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第一百一十三章 永不立后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室鞅 4762 2021-04-06 13:19

  蒙恬接到了嬴政的诏令,立刻从衙署赶到了咸阳宫。进入书房时差点被搁在门口处的木筐绊了一跤。

  “这是?”蒙恬望着成筐的书简,不由愣在原处。

  “这些都是让李斯从各国王宫里搜来的典籍。一时间朕还没想好将他们放在何处,便暂时堆在书房里了,闲来无事时正好可以翻阅一下。”嬴政快步走上来笑着解释,“朕靠武力平定了天下,这只是第一步罢了。朕还得知道天下人心里都在想些什么,不然又怎么能稳住人心?”

  “闲来无事?”蒙恬盯着书案上那垒成小山一样的奏章,“臣听蒙毅说,王上近来忙得几乎连用膳、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哪里还能闲来无事?”

  说着,他忽然暗自啧了一声,红着脸跪了下来:“瞧瞧臣这记性,如今应该唤您陛下了。臣蒙恬参见陛下。”

  “行了,长年累月成了习惯,哪能一朝一夕就改过来?”嬴政笑着将他拉起,“走,坐下说话。”

  待二人在书案边坐定,嬴政将早已铺陈在案上的奏章推到蒙恬面前:“看看吧,说说你的想法。”

  “这……”蒙恬看到后来,眉头不由拧起,“这是王绾大人的意思?”

  “王绾为左相,他的意思也就是群臣的意思。”嬴政微微颔首,“他建议朕遵循孝道,追封王太后。虽然他的建议与朕不谋而合,朕但所考虑的原因却并不仅仅只因为孝悌而已。太后生前承受了无尽的非议,说到底还是因为她与先王和吕不韦之间的过往。天下人皆以为是她祸乱后宫,玷污了我秦国王室的血脉。当年,六国之人以此为借口,大肆污蔑太后与朕的清白,如今朕若不追封太后,必定会引起更多的猜测。”

  蒙恬想了想,将奏章悄悄放了回去:“陛下要堵住攸攸之口,要为秦国皇室正名,就必须以太后为尊,追封她为帝太后。”

  “嗯。”嬴政舒了口气,欣慰地看了蒙恬一眼,“太后虽然做过错事,可朕也狠狠伤了她,追封她为帝太后,权当是朕所尽的一点孝心吧。”

  事关身世隐情,王绾、李斯等外臣自然不能得知,这些心里话嬴政憋了许久,与蒙恬说完,他心中顿时轻松许多。

  “陛下圣明,如此一来,便无人再敢擅议太后之事,散布不实传言了。”蒙恬应声,随即又犹豫着瞄了他一眼,“太后之事并不难定,可是,这皇后一事……”

  嬴政从案头取过几卷书简,依次排在蒙恬面前:“这些全是建议朕择立新后的奏章,按照他们的意思,既有皇帝,则必有皇后与之呼应,否则阴阳失和,不利于社稷安稳。”

  蒙恬觉得不妥,拧眉说道:“楚夫人刚刚离世不久,若此时便择立新后,将置扶苏于何地?如今宫中能得陛下赏识的夫人皆有子嗣,若择其立为皇后,势必会让皇后的子嗣与扶苏势不两立。依臣之见,若要社稷安稳,则必须保证王储的安全。如果皇后与王储关系不睦,那才是真的危及社稷的隐患。”

  嬴政默默听他说着,面上流露出一丝赞许:“果然还是蒙恬懂我,朕所忧之处正在于此。何况……”

  说到这里,他微微垂下眼睑,语气里多了些淡淡的哀思:“何况除了昭彤一人,朕并不想立其他人为皇后。”

