右前,我已经是副校长了。硬说我隐瞒海外关系,结合言论,打成右派,撤销职务,下放农场劳动。为了不株连子女同妻子协议离婚,子女归生母抚养。妻子再婚后,生活拮据,过得不舒坦。两个孩子一九六四年支援边疆到甘肃去了。母亲七十六了,虽说健在,但无依无靠。”洪晓鸿听后摇头叹息,说:“这是我的不是了,不应该勾起这段心酸的往事。”
刘世初说:“歹运降临的时候,确实难以承受,好不容易算挺过来了。现在放心不下的是老母亲,过去的大家闺秀,到了这把年纪,收废品捡破烂,跟要饭的没大区别。这都是我的罪孽。好在是母亲想得开,老人家还来信安慰我呢。”洪晓鸿说:“年近八旬的老人面对生活的不幸,能够如此坚强,让晚辈感动。咱爷俩一见如故,从看守所到劳改队彼此推心置腹。能遇上良师益友乃不幸中之有幸。只是不明白刘叔到劳改机关后,观点态度较前有明显转变。”
刘世初说,这是由于生存条件环境不同引起的。从大处看人世间纯真的仁义道德、忠厚善良、勤劳勇敢,贯通融会产生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但人世间永远存在阴暗面,常人的见识源于说书唱戏、道听途说、官方宣传,一个人只有在他身陷牢狱时,才能近距离亲眼目睹贪婪私欲、伤天害理罪恶的疯狂,社会假、丑、恶在狭小空间集中的原形毕露,才能感受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何等真切和灵验,是何等崇高和神圣。但问题总有两面性,执法队伍里总有人千方百计搜集证据置人于死地,甚至利用职权制造冤假错案,陷民于水深火热,积怨积愤人心丧失。这种社会现象显露于下归根于上,凡身事公门者,皆注重形势政策的指导驱动。故综上所述个别问题属于人为,普遍性的问题属于时代的气息,过分追究哪一个人的责任,显然是有些苛求,看来大政方针如果没有战略性根本性的转变,个人处境是不会改变的,而且还可能加剧。现实存在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还有政治投机家的利益。一个人如果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公德,按律惩罚属于罪有应得。狱内的现实,有相当多的人是由于妨碍了投机家的利益,刑法是用来威慑镇压凶残狡诈的恶人、罪人,与此同时,由于执法者的偏见不公,甚至于利益驱使,容易制造对公民的欺凌和暴力。对于这两种情形,正直的人自然会产生拥护和反对。
监狱是执行单位,案子不是他办的,给他算账算不着,起码是不起作用。改造机关的干部对犯了罪判了刑的人,希望他们改恶从善早日回到社会上去,同家人团聚,有工作有前途。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努力的。劳改政策的出发点落脚点勿容置疑。
洪晓鸿说:“一个人走向犯罪的道路,必然有主、客观的原因,但是从预审到判决,被告人涉及客观方面的辩解,往往不被采信,视为推脱罪责逃避惩罚,按态度不老实加重处罚。让被告人从主观上找原因,深挖犯罪根源,要联系阶级斗争,资产阶级、剥削阶级反动思想根深蒂固。所搞的这一套给人的感觉不是实实在在的事。”
刘世初说:“监狱是国家机器,所制定执行的方针政策,不能与宪法、党章、党的代表大会、全会报告决议相悖,政法工作、司法程序形成的色调,劳改机关是不会改变的。改造罪犯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巩固政权,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衡量共产党执政能力。因此劳改机关理论联系实践,对于犯罪内因外因是清楚的,否则的话他的教育岂不成了无的放矢了。为了加深你的理解,不妨举例说明。《西游记》玄奘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那大乘经有无这样大的法力无需讨论,但我们都知道佛家慈悲为怀,劝人向善,不杀生,戒七情六欲,任何罪恶都是欲望产生的,不要说完全戒欲,即使把欲望降低到道德规范以里,那么这个社会也是太平盛世了。欲望属于思想范畴,劳改机关重视思想改造,专科洗涤医治灵魂深处的污染创伤。”
洪晓鸿说:“我不怀疑劳改机关的既定方针及工作成绩,问题是七情六欲是本性决定的,本性又是最难控制的,这就决定了劳改机关的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刘世初说:“你说得很对,正合乎‘灭山寨强盗易,灭心中强盗难’,人世间最多最好的反面教员在监狱里面,有的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有的身首异处,死有余辜,遗臭荒野。这都是不能控制战胜内心邪念的缘故。聪明的人不是内心没有邪念,而是在没有暴露之前,能制服内心的邪念。愚蠢的人是认识不到邪念的危害,自己无法战胜自己。圣贤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又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这些话的意思说明人只有在修身养性上下足真功夫,才能正确的把控自己的思想行为。尤其是在突然地不愉快,无缘无故地欺辱降临的时候,能够控制自己不感情用事不走极端,咱爷俩现在都混到劳改队来了,无论从哪方面来讲相差太远了。眼前的苦恼,今后的坎坷都是自找的。如果自身有足够的定力,那么再大的外力也不可能把我们送进来。我今生今世唯一的盼望,能早一天回到社会上去,为老母亲养老送终。现实看待主观愿望,一是母亲健康长寿;二是国家大政方针的恩赐。否则的话将抱憾终生。你就不同了,年轻轻的更应该争取早日同家人团聚。还要立志干出一番事业,既然命运安排到这里千锤百炼,那就专心致志修身养性吧。有个十年八年,灾难结束了,功夫也练成了,必为人上人。”
