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重执虎符
战局果真如章邯所料。
因为赵高暗存私心,李由无法得到及时的支援,孤军力战,几次交锋下来只堪堪打了个平局。而他本就对赵高的险恶用心存有顾忌,又恐李斯在朝中暗遭陷害,全然无法集中心思迎敌。主帅前瞻后顾,后援不能及时到位,三川守军的士气越发低落,与叛军的较量中渐渐落于下风。
吴广所率的这支大军以荥阳为主攻方向,试图破三川郡、拔函谷关,直捣咸阳。虽然李由不能全力迎敌,但依旧形成一股掣肘之力,将吴广的人马死死牵制住。
战局僵持不下,陈胜不能坐等,于是在吴广之外又派出了新的大军剑指咸阳,大有不杀入城中决不罢休的气势。
这支新的大军由周章率领,周章曾在春申君门下做过门客,熟知兵法,一路所向披靡,在吴广的协助下,大破洛阳、新安、渑池的秦军,一举攻破函谷关,直抵戏水东岸。
戏水位于骊山之东,与咸阳咫尺之隔,一旦突破,咸阳则再无险可守。
消息传来,满朝震动。
这个时候,李由已是腹背受敌、自顾不暇,指着他调转矛头对付周章已是天方夜谭。
眼看叛军就要杀进咸阳,不仅胡亥吓得魂飞魄散,就连赵高也彻底慌了神。
“章邯!章邯!”胡亥扯着赵高的衣襟拼命大喊,震得赵高耳中嗡嗡作响,“快去把章邯找回来!快去!朕给他兵、给他马、给他粮饷,他要什么朕都给他!务必让他给朕守住戏水!绝不允许叛军再进一步!”
生死关头,赵高早已没了平日里悠闲镇定的模样,惨着脸哆嗦着唇,半天挤出来几个字:“臣这就去办。”
出了咸阳宫,他直接找到阎乐。阎乐得了消息,亦是慌得乱了手脚。
“我问你,陛下是如何得知外间军情的?!”
见赵高一脸阴狠,阎乐不由抽了口冷气:“这……想必是哪个小公公多嘴?”
赵高咬着牙,额角青筋爆裂:“查!去给我查清楚!查出来,格杀勿论!以后谁再敢私自给陛下传递消息,这就是下场!”
见他这幅吃人的狠戾模样,阎乐猜出他方才必是被胡亥责骂了一顿,心情应该好不到哪里,便赶紧拱手应承:“是!我这就去!”
“慢着!”赵高喝声将他唤住,“此事你交给别人去办即可,记住,一定要加强对陛下的监视,绝不允许再出现这样的事情。你赶紧吩咐好,随我去趟羽林军,我要去见章邯。”
“见章邯?!”阎乐不禁又是一个哆嗦。看样子,要想活命,只有重新启用章邯这一条路了。
进门之前,赵高忽然驻足不前,阎乐方想催他,一见他紧闭双目,眉头深锁,知道他是在酝酿着如何与章邯周旋,到嘴边的话又生生咽了回去。
过了许久,赵高深深吸了一口气,示意阎乐前面带路。待他重新站到章邯面前时,已经恢复了一贯的气定神闲。
章邯与章平默默交换了眼色,一言不发等着一出大戏的上演。
赵高清了清嗓子,眉眼里含着些笑意:“这几日委屈章大人了,不过你也知道,陛下就是这么个慢性子,琢磨事情的时候总是瞻前顾后,所以就多耽搁了几日……”
他虽说得含糊,但意思已经透了出来。章邯没有流露出任何埋怨之色,只是不在意地摆了摆手:“点将驭兵本就是关系国之存亡的大事,陛下谨慎些也是应该的。”
赵高点点头,嘴角挑起一丝玩味之意:“国之存亡的大事,章大人可谓一语中的啊!”
听他阴阳怪气,章邯不由紧张起来:“眼下战况如何?三川郡防守如何?”
事已至此,再隐瞒亦是无用,赵高无可奈何地叹着气:“三川郡没事,但咸阳就快保不住了……”
“此话怎讲?!”
“陈胜反贼见吴广大军久攻荥阳不下,便又另派出周章率领三十万叛军,绕过三川郡,大破函谷关,已经逼近戏水了。李由腹背受敌,自顾不暇,根本无力驰援咸阳,所以……”
听闻此言,一旁的章平忍不住破口大骂:“若非你只顾私利、从中作梗、处处掣肘,李由早就将叛军击溃,哪里还会有今日的祸事?”
“住口!”阎乐哪里能任由他如此放肆,指着他厉声威吓,“别以为大人心存仁慈不伤章邯,你就没事了!李由就和当年纸上谈兵的赵括一般,根本就是自己无能,仗打成这个鬼样子,枉费大人当初对他的信任不说,还连累陛下陷入险境!”
