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淮水难渡
嬴政与扶苏从未踏足过这片南方的土地。
直到亲自来到楚国旧都,看见一望无垠的广袤疆土,才真正为楚国昔日的繁盛所震撼。这个古老的国度与中原各国并不相同,与民风彪悍的秦国亦有天壤之别。
这里的山川河流皆是钟灵毓秀,在湿润的清风下吐露着温柔婉转的明媚与娇艳。
嬴政暗暗有些震惊,蓦然间他想到了自己的王后,终于明白到底是怎样柔情潋滟的水土才能滋养出那样娴静优雅的美人来。
不过,他终究是个君王,心里怀揣的依旧还是那个恢弘的统一梦想。楚都繁华已是旧梦,如何收拾眼下的残局才是他最迫切的想法。
至于扶苏,同样被这山清水秀之境所打动。可是,从郢城到寿春这一路,他见到了太多因为战乱而离散的百姓。他从未亲眼见过这般流离失所的惨状,纯善的天性令他的心紧紧揪在一起,不知是该为秦国的大胜而庆幸,还是为楚国的焦土而悯怀。
章邯时刻跟在他身边,又对他的性子了如指掌,轻而易举便看出了他心中的困惑。
“王上曾说,天下定于一,而后四海清。诸侯割据,纷争数百年,战火不休,黎民不安。百姓心向太平,唯有华夏一统方可结束这无休止的战乱,还天下以安定盛世。”
听章邯站在自己身边低沉地说出这番话,扶苏忽然觉得心中有股难以言喻的情绪在涌动。
“群雄逐鹿,天下不安,父王想终止这绵延了数百年的乱世又谈何容易?列国残余蠢蠢欲动,只要战火一日不熄,苦的便是天下的百姓。待山河一统,我若为王,必与民休息,还百姓以清静。不过,眼下这些都是遥不可及的梦罢了。”
章邯笑了笑,示意他不必太过忧虑:“这怎会是遥不可及的梦呢?剿灭六国指日可待,王上也有心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你是储君,以后多在王上身边辅佐他,多为百姓考虑一些,这事不就成了吗?只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再远的梦也能成真。”
扶苏沉思片刻,感谢地朝他点点头,随即走到嬴政身后稳稳站定。
就在这一瞬间,章邯忽然意识到,嬴政将扶苏带来是一个极其明智的决定。只有亲眼见到这一切,才能真正催生出他的王者之心。
秦王的这次巡行自然而然在楚地掀起了巨大的反响。国灭之后的楚人迫不及待想亲眼见见这位传说中暴虐无道的虎狼之君,更想知道他到底会如何处置这块土地上的亡国之人。
嬴政有意压下自己的锋芒,而是将扶苏推到了众人的面前。他以扶苏的名义下了赦免的诏令,对之前的事情不再追究,即便是曾经与秦军顽抗的楚军也同样既往不咎。他命楚人各安其份,及时恢复农事,并免除三年的赋税。
楚人皆知这位秦国公子的生母曾是楚王之女,本就对他少了些排斥。听到这个诏令之后,他们更是惊喜交加,宛如劫后重生一般放下了心来。
既然秦王并非传言里那般残暴,楚人们也陆陆续续开始在被战火摧毁过的荒凉土地上重建自己的家园。
嬴政对自己这番苦心孤诣的安排甚为满意。临近返回咸阳之前,志得意满的他决定带着扶苏亲临淮水边上的大营,再次鼓舞一下军心。
大营临淮水而建,对岸便是项燕困守的淮南之地。秦王父子的到来果然令所有将士振奋不已,发誓要将项燕残余一网打尽。
直面热血沸腾的三军将士,嬴政内心的豪气也越发冲天,他决定在大营中留宿一宿,翌日一早再奔赴咸阳。
