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第一百零七章 巧舌如簧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室鞅 4754 2021-04-06 13:19

  章邯辞别子婴,从咸阳宫出来的时候,天边忽然飘过一团浓重的乌云,眨眼间大雨就落了下来。

  章邯没有蓑衣,只能骑马淋雨前行。他本想一路狂奔赶回羽林军营,可路上皆是形色匆匆抱头躲雨的路人。他害怕自己的马会伤到路人,便勒紧了缰绳,在雨中缓缓而行。

  不多时,章邯听见身后有人唤自己的名字,回头看去,却是廷尉李斯。

  李斯悠哉地坐在马车里,掀开门帘一角,满脸笑意地朝他招着手:“外面雨大,章将军快进来躲躲吧。”

  章邯轻轻嘘了一声,让马稳稳站住,凌空拱手谢道:“多谢廷尉大人,我正赶去羽林军营,就不叨扰了。”

  “那怎么行?”李斯仰头望了一眼,“这雨势可真是不小,等你赶到那里,估计浑身都湿透了。若是再着凉生了病,那可就真要耽误正事了。”

  说着,他又做了个请的手势。

  章邯推不过,转念一想他说的也对,便下了马钻进了马车里。

  “先不去廷尉府了,先送章将军去羽林军营。记得照看好他的坐骑。”李斯对外面的家仆叮嘱了两句,随即收手坐了回来。

  章邯自觉自己衣衫已湿,不好意思将这整洁华贵的马车弄脏,便小心翼翼挤在靠近车帘的外侧。

  李斯见状不禁哑然,一把将他往里拖了些:“那里有风,会吹进雨丝的。”

  看着脚边的水渍,章邯努力将自己缩成一团:“我脚上沾了水,怕把您的车子给弄脏了。”

  “弄脏了再洗,这有什么?”李斯无所谓地笑了笑,继而又压低了声音,“马车脏了可以洗,也可以换,但是人命没了,那可就一切皆成枉然了。”

  章邯一时没能明白他的意思,却被他一把拉住了手:“攻楚的时候多亏了你,才让我儿李由捡回一命。要不是你,李由不仅性命不保,恐怕还要担上违抗军令的罪名,到那时,我李斯哪里还有颜面面对王老将军、面对朝中同僚,面对王上?”

  章邯这才明白过来,本想抽回手来,可面对李斯微微泛着红的眼眶,他将心里的偏见悉数压了下去,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轻松一些:“大人,这只是举手之劳罢了。李由将军骁勇善战,他那次遇伏只是一时失策而已,您过虑了。”

  李由违抗军令,私自带兵偷袭楚军,不仅没有成功,反而中了埋伏,差一点还毁了王翦的全盘计划。虽然事后王翦有意让李由戴罪立功,大有既往不咎的意思,而且还请秦王嬴政将此事压了下去,但李斯心里总是存了个疙瘩。

  韩非一事之后,章邯始终看不惯李斯唯利是图的功利心,所以便尽量避而远之。李斯心胸狭隘,不太能容人,章邯担心他会因为李由的事而记恨王翦,所以便试图轻描淡写地将此事带过去。

  李斯虽然做人小气了些,但脑子还是清楚的。李由犯错在先,若王翦真的秉公处理,他也说不出什么不是。既然王翦刻意给自己留了些颜面,他便不会辜负这番好意。在朝中立足,多的是要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圆滑,哪里有反其道而行之的道理?

  山东六国,王翦与王贲父子尽除大半。放眼朝中,何人敢与其争锋?李斯不糊涂,眼下既然连秦王嬴政都要对王翦父子刮目相看,他又何必招人嫌恶?

  除此之外,李斯还藏有更深一层的隐秘心思。章邯与王翦有着名义上的祖孙关系,而章邯自小就是长公子扶苏的伴读,与郎中令蒙恬的弟弟蒙毅亦是亲如兄弟。讨好了章邯,便是与扶苏、蒙氏拉近了距离。

  韩非已死多年,可他当年说过的话仍久久萦绕在李斯心中,令他如坐针毡。他虽靠着一身才学赢得了嬴政的赏识,成为了大秦的廷尉,可在秦国毫无背景,想要延续这得来不易的荣光难于登天。奸滑如赵高之辈,都已经暗中在诸王子里选定了靠山,他堂堂廷尉更应该为自己谋些后路。长公子扶苏便是最佳的人选。

  只不过扶苏身边从不乏名臣辅佐,秦王嬴政又素来反感王子与朝臣私下结交,即使李斯曾经在廷尉府悉心教导了扶苏小半年,扶苏也因为王后之事对他感佩在心、礼敬有加,可李斯明白,扶苏依旧还是只将他看作秦王的臣属,并没有与他结交的心思。

  听闻李由出事,李斯本急得乱了阵脚。但静下心来一思量,这看似是件祸事,实际上却为他接近扶苏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章邯救了李由一命,于情于理他都该登门拜谢。即便警惕如嬴政,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李斯心里清楚,韩非之死是横在他和章邯之间的一个心结。当年章邯受韩非所托来找自己,说是请他出手相助救韩非一命,可转眼间韩非却被自己毒死在狱中。虽然章邯嘴上没说什么,但自此之后对他一直若即若离、敬而远之。这次他正好可以趁着李由的事来化解二人间的误会,并借机博得他的好感。

  李斯坚信,只要章邯认可了自己,那么他便可以借着这根线笼络住扶苏的心。

  李斯决意要与章邯冰释前嫌,话里话外亲和了许多。听章邯大有一笔带过之意,他随即歉疚地摇了摇头:“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王上都已经告诉我了。王老将军不忍心见我晚节不保、在朝中丢尽颜面,所以才没有严惩李由。我知道你一向谦逊惯了,不愿在人前彰显自己的功劳,可这一次王老将军和你对我李斯都有再造之恩,这份恩情我永生铭记,绝不敢忘!还请你不要再推辞了。”

