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看到真正的“洋葱核”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7.看到真正的“洋葱核”
当孩子处在问题区时,我们可以通过倾听孩子来协助孩子表达。倾听的方式有基本倾听和积极倾听,P.E.T.经常使用的技巧是积极倾听。积极倾听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剥洋葱”,困扰孩子的真正原因就是“洋葱核”。
上一篇提到的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的案例,妈妈通过倾听,看到孩子最担心的是什么,了解了问题的核心,双方就可以一起来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是不是小朋友玩玩具都会带走呢?这时候,孩子会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方案,比如可以给别的小朋友玩,但是不能带回家。
这就是“剥洋葱”,通过倾听孩子发现真正困扰孩子的是什么。一旦孩子了解了真正困扰自己的是什么,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怎么办”的答案也就自然浮现了。
还有一点要说明: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剥洋葱”,有时候对方只是被某个情绪困扰,未必需要“剥洋葱”。
当孩子有什么父母无法接受的行为发生时,父母最习惯的发问方式通常是“怎么办”,第一反应是怎样阻止孩子的行为。这样做治标不治本,如果不了解根本原因,孩子的某些行为还是会反复。
不要急着问怎么办,而是问发生了什么,这个问更多时候指的是问父母自己。
有一次,我在微课里分享了这个观点,然后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她:安心老师,我的儿子现在快18个月了,还不怎么会说话,但是能听懂我的话。最近两周突然特别爱发脾气,一点儿不顺他的意就倒地打滚,出门和小朋友玩,激动起来就会抓小朋友的脸。我试过严肃地跟他说这样不对,也试过温柔地跟他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很激动,我们可以用别的方式去表达,但是都不奏效。请问,有什么方式能有效地帮助他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
我:亲爱的,就如你所描述的,孩子是突然有了这样的状况,这个时候不要急着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不要想尽办法试图阻止他的这种行为,而要去好奇,发生什么啦?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她:最近,我和他爸不停地争吵、冷战,可能是因为这个,有一段时间我经常抱着他落泪,他就静静地看着我。
我:很有可能是这个原因,孩子身处的外在环境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种能量会让孩子不安,他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所以通过发脾气等方式来释放他的焦虑。
知道了原因,我们就知道怎么办了。18个月的孩子跟母亲的联结还非常深,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母亲做调整,尽快从情绪中走出来。如果无法调整,那也没关系,坦诚地跟孩子表达:妈妈现在不开心,但这是妈妈的事情,跟宝宝没关系。最怕的就是妈妈不开心还要假装开心,孩子感受到的能量和妈妈告诉他的不一致。这时候,孩子可能会很困惑,因而出现某些我们不能理解的行为。
小满格有段时间很抗拒上幼儿园,有时接她放学后,她会说:“妈妈,我今天没有哭,我很乖。”
有一天妹妹意识到,有好几次她跟孩子说“妈妈希望你开心地上幼儿园”。这些话可能给孩子带来了很大压力,她重新跟孩子说:“宝贝,妈妈不应该说要你在幼儿园开心,你开心或者不开心都是可以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满格很怀疑地看着她说:“哭也可以吗?真的吗?”
第二天早上,满格笑嘻嘻地说:“妈妈,我今天在幼儿园是要哭的哦。”妹妹说:“想哭就哭。”她就假装大哭一声,然后大笑着跑开,开心地去幼儿园了。
在这之后,满格不再抗拒去幼儿园了。老师们也反馈说,她这些天有很大变化,更放松、更投入。
早上准备出门去幼儿园的孩子,突然哭着说要回家,看看西安的一位妈妈如何通过倾听帮助孩子找到真正困扰他的问题。真正的困扰一旦被倾听,问题的解决就容易多了,孩子也会想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孩子哭闹着要回家,不去幼儿园)
妈妈:好,妈妈知道你想要回家,你哭的话,妈妈担心弟弟会被吵醒,我们去外面说。
(在外面找了张凳子坐下来,孩子一直在哭,并碎碎念:妈妈,我就要回家)
妈妈:哦,妈妈懂了,妈妈也很想家。可是现在还是早上,太阳刚升起来,妈妈要去上班,你要去幼儿园。放学后妈妈接你回家,好吗?
孩子:(哭得更大声了)妈妈,我不去幼儿园。
(似乎另有原因,继续倾听)
妈妈:嗯,可是你不想去幼儿园。
孩子:我要回家,我不去幼儿园。
妈妈:哦,回到家,你就不用去幼儿园了。
孩子:(哭声慢慢小了)妈妈,我不去幼儿园。
妈妈:嗯,看起来真的不想去。可是前两天你不是很开心吗?发生什么事情了?
孩子:(哭得更大声了)我没有20个弟弟。
妈妈:(瞬间明白了,忍着笑)哦,昨天答应老师让妈妈给生20个弟弟,可是现在没有。
孩子:嗯,老师要弟弟。
妈妈:哦,现在没有20个弟弟,你担心老师要家里的弟弟。
孩子:嗯。
妈妈:哦,妈妈知道了。那妈妈想确定一下,你是因为妈妈没有生出来20个弟弟,担心老师要家里的弟弟,还是反悔了不想给老师任何一个弟弟?
孩子:我反悔了,妈妈再生的弟弟还是我的。
(昨晚说让再生20个的时候,爷爷在旁边说,妈妈再生20个还是你的弟弟啊,当时他很纳闷,睡了一晚估计想明白了)
妈妈:哦,这样啊,妈妈再生的弟弟还是你的弟弟,你不想送了。那怎么办呢?
(停止哭泣,思考)
妈妈:(着急上班,给孩子出主意)要不然我们送个苹果给老师,然后跟老师说,老师,我可以分享好吃的,但是我们家弟弟不能送人。好吗?
孩子:那好吧。妈妈,你说。
妈妈:你需要妈妈告诉老师吗?
孩子:嗯。
妈妈:好,妈妈一会儿告诉老师,我们反悔了,以后不送弟弟了。
情绪稳定了,我们一起去幼儿园。老师抱起他,然后我兑现承诺,跟老师说,我们家弟弟不能送人的。老师笑着说:“好的,那我们自己生吧。”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孩子昨晚半夜突然不睡觉,坐到弟弟脚底下。我以为他想要睡在弟弟这里,原来是担心弟弟被送人啊!
第一次运用P.E.T.剥出了“洋葱核”,原来真的不是想回家那么简单,也看到了三岁多的孩子对承诺的认真。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