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第一百一十四章 愿化秦土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室鞅 4952 2021-04-06 13:19

  三川郡所辖之地大体为天下腹心,是由咸阳通往山东之地的要道,亦是秦国据以遏制东方的咽喉,堪称三十六郡之首。嬴政让李由出任三川郡郡守,简直就是莫大的恩赐。李斯错愕难当,一时竟没能回过神来。

  嬴政也不说话,只微微笑着盯着他。待他意识到自己失礼,赶紧跪下叩头谢恩时,嬴政才朗声说道:“寡人选人向来严格,李由勇武,他配得上这个郡守之位。”

  “陛下圣明,臣代李由谢过陛下赏识之恩。”李斯喜不自胜,一时间情难自已竟老泪纵横,“老臣失礼了,老臣实在是高兴,请陛下见谅。”

  嬴政无所谓地摆摆手:“不过,在他去三川郡上任之前,寡人还有件事要拜托他。”

  “何谈拜托?王上只管吩咐便是。”李斯毕恭毕敬地抹着眼泪,看上去有些滑稽。

  嬴政叹了口气:“德音在楚地滞留许久,朕始终放心不下。就让李由带兵去将她接回来吧。”

  “王上所虑甚是,楚地尚未彻底安稳,公主留在那里确实不安全。”李斯猛一拱手,“臣这就让李由准备一下,明日一早便启程去接公主回都。”

  李斯心满意足地退出书房,只留嬴政与蒙恬在内。

  见蒙恬略显疑惑地望着自己,嬴政笑了笑,示意他重新坐下来。

  “朕知道你在想什么。”

  蒙恬一愣,却又好笑自己什么都瞒不过他,只好乖乖听他接着说下去。

  “朕方才说了,李由勇武,其才干足以镇守三川郡。”嬴政一边说着,目光不经意瞄过他的脸,“此番剿灭六国、平定天下,李斯多次建言献策立下大功。经过这么多年,朕也算看出来了,他虽非韩非那般旷世奇才,然处理内政外交的手段也堪称一绝。朕有心扶植他,然而眼下并无合适职位,只能让他屈于廷尉之职。虽然朕已经赏赐他许多,可朕明白,区区珠玉并不能满足他,能满足他的只有权力。朕不怕他贪权,只要他能尽心尽力为朕办事,朕可以给他至高无上的权力,因为朕能够将他牢牢控制在掌心中。”

  “所以,陛下才想先任命李由为三川郡郡守,以此稳住李斯?”蒙恬明白了过来,“三川郡位于天下腹心,坐镇三川郡,便是扼住了通往关中的咽喉要道,确实是许多人求之不得的差事。可是……”

  蒙恬有些担忧,悄悄看了嬴政一眼,却见他依旧气定神闲地微微闭着眼睑。

  “人有所欲,便会有破绽。李斯只求功业和富贵,并将这种欲望赤裸裸展于人前,这样的人不足为惧。他会珍惜眼前得到的一切,绝不会用既得的利益做筹码铤而走险。反倒是那些不声不响,看似什么都不上心的人才最难把控。”嬴政缓缓说着,大有将一切尽握手中之意。

  他本就是对自己的能力坚信不疑,如今又立下开天辟地般的功绩,更对驭下的帝王心术充满了自信。

  蒙恬闻言轻轻点头,似乎安心了些:“王上既然决定让李由出任三川郡守,为何还要他去接靖安公主回来?”

  嬴政饶有趣味地扫了他一眼:“当年李斯初入秦国,在吕不韦府中为舍人,吕不韦倒台之后,朕一道逐客令差点让他卷铺盖走人。他在秦国并无根基,爬得越高心里就会越没底。当初韩非先生之所以能说动他,让他心甘情愿成为一把杀人的利器,不也正是看准了他的这个弱点?朕要他竭心尽力为帝国尽忠,就不能让他再有什么顾虑。他曾教过扶苏,与扶苏有些渊源,朕便借着接回公主的契机让他在扶苏面前卖个好。朕了解扶苏的秉性,他绝不会混淆公私之利,不会因此等小事就偏向李斯。不过,既然李斯有这样的念头,朕乐于替他牵个线,权当了了他的心愿吧。”

