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问题是用来了解的,而不只是解决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6.问题是用来了解的,而不只是解决
通常当孩子出现一些我们所不能接纳或理解的行为时,我们总是急着去教育孩子什么是对错好坏,又或者下意识地否定孩子当时的状况,从而错过了一个深入了解孩子的机会,也让某些真相石沉大海,成为孩子不被看见的委屈。
在某次成都工作坊里,一位妈妈很苦恼,一个经常来家里玩的小伙伴要玩孩子的玩具,孩子什么都不让玩,本来没兴趣的玩具,小伙伴一拿,她就抢回来。妈妈想让孩子学会分享,但这种情况下,跟孩子说教再多,孩子也未必肯分享。
工作坊第一天结束,回到家遇到同样的情况。这位妈妈沉住气,没有说教,也没有多说其他,而是在晚上洗澡时,跟孩子聊起这件事。孩子坦陈了她的担心,说小伙伴会抢了她的玩具带回家。原来上次有个小伙伴看中了她的某件玩具,而奶奶出于客套,不顾孩子愿不愿意,硬是把玩具送给了小伙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物权意识是其发展安全感很重要的部分,属于孩子的东西,如何处置、要不要分享,都要尊重孩子。当孩子得到充分的尊重并感觉安全时,就会自发地分享。
有一次,小满格以为舅舅在吃糖,也想吃糖。于是我让弟弟张开嘴巴给她看看,弟弟昂起头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并说着“啊”。满格扑到我怀里说:“我不要小舅‘啊’,我怕小舅。”(她跟舅舅其实很要好)我抱起她,嘴里重复着:“格格怕小舅‘啊’。”她紧紧地抱着我,把脸埋起来。那天下午,她都在逃避小舅,念叨着“我怕小舅”。妹妹想起前几日在老家有个哥哥对着她做鬼脸,她当时被吓到了。
我直觉这可能是原因,所以开始跟她回溯并帮助她表达:“哥哥对着你‘啊’你害怕了,你不喜欢哥哥‘啊’。”她回应我说:“我不要哥哥‘啊’。”我说:“嗯,满格不喜欢哥哥‘啊’。你看,这是小舅不是哥哥,小舅不会再‘啊’了。”
小满格扭头看看小舅,嘴里念着“小舅不要‘啊’”,人明显放松下来,很快恢复了跟小舅的亲近,跟小舅出去玩了。
所以,通过孩子表面的行为,了解孩子更深的动机或需求,比停留在事件表面更有助于解决问题。我常跟工作坊的学员分享一句话:问题是用来了解的,不是用来解决的。放下头脑,带着好奇心,带着开放的心,你会发现,原来孩子可以这样懂。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