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第二百三十八章 魂兮归来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室鞅 5005 2021-04-06 13:19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尽管在将士面前努力表现出镇定,可随着王离战败,章邯心忧万分。一方面,他要安抚好这剩下二十万将士的情绪,一方面,他要及时调整战略,以守为攻,寻找卷土重来的机会。同时他预感到,秦军此番惨败,项羽已经成为叛军最为炙手可热的旗帜,许多势力会望风而动,紧紧追随在楚军身后,对秦军展开围攻绞杀。

  然而,更令章邯担心的是咸阳。胡亥与赵高收到军报之后,一定会对自己严加斥责。章邯自己倒是不怕,他怕的是手下的将士们会怎么想。之前一封委婉含蓄的谴责诏书已经令众将们义愤填膺,眼下这个情况,军心绷得像是拉满劲的弓弦,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惊天巨变。

  虽然知道只是杯水车薪,但章邯还是及时向胡亥呈递了一份奏疏,将此次战败的情况和原因一一禀明,并把即将面临的、更加危急的形势条分缕析,认真解释了一番。他不求胡亥和赵高能明白自己的苦心,但求他们可以认识到眼下的困境和危险,不要在这个关口再寻出新的事端。

  战事瞬息万变,眨眼间秦军又重新回到了极其被动的位置,这个时候,真的是一步都不能踏错。项羽既是知兵懂兵之人,自然也知道反间计的厉害之处。他若有心在秦军大营里散播些谣言,借此混淆视听、摧毁秦军军心,章邯必不能大意。章邯提着一口气,恨不能每日不吃不喝不睡,仔细盯着军中的任何风吹草动。连着十几日下来,他的身体支撑不住,病状大有汹涌反扑的态势。

  不出所料,咸阳的回应十分激烈,胡亥用极其严重的措辞对章邯的失策表示了不满。章邯对此早有预料,并未觉得意外,不过令他欣慰的是,诏书中并没有任何改换主帅的意思,也没有让章邯回京问责的打算,只是严令他必须守住河东、河内、三川等要津,务必保证咸阳的安全。

  简简单单的诏书其实隐藏着极为微妙的隐情。

  按照赵高原本所想,趁着王离战败的绝佳时机,正好可以问罪章邯,再顺理成章剥夺他手中的兵权。然而章邯呈递上来的奏疏却令赵高在最后一刻举棋不定。函谷关以东到底发生了什么,赵高虽然身在咸阳却很是清楚。王离这一次败得太惨烈,将一半的秦军都葬送了。一时间风水轮流转,各地反秦抗秦之势再度高涨,许多郡守纷纷向咸阳发来求援信,希望朝廷可以及时派军前去支援。比起收拾章邯,眼下保命才是最重要的。那项羽与秦军不共戴天,若是这个时候处治章邯,便等于亲手替项羽打开了咸阳的大门。一想到项羽几乎将那王离麾下二十万人屠戮殆尽,赵高便止不住冒冷汗,若是这样的人真的攻下了咸阳,咸阳估计将会寸草不留。

  赵高左思右想,终于还是决定保命为上。不过,巨鹿惨败可谓史无前例,作为主帅,章邯有失职之责,若是一字不提,就会让他觉察到自己心里的恐慌,继而会加剧他挟兵自重的企图,使其越发不服管教。权衡之下,赵高决定以胡亥的口气狠狠责骂他一顿,压一压他的气焰,然后再继续让他领军保卫咸阳的安全。

  微妙的博弈在一封诏书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章邯抓住了胡亥与赵高传递来的信息,心中的不安总算退去一些,腹背受敌的危机暂时得以缓解。

  除此以外,诏书里还提到一件事,那便是关于王离降敌。胡亥严厉责骂王离降敌乃为叛国之举,下令章邯必须将叛将抓回来,处以国法、以儆效尤。处死叛将并非没有前例,当年樊於期投敌,嬴政也下了严令,务必将此人捉拿回国处以极刑。

  对于王离,章邯有自己的打算。他之所以不惜一切代价要救他,除了因为与他的故交,还因为他还肩负着保护扶苏的重任。然而看到胡亥诏令的那一刻,他心里最先想到的人竟然是王翦。当年王翦担心自己的后人继续留在咸阳迟早会有灭顶之灾,所以才千方百计举族迁去了遥远的琅琊。不得不说,王翦确实有先见之明,否则奸佞当道,王氏的下场不会比李斯全族好到哪里去。这一次王离出事,若王氏族人还在咸阳,必然难逃一劫。除此之外,王翦的这一决定还无意中成为了扶苏的救命稻草,使他得以逃离咸阳、免遭胡亥毒手。

  想到那个须发苍苍的老人,章邯猛然生出一阵感慨。这个人,曾经为大秦打下了最为辽阔的版图,而这个人的家族,又在为大秦的血脉延续而默默努力。

  有些事情或许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章邯来不及过多感慨,稳下心神出了门去,军中还有许多事情在等着他。

  巡完营已是夕阳西斜,章邯忽然想起今日似乎没有见到德音,便匆匆赶去找她。没想到她并未在房中,据侍卫回禀,说是她带着婢女去了北城楼。章邯心头一动,找来章平简单交代了几句,然后便驱马往城北追了过去。

  到了城楼拾级而上,远远地,章邯便看见德音的身影。她换了一身素服,发间还簪着一朵洁白的小花,由北吹来的风款款撩起她的裙角,仿佛下一刻她便要乘风而去。

  章邯悄悄近前,那两名婢女刚要行礼就被他嘘了一声,挥手示意她们先退下。德音似乎陷入了某种沉思,并没有留意到身后发生的这些。

  章邯在她身后站定,这才发觉她口中默默念着什么。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

  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归来兮!不可以久些。

  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

  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

  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

  悬人以嬉,投之深渊些。

  致命于帝,然后得瞑些。

  归来!往恐危身些。”