洪晓鸿说:“刘叔之言让我忘却屈辱,心境开阔信心倍增,他日若应你言,晓鸿绝不忘今日的患难之交。”刘世初说:“世初虚度半生虽说一事无成,却乐于助人,从无图报之心。今观你年富力强一表人才,时来运转不会久居人下。当下一定要悟出为人处世的真谛。一定要牢记过高的欲望好似干柴烈火,清醒的理智好似冰天雪地。冰炭不同炉,水火不相容,理智战胜欲望,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能得无妄之福。反之理智丧失,邪念瞬间膨胀,如同风助火势,燃烧毁灭的结果可能是同归于尽。人间悲剧酿成之后,总得有人承担罪责留下骂名。狱内现实大致有三种情形,一、身处下层,长期受压抑,却于心不甘,遇意外刺激而爆发,逞匹夫之勇,不顾一切以死相拼,这样的人多不得善终;二、古人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善如同登山非常艰难,从恶如山崩形容坠落的非常迅速,一念之差就会葬送自己的一生的前途甚至是生命,一个人想毁灭自己太简单了,只要以身试法就足够啦,应该懂得讳疾忌医的道理及后果;三、在社会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自视高人一等,以权仗势欺压良善,想当然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官逼民反,邪念腐蚀已经危及到前途命运,却浑然不觉,仍一意孤行。像你这个案子,虽说国法不容,但义愤所致快人心。反观那一对男女,上的是道德舆论法庭,众怒言辞凿凿早已声名狼藉。”
洪晓鸿说:“七情六欲与生俱来,一息尚存欲不断也,常言死不瞑目,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刘叔的说教让我懂得了,欲望就像烈焰,非理智不能克制。缺乏涵养理智亦不能清醒,由此产生的惨痛教训将铭刻在心。只是平生最看不起那些道貌岸然衣冠楚楚的伪君子,表面满口仁义道德,暗地里搞的是阴谋诡计。骑在头上拉屎忍无可忍。”刘世初说:“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伪君子放的是暗箭,小人耍的是明抢,可见真小人易防,伪君子难识。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人单势孤毫无胜算,不忍也要忍,理智恢复到常态,再让你以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别人的命,肯定不会干了。可见当初的行为是何等冒险和愚蠢。凡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道德修养的境界‘待人要宽,律己要严。’这样才能团结利用更多的朋友,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帮助,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再伟大的人物也有弱点,也会犯错误,所以没有容人之量,身边留不住人,单枪匹马成不了事。严于律己的好处是不至于一错再错铸成大错,尤其是不要以圣贤的标准取人,自己却以常人的标准行事。 宽容自己,苛求别人,遭受非议时,不是闻过则喜,而是文过饰非,甚至以势压人,没有大家风度。只能骑牛不能骑马,武大郎开店,能有多大的出息。孔孟之道是中庸之道忠恕之道,提倡不偏不倚平平常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是推己及人,也是修养心性的标准,所以遇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学会善解人意,不可唯我独尊、唯我正确。”
洪晓鸿说:“在监所的时候,听狱友说红卫兵把你弄回学校批判,说你写文章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攻击污蔑革命旗手,这是怎么一回事?能让我知道吗?谈到历史,自古与君王共患难易,共富贵难,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功盖天下的不赏,威震其主者身危。伴君如伴虎。”
刘世初说:“这些话有抨击时政之实,在外传播那是罪上加罪,切记法不传六耳,只限于此。作为封建帝王,在功成业就以后,滋长骄傲,放纵情欲,逸乐过度,心志太满,都是取祸之道。却希望国运长久,这实际上已经南辕北辙了。一代君王无论从创业到守成,必须得有天下的贤才英才辅佐,君臣之间既有共同的理想和利害,也有不同的政见和利益。战争年代,敌强我弱,必须同心协力对外;和平年代,皇帝尊荣至高无上,臣子论功行赏,共享太平共享富贵的时候,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就会凸显,这里面有治国方略的争论,也有权力利益的争夺。就皇帝而言,无论是来自皇族的叔侄兄弟,还是身边位高权重的大臣,只要威胁到皇权,受到猜忌绝对没有好结果。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就在这里。历朝历代帝王杀功臣举不胜举,其相同的地方从不念及患难之情,也不需要真凭实据,权臣只要有谋反的本事,或者真反了制不了,那必死无疑。历代宫廷斗争无非是巩固皇权或取而代之,均可演变为骨肉相残,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亲手杀死了哥哥和弟弟。”
