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在浙商眼里,危机,就是危险和机遇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浙商的268条生意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十三、在浙商眼里,危机,就是危险和机遇
做生意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事事如意、样样顺心的情况是罕见的。事实上,逆境总是多于顺境,失败、挫折、打击和危机,常常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风险意识、危机意识,生意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但利用得好,风险也是机遇。一位很成功的浙江商人说:“生意很顺的时候,他一定是铁青着脸的,因为大家都开心,也就有危机存在;而大家都很痛苦的时候,机会往往就来了。”危机能把一个商人击倒,但当把它看做一个机会的时候,它又能使倒下的商人站起来。
机遇在于胆识
先走一步,就能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别人做什么,你也做什么,算不得什么;同样的东西,你做得与众不同,这才叫有创意;同样的商品,你从不同的角度去销售,并能获得成功,这才叫有市场眼光,有经商胆识。
浙商从来都不缺乏胆识,他们敢作敢为,因此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上海磁悬浮首列列车冠名权拍卖时,浙江民企新湖房地产集团和上海大众集团成为竞拍的对手。
新湖集团的实力远远不敌上海大众。当时上海大众的净资产有20多亿元,每年有2亿多元利润;而新湖集团的净资产只有1.6亿元,只是人家的十几分之一还不到。然而面对强大的对手,浙江人没有胆怯,反而更加放得开,结果,新湖集团以2090万元的天价竞得了冠名权。
由此可见,浙商敢做敢为的胆识非一般人所能相比。
如果两个对手狭路相逢,胜负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如果两者都是谋士,那么,必然是勇者胜利;如果两者都是勇者,那么必有勇无谋者输;如果两者都是有勇有谋的人,那么,就有可能出现“既生瑜,何生亮”的局面了。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习惯于在别人成功之后,不无遗憾地说:“其实我也想到了,只可惜我没有像他那样去做,要不,我也会成功的。”这说明,一旦看到了机遇,就应该立即行动,没有行动,只能证明你缺乏胆识,而胆识正是经商的第一关键。
在机遇来临之时,商人首要的就是拿出自己的胆识先人一步抓紧它,谁的胆识更大谁就能更早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
胆量需要有见识做羽翼才能发挥飞翔的能量。
风险中存在商机
风险和商机成正比,风险越大,敢于进入的人就越少,而其中的商机必然也就越大。
——王均瑶(浙江均瑶集团创始人)
国内外有不少专家学者尝试解读浙商的财富“密码”:没有靠山,没有资金支持,全靠白手起家,节俭、勤劳、精于算计等等。其实,除了上述“秘密”外,不怕风险,勇敢的冒险精神,也是浙商创富的基因。
浙商郭广昌曾经感慨道:“一个人做事不在于他一定做成什么,而在于找到一样事情,虽然风险大,但是你做得有价值,它值得你去冒风险,这是最重要的。”
大连百年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云前进入商业地产领域,就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策,但是,这个决策却让他成功了。
前些年,大连的商业地产曾一度成为大连各行各业投资的热点,业内人士在评价大连商业地产风险太大,没人干涉足的时候,浙商吴云前却勇敢地投身到了这个新的行业中。
在大连最繁华、商业竞争最激烈的青泥洼桥,吴云前开始了他的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百年城。
投资百年城成功后的吴云前认为,他清楚自己应该把目光瞄准那些最具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于是他决定再冒一次险。
时隔不久,百年城集团在二七广场建成了温州城。这次,吴云前把目光瞄准了普通老百姓。老百姓绝对是一个大的消费群体,但是由于他们的消费过于分散,不好掌握,投资风险大,因此很多商家苦于无处下手。然而吴云前却巧妙地将大部分普通群众消费者集中起来,温州城达到了很好的吸引消费者的目的。
事实证明,吴云前的决策是正确的,这两个项目都获得了成功,成为大连为数不多的商业地产行业的赢家之一。
可以说,是吴云前的敢做敢为的作风,勇于寻找商机的精神铸就了他的辉煌。
无险不成商,越是风险大、风险多,其中包含的商机也必然多,赚钱的可能性也越大。风险与机遇是成正比的。
财从险中来,作为商人,不能畏首畏尾,财运总是偏爱有冒险精神的商人。所以商人要敢于冒险,善于冒险,从风险中寻找商机。
冒险不等于盲从,商人在决定冒险之前一定要谨慎地考虑好是不是值得冒险,否则会后悔莫及。
不怕有风险,就怕不谨慎
