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灵枢解难

【释难】

灵枢解难 彭荣琛 5645 2021-04-06 13:51

  【释难】

  (1)人焉受气:焉,怎样。指机体是从何处接受营卫之气的。也就是问营卫之气是怎样产生的。

  (2)阴阳焉会:阴,夜晚;阳,白天。指营卫之气在循环中,白天和夜晚各不相同,它们是如何交会的。

  (3)营安从生:安,如何;安从生,即从安生,从何处产生。本句说营气是如何产生的。

  (4)卫于焉会:卫气如何与营气相交会的。

  (5)老壮不同气:老,老年人;壮,青壮年。指老年人与青壮年气血的运行节奏不一样。

  (6)阴阳异位:阴,夜晚;阳,白天。指气血运行不能按照白天和晚上的特点进行,白天变得和晚上相似,晚上也变得和白天相似。

  (7)卫气行于阴:指卫气夜晚运行在体内五脏之间,据《灵枢·卫气行》,夜晚开始从足少阴经注入肾脏,由肾入心脏,再由心脏注入肺脏,再注入肝脏、脾脏,然后再回归肾脏,如此算一周。

  (8)行于阳:指卫气白天循行与十二正经密切相关,据《灵枢·卫气行》,白天从睁眼开始进入阳经运行,注入到足太阳,经手太阳、足少阳、手少阳、足阳明、手阳明,然后进入足心到达人体内部,再上行到目,为一周。

  (9)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指卫气从目开始白天的运行,人起床活动;到晚上从足少阴进入五脏,开始夜晚的运行,人入睡。

  (10)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陇,同隆,指最旺盛的时候;重阳,阳气重叠,因为白天为阳,中午又是阳中之阳,阳上加阳,故称重阳。重阴,夜晚属阴,夜半为阴中之阴,两阴相加,故为重阴。

  (11)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内,指脏腑;外,指经脉。张景岳:“太阴,手太阴也。太阳,足太阳也。内言营气,外言卫气。营气始于手太阴,而复会太阴,故太阴主内。卫气始于足太阳,而复会与太阳,故太阳主外。”

  (12)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合阴,指在夜半之时营卫之气相合。张景岳:“大会,言营卫阴阳之会也。营卫之行,表里异度,故尝不相值。唯于夜半子时,阴气已极,阳气将生,营气在阴,卫气亦在阴。故万民皆瞑而卧,命曰合阴。”

  (13)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平旦,太阳与地平线相平,指太阳刚刚升时;阴尽,阴气减少到最小;受气,接受营卫之气。本句说到了太阳升起的时候,营卫之气进入人体阳分,开始了在经脉中为主的运行。

  (14)老人之不夜瞑:瞑,闭目,指睡眠。本句说老人不能在夜晚入睡。

  (15)少壮之人不昼瞑:少壮人群白天不会想睡眠。

  (16)其肌肉滑,气道通:肌肉的阻力少,经脉通畅。因为少壮之人,肌肉强壮,经脉有弹性,有推动力,故气血在其中运行,能够运行通畅。

  (17)其肌肉枯,气道涩:肌肉干枯,经脉涩滞。因为老年人气血不足,肌肉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故出现萎缩状,又反过来影响了气血的运行。

  (18)五藏之气相搏:五脏之气争相获取营养。因为营养提供不足,五脏功能受到影响,互相之间出现互相矛盾而不能协调。

  (19)卫气内伐:因为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卫气需要营气的支持,故卫气向在内的营气寻求支持,若营气本身已不足,卫气仍然向营气寻求支持,已超过营气的能力,勉强为之,故称卫气内伐。

  (20)营出于中焦:营气在中焦生成。所谓营气就是指具有营养能力的气,而后天的营养来自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质,从具有“营养”成分到能够发挥作用,而称为“气”,需经中焦发挥作用(比如“取汁变化”,“上输于肺”等),因此说营气出于中焦。

  (21)卫出于下焦:卫气是指具有保卫能力的气。卫气属于人体对异常刺激的迅速反应能力,源于肾精,从原气而化生,经下焦丹田而输送全身,故称卫气出于下焦。

  (22)上焦出于胃上口:出于,开始具有;胃上口,指胃贲门部。说上焦从贲门部开始。

  (23)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并,直达;贯膈,通过膈肌。指上焦从贲门部开始一直到咽喉部,其气通过膈肌而布散到整个胸中。其断句应该是“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

  (24)循太阴之分而行:分,分布。上焦之气沿着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而行。《黄帝内经太素》:“此则上焦所出与卫气同,所行之道与营共行也。”从《黄帝内经太素》来看,其认为卫气出于上焦,故有此一说。因此该书认为这里所说的上焦之气的运行,实际是指卫气的运行。

  (25)还至阳明:还,回到;阳明,手阳明经。上焦之气从手太阴肺经交与手阳明大肠经。因为阳明以胃为长,而脾胃又为精微化生之处,生成后上交到肺与上焦。因此是从脾胃开始运行,又回到与脾胃相关的阳明经脉,故称“还至阳明”。

  (26)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一些注家认为,这里是指宗气与营气在一起循行的度数。而《黄帝内经太素》认为是指营气与卫气的循行关系:“上焦卫气循营气行,终而复始,常行无已也。”。应该以《黄帝内经太素》为准。理由是:本篇说的就是营卫两家的生会,没有必要牵涉到第三家。而且宗气与营气是一家,营气是组成宗气的一部分,营气和宗气都是五十周而充分补充一次,不存在五十度一周二者相会的问题(也就是说宗气与营气二者没有分开的过程,就谈不上相会的问题)。

