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9.有了尊重,没了伤害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安心 4279 2021-04-06 16:29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9.有了尊重,没了伤害

  生活中,当面对婴幼儿时,我们可能会不由自主地使用权威的方式处理一些冲突。我们都知道,人生的前六年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尤其关键。在这一关键时期,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对孩子的人生影响是很长久的。

  如何在冲突时做到尊重呢?第三法是P.E.T.用以解决需求冲突的方法,要点在于先了解父母、孩子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头脑风暴,寻求可以同时满足父母和孩子各自需求的解决方案。

  孩子要吃冰的水果

  有一天午饭后,阿姨给大家切了水果,是从冰箱拿出来的哈密瓜。当时才两岁多的小满格看到后想吃,妹夫不想让她吃冰的水果,于是打开手机音乐给她听。小满格听着音乐,却不时回头看茶几上的哈密瓜。

  我开始倾听她:“满格想吃冰的果果,可是爸爸不让吃。”她说:“满格要吃冰的果果。”我接着发我信息:“爸爸担心满格吃了冰果果肚子不舒服哦。”“那就吃热的果果吧。”她说。孩子的第三法自然而然就开始了。于是我给她吃了常温的枇杷,她边吃边开心地跳。

  看到这一幕,妹夫说:“我刚才的方式没有考虑到她的需求,问题也没有解决(孩子只是暂时转移了注意力),而你的办法是跟她一起解决问题。”

  孩子要玩水

  妹妹把三岁左右的小满格带到我家,让我帮忙带一个早上。小满格一到我家就欢欣鼓舞地跑到阳台玩水,刚睡醒的我,牙没刷脸没洗,又不放心她一个人在阳台玩儿,于是提议说:“你先进来,等我刷完牙洗完脸,你再出来玩吧。”小满格就像没听到一样,继续玩水。我知道我俩之间有一个冲突出现了,而我也不想放弃我的需求,开始想,怎样才能我开心、她也开心呢?

  想了一会儿,我跟小满格讲:“我帮你端着水,你拿上小椅子,然后你在浴缸里继续玩水,我也可以刷牙洗脸,这样可以吗?”小满格听完后,开心地点头表示同意。像这样的方法,我和小满格进行过不少,以至于后来当我俩有冲突时,小满格会主动邀请我说:“我们来想想办法吧。”

  四岁的冬冬要趴在地板上玩

  冬冬在家里总是喜欢整个人趴在地上玩,妈妈担心他肚子贴着冰冷的地面会着凉,发了很多次面质性我信息,要么无效,要么只当次有效,下次又无效。这一次他又趴在地上,冬冬的妈妈让他别趴在地上,冬冬问:“为什么趴在垫子上可以,趴在地上就不行?”

  冬冬妈再次解释:“地垫上不凉,地板上凉,我担心你肚子着凉。”他突然说:“那把垫子绑在肚子上,是不是就可以一直趴在地上了?”(这是孩子带领妈妈进行第三法)

  冬冬妈妈觉得在肚子上绑个垫子确实是个好办法,只不过绑地垫不现实,绑块厚点儿的布是可行的。于是冬冬妈妈说:“垫子太大了,没法绑身上,绑块布吧。”最后他们找到一个旧枕套,孩子也很开心地参与了把枕套绑在肚子上的过程。宝宝玩得开心,妈妈也放心,双方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这就是他们一起找到的第三法。

  托马斯·戈登博士说,感受和需求是沟通的两大基石。于婴幼儿亦然。

  以上是一些针对婴幼儿的第三法,都是快捷式的。如果面对大一些的孩子或大人,我们可以进行得更完整一些。

  第三法是彼此尊重、没有输家的解决方法。以往面对冲突,我们都会因为解决方法的不同而卡住,要么按我的解决方法,要么按你的解决方法,总有一方会输。而在P.E.T.中,解决方法并非需求,在使用第三法时,我们需要先界定彼此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根据需求寻求解决方法。第三法完整的过程包含六个步骤,父母可以通过我和女儿小妮的一个案例来认识一下这六个步骤。