生意就是时机,就是冒险和谨慎之间的战争。
——胡柏藩(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细节是失败的充分条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这个“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谨慎”的时代,1%的失误就可能带来100%的失败。细节是又成功的必要条件,任何丰功伟绩都是由细节垒砌而成的,在这样一个严重同质化的时代,只有做好细节,在管理和产品上抠细节,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位浙商朋友说,经营过程中时时有风险,事事须谨慎。只有把每一件事的每一个细节都尽力做好,想得到,执行到位,才能够使公司做大、做强、做久。否则,一脚踏空,就会走向衰落。
经商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给经营活动带来了风险。因此,在经营决策中,一定要谨慎为之。特别是投资决策过程中,投资预测是立足于已知的数据和信息而作出判断的,而未来的情况则是多变的,投资周期长更可能使这种变化与人们主观上的预测产生更大的差距。
而且,经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打人际战。可以说,所有的商业关系都是一种合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新事物的产生,原来非常融洽的合作关系也许会变为尔虞我诈的钩心斗角,总想使自己一方多获利甚至独吞全部利益。
一般而言,合作初期双方都和和气气,举止有度。由于这种融洽气氛的产生,你也许会警惕性全失,完全向对方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些信息表面上看来并不太重要,可是有一天,就是这些东西也许会将你推向不利甚至完全被动的地位。
俗话说得好,“人无打虎心,虎有伤人意”。所有在商海中搏击的人,都应睁大自己的眼睛,心中先存几分戒心,多几分谨慎,那么世界上绝大多数骗局都将被识破。
所以,经商的人,谨慎心是不能丢的。
冒险不拒谨慎。商人在冒险前要准备充分,谨慎办事。
商人不要轻易冒风险,不打无准备之仗,而是要在充分调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才拍板成交,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商人要谨慎选择合作伙伴,谨慎选择公司高管,谨慎选择经营战略,谨慎做出经营决策,只有尽力做到谨慎,才能减少企业受到的威胁。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
做生意,今天竞争会很残酷,明天依然残酷,但是只要你挺过来,后天就会很美好。我不一定每一样都比人家强很多,但我只要某一方面比别人强一点,比别人坚持得久一点,可能就是胜利者。
——徐立华(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中国的民营企业,成长过程十分艰难,充满了坎坷,但是中国的民营企业一旦生存下来就会有顽强的生命力,并不是一阵风雨就能把他们打垮的。
浙江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通过登山来形容坚持和顽强的重要性:“登山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生的一种浓缩与延长。开始时往往觉得目标遥遥无期,因为登山的过程非常痛苦,绝无快乐可言,而且中途你随时都想放弃。登山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下去。生活也是这样,很多事情我们没有再去坚持一下,而成功与失败往往是一念之差。因此,在登山的过程中回想人生道路,你要坚持做你认定正确的事情。但是,登山还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登山的目标很单纯,不是上,就是下。可生活就不一样了,它有许多的选择,也有很多的诱惑,这就是人生的浓缩。”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但是,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因此,大部分人都以失败告终。正如李嘉诚所说:“毅力是一种心态,毅力不是一种生活。真正有毅力的人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标,且愿意承担责任,有颗坚强、非凡的又充满着希望的心,知道什么是原则、事实与正义,有极大的勇气和谨慎。”
在浙江,每天都有许多公司诞生,也有许多公司消亡。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有许许多多的公司因为善于经营而蓬勃发展,也有许许多多的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而在困境中挣扎。
不要被现实的困难击倒,更不要被未来的困难吓倒。相信,走过今天的风雨,跨过明天的险滩,后天一定可以见到彩虹。