  章邯执拗不过,虽然依旧不大喜欢眼前之人,可一想到他身为父亲,一定也没少为李由的事担惊受怕,不由地心软了下来:“大人说的哪里话,我已经快承受不起了。其实我真的只举手之劳,你若要谢就谢大父吧。要不是他及时命人出营迎接,我和李由将军怕是都已命丧楚军之手了。”

  事实上,当日若不是章邯一马当先去将李由揪回来,王翦也只不过是在营前被动地安排了人做接应,并没有主动发兵解救李由的意思。虽然这是出于全盘考虑之后的决定,但总归有些袖手旁观的意味。章邯自然不能让李斯察觉出这一点,便刻意将王翦的原意掩饰了过去。

  李斯倒也识趣,大笑着拍了拍他的手:“你就不必谦虚了。我说过了,你和王老将军的恩情我都记着。眼下战事未定,老将军也不在咸阳,待他凯旋,我一定在咸阳城最好的酒肆摆上一桌,好好感谢你们!”

  “大人客气了。”章邯轻轻点头,终于趁着机会将手抽了回来,“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一切等大父回来再说。”

  李斯看着章邯略显拘谨的脸,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收起笑意,语气越发诚恳起来:“章将军啊,其实……我一直欠你一个解释。”

  章邯大概猜出他想说什么,刚要开口就见他抬手示意自己且慢。

  “我知道你和韩非关系很好。他将你视为忘年交,愿意将性命托付与你,这令我很是震撼。”李斯缓缓地说着,眼睛盯在车帘上,眼神却开始迷离,“当年他让你来找我,说是请我救他。我答应了你,然而转眼又鸩杀了他,你对我有恨意也是应该的。”

  章邯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看着他脸上的变化。当年韩非留有遗书,已经说清了整件事的原委,他为了不背弃自己的母国,又不愿唯一的知音秦王嬴政担上谋害名士的罪名,无奈之下才选择借李斯之手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一切章邯都心知肚明,他之所以不说话,只是想听听李斯会怎么和自己解释。

  “韩非与我师承同门,有着深厚的同窗之谊,我就算再嫉妒他的才华,也不会落井下石痛下杀手,害他丢了性命。”李斯收回目光,无奈地苦笑,“从始至终我并未骗过你,真正骗你的人其实是他。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又害怕自己莫名其妙死在秦国,会给王上找来残害名士的骂名,所以才会求我毒死他。这样一来,杀人的罪名就落到了我的头上,天下人都会骂我李斯是忘恩负义、心胸狭隘的奸佞小人,而不会再去指责王上了。”

  看着他满面的苦闷,似是受了天大的委屈,章邯不由在心中冷笑。事实上,当韩非还待在咸阳宫的时候,李斯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说服嬴政斩草除根,以免后患。就算韩非有心利用他,但那也是因为韩非知道他早已存了除掉自己的心思。韩非所为,不过是顺势推舟罢了。可照他的话来看,他不仅无罪,反而还彻彻底底被韩非利用,成了一个替罪羊,被天下人口诛笔伐、痛苦万分。

  “原来如此。”章邯浅浅吸了一口气,将内心的情绪掩了过去,“大人为了替王上分忧,宁可自己被千夫所指,这份忠心天地可鉴,令人叹服。”

  章邯这话里毫无情绪,平静的如一潭死水。李斯不知他到底是认可了自己的说法,还是存心讥讽自己,不由抬头向他看去,但见他脸上没有一丝波澜,看不出什么异样。

  李斯微微脸红,干咳了一声又接着解释:“韩非算计我,我其实一眼便看透了。但食君禄、奉君事,只要能为王上分忧,担些骂名也没什么,都是为人臣子的本分罢了。我愿意钻进他的圈套,遂了他的心愿,除了因为不愿再看他深陷囹圄、痛苦挣扎,更是为了能替王上除去统一之路上的绊脚石。我李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算不得什么正人君子,但我也绝不会去做那些蝇营狗苟的违心事。”

  说到这里,他缓和了一下逐渐激动的情绪:“天下人皆骂我,我全不在乎。可是章将军,当初你来找我帮忙,就说明你曾经信任过我,我不该让你一辈子蒙在鼓里。或许真相过于残酷,但我还是认为有责任将事实告诉你。你若依旧不能信我,我也无话可说。我已经被全天下人指着脊梁骨唾骂,又怎会在乎再多一个你呢?”

  章邯不动声色地握紧了拳头,他这才真正意识到,当初为何秦王嬴政要让李斯带着重金去游说诸侯列王,挑拨他们与朝中重臣的关系。这样舌灿莲花、颠倒黑白的嘴皮子,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若不是章邯熟知韩非的为人,又得到了韩非亲笔写的遗书,他几乎就会被李斯的巧舌如簧给骗了过去。

  在李斯的口中,他从始至终都是被逼无奈;在他口中,他从一个执刀杀人的加害者,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忍辱负重的受害者。

  章邯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努力扯住一丝笑意:“多谢大人将实情告知,我心里的疑惑终于解开。大人忠肝义胆,我不敢再有任何质疑。只不过旧事已远、故人已去,这件事以后就不要再提了。”

  听他不愿再提,李斯以为他是因为多年的误解而心生愧疚,不由喜上心头:“好好好,不提了,不提了。只要你我以后心中再无芥蒂,携手效忠王上,我就满足了。”

  “那是自然。”章邯轻轻一笑,随即挑帘往外看去,“这雨已经停了,我就不叨扰廷尉大人了。多谢您送我一程,告辞。”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