  事实上,关于嬴政毫无预兆地撤回芈昭彤王后的封号,并将其归葬楚地的的隐情,蒙恬早就从蒙毅那里得知了一二。只不过此事事关嬴政内心痛处,蒙恬从未在他面前提起过。眼见他主动提到这件事,而且情绪难以抑制地低落下去,蒙恬心中一紧,忍不住大胆说道:“夫人离世时臣不在咸阳,未能陪在陛下身边,为您解除烦忧。可是,臣看得出来,陛下与夫人虽然在一些事上有过分歧,但彼此仍是互相挂念、无可取代。”

  蒙恬这话说的轻缓,但言语之间却夹着浓浓的怀念之意,令嬴政不由忆起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

  “这十余载里,她与朕相伴,为朕育下扶苏和德音。作为夫君,朕该好好对她,可是朕不仅没有照顾好她,还让她受了那么多的委屈。那时她从章台宫回到沅茝殿,身子明明已经无法支撑,却咬着牙忍着痛将自己打扮成最得体的样子见了朕最后一面。后来,她禁闭宫门,将沅茝殿封了起来。外间有种种猜测,以为是她得罪了朕,可事实上只有朕心里清楚,她是不想让朕看到她被病痛折磨的样子,只愿朕日后忆起她时,脑中还是那个美丽娇俏的南国美人。”嬴政轻声说着,眼神渐渐失了焦,“太后曾说过,朕性子太过强势,只有昭彤在朕身边,才能令朕感到踏实舒心。太后说的没错,昭彤温柔如水,娴静如月,轻灵地如山涧的一团薄雾,风一吹便无踪可寻。可她却如一道用铁水烙过的痕迹,深深印在朕的心里。”

  或许是因为从小玩在一处所形成的默契,只有在蒙恬面前,嬴政才敢偶尔放下君主的尊严,抒发心中的苦闷。芈昭彤离世之后,他从未在人前吐露过半分心声,即便面对扶苏,他也依旧闭口不谈,只将全部思念都压在心底。

  直到此刻,嬴政才得以将埋藏在心里的话倾诉出来。他的声音轻柔和缓,饱含深情,说到最后,眼角处竟不自觉涌出一滴眼泪。

  意识到自己失了态,嬴政忙侧过身去飞快拭过眼角。蒙恬不忍令他难堪,心照不宣地闪躲着眼神看向一边。

  待嬴政重新整理好衣衫坐定,蒙恬也随即转回身来。

  “外人不知陛下用心良苦,可身为您的近臣,臣心中却亮如明镜。夫人生前被秦王后的身份所缚,夹在秦楚之间两难抉择,陛下怜惜她,所以才撤回王后封号,让她归葬楚地。既无王后封号在身,夫人就不必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她的魂魄终归故土,也算是您让她得偿所愿了。”

  这话说到了嬴政的痛处。当日他之所以答应芈昭彤的请求,其实根本与昌平君的家人无关。他所念及的,不过是为了完成芈昭彤的心愿,还她灵魂的自由罢了。

  嬴政略显惊讶地望了他一眼,继而又苦笑开去:“她困守宫中多年,受封号所累,不敢随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朕对她不够好,朕心中有愧,能为她做的也不过是这些表面上的事罢了。看来看去,朕还真是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如今坐拥天下,身边依旧无人相伴。”

  “陛下……”蒙恬想要开口安慰,却被他抬手止住。

  “你不必说了,朕心里都明白。”嬴政坐直了身子,神色比方才好了一些,“这样也好,朕少了许多顾忌,做起事来也就心无牵挂了。”

  说到这里,他一挥衣袖将奏章推到一边:“缘木求鱼,徒劳无益。从今日起,不许任何人再向朕提议立后之事。朕没有皇后,朕也不需要皇后。”

  此言一出,蒙恬只觉心中一阵酸楚。王者孤独,只是嬴政的这份孤独无人能解,亦无人可以替他承受。

  望着他难掩怅惘的脸,嬴政忽然轻笑出声,但未及开口,就听令官通报,说是廷尉李斯求见。

  蒙恬本准备退下,却被嬴政拦住:“你无须回避。”