幸运之神偏爱持之以恒的人。这是简单的真理,是公司得以发展的基石。构建高瞻远瞩公司的人都是极有恒心的人,信奉“永远、永远、永远不放弃”的座右铭。
经商就要学会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抱着坚定的信念,但是要时刻准备为之付出艰辛和努力。
商人要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永远相信自己是第一。脸上时时露出轻松的笑容,热情而充满自信地面对商场上的挑战,就能赢得创业的成功,获得宝贵的财富。
通过求变化解风险
无限商机全在于一个“变”字,经商就要有进有退,适当取舍。
——陈仁书(重庆恒发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浙江商人陈仁书是最早一批到重庆创业的浙商,最初他靠经营眼镜、打火机和钓鱼竿,积累了几十万的资本。
1994年,陈仁书看好重庆鞋业市场重组的商机,毅然放弃小商品生意,转而从事自己从未接触过的制鞋业。
当时,重庆制鞋行业存在的危机是低成本、低质量、低价位,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而且重庆制鞋企业已有上千家,市场似乎已经饱和。
外人看来,陈仁书这是一次冒险的行动。
但陈仁书却从中体悟到:无限商机全在于一个“变”字。
在他眼中,市场出现的重庆鞋还停留在低档次的竞争阶段,几乎没有本地品牌,他由此断定重庆鞋业在外来产品的冲击下必然会出现大的波荡——这种波荡恰恰潜伏着商机。因为在半手工制鞋的重庆,制鞋业的优势在于能够灵活多变,比起广东、浙江的生产线作业来说随机性大,随时可以生产市场上紧缺的产品,填补市场空白。
而在国内市场,女鞋的式样变化最为频繁,广东、浙江的生产线形成的规模优势所缺少的恰恰就是多变性、灵活性,因为“船大难调头”,无法尽快适应市场需求,造成了市场空缺。而具有这方面优势的重庆鞋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机动性迅速占领市场,时不时地打上一个“短平快”战术。等到广东、浙江等地跟上来时,自己又可以另谋新款,再占市场。
加上重庆鞋业还未认识到品牌化经营的必然性,不求进步,正好为求质量、走品牌、上女鞋提供了有利条件。
市场的趋势在于变则活,不变则死,看好了这个市场的“变”的趋势,陈仁书也就敢于对自身的经营进行大胆取舍,切入全新的制鞋业,奔向大市场,做一个有胆有识勇于创新的浙江人。经过一番拼搏,陈仁书开创的“云舟鞋业”终成重庆名牌,年产值很快达到数千万元,大大超出了最初的几十万元投资。
社会总是处在变革之中,一个优秀的商人应该能根据时局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该发展时发展,该收缩时收缩。审时度势,处变不惊。这是一种大商人的素质,有了这种素质,必有大的作为。
商人在商业活动中,要有一个基本的信条,即“不拘束于体面,而以时变我变为前提”。
在生意场中,不要一味地咄咄逼人,这样做很有可能使自己陷入死胡同,要谨记,时变我变,以变求和,有时甚至要以退让来换得更大的利益。
做生意最大的冒险就是不去冒险
做生意免不了去冒险,做生意最大的冒险就是你不敢去冒险。
——陈天桥(盛大网络创始人)
浙商从来就不乏冒险的精神。
以鲁冠球为例,他的身份演进过程是这样的:先做农民,后做打铁匠,最后成为浙江万向集团的老板。
20世纪60年代,鲁冠球受宁围公社领导的邀请,担任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负责人。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仅仅依靠作坊式生产,拾遗补缺,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石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20世纪70年代,鲁冠球调整战略,放弃次要产品,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配件。这在当时,对其他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冒险。
到了八十年代,鲁冠球开始了自己更大的冒险之路。
1983年,鲁冠球承包了万向节厂。1988年,他又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了万向节厂的股权,组建了当时还颇受争议的私营企业,直到1990年万向集团公司成立。1993年11月,“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0年至2001年间,鲁冠球又一口气吃下了3家上市公司。就这样,鲁冠球在中国证券市场悄然构筑了一个“万向系”。这个证券市场上的“万向系”不仅仅只在中国扎根,还将触角伸向了全球。
1997年8月,万向集团生产的汽车万向节正式敲开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大门,成为向通用汽车公司供应产品的第一家中国内地企业。