王翦做好一应安排,将嬴政与扶苏安置在中军大帐,并加强了戒备。虽然做了万全的准备,可一水之隔便潜藏着项羽的游军,王翦心里始终还是有些不踏实。他叫来章邯,命其亲自带了一队人马守在大帐之外,不论发生任何情况,绝不可离开半步。
入夜,水边的蝉鸣蛙叫渐渐隐了去。正值淮水之地的八月天,暑热尚未散尽。楚地的热与秦国关中的热不同,这里常年湿润,又逢热气蒸腾,汗水难以散去,湿热之气糊在人身上,十分黏腻。
章邯身着厚重的盔甲站在门外,不多时,里衣已经湿透,紧紧贴在身上。纵是湿热难忍,他也坚守着一动不动,一双晶亮的眼睛瞪得溜圆,紧紧盯着四周的动静。
忽然间,紧闭的门帘被人掀了起来,一个清秀颀长的身影钻了出来。章邯下意识回首,却见扶苏正朝自己快步走来。
因为天气闷热的原因,扶苏除去了大袖的外衫,显得更加利落。
“天太热了,估计你站了大半夜也该口干舌燥,喝些水润润嗓子吧。”他笑盈盈地递过一个茶盏。
章邯严肃地将茶盏推了回去:“我正在值守,就不喝了。”
扶苏挑了挑眉,反手往大帐一指:“父王命我来的,你还敢违抗王命不成?”
章邯勉为其难地接过茶盏一饮而尽,继而问道:“王上已经睡下了?”
“还没。”扶苏叹了口气,“他还在批阅奏章。虽然他人不在咸阳,可却命人将每日的奏章都送到这里来。白日里他会和我们一同巡视楚地,到了晚上便会熬夜审阅公文。奏章多的时候,他常常通宵达旦、不眠不休。”
“这怎么行?这样下去,铁打的身子也会倒的。”章邯皱紧了眉头,“王上严以律己,有时都到了极尽严苛的地步,你该劝劝他才是。”
“我怎么没劝过?”扶苏郁闷不已,“方才我还劝他早些歇息,结果被他赶了出来……这些天我与父王朝夕相处,发现他的鬓边已生出几丝白发。他明明正值盛年,却被生生累成这个样子。这次巡视楚地,我亲眼见到他对降民极尽怀柔的态度,越发敬仰他。可惜天下人不懂他,对他的勤政爱民视而不见,反而一口一个暴君,我真是替他难过。”
见扶苏眼中的神采暗了下去,章邯立刻宽慰道:“王上的言行举止其实都被天下人看在眼里,或许现在他们不愿承认,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他所做的一切会被世人所理解。王者凌云之上,难免会有些孤独。他既为王者,便能承受住所有的非议。你不必太过担心了。”
“唉。”扶苏长长叹了口气,仰头望去。漫天星辰落入他的眼中,闪着晶莹剔透的光芒:“王者难免孤独,也不知道我以后会怎样。若是我也被天下人误解,不知是否能像父王那样勇敢地承受住一切。”
章邯笑着杵了他一下:“怕什么?你不是还有我和蒙毅呢吗?你若顶不住,我们就在你身后牢牢把你撑住。
听到这略显幼稚却又真挚的话语,扶苏无奈而感激地笑了起来。他刚要说话,忽闻远处一声巨响,似是什么东西被重重摔在了地上。
“有刺客!”
一声尖锐的叫声划破浓重的夜幕。随后只听嘈杂的脚步声、搏斗声、叫喊声交缠而起,眨眼间,几座营帐烧了起来,熊熊的火光将夜空灼成了白昼。
营中接连亮起明亮的火把,巡防的将士蜂拥而上,朝着起火的地方奔去。
“快!保护王上和公子!”
章邯狠狠将茶盏摔在地上,一把拽过扶苏,拖着他就往大帐冲去。
听到章邯的命令,二十几名戍守兵卫悉数抽出刀剑,紧紧护在大帐门外,将其围了个水泄不通。
“何人滋事?”
听见外面的风声,嬴政夺门而出。他一手握着太阿剑,剑已出鞘,细长的剑身在星光下折射着浓浓的寒阴之气,令人不寒而栗。
“王……”章邯想要催促嬴政和扶苏进帐,但方说了一个字,就听一声震鸣袭来。
“铛!”