当年,蒙毅拔俊才于岩穴,将章平从不起眼的位置一跃推到御前,大大抢了阎乐的风头。对于章平的崛起,阎乐早就心存嫉妒,今日这番厉声叱责,除了替赵高解围,还暗存了公报私仇的用心。
章平当然知道他有挟私报复之心,又被他颠倒黑白的混账说辞气到,刚要再驳,却被章邯按下。
“国事为先,不可胡闹。”章邯将他拽至身后,随即转首望向赵高,“赵大人今日专程过来,当是为了前方战事。陛下有何诏令,请直说吧。”
“与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我这还没开口,你就算出来了。”赵高扯起嘴角,斑驳的胡须随着他的动作不停颤抖。
“若是陛下不打算用我,一道诏书就直接将我打发了,何必请赵大人亲自走一趟?”
赵高微怔,被人戳破了心事难免有些尴尬:“这乱局,除了你已无人能收拾。陛下知道你对他一直有怨言,可国难临头,陛下还是希望你能暂时放下个人恩怨,以国事为先,他……”
“赵大人不必再说。”章邯义正言辞打断他,“若我计较恩怨,之前便不会主动回来请命。上一次你我见面时,我已经把该说的话都说清楚了。身为大秦的臣子,勠力上国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陛下既然决定用我,大可不必再怀疑我对大秦的忠心。”
事实上,所谓胡亥的忧心根本就是赵高自己的疑虑,他不过是打着胡亥的名号,激将章邯说出心里话而已。对于赵高的用心,章邯一清二楚,他不想再和这等小人费口舌,只求能尽快领军平叛,解除咸阳的危机。
“章大人果真是个忠义之士,你既然这么想,那我就能安心转告陛下了。”赵高点点头,“陛下有令,命你即日起率军迎战周章。”
说罢,他挥手示意阎乐上前,将调兵虎符呈至章邯面前。
章邯接过虎符,忍不住内心的激荡与振奋,跪地谢恩:“臣章邯定不负陛下所托,誓死保卫大秦社稷、江山永固。”
待他重新起身,赵高又交代道:“陛下有令,调拨五万羽林军归你麾下,立刻开拔迎敌!”
“五万?!”章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震惊地望着章邯,“将军,周章三十万大军汹涌而来,五万羽林军?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赵高咳了一声,面似不满:“羽林军的职责乃是戍卫皇宫、维护皇帝陛下安危,如今因事态所困,万不得已才拨出五万人马给你们。若你们把十万羽林军都带走,那咸阳岂不成了空城?陛下将由何人保护?”
他口中虽是如此解释,但事实上却有另一番打算。就像对待李由一样,他不敢尽信章邯,不能将羽林军尽数交由他来节制。否则,一旦章邯控制了羽林军,自己的命就等于握在了他的手里。
章邯当然明白赵高的心计,并没有再就五万人马计较什么:“赵大人所忧确实有理。不过叛军人多势众,五万羽林军与之力量悬殊,所谓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若想彻底打败叛军,还需大人向陛下进言,请陛下调王离军尽快驰援。”
“这你就不用操心了。”赵高摆摆手,“上郡守军据天险、逐匈奴、守国门,牵一发而动全身,什么时候能动,陛下自有打算。远水解不了近渴,你还是先想着怎么用这五万羽林军排兵布阵吧。羽林军乃是我大秦的精锐,以一当十。叛军都是些乌合之众罢了,三十万大军听着吓人,其实也没什么。再说了,你章邯可是骁勇善战的名将,你以逸待劳,五万对三十万,自是不在话下。”
这话明着吹捧,实则推脱拒绝,章邯知道赵高小心眼,一定不会轻易再给自己调增援军,与他在这里争辩无异于浪费时间,根本不会有任何成效。
章邯微微拧眉,想了片刻又说道:“咸阳绝不能出现任何闪失,所以此役还需慎之又慎。既然上郡驻军暂不能动,那我还有一个建议,或许可解燃眉之急。”
见赵高微扬下巴不言声,章邯继续说道:“可赦免骊山部分刑徒、奴隶,将其编入军中,为我所用。”
当年嬴政命李斯总揽修缮皇陵一事,除了征调徭役外,大部分工匠都来自于各地的刑囚和当年六国的降军。这些人目前还留在骊山,若是能从中筛选出一部分精壮之士补入军中,确实可以一解燃眉之急。不过这样一来,就等于壮大了章邯的实力。
赵高有些犹豫,拧着眉头翻来覆去权衡。这些刑徒再怎么勇武,都无法和训练有素的羽林军相提并论,章邯将他们收编,一来可以凑数对付周章叛军,二来也并不会对自己造成多么致命的威胁。
反正一旦周章大军攻入咸阳,自己肯定小命不保。章邯再怎么危险,总归是大秦的臣子,心里还是要以宗庙社稷为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赵高思前想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好,就按你说的办。”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