2001年8月,鲁冠球又成功完成对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的收购,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鲁冠球这样的农民成为一个大型企业集团的老板,花了20多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尽管鲁冠球的身份不断发生变化,但有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贯穿始终,即敢于冒险的精神。虽然在不同的时期,他冒险的内涵各有不同。但是鲁冠球成功了,这也是整个浙商群体的成功,经商对他们来说也成了冒险寻找商机的代名词。
作为一名生意人,没有足够的冒险精神,看不到大利益,害怕吃小亏是不行的。
作为商人,想到了就要做,分析出商机就出手,这就像行走于漫漫长路,你要做的不是担忧前面的路有多漫长,有多坎坷,尽管一步一步走下去就行。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敢于冒险的信心和动力。
事后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浙江人经商讲究有先见之明,喜欢从长远考虑,防患于未然。
浙江商人说:“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商人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之后才寻求弥补。但即使是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扁鹊的医术,因此结果往往是于事无补。
所以,生意人要有事前控制的眼力和能力,力避可能出现的危机,“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事前控制不仅仅是指商事中的风险控制、危机管理,还包括生产活动中的成本控制、经营管理中的管理控制、产品销售活动中的渠道控制等等。事前控制可以力避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麻烦,从而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成功的事前控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它要求经营者不断地收集相关信息,并从各种信息中挑选出有用的部分,然后形成判断,如果发现问题就果断行动,采取措施。这样才能减少风险,防患于未然。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商人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要时刻做好准备。
针对忧患和危机,商人要果断地采取行动,制定措施,规避风险。
有危机是常态,没有危机才是异常
大家都倒下了,我站着就是胜利;如果大家都卧着,我跪着就是胜利。
综观当今世界,企业间更新、淘汰的速度越来越快,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象。当一些著名大企业江河日下,难挽颓势之时,一大批中小企业却如旭日初升,光华显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竞争是一场不进则退、永无止境的竞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保持高层次的危机意识是一个优秀领导者应具有的意识。
美国管理大师约翰·科特说:“没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的商人,不是一个卓越的商人。”商人最危险的意识是认为在完全胜任的领域可以放松一下。
举个例子说,你的公司在同行业或本地区占有40%的市场份额,而其他最强的竞争对手只占10%。这时人的本性会使你因竞争差距大而感到自满,并且轻视任何一个敢于向你的领先地位发起挑战的对手。但正是这些不值一提的竞争者可以把你毁掉。因此即使你很强大,也要时刻地保持自己头脑清醒,拥有忧患和危机意识。
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时不应放松。对于一个不能居安思危的商人来说,真正的危机来得比他想象的要快。任何公司都有一种危险的倾向:业务顺利时便洋洋自得,成功好像是想当然的。还有一种更危险的倾向:有些人固执地反对任何形式的改变,他们坚信“水来土掩”的信条。顺境时他们很难想象逆境是什么样子,会以为现在的成功不会结束,或他们可以不断地重复成功。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领先地位总有要改变的时候。
“我会一直成功”的观点的错误之处就在于它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竞争对手。他们会打断你的好梦,并且办法很多。因此,当你正设计不受外界干扰的稳定增长曲线时,肯定有人在想方设法抹去它或替代它。
在商场上,竞争日新月异,千变万化,今天胜利而明天就可能落败,所以,商人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变化比计划快”,督促自己远离“成功导致成功”的错误想法。