随着一声金属撞击的声音,一支利剑深深插在嬴政身侧的门柱之上。那支箭从嬴政面颊处擦了过去,震得他鬓角处几缕碎发猛地飘了起来。
还未等嬴政回过神来,又一支利剑穿云而过,直直冲着他的面门而来。
“王上小心!”眨眼间一道黑影闪过,按着嬴政的肩头将他扑向一边。一支利剑从他方才站着的地方飞速划了过去,重重扎在地上。
惊魂未定的章邯和扶苏转首看向嬴政,却见那黑影正小心地扶他重新站好。
“蒙恬将军?”章邯如释重负,赶忙将扶苏送到嬴政身边。
蒙恬向他点点头,然后拱手对嬴政说道:“王上,项燕派了刺客潜入大营,放火烧了几座营帐。臣见巡防将士纷纷前去救火,便怀疑这是项燕的调虎离山之计。他的目标绝不是焚烧几座营帐那么简单,而是意在谋害您与公子。事态紧急,还请您和公子先回帐中,外面的事就交给臣和章邯吧。”
说着,他转身看向章邯:“将士皆去救火,大帐这里戍卫不足,你快去找王老将军,让他即刻调拨人马来!”
嬴政一手拉过扶苏,将他护在自己身后,一手横握太阿剑,凌冽目光如寒冰:“何人敢在寡人的国土之上闹事?!”
几声口弦声过后,十几名黑衣人飞身跃近前来,皆是黑衣黑靴,以黑布覆面。
戍卫军立刻收紧,将嬴政和扶苏团团围住。
“秦王,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领头之人大喝一声,举刀上前便砍。
章邯抽出配剑,脚下用力一登随即飞身迎了上去。
这十几人皆是江湖游侠,单打独斗的技巧远在戍卫军之上。戍卫军时刻要以嬴政和扶苏的安危为重,大大束缚住了手脚。
章邯与蒙恬二人互为后盾,在戍卫军的配合之下灵活穿梭于黑衣人之间,剑锋过处已刺穿几人的心脏。
刺客有黑衣为掩护,见正面难以突破防卫,便迂回绕至侧面,借着夜色掩映冲进戍卫军团。章邯与蒙恬同时意识到了危险,想要回身再去阻拦,却被周围的刺客拖住无法抽身。
“王上小心!”
眼见一名刺客将要冲破戍卫军的重重围护,直接杀到嬴政身边,章邯与蒙恬心急火燎地同时大喊出声。
嬴政好歹是见过世面的君王,直面荆轲近在眼前的匕首都能临危不乱。楚地方才平定便有人胆大包天挑衅他的权威,他心里积郁的怒火瞬间爆发,挥剑迎上刺客的利刃。
刺客没有想到嬴政的剑术亦是精湛,惊慌之下乱了步子,竟被逼入绝境。但刺客本就是靠暗杀为生,只稍稍敛神定气便又将局面反转,甚至几次将剑锋抵在了嬴政的喉间。
嬴政几度陷入险境,一旁的戍卫军想要救他,怎奈刺客与他追得太紧,根本无法下手。
扶苏离嬴政最近,见他几乎危在旦夕,猛地抽出承影剑想要上前相助。他一剑劈在刺客身后,却被刺客灵巧地躲了过去。
刺客回身反击,刀锋直冲他颈项间而来。
“不要伤害扶苏!”一直与蒙恬周旋的黑衣人头领见状急忙高喝,“只取秦王之命!”
那刺客听到此言,手下动作微滞。扶苏顺势后退一步,躲开了这致命的一击。
刺客返身又朝嬴政冲去,手下刀法越发凌厉,根本不给他任何回击的机会。
章邯和蒙恬想要上前替他解围,却被几名刺客团团围住自顾不暇。
章邯余光扫过之处,见刺客脚下灵活一转,悬身绕至嬴政身后,将白刃牢牢地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