  蒙恬恍然:“陛下知人识人,臣自愧不如。”

  嬴政坐直了些,睁开眼睛盯着他,似是与他说,又似自言自语:“韩非曾说过,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朕不怕他们有欲求,有欲求则因势利导,终能为我所用。所谓明主不恃其不我叛,恃吾不可叛,不恃其不我欺,恃吾不可欺。”

  蒙恬不知他是何意,又见他似是出神,不由有些紧张。

  察觉到异样,嬴政立刻收回眼神,略显尴尬地摇了摇头:“不知为何,近来总会想起韩非先生与朕说过的话。如今朕已从一国之主变为天下之主,越是登高凌云,越是觉得先生所言深刻入骨。只可惜他已不在,否则寡人真想当面问问他,是否还会固守当初的执念。”

  说着,他又自嘲般轻哼一声,收起脑中的短暂思绪,眼神恢复了往昔的晶亮。

  “若是先生得见今日之事,想必也会震慑于帝国之盛、陛下之威。”

  “是吗?”嬴政不以为意地笑了笑,忽然想起一事,轻扬眉峰看向蒙恬,“方才李斯说起皇陵之事,令朕忽生感慨。朕曾经以为死后会和昭彤合葬,如今想想,待朕百年之后,竟又是独自一人躺在骊山之下。人生匆匆,不过白驹过隙,是人便无法逃过死亡。蒙恬,你有没有想过,若是你死了,会想要葬在何处?”

  “这……”蒙恬微微一怔,虽说他不畏惧死亡,然而却也从未认真想过关于死亡的事情,“臣未想过。不过,只要能葬在我大秦的疆土,葬在陛下的疆土,臣便死而无憾了。”

  不知为何,蒙恬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有些隐隐的哽咽,嬴政以为自己听错了,睁大了眼睛瞧着他,但见他眼眶竟微微泛着红。

  蒙恬被盯得有些不好意思,眨了几下眼迅速垂下头去:“这一路行来,臣感慨良多。多少人披荆斩棘、呕心沥血方才铸就我大秦今日之辉煌。臣这一生为大秦、为陛下赴汤蹈火,只求死后可以继续长眠于此,化为秦土,继续替陛下守护大秦。”

  蒙恬字字发自肺腑,他随嬴政一路走来,始终都是离嬴政最近的人,也最能体会这统一之路上的艰辛。

  嬴政有些动容,探身扶住他的手臂,连连点头:“好!朕记下你的话了!”

  待二人重新坐定,嬴政顿了片刻复又开口:“前几日朕收到一条奏报,说是内史韩腾重疾复发,恐怕难以久撑。内史一职掌管京畿咸阳重地,居轴处中,朕必须要交给足够信任的人。”

  说到这里,他忽然止了话头,意味深长地盯着蒙恬。

  蒙恬猛地明白过来:“臣才疏学浅,在朝中资历尚不深,恐难以胜任。”

  嬴政沉默片刻:“你让朕去哪里再找一个能和你一样令朕心安的人啊?”

  蒙恬又是感动又是紧张,慌忙起身跪拜:“臣……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嬴政欠身扶住他的手腕,示意他起来:“有你这话,朕就踏实了。”

  蒙恬难为情地抬起头来:“臣方才一时激动,在陛下面前失了仪,还请您见谅。”

  嬴政哈哈一笑,摆着手坐了回去:“你呀,先别激动。朕还有件事要与你商量,等你听完再激动不迟。”

  “哦?”蒙恬以为他还有什么重要的国事,随即敛容端坐,“陛下请讲。”

  见他一副正襟危坐的认真模样,嬴政忍不住笑出声来:“不必如临大敌,朕要说的不是国事,乃是你的家事。”