一位浙江商人说:“做生意最大的危机和挑战往往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不是来自竞争对手,而是来自自我。”
商人要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才能使自己的经营活动有所突破。只有不断奋进,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的事业得到拓展。
商人,要时刻都有一种危机感,这样他才不会被时代抛弃,才会永远处于发展的前列。
在危机中寻找商机
不放弃任何商机,即使是在危机当中也要有寻找商机的眼睛。
——郭胜华(法属圭亚那亚美杰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
世界上任何危机都蕴含着商机,且危机愈重商机愈大,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商业真理。
危机常在,而巧渡危机的智慧却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和经营者都具有的。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或企业家,不但要善于应对危机,化险为夷,还要能在危机中寻找商机,趁“危”夺“机”。
浙江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的经营故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
1994年,墨西哥发生经济危机,邱继宝转而做起东南亚和中东国际市场的文章。不料,1996年年底,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飞跃”刚刚编织起来的东南亚市场网络遭受重创。
但是邱继宝并没有因为危机的出现而变得一蹶不振,深谋远虑的他反而看到了危机中的机遇:他认为这时正是引进高新技术、大规模实施技术改造的难得的机遇。
既然市场低迷,邱继宝就把主要经历转移到技术上了。因为“飞跃”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同时,国外的同类企业也受到重创,资产价格大大缩水。于是他大胆收购了日本的一家小型工厂,聘用德、意、日等国的缝纫机专家和科研人才开发高新产品,同时举债搞技改,先后从美国、韩国等地引进世界先进的加工设备。
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飞跃”终于创造出年产各类缝纫机60多万台,年出口创汇6 500万美元,上缴税收4 624万元的神话。1999年,“飞跃”的机电一体化家用缝纫机大批量向日本出口并进入日本家庭,一举改写了中国长期单向从日本进口缝纫机的历史。
浙商邱继宝的成功源于,在激烈的竞争中,尤其是在危机当中,他看到了机会,并利用这个机会改进了技术。
危机降临时,往往对商人形成巨大压力。商人要摆脱危机,消极躲避是避不开的,因而要主动出击,但如果硬碰硬,则有被危机压垮的危险。这就需要巧以应付,把危机所形成的不利态势巧妙转化为反弹之势,这样常常不仅能摆脱危机,还可反败为胜。
商人要善于发现商机,捕捉商机,无论置身何处都应该保持对商机的敏锐度,哪怕是处于危机当中。
危机之中危险与机会同行,商人要善于用自己的冷静和智慧从危险身边拉走机会。
判断准,才能不失手
商人要时刻准备做出判断,尤其是在关键时候。
——汪立成(浙江华立集团总裁)
一位管理学大师说:“穿越战略转折点为我们设下的死亡之谷,是一个企业组织必须经历的最大磨难。”
现代商业经营和企业运转比古代、近代要复杂得多,因而果断的决策显得更为重要。生意人在做决断时必须有魄力,意志坚定,态度坚决,充分自信,决不犹豫。
但是,果断的前提是准确的判断。如果没有准确的判断,越果断损失就会越大。
近年来,“电荒”使电站成为热门投资项目,嗅觉灵敏的浙江资本对此赚钱之道自然不愿放过。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草原,原来以为甘南是戈壁滩,没想到那里很漂亮,有很多河流,而且水很急。”长城集团总裁叶祥桃回忆起2004年到甘南高原那一幕时,仍然很激动。
这位温州人并不是为了去看风景,直觉告诉他:那里适合发电。
这一去就砸进5亿多元,开发了装机容量达5.2万千瓦的水电站。
“发电厂不错。”这是叶祥桃对投资电力事业的判断:“在电力资源紧俏的大环境下,投资水电潜力很大。”尽管民营资本现在还无法与国家的发电集团竞争,但他们可以瞄准门槛相对较低的中小水电项目。
当时,叶祥桃分析,甘肃电价很低,按照每千瓦时0.22元上网价,大概7—8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虽然前期投入比较大,但建成后,只需派几个人在那里管理就行了。
基于这样的判断,他果断地投资了电力行业。
同样是浙商的虞汉新也收购了几个广西国有水电站。“我们收购后全面改造,原来十几年才能有盈利,我们大概只要6年左右。”他对此非常乐观:“投资水电站,下雨就是下钱。”
“判断准,才能不失手。”胜利属于勇于决断的、有魄力的生意人,而优柔寡断、怯于决断者则往往贻误良机,导致事业的失败。
对于商人来说,判断直接关系到经商的成败,因为一旦判断失误,就会人力财力空耗殆尽。所以,精明的商人都非常注意训练自己的判断力。分辨形式,寻找突破,就敢打敢拼。判断力是商人成功的必备素质和能力。