  章邯忽然明白了过来,再看到她身侧香案上飘出的缕缕青烟,一股悲戚之情涌上心间。

  “阵亡的将士们听到你的召唤,他们的灵魂一定会平安归来的。”

  德音一惊,迅速回过身来,见到是他,哀伤的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我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借用屈子的诗章替将士们招魂,希望他们的灵魂不要再在外面流浪。”

  “他们会听到的,也会顺利找到回家的路。”

  德音垂眸微微叹息,复又回身极目遥望:“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我越发看清前路的艰辛。这二十万将士是为大秦而死,作为父皇的女儿、大秦的公主,我感动却又难过。这些人就像是我的兄弟,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无坚不摧的大秦,然而……”

  她声声悲切,说到后来不由哽住。

  “邯哥哥,你不明白我心里的感受。以前我不懂朝政,可如今我身在营中,看到漫山遍野皆是反对大秦的叛军,我是真的惶恐不安。这几日我想了许多,我在想父皇的理想到底是不是对的,天下一统就真的要比以前的诸侯林立要好吗?若真是如此,那为何这么多人要反对他?若父皇错了,那你现在坚持的又是什么?这些将士们坚持的又是什么?”

  章邯没有立刻回答她,而是上前一步与她并肩而立,遥望着北方的天际。

  “天下初定时,先帝自立为始皇帝,后二世、三世直至千秋万代,绵延不息。那个时候,所有人都认为他太自负了,简直痴人说梦。可无人时,先帝曾和我说过,他在王者的位子上待了那么多年,比任何人都懂得兴亡交替的道理。他之所以这么说,其实只是想告诉天下人,华夏一统乃为天命,顺应天命则万世永昌。”

  德音微怔,喃喃重复着最后一句话:“华夏一统乃为天命,顺应天命,万世永昌。”

  “是的!”章邯忽然提高了语调,“说实话,我也曾失落过、怀疑过,可每当我失去方向时,便总是会想起先帝说过的这句话。诸侯林立、割据纷争,为了霸权斗的你死我活。连年战乱,百姓苦不堪言,唯有统一方可天下大定、四海升平。人心望治,没有人想过朝不保夕的日子,先帝高瞻远瞩,他比常人看得更远、更深。”

  德音明白了一些,却仍是痛心:“既是如此,那为何天下之人还要反对他,反对大秦?”

  章邯收回眼神,看着她无奈地笑了笑:“你仔细想想,除了张楚之外,所有打着反秦旗号的哪个不是六国宗室遗族?他们反对先帝、反对大秦,其实只是为了恢复自己曾有的国土,他们的眼界与先帝相比,可谓天壤之别。至于陈胜吴广,这笔账该是记在胡亥的头上,若不是他不知体恤民生,哪里又会爆出这样的大乱来?”

  德音沉默许久,迷茫的焦灼褪去了几分,然而内心深处仍旧无法释怀:“当初天命在秦,父皇便顺势而为,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经过胡亥这几年的折腾,我担心这天命已经不再属于大秦。天下大势风起云涌,哪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或许,父皇真的太爱他的天下了,他这一走,便也要将属于他的天下带走了。”

  “不会的。”章邯拉着她,抬手替她拭去眼角的泪滴,“先帝若在天有灵,必定会保祐我们守住他的心血,守住这来之不易的万里山河。”

  德音心潮涌动,忍不住上前伏在他的肩头,任凭北风呼啸着从鬓边掠过:“父皇若是知道你这么想,他一定会发自内心地为你骄傲。邯哥哥,我再也不会放弃了,我会和你一起守护父皇的心血。等着哥哥归来,再将这一切交还到他手中。”

  二人在城头伫立良久,不知不觉寒意入骨。

  章邯亲自送她回了住处,分别之际,德音轻轻抚着他脸颊,眉心处笼着诉不尽的忧愁:“这几日你又瘦了许多,眼底都熬出血丝了。”

  章邯笑着拍了拍胸口:“我每日都被你逼着按时喝药,哪里还会有事?”

  知他是有心宽慰自己,德音也不与他争辩。自己亲手为他熬药,亲自向医官询问他的病情,他的身体到底如何,德音怕是比他还要清楚。

  见德音垂着眼眸不说话,章邯收起笑意,握住她的手轻轻覆在自己的心口上:“当日说等王离攻下巨鹿,我便娶你。如今这事态急转直下,我……”

  听出他话中的内疚,德音抬起头来,脚下不由又靠近了一步:“眼下当以国事为重,你不必为我而分神。没关系,我可以等。”

  章邯微滞片刻,继而又欣慰地笑了起来:“好!我们一言为定!”

  德音淡淡一笑,眉间却又泛起一丝焦忧:“王离出了事,哥哥他……”

  章邯摇摇头,示意她不必担忧:“我已经安排章平去打探阿离的消息了。我相信他之所以忍辱偷生,一定是因为扶苏。之前我最担心胡亥会追求王离的责任,进而迁怒于王氏。不过王氏远离咸阳,胡亥就算有心以儆效尤,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幸好,胡亥并没有牵连王氏族人的意图,所以你哥哥暂时还是安全的。但不管怎么样,大父和王贲将军早已离世,眼下阿离才是王氏的主心骨,为了王氏、为了你哥哥,我都必须要救他回来。”

  “嗯,我懂了。我都听你的。”

  德音点点头,继而伸手拂过他腰间那枚香囊。那枚香囊里早已换上了新鲜的香料,依依袅袅的香气沁过心脾,令人不由神清气爽。

  “我知你军务繁杂,就不要再在我这里多做耽搁了。赶紧回去吧,等药熬好了,我再亲自给你送去。”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