  小妮在六年级的时候跟我提出来要见网友。事件的背景是小妮由于《猫武士》这套书,五年级的时候在百度贴吧上认识了一群志趣相投的猫友。小朋友们除了共同的兴趣爱好《猫武士》,更是把猫武士吧搞得红红火火。兴趣果然是最大的学习动力,贴吧里的小朋友都是写作或绘画的高手,在大家的带动下,小妮学PS,学鼠绘,写了几本关于猫的小说,还写了一些诗歌。当猫武士吧开始壮大时,小朋友们开始渴望从虚拟走向现实。(用他们的话说,是从二次元走向三次元)广州的猫友们开始搞聚会,由第一次的五个人到后来的二十多人。北京的猫友们也开始搞聚会,但因为有家长跟着,大家觉得很无趣。

  小妮和深圳的几个小朋友也想在寒假搞猫吧聚会,当她跟我说这个想法时,我脱口而出的就是:“好啊,我送你去聚会的地方。”小妮“哦”了一声,说:“还是不要了。”于是,我开始倾听她:“如果妈妈送你去,你会感觉不被信任。”小妮说:“嗯,有一点儿,不想要大人跟着,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我说:“你想独立完成,另外,大人跟着好像也很没面子。”小妮点头说:“是的。”

  我说:“我们有冲突了,你想开心,我想放心,怎么办?”小妮说:“第三法吧。”于是我们像以往一样,开始通过六个步骤寻找我们都满意的方法。

  步骤一:界定双方需求,我们把各自需求写了下来。

  小妮的需求:成就感的需求,社交的需求,被信任,独立。

  我的需求:感觉安全,放松。

  步骤二:头脑风暴各种解决方法,我们俩一起提出各种可能性。

  1.我送她到目的地,然后我先走。

  2.她看到其他朋友后拍一张照片发给我。

  3.邀请小朋友到我们家聚会。

  4.我偷偷跟着,不让其他小朋友发现。

  5.我跟其他家长通电话。

  6.我负责接送所有小朋友。

  以上这些方法,我们都不满意,要么没有满足小妮的需求,要么没有满足我的需求。于是我们约定都再想想。几天后,我问小妮情况怎么样了。小妮说,有几个小朋友的父母不同意,目前只剩下她和一个叫小雨的姐姐还在坚持。我说:“妈妈很支持你,尊重你的决定,但保护你的安全也是我的责任,你觉得怎么做,才能满足我们双方的需求呢?”

  小妮说:“这样吧,我让你看看小雨姐姐在猫吧的一些作品,然后我们先视频,你可以看看我们的视频。明天我带着电话,一见到她,我就打电话告诉你。”

  步骤三:评估解决方法。

  我们评估了一下,最后一个方法满足了我们双方的需求。

  步骤四:选择解决方法。

  当然,我们选择了最后一个。

  步骤五:执行解决方法。

  饭后两个孩子开始视频,我看到对方是一个跟小妮年龄相仿的戴着眼镜的可爱小女生。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餐,小妮自己准备了零钱,带好电话,一个人坐地铁去了,十点半左右打电话告诉我,已经见到小雨姐姐啦,她们到书城了。中午的时候,小妮回来了,非常开心。

  步骤六:后续评估。

  聚会完,小妮按时回来,开心地跟我分享聚会的事情。我问:“小雨的爸妈也同意了吗?”小妮说:“她只跟她妈妈说是同学聚会。如果说实话,她妈妈肯定不同意,又不是所有父母都像你这么通情达理。”我也很开心,跟她表达:“很感谢你对妈妈的坦诚与信任。”

  大家可以看到,不管是婴幼儿还是青少年,第三法都是适用的,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需求冲突都可以使用第三法来解决。所以,可怕的不是冲突,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如何应对冲突。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