商人,要有大将风范,准确而迅速地进行判断,该出手时就出手。
商人,要非常注意训练自己的判断力,尤其是在关键时刻。
关键时刻商人要不盲动,沉住气,保持清醒的头脑。
最具有诱惑力的时候要沉住气
商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贪恋利益。不知进退之道,最终会遭到市场的惩罚。
商人要在别人贪婪的时候谨慎一些,在别人恐惧的时候大胆一些。善于发现供求之间的流向,把握供求之间的机会,也就把握了生意的本质。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放弃固有原则,也不能因为一时得失而打乱全局,要学会综合衡量利益的大小、远近,切勿因小失大。
这就需要商人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商场中,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慎重考虑,也就是能够“沉住气”。
面对唾手可得的利益时需要沉住气,冷静计算一下得到该利益需要付出的代价,确实有利可图的,要周密决策,谨慎行事,确保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局势混沌不清时,即使面前有巨大的利益,也不可草率做出决策,而要以非凡的耐性稳定情绪,等待形势进一步变化,认清发展趋势,待一切明朗,非常有把握时果断出手,这样才能避免因贪图一时之利而满盘皆输。
商人要做到进退有方,就必须戒贪,见到利益时不能一味恋战。
比如,浙商虽然是个爱钱的群体,但他们却只赚自己渴望得到的钱,而不去贪图不属于自己的钱。他们在金钱的诱惑面前,总能保持足够的定力。
利益两个字极其诱人。事实上,浙商提倡一种静若止水的心态,提倡收放结合的达观理念。因此,他们虽然在享受金钱的快乐,但不唯利是图。
经商的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稳如泰山,处之泰然。
面对诱惑,商人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清楚的分析思路,以免上当受骗。
在机遇面前,商人不要盲动,沉住气,适时出手。
抓大事不忽视小事,放眼全局不忽视细节
商场无小事,抓大事不忽视小事,放眼全局不忽视细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战场上无小事”,这是西点军校的传统观念。很多时候,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一个毫不起眼的变化,却能改变一场战争的胜负。这就要求每一位军官和士兵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责任心,始终具有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能够对战场上出现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件小事迅速做出准确的反应和决断。
“战场上无小事”也同样适用于商场,对商人来说,就是“商场无小事”。这句话适用于公司的每一个人,上至总经理,下至员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到细节制胜的时代。不论是从私营公司的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的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细节问题都可能关系到私营公司的前途。
一个商人往往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重复着的所谓平凡的小事。一个商人如果没有严格、认真的细节执行,再英明的决策,也难以成为现实;任何一个战略决策和规章法案,都要想到细节,重视细节,任何对细节的忽视,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特别是执行环节,不仅要细致到位,而且也要注重执行过程中的创新与突破。这种执行环节的创新虽然与整体方案的创新相比更加细微,但正是这细微之处更能显现出效果。
近年来,浙江吉利集团一直是浙江制造企业的龙头,它的成功靠的就是每月、每周、每日的踏实执行力。吉利总裁李书福是每日规划力的信仰者,他甚至会亲自检查手下经理的“行事日程”,以确认大家在会议上所决定的事宜,已经排入每位经理的每天的工作行程当中。在李书福经年累月的要求下,吉利的日常管理才能深入每位经理人的骨髓当中。此外,吉利执行多年的“月制度”也相当值得学习,每个月他们会举行月报会议,每个人都要事前进行准备,向大家报告过去这一个月的工作进度,透过这个方式员工可以不断自我检讨,同时促成同仁彼此的心得分享,进而强化了组织整体的协调性。
重视日常管理的细节,表面上是小事一件,事实上是在确保大事的彻底执行,能够精准掌握执行细微之处,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意外与慌乱,也唯有小事处理得好,大事才有着落。