洪晓鸿说:“李世民是盛唐的开创者,历史上最英明的皇帝之一,关于玄武门之变颂扬者居多,毁誉贬低并不多见。然而秦二世胡亥、隋炀帝杨广,千古一词暴君昏君,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望赐教。”
刘世初说:“秦始皇帝驾崩。佞臣赵高教唆胡亥秘不发丧伪造遗诏,赐公子扶苏死,并解除大将军蒙恬的军权,秦二世即位,残暴凶狠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却全无父亲的雄才大略。因此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隋炀帝杨广弑父杀兄,心狠手辣、荒淫无耻、滥用民力、穷兵黩武毁掉了大隋江山。在历史学家笔下中国历史有十大亡国之君,此二人榜上有名。”
“唐王朝的建立,多依赖李世民的谋略和战功,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为了唐王朝的前途命运和自身的安全。李世民称帝之后,虚心纳谏从谏如流,以文治天下,虽开疆拓土,但崇尚节俭,关心爱惜百姓能否休养生息,因此出现国泰民安。奠定盛世基础,贞观之治永垂青史。”
洪晓鸿说:“少年时随祖父去过庙宇寺院,所到之处,墙上刻有法轮常转,佛殿上昼夜不停点着常明灯,我不解其中的道理和奥妙。”
刘世初说:“若论其奥妙,我也不甚了了,若谈论道理略知一二,圣僧讲经是运用佛法粉碎芸芸众生的迷惑邪念,使其超脱苦恼,解释灾愆。法轮常转如同碾盘上的石磙,不停地转动,所压的东西,细化了生灵才好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至于常明灯,佛家的说法象征光明的理智永恒不灭。”
洪晓鸿说:“刘叔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让我眼前一亮。只要有奔头,暂时吃苦受罪算不了什么。”刘世初说,“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青年人没经过忧患挫折,没经过艰苦磨练,日后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更不可能为国家和社会担当重要的责任,想为人上人,得先吃苦中苦,在逆境中昂首阔步前进的是英雄本色,在艰难困苦中潦倒的是懦夫本能。”
洪晓鸿说:“狱内监规纪律要求互相监督,禁止互相包庇。服刑犯人多有据此进行投机的,我对此不屑一顾,所虑的是政府那头总得有所表现。”
刘世初说:“做人的操守气节,任何情况下都得坚守,如果在社会上就要堂堂正正做人,人穷志不穷。绝不可为五斗米向权贵折腰,为求得残汤剩羹低三下四阿谀奉承,让人瞧不起,终生不会有大出息。这几年时局混乱,有些人出卖灵魂卖身投靠权势,为了一官半职,在那里狐假虎威伤天害理,自己玷污自己的人格,后果是可悲的,是要遭报应的。监狱不同于社会,狭小的空间把这么多人都圈在一起,劳动学习,连睡觉都在一起,躲不开。我们要懂得随遇而安、适者生存,监规纪律禁止的不去碰它,发现身边的人有不规行为,要及时劝阻,帮助无效后,向政府报告,既可挽救本人又不至受其牵连。切记对管教干部不能弄虚作假,欺骗的言行不能想也不能有。如果那样的话,丧失成绩事小,丧失信任事大。”
洪晓鸿说:“本来因为家庭出身受歧视受压制,偏偏雪上加霜罚了劳役。怎么说劳改队不是光宗耀祖的地方。”刘世初说:“听你这话,有走一千倒八百的感觉,自古 ‘英雄不问出身’,‘ 男儿自强,将相无种’,汉高祖刘邦,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大将军韩信,也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刘玄德织席贩履,三分天下,西蜀称帝。人贵在有志,大可不必为出身低贱自卑,更不可为一时的挫折而烦恼。大凡官宦富贵人家的子女,娇生惯养不学无术,吃喝嫖赌声色犬马,一旦家道中落,则乞告无门夜宿街头。其实人性和物性相同,安逸温暖会促使放纵变质。食物放置冰冻处,肯定能够保鲜。激发人斗志的环境是清贫和艰难。中外历史上很多大人物都坐过牢,他们不仅入污泥而不染,而且能从社会的缩影加深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认识。污秽的环境让他们济世安民的理想更加坚定纯洁,反观住在高楼大厦的一些声势显赫的人,当面是人背后是鬼,阴险毒辣荒淫无耻祸国殃民,所以特定环境下‘清净即污秽,污秽即清净’。这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都存在的现象。”正是:
虽贵为帝王,如不能清心寡欲,约己爱民,反而穷奢极欲,国破家亡其立而待,一介平民如无视法规、克制邪念、胆大妄为,必身败名裂,难避牢狱之灾。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忠孝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