  (27)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黄帝内经太素》在卫气前加有“营”字,应是。其,指汗液;营卫气之道,指经脉的循行通道。本句说汗液在此时从经脉之血中分离出来(血汗同源),不在经脉之中运行,而排出体外。

  (28)外伤于风,内开腠理:外,指体外;伤,侵犯;风,六淫之风;内,指身体本身;开,开张。本句说身体受外来的风邪侵犯,因风主疏泄,致使皮毛腠理张开。

  (29)毛蒸理泄,卫气走之:毛,皮毛;蒸,蒸发;理,腠理;泄,发泄;走之,走窜。因为卫气剽悍,不受经脉约束,一旦毛孔开张,卫气便走窜而出,因此将汗液带出,而成漏泄。

  (30)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气,指卫气。说卫气剽悍而走窜快速,一有空隙即向外泄出。

  (31)漏泄:古病名,由于感受风邪,腠理开泄,复因热食之气蒸泄所致。主症为热饮食入胃,随即汗出,或出于头面,或出于阴囊部位,或出于半身。

  (32)中焦亦并胃中:亦并,包括,范围。中焦包括以胃为中心的部位。

  (33)出上焦之后:中焦的位置在上焦的后面,从人体直立位来说,即中焦在上焦的下面。这里应该还是指中焦所在的位置,不是指营气和卫气之间的前后关系。理由是上、中、下三焦,在叙述的时候,开始都是讲位置所在,然后讲其气所出。前后文应该一致,所以这里没有必要例外。

  (34)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在这里接受中焦之气,以完成下泌糟粕,上蒸津液,以化生精微物质的过程。

  (35)独得行于经隧:这里指精微物质化生的营气,才能在经脉之中运行。独,强调了营气由精微物质所化生,所以其性柔顺,与卫气之剽悍滑疾不同,所以只有营气才能完全在经脉之中运行。

  (36)营卫者精气也:精气,不是指肾精之气,而是指水谷精微物质化生之气。这是基于卫气出于上焦的说法而言。因为中焦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到肺之后,结合上焦之气的作用,产生出宗气,宗气中包含营气、卫气,因此说营卫之气是由水谷精微化生的。《灵枢·邪客》说:“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可见精气仅指水谷精微而言。

  (37)血者神气也:血为精微中之汁,按本篇所说“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可见其变化之处在上、中焦之间。上焦中藏有心肺,中焦之精微化生营气上与肺气合之,生成宗气;化生血液与心气合之,则生神气。所以说,中焦之气既产生宗气,又产生血神。所以,张志聪说:“血者,中焦之精汁,奉心神而化赤,神气之所化也。”

  (3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夺,夺取,指大量失去。本句说大量失血的时候,没有汗出的表现,大量出汗的时候,血液也会受到损失。是“血汗同源”的依据。因为水谷精微物质在脾胃化生之后,经中焦之气的参与变化为血,因此血中含有大量的津液,而汗液是津液代谢后的产物,汗出则津液少,血不足;失血则失津液,故失汗之源而汗少。

  (39)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两,指营卫之气和血两种物质。本句说人有营卫之气和血两种宝贵物质,失去了这两种物质就会死亡,而不可能在失去了这两种物质之后还有能生存的道理。

  (40)下焦者,别回肠:别,佩戴,即靠在一起。本句说,下焦的位置与回肠在一起。过去对“别回肠”的解释,多为水谷在此分别,如张志聪说:“别回肠者,谓水谷并居于胃中,传化于小肠,当脐上一寸水分穴处,糟粕由此别行回肠,从后而出,津液由此别渗膀胱。”但从全文的语气来看应该不是。因为全句说的是下焦,只可能是解释下焦之气或者是下焦的位置,二者必居其一。而水谷的分别,与回肠是直接关系,但与下焦是间接关系,回肠的功用,无法解释下焦之气的变化或下焦的位置,因此用回肠的变化,来解说下焦应属不妥,故将“别”字解释为分别,不如解释为佩戴。

  (41)注于膀胱而渗入焉:下焦之水气,以渗透的方式进入膀胱。言下之意,下焦的位置上起胃之下,中与回肠同,下至膀胱上口。而下焦的功用主要是输送水气,与后文的“下焦如渎”一致。

  (42)常并居:常常在一起。

  (43)而成下焦:指其中的水液,进入下焦,成为下焦中的物质。

  (44)渗而俱下:说明下焦的功用是将渗入的水液一起向下输送到膀胱。

  (45)济泌别汁:济,渡过;泌,渗透;别,分别;汁,混合后的水液。说下焦使水液顺利渗透过来,从而起到分清泌浊的作用。

  (46)小便独先下:独,单独,首先。指酒液先水谷而从小便排出。这里是解释水谷与酒二者同在胃中后的变化之差异。

  (47)酒者熟谷之液:指酒是谷物煮熟后所酿化生出来的液体。

  (48)其气悍以清:指酒液清而性情剽悍。因此酒液活动快捷而滑利,故能快速从小便中排出。

  (49)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比水谷后进入胃中,而比水谷先排出体外。

  (50)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三焦为决渎之官,主水道,又为原气之别使,合而为一,分之为三,故均与水气有关。由于肺与大气交流,气从上而入;肾主水,水从下出,且气轻水重,故上焦与气的关系密切,下焦与水的关系密切,而中焦介乎其中而水气煴杂。因此呈现出上焦水气因气而雾化,中焦水气因交杂而煴沤,下焦水气因云集而流动,故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灵枢解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