注重细节,就要勤动脑,勤动手,力求把所有的事情秩序化、规范化、流程化,就要比别人花费更大的工夫和精力。但这并不是每个商人都能做到的。人的精力到底有限,经手的事情太多,眼前来看,好像面面俱到,未出纰漏,其实是漏了很多好机会,谁也不得而知。所以,一个优秀的生意人,要时时刻刻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抓大事不忽视小事,放眼全局不忽视细节,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市场上立得住,立得稳。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一定不能轻视细节,否则失败将如影相随。
商人要注重细节,要勤动脑,勤动手,力求把所有的事情秩序化、规范化、流程化。
大势好未必你好,大势不好未必你不好
你就是你自己,不要一味地跟风,盲目投资。学者型的创业者面对同一个问题,他总是从宏观推向微观,根据某个国家甚至国际经济走势一定能预测出来一些创业方向,这个东西特别的学术化,往往是我听得很激动,但我不知道怎么干。实际上有的时候大势好未必你好,大势不好未必你不好。
——邢积国(联盛投资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
研究浙江经济,不难发现,浙江的大多数公司都是在对市场的混沌认识之中发展起来的。
在互联网刚刚被大家认识的时候,搜狐、新浪这些公司的创业者们也不知道网站到底怎样做才好,甚至走了一些弯路,最后才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来。那时候,互联网还没有形成规模,还不被大多数人了解和看好。在大势不好的情况下,浙商马云、丁磊等人用自己的智慧成就了互联网的繁荣时代。他们的公司规模迅速扩张,并成功上市。
但物极必反,随之而来的是被业界称为的“互联网的冬天”。但就是在这个冬天里,有的公司却实现了事业的强势转折。阿里巴巴的马云甚至扬言:“让互联网的冬天更长一些吧。”只有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之中,商人才会迸发出异于常态的坚强与活力。
商场上一般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许多人一旦是听说某行业很赚钱,就盲目跟风,导致到最后市场不但饱和,而且都把产品做烂了,所以死了一大批公司。
大势不好,一大批公司死掉,不但不是冬天的来临,反而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因为正是这些公司的死掉,给众多盲目的追随者敲响了警钟,使人们能够更清楚更透彻地看待这个问题,正是这些公司的死掉,结束了行业浮夸成风,鱼龙混杂的局面,目前活下来的都是比较有实力的公司,市场秩序也会更好一些。反而是大势比较不错的情况下更容易使人慌乱,不知如何是好了。所以说,大势好未必你好,大势不好未必你不好。
商人要有一双慧眼,在风云变幻中,用自己的眼观察市场、感知市场、适应市场。
商人要善于把握大势,不盲从,不冒进。
商人要看清形势再出手,一味盲从只能使自己乱了阵脚。
敢于对机会说“NO”
在面对多如牛毛的机会时,不要慌乱,要瞄准最适合自己的一个,敢于对其他的机会说“NO”。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经商过程中,许多事情是需要靠直觉来判断的,而面对当今如此纷繁复杂的市场机会,仅仅凭借商人的直觉判断,失误率也是相当高的。
商业活动中,机会无处不在,它们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选择的可能,但我们要从中做出选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原因有很多,客观的或是主观的,最根本的是我们无从知晓眼前的机会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当然也从来没有人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复杂心理让我们不忍放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商人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事,因为它关系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陆雄文认为娃哈哈的总经理宗庆后就是一个敢于对机会说“NO”的企业家。他说:“我很尊重宗庆后这样的企业家,他们既具有远见与商业敏感,又能及时反省。毕竟世上没有不犯错误的天才,他是敢于对机会说NO的人。”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说:“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浙商能一路比较顺利地走过来,我认为与他们的敢于对机会说NO的精神有关。这种精神首先体现在他们纠错能力上。错了就要改,浙商大多出生‘草根’,文化程度不高,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这一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但是,他们不会掩饰,敢于否定自身,通过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驾驭企业的能力大大增强。”
