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风云突变
王翦回到咸阳的翌日,秦王嬴政在朝会上宣读了诏令,以昌平君勾结楚国朝臣、扰乱军心为由将他迁至郢城,即日启程。
昌平君如五雷轰顶,跪在殿上痛哭流涕,坚持自己是被人污蔑,请求嬴政彻查此事,还自己清白。嬴政什么话都没说,只冷冷甩给他一卷名册,上面所载皆是近日出入昌平君府的楚国公卿使者。昌平君震惊不已,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早就被人严密监视。
“王上明鉴,只因臣与楚国王族有些亲缘,他们得知秦楚即将开战,所以才会来求臣,希望不要伤及无辜,可以保住家中老小的性命!他们来找臣,只是出于人之常情,并没有打探我秦国 军政机密的意图!”
“强词夺理!”嬴政丝毫不掩饰心中的鄙夷,“你说你没有泄露机密,可有证据?寡人只知道这些时日你昌平君府门庭若市,门槛都要被那帮楚国人踏破了!你顾念血脉之亲,但你却忘了你是我秦国的昌平君,是我秦国给你了莫大的荣耀!寡人问你,是你楚国的故人重要,还是寡人和秦国重要?!”
说着,他一手指向赵高:“念!”
赵高心领神会,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展开来缓缓念道:“楚左徒送十万金:太卜送五千金,珍珠五十斛;左司马送十万金;郎尹送两千金,绢百匹……”
“好了!”嬴政重重打断了他,面色铁青地盯着昌平君,“寡人真是小看了你!身为国臣,你竟如此胆大包天!收受敌国贿赂,你还敢说自己无罪?!”
铁证如山,昌平君又羞又愤,无颜再厚着脸皮狡辩,只好跪求嬴政念及过往恩情,不要将他狼狈放逐。
他越是恳求,嬴政越是反感。朝臣们早就揣摩出秦王的心态,一个个低着头不吭声,就连昔日受过昌平君提携之恩的那些人都不敢站出来为他求情。
嬴政目光扫过堂下之人,看着他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心中不禁有些得意。如今的朝堂上再无人敢明目张胆与他较劲。
“李斯何在?”
听到自己的名字,李斯慌忙站出列来:“臣在。”
嬴政稳稳坐在王座上,似是漫不经心地看了他一眼:“你是廷尉,最为精通秦律,你倒是说说,战前私自勾结敌国朝臣该判何罪。”
李斯默默瞟了一眼跪着的昌平君,掷地有声地答道:“回王上,此乃通敌叛国,依律当诛三族。”
话音方落,只听一声闷响,昌平君再也支撑不住,软软瘫坐在地上。他呼吸急促,面如纸色,浑身颤抖如筛糠,干裂的唇微微张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嬴政微微摆手示意李斯退下,然后利索地站了起来,眼神锐利如鹰目,直直盯在昌平君的脸上:“听见了吗?将你迁至郢城,寡人已是法外开恩。你放心,寡人不会动你的家人,他们只要老老实实待在咸阳,寡人就绝不为难他们。”
将自己一人发配郢城,却将自己的家人悉数留在咸阳,看起来似乎是嬴政手下留情,可事实上却是以家人为人质,将自己牢牢掌握在嬴政的控制之下。大势已去,昌平君自知回天无力,只得在心中苦笑,自己还曾为这些小聪明洋洋得意,没想到早已成了秦王的瓮中之鳖。
嬴政不愿再与他废话,在嗓中轻轻哼了一声,继而拂袖而去。
旦夕之间,朝中格局天翻地覆。外戚势力一蹶不振,年轻将领也已顺利取代王翦等老将,文臣、武将皆为嬴政亲手提拔的亲信,满朝上下再无人可以掣肘他半分。
这件事虽然发生的突然,但已在众人的意料之中。大家虽有震惊,却无错愕,转眼间各司其职,一切又变得井然有序。
只有一人除外。那就是秦国的王后。嬴政做梦也没有想到,处置昌平君的过程里最大的阻力竟来自于自己的妻子。
一场风暴正迅速在王宫中凝结、发酵。
然而,身在上将军府的章邯对这一切毫不知情。待他得知这一晴天霹雳时,已近日暮。
日落时分,本是上将军府最为清净的时刻,可今日却一反常态。书房里,一阵阵哭声隐隐传了出来。王翦沉着脸,听堂下站着的人惊魂未定地叙述着今日宫里发生的惨剧。章邯脸色煞白,急得团团转。
那抽噎不停的人正是沅茝殿中的宫婢容兮。她云鬓散乱,惊慌失措,与平日里判若两人。
“王老将军,奴婢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冒死前来求救。还请老将军施以援手,救救王后吧!”
王翦听完一遍,大概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原来王后得知昌平君被迁至郢城,前去向嬴政求情,二人话不投机,于是嬴政大怒,下令要将王后一同送去郢城。
“王后与昌平君同宗,昌平君遭了难,王后替他求个情也是情理之中。王上向来通情达理,与王后亦是相敬如宾,绝不可能因为这点事就大动干戈。”王翦捋着胡须,眼中闪着精光,一动不动地紧盯着容兮,“王后到底说了什么话,会王上如此怒不可遏?”
“这……”容兮为难地摇了摇头,又求救似地望向章邯,“当时只有王后和扶苏公子在政事殿中,他们到底说了什么,奴婢实在不知。”
“这就棘手了。”王翦眼色一黯,“若想劝说王上必须有的放矢,若不知王后到底因何惹怒了他,贸然去求情只会适得其反。”
容兮听他似有退缩之意,扑通一声跪下:“将军,还请您务必要救救王后。眼下蒙恬将军不在咸阳,能救她的只有您了啊!”