  令官得了令,转头将李斯引了进来。李斯进门跪身叩拜,起身之后见蒙恬在侧,又乐呵呵地与他互相问了好。

  李斯早知自己的名声已经与秦国、与嬴政系在一处,如今嬴政平定天下,他身为秦廷重臣,自然功不可没。青史留名、万古流芳,一想到这些他便忍不住欣喜若狂。

  “你来的正好,朕有一事正要找你。”嬴政一扫方才的阴霾,重又恢复了神采,“天下已定,皇帝印玺自然不能再与昔日相同。和氏璧已经闲置许久,眼下正是可以一显其光彩的时候。”

  “陛下是要用和氏璧重制御玺?”未及李斯开口,蒙恬抢了先。这块和氏璧他曾见过,那时秦军刚攻下赵国不久,因为此玉,嬴政还曾与他和章邯有过一场关于镇国之宝的论辩。

  嬴政颔首。

  “陛下圣明!”李斯立刻接过话头,“和氏璧乃稀世珍宝,用它制作御玺方可彰显陛下之尊。”

  嬴政满意地瞄了他一眼:“你是当世书法大家,论写字无人能出你其右,这上面的字还需由你执笔。”

  李斯又惊又喜,急忙跪地:“陛下信任臣,臣自当肝脑涂地。”

  “肝脑涂地倒是不至于。”嬴政笑了笑,“只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是!”李斯连连应道,“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既如此,御玺之事就交全权交给你了。”嬴政微微挪了下身子,“别跪着了,说说你的事吧。”

  李斯迅速起身,拱手作揖:“回陛下,臣与众位大臣商议了一下,如今六国毕、天下一,陛下功绩彪炳千秋。您初登王位时便已命人破土开挖王陵,如今这王陵的规模已不足以与您的威望和功绩相匹配。臣请陛下恩准,重新设计皇陵,以昭示陛下震烁千古的威名!”

  嬴政微微抬眉,抚着下颌沉吟片刻:“此言确有几分道理。那这件事就交由你去办,所需人手则从各地囚犯中征调,你是廷尉,掌管全国刑狱,此事由你来做最为合适。”

  李斯略显为难:“陛下,皇陵工程浩大,恐怕光征用囚犯是不够的,可否再从民间抽调部分人力?”

  嬴政果断地拒绝了他:“如今战火方歇、天下初定,黎民黔首急需休养生息,不到万不得已不可滥用民力。”

  说着,他又指向蒙恬:“六国战俘仍有很大一部分羁押在当地,由各地戍军看管,部分精锐已经整编入了秦军。剩下的那些虽然无用,但以防生乱暂时还不能放归。他们无法及时投入劳作,白白消耗我军的粮饷。你与王翦商议一下,征调这部分降卒前来修陵,也可缓解当地驻军的压力。不过,调集囚犯、降卒统一管理,应该需要军中协助,方可保证安全。这件事还需你来协助李斯才行。”

  蒙恬闻言,立刻起身与李斯一同领命:“是,臣遵旨。”

  嬴政满意地点点头,继而又笑着看向李斯:“你有心了,这件事提的不错。对了,李由也已经回了咸阳,依朕来看,是时候给他找些事情了。”

  听出嬴政要给李由派遣新的职务,李斯心中大喜。他极力掩饰内心的激动,努力保持着与方才一致的语调:“李由才疏学浅,幸得陛下不弃,才能国略尽绵薄之力。陛下若有差遣,臣和李由自当听命从事。”

  嬴政淡淡一笑,多了些玩味的意思:“你这就是过于谦逊了。攻楚时李由舍生忘死、冲锋陷阵,为我秦国立下汗马功劳。虽然朕已论 攻行赏,但这样的人才若留在咸阳确实委屈了些。如今天下新郡方置,各地郡守人选急缺,朕有意任命李由为三川郡郡守,替朕守好关中门户,不知你意下如何?”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