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第二十二章 翰墨方寸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室鞅 4663 2021-04-06 13:19

  好容易抑止住心间的热流,蒙恬猛吸一口气,挺直了肩头抬头望向嬴政。

  “右相之位贵重,乃群臣之首,不可久悬。王上心中可有继任人选?”

  嬴政忽然神秘地挑了挑嘴角:“右相位极人臣,引领群臣、辅佐人主,所以这人选必须慎之又慎,寡人宁可空着,也不会将就凑数。现下朝中事务就由左相隗状悉数处理吧,至于右相的人选,寡人心中自有打算。”

  说到此处,他忽然止住了话头,转而说道:“对了,眼见着也入了秋,年尾之时寡人不想再主动寻事,大军宜休养生息,待来年再战。趁着这段时日稍有清闲,你也该与李斯一道去趟韩国了。”

  “韩国?”乍一提到韩国,蒙恬反应不及,再一看嬴政那耐人寻味的眼神,猛地回过神来,“王上是要请韩非先生入秦了?”

  嬴政默默点头,没有说话,可一副眼睛仍紧紧锁在蒙恬身上。

  蒙恬愣了片刻,终于彻底明白过来:“王上……是想请韩非先生做我秦国的右相?”

  嬴政这才欣慰地笑了起来:“果然还是蒙恬最知寡人心意。韩非先生大才,若他愿意倾囊相授,尽心辅佐寡人,这右相之位给他又如何?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见他欲言又止,蒙恬忍不住追问。

  嬴政轻叩书案,楠木的书案发出厚重的声响。他脸上的笑意渐渐淡去,眉心隐隐皱了起来:“之前你说过,他毕竟是韩国公族,身份特殊,难免会存有私心。所以这右相之位暂不着急,待他入秦之后,寡人会好好试探一番。若他能像李斯那般尽心,寡人便奉他为相,让他统领群臣。”

  “嗯,王上所虑甚是。”蒙恬赞同地点点头,“事不宜迟,臣这便去找廷尉大人,与他商定入韩事宜。”

  见蒙恬已经站起身来,嬴政慌忙又将他唤住:“筹备之事可让蒙毅助你,也正好让他熟悉一下军中事务。另外你要记住,迎韩非入秦之事你只是配合李斯行事。凡大事决议你不要发话,但听李斯的意思。若有觉得不妥,你也无须当面顶撞,只来向寡人禀告即可。”

  蒙恬立刻领悟到这话中的深意,嬴政这是有心借此事来试探李斯。作为一国之君,嬴政之心难以捉摸。就像对待李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倚重,可内心里对他究竟有几分信任,却是难以看透。

  蒙恬虽然明白了嬴政的用意,却也没有点破,只是重重应了一声,便速速告辞退了出去。

  迎接韩非之事迅速安排了下去。按照既定的方略,李斯出发之前先由蒙恬领军,陈兵于韩国边境,直吓得韩国君臣一片胆寒。

  大军既拔,蒙毅随蒙恬一同出了咸阳,只留章邯一人每日里与扶苏一同学习受教。

  蒙毅乍一离开,少了一个可以一起玩闹的伙伴,章邯不免有些孤独。嬴政素来暗中留意这三人的课业,自然也察觉出了端倪。为了使章邯不至孤单,他便格外开恩,每日下了课后准许他留在自己的书房里,说是让他学着“戍卫”宫禁,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为了不让他那么无聊而已。

  扶苏有时也会留下,乖乖待在一边温习课业。可他毕竟年纪小,过于劳累也是支撑不住,所以大多数时候只是章邯一人陪在秦王嬴政身边而已。

  大臣们前来书房奏事,只要不是事关机密,嬴政也不让章邯回避,权当是让他提前熟悉一下政务流程。

  朝臣们眼明心亮,嬴政将章邯带在自己身边悉心培养,而他又常年陪伴王太后赵姬,如此一来,秦王有意恢复太后赵姬尊荣的消息便在朝堂上散了开去。虽然嬴政迟迟未对赵姬有什么实质性举措,可伴随着这些喧嚣的流言,昔日权倾朝野的华阳太后和昌平君等人越发沉寂了下去。

  可越是众说纷纭之时,嬴政却越发沉默。他每日里除了勤于政务,就只是关心扶苏和章邯的学业,丝毫不在乎外间的种种猜测。

  这一日恰逢赵高授课,教授的课程乃是文字。彼时六国尚未统一,各国皆有自己惯用的文字,乃至各国国书上的字都不甚一致,阅读起来十分麻烦。秦王嬴政有心在秦国本土以及新占据的六国之地推行新的统一文字,遂让李斯潜心研究。李斯本就是书家,他纵览古今,以秦系文字为基础创造出一种新的书体,即小篆。秦王十分喜欢,令李斯在全国上下尽力推广,并首先要教会公子扶苏与章邯、蒙毅。

  近日李斯忙着韩非之事,分身乏术。幸好赵高在文字上亦是造诣颇高,便由他来代替李斯授课。

  待授业完毕,赵高请退,章邯与扶苏入了秦王书房。眼见嬴政正在仔细批阅奏章,章邯与扶苏偷偷交换了一下眼色,安安静静坐在一边,取过空白简牍,开始一笔一画复习今日所学之字。

  嬴政听见动静,抬头看了一眼,见这二人正对面而坐认真临字,便也没有说话,只轻轻站起身来走到二人身边。

  他先是在扶苏身后观察片刻,继而拧着眉俯下身去,一手握住扶苏执笔的手,一手使劲拍在扶苏的后腰上。扶苏被猛地一推,忍不住疼着哼了一声。

  “习字之时腰板要正,身正则字正。你这样歪斜着,怎能写出好字来?”嬴政也不管他,手把手带着他在简牍上写了一个“正”字,待一字写完,才又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头,“握笔如握刀,气息沉于丹田,凝神静气,这样才能将力道贯于笔尖,做到即稳又准。字如其人,你是什么样的人便会写出什么样的字。”

  说完,他抬头看向章邯,果不其然见他也正认真聆听着自己的话。

  “章邯,你跟着李斯学了这么久,对这小篆可有什么见解?”