  “家事?”蒙恬一头雾水。

  “嗯。”嬴政靠在凭具上,浑身散发着少有的惬意,“你年少时,先皇将宗族之女许配与你,这些年来,你与夫人一直鹣鲽情深,恩爱有加。不过,你可不能只顾着自己,把蒙毅给忘了。他早已到了婚娶的年纪,只是因为前些年一直忙于征战,才一直拖到现在。”

  听到这话,蒙恬顿时明白过来,他又羞有愧,涨得满面通红:“陛下教训的是,是臣疏忽了。”

  “这也不能怪你,你政务繁忙,哪里顾得上这些小事?”嬴政摇摇头,“若不是那次蒙武强迫蒙毅成婚,朕也差点忘了这事。毕竟在朕的眼中,他们还都只是孩子。”

  蒙恬感激而内疚地看着他:“那次的事情臣后来也听父亲说了,确实是臣的母亲考虑不周,任性行事,幸好有陛下从中调解,才避免了更多的矛盾。后来臣想亲自问问蒙毅,怎奈一直抽不开身,他在军中亦是忙的不可开交,所以始终还没能找到合适的机会。”

  “蒙毅不同意,说白了还是因为看不上对方的家世。”嬴政眼神一闪,脸上的笑意淡了些,“他的身世朕是知道的,在家中虽然有你暗中照顾,可他难免还是会受人白眼。他天资甚好,又有身为蒙氏后人的骄傲,怎么能受得了这些?朕已经想好了,决定亲自为他挑选一门好亲事。左相王绾有一女,年纪与蒙毅相仿,据说相貌出众、性情温婉又知书达理,蒙毅若是娶了她,定会满意。”

  蒙恬一惊,随即又舒了口气:“陛下看中的人自然不会差。蒙毅何德何能,竟让陛下为他操心至此。”

  “朕如此上心,说是为他也不全是为他。”嬴政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蒙毅日后便是扶苏的股肱之臣,他的面子就是扶苏的面子。蒙氏世代为将,常年戍守在外,相比起王绾、李斯等人,对国中事务的把控要弱得多。但蒙氏根基深厚、威名显赫,那些文臣们个个都趋之若鹜,若能让蒙毅与王绾结亲,便可以顺利帮他进入朝政中枢。你们蒙氏三代为将,难道不想也能一朝出将入相?”

  嬴政虽是好意,但此话听在蒙恬耳中却有些忐忑。他刚刚亲眼所见李斯对权力的渴求之情,而嬴政看起来也有些不屑之意。现在立刻又将蒙氏的前途抬了出来,他不知嬴政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嬴政一眼便看穿了蒙恬的担忧,他微微一笑,语气却是真诚:“蒙恬,你已经跟在朕身边这么久了,为何每次一提到蒙氏就总是这么谨小慎微?朕知道你在顾虑什么,你与李斯不同,朕信得过你。”

  蒙恬心中一动,立即起身跪下:“臣不知该说什么……臣谢陛下对臣的信任、对蒙氏的信任。臣发誓,此生此世绝不会辜负陛下的厚望。”

  “好了好了,快些起来吧。”嬴政指着他笑道,“你明明知道朕将你看得最亲,可每次你都比任何人表现的更中规中矩。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啊?”

  蒙恬不好意思地起了身重新坐定:“是臣太刻板了,还请陛下见谅。”

  嬴政瞄了他一眼,轻轻哼了一声,嘴角却还带着笑意,“朕看你就是太过正直。不过朕就是需要你这样的直臣啊!算了,不管怎么说,你回去之后尽快将朕的意思告诉蒙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是他长兄,长兄如父,他素来敬服你,你的话他一定会听。反正王绾那里朕已经探过口风了,他可是求之不得,就等你这边一句话了。”

  “是!陛下放心,就算蒙毅不听臣的,他总得要听陛下的。”

  “那就好。”嬴政满意地微阖眼睑,“朕等你好消息。”

  翌日大朝,始皇帝嬴政亲自颁发了诏令,追封生父秦庄襄王异人为太上皇,生母王太后赵姬为帝太后,享万世尊荣。

  同时,他宣布永不立后,始皇后之位从此空悬。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