“快起来!”王翦示意章邯将她扶起,“眼下我大秦与楚国的战事近在眼前,王后为一国之母,若是此时出了事,必会引起朝局震动。你放心,我一定会尽力从中周旋。”
“是啊。”章邯闻言也连声劝道,“你别哭,也别急,大父一定会想办法救出王后的。你说王后与王上争执时扶苏也在场,那他现在何处?”
容兮抹了抹红肿的眼睛,哽咽着说道:“王上派内卫将王后软禁在沅茝殿中,什么人都不许见。扶苏公子和靖安公主百般恳求无用,现在正跪在政事殿外,请王上能网开一面饶了王后。”
“王上这次对王后的态度很是奇怪。”王翦沉思片刻,转眼看向章邯,“眼下朝中根本没人再敢替昌平君求情,王上完全不需要杀鸡儆猴拿王后立威。看起来王后一定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戳到了王上的痛处。你立刻入宫一趟,无论如何要将扶苏劝回去。王上正在气头上,他这么做无异于火上浇油,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王上更加反感。不管怎么样,扶苏一定不能被搅和进去。”
“是!我这就去!”章邯猛一点头,想了一下又问道,“将扶苏劝回去之后怎么做?难道真的要对王后的事坐视不理吗?”
“扶苏与王后是母子,他们同气连枝,当然不能不管。”王翦斩钉截铁地说道,“只不过,这件事我不能出面。我刚从前方回来,若是立刻参与进来,必定会引来王上不满。王上要惩治王后,必然需要通过廷尉。我这就去找李斯,能救王后的只有他了。”
说着,他迅速起身:“事不宜迟,你我分头行动。切记,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一定要让扶苏回去,就算抬也必须把他抬回沅茝殿!”
王翦大半生都在军中,说话做事皆是雷厉风行的军人做派。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话,却令章邯感受到军令如山的迫力。他站定抱拳,然后转身拉过容兮:“走吧,我们赶紧回宫。”
容兮含泪点点头,随即又朝王翦俯身致谢,这才与他一道匆匆离去。
站在书房外目送这二人的身影渐渐隐在夜色中,王翦不由觉得心中一阵沉闷。刚一回到咸阳便遇到这样的事情,绝非什么好的预兆。他长长叹了口气,叫来府中掌事的仆役王茅,仔细交代了几句,然后也匆匆融进这浓浓的夜色里。
章邯一路领着容兮狂奔至宫门处,下了马又急匆匆往政事殿奔去。行至玉阶下,忽然听见有人喊他。
章邯回头,看见蒙毅正气喘吁吁地赶过来。蒙毅一眼瞥见容兮,立刻明白过来。
“看来你也得到消息了。走,我们一起去劝王上,请他收回成命。”
章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担忧地看向容兮:“姐姐,你先回沅茝殿去。”
“可是……”容兮不放心地朝大殿望了一眼。
“放心吧。”章邯安慰似地笑了笑,“你先回去稳住沅茝殿里的人,千万别让她们再生出什么事端。”
见她一脸愁容,蒙毅也忍不住宽慰道:“这里人多眼杂,你先回去。有我和章邯在,一定会没事的。”
眼见这二人皆是一副信誓旦旦的神色,容兮虽有忐忑,但还是应了下来:“好,我听你们的。不过,你们一定要注意分寸,保护好自己。”
说完,她轻轻叹了口气,扭头往沅茝殿的方向走去。
蒙毅收回神来,刚要抬步上阶,忽然被章邯一把拉住:“你要去做什么?”
“做什么?”蒙毅不解地看着他,“当然是求王上。”
章邯拼命摇了摇头,凑近一些说道:“方才容兮去上将军府将事情原委全都告诉了大父。大父让我来是要我劝扶苏回去,而不是向王上求情。”
蒙毅越发糊涂:“不求情?那王后怎么办?”
“当务之急是不能让这件事波及到扶苏。”章邯轻轻拽了他一下,“王后惹怒王上,扶苏若坚持求情,不仅救不了王后,还会把自己搭进去。难道你忘了我们身负的重任吗?保护扶苏才是我们该做的。”
蒙毅默默想了片刻,觉得他分析的有些道理,但转念一想又有些犹豫:“那……王后怎么办?她与扶苏可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
“王后是一定要救的,但不是我们来救。”
听出话中玄机,蒙毅上前一步抓住他的胳膊:“谁去救?”
章邯示意他稍安勿躁,将声音压得更低:“大父已经去找廷尉李斯了。”
蒙毅这才回过味来,微微眯着眼睛点了点头:“嗯,确实。若要惩治宫中之人,必须经由廷尉定罪。只要李斯肯帮忙,王后就有救了。那……王老将军有把握能说服李斯吗?李斯向来谨慎,明哲保身,从不为了他人而忤逆王上,更鲜少与后宫之人来往,这样的人会愿意为王后出头吗?”
章邯丝毫不怀疑王翦的能力,他笃定地说道:“大父从不做无把握的事,他既然打定了主意,就一定有足够的胜算。再说了,成与不成,总要试一试。”
蒙毅想了想,猛地拉着他顺着玉阶往上跑:“事不宜迟,先去救扶苏!” 少府遗珠:帝女逾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