  猝不及防被问道,章邯猛地憋红了脸,支支吾吾地回答道:“嗯……臣就是觉得好看。”

  “好看?”嬴政挑起眉,“好看在何处?”

  章邯拼了命在脑海中搜刮着赞美之词,可憋了半天只憋出来四个字:“雍容、大气。”

  嬴政似乎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他示意二人将手中的笔放下,又起身从墙边的书架上取过一副竹简,在书案上徐徐展开。

  “这是李斯呈上来的小篆字集,你们可好好看看。”

  章邯迅速与扶苏挤在一处,挨着脑袋看着竹简上的字。整篇看下来,似行云流水,令人心旷神怡。

  “习字最忌心中无字,提笔就写,写之前必须要将这些字的精髓之处牢记于心。”嬴政指着其中一字,缓缓说道,“李斯之字,骨气丰匀、端庄凝重、疏密均匀,结字呈纵长之势。每一画稳如山石,然而具组成字却又灵动飘逸。卷舒之间,一张一弛,乍轻乍重,正彰显了我大秦的气度。寡人让你们学,并非只是简单让你们做个书匠。这字中的一笔一画尽皆贵重,既有长风万里之俊逸,又有山岳巍巍之厚重。你们习这小篆,便是要于笔墨间领略我大秦的风采。只有真正领悟到这些精妙,你们才能学出一二来。”

  章邯瞪大了眼睛,惊讶地望着嬴政。嬴政见他这般神情,忍不住敲了一下他的脑门:“为何这般讶异?”

  章邯捂着脑门,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王上竟懂得这么多……臣真心佩服。”

  都说童言无忌,被章邯这般直接膜拜,嬴政心情忽然大好。他将扶苏抱在怀中,顺势也坐了下来:“怎么?难道你以为寡人就只会审阅奏章、骑马打仗,其他的什么都不会吗?”

  “那倒不是……”章邯嘿嘿一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嬴政摇了摇头,忽然觉得身前一沉,原来是扶苏拉着他的衣襟仰头望着他:“父王什么都会,母后说过,父王是翩翩公子。”

  这话一出口,章邯竟恍惚觉得嬴政的脸微微泛起红来。

  扶苏并未察觉到嬴政的异样,继续认真说道:“母后说,父王虽未去过楚地,却懂云水之美。她最喜欢父王为她修的庭院,还有那几株荷花。母后说,依依翠竹、袅袅荷香,都是世上最美的。”

  听扶苏如此直白地将王后的心底话说了出来,嬴政面子上有些撑不住:“你母亲来自南方水乡,最看不惯我八百里秦川的西北汉子。她说这些,你听听就行,不许乱说。”

  “哦。”扶苏以为自己的父亲生气了,便默默垂下头,有些委屈地朝章邯撇撇嘴。

  扶苏不懂,可章邯却懂。秦王是一个不会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说出口的人。

  对太后赵姬他是如此。即便他想成全自己母亲的心愿,也并未挂在嘴上,只是在夜深人静时偷偷将扶苏送了过来,遂了她与自己的孙子见一面的夙愿。

  对公子扶苏他也是如此。就算他心里再看重自己的这个儿子,可他却极少当面夸他。只是偶尔不经意的一个亲密举动会透露出父亲对儿子潜藏着的宠溺。

  所以,对于那个来自楚国的王后,他同样亦是如此。章邯亲眼见过沅茝殿前那个精致的庭院,那样玲珑雅致,完全不似秦宫的恢弘肃穆。嬴政几乎从未主动提起过自己的王后,然而他却将自己的心意悉数融进为她做的每一件事中。

  章邯猜出了一二,所以便也明白为何方才嬴政面上竟有一闪而过的羞赧。只不过他不知道,就连“沅茝殿”这个名字都是嬴政特意为她准备的。

  王后芈昭彤最敬重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而屈原又常以兰草自誉高洁。为王后的寝殿取名“沅茝”,便是取自屈原《湘夫人》中的那句“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然而嬴政始终未将自己的心事说出口。方才听闻扶苏之言,他惊觉王后心思之聪颖,又感受到她隐在心底的幽幽深情,不由心头一暖,竟滑过一缕从未有过的温情。

  可有扶苏、章邯在侧,他又不能将心中之情显于脸上,便只好借故训了扶苏几句,作势将话锋转了过去。

  见章邯与扶苏皆不吭声,嬴政又长长缓了一口气,继而将扶苏扶起站好,语重心长地看向他二人:“为君也好,为臣也罢,除了做好你们该做的事,寡人更希望你们不要成为索然无味之人。世间万物皆沐浴天地灵气,一草一木都毓秀钟灵。浮华之美为人摒弃,但天地之灵却是你们该去品略的。”

  章邯与扶苏对视了一下,虽不甚清楚,却也大致明白了他的意思。这二人刚要拱手承命,却听门外令官一声高唱。

  “王后到——”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