商人不仅要能发现机会,还要会筛选机会。当机会多的时候,更能够挑选出最好的机会,这样的生意人才能够带领企业少走弯路而顺利抵达目标。
不求稀里糊涂成功
会干的不如会算的,不求稀里糊涂成功。企业家最大的危险不在于失败,而在于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成功的。如果企业家能够发现走向成功的秘诀,并以此为基础,那么企业就可以走向卓越。
——黑幼龙(卡内基华文市场总经理)
企业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一些问题,一德集团的总经理陈俊举例说:“一个在国有企业或政府机构工作过的人,在下海经商之前,通常会简单地认为:别人下海都赚钱了,我也一定会赚钱。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就开始了自己的经商之路,一路上走一步看一步,这个阶段被商界称为浪漫的幻想文化。于是稀里糊涂的,没有任何目标地在商路上继续走下去。”
浙商是绝不会这样的,他们精明能干,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为自己定一个基本的目标,想好了做什么,就一个猛子扎下去,这样自己做起事情来才会有个奔头,不会稀里糊涂。
还是以浙商李书福作为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从生产摩托车到生产汽车,李书福做的每一个决策都是经过精心思考过的。李书福的目标感很强,而且经营的思路很清晰,摩托车做强了,就必然要思考进一步的动作,但是一般人没有他那样的魄力,也没有他那样的精明。李书福能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敢做,他认为做汽车才是他未来的事业出路,他的目标就是要造汽车,并且也是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他的目标。从一个“老土”的农民,到成为吉利的掌门人,再到成为中国商界最会赚钱的农民,李书福用他独有的浙江商人的“精明”实现了自己的事业目标。
生意人最大的危险就在于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成功的。明确自己的成功目标是一个生意人成功的基础。
商人心里要对自己的经营管理明明白白,容不得丝毫的偏差。
精明的商人要在寻找自己事业突破口之前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然后紧跟目标一步步地坚持下去,做到明明白白地经营,实实在在地成功。
做生意不是你想快就能快的
做生意千万要稳定,不要冒进,做生意不是你想快就能快的。
——周龙(浙江绍兴一佳纺织厂厂长)
一般而言,当小公司发展顺利,取得一些成就后,如果老板这时候进取心也较强,就很容易犯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的冒进错误。正是由于公司的规模较小,通常都急切地盼望进入大型公司的行列。
对此,浙江商人提醒说,过于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往往使商人在财务上陷入困难的境地,这是商人陷入困境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有个浙江商人说:“很多商人在获得成功之前,都有过一段艰苦创业的历史,他们在困难面前能够保持乐观情绪和坚强信心。但是在生意进入发展阶段后,其中一些人往往头脑发热,忘乎所以,以至主观决策,盲目求快求大,使自己的生意受到重大经济损失。”
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艾某是一家经营得十分出色的机电设备制造公司的总经理,他聪明能干而又精力旺盛。一次,他的一位债权人怂恿他将股票上市,筹集资金兼并另外两家工厂,并建议他将这三家私营公司组成“艾氏实业集团”。不幸的是,艾某本人以及他的管理班子都没有对经营新公司做好充分准备,也缺乏掌握新收购公司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结果,这两家公司都陷入困境,最后被迫停业清理。
还有些商人获得成功的原因纯粹是机遇创造了条件。例如,当时的市场条件有利,或者竞争对手不多等等。这时,有的商人往往错误地将成就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且还毫无根据地得出可以把任何规模的公司办好的结论。在这种假说的激励下,他们一心想把生意“做大”,这样,当然要冒极大的风险。
商人要沉稳、干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稳自己的发展之路。
商人不要轻易冒进,在进入每一个新行业的时候都要经过严格的市场论证,并依靠自己在品牌、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强大企业能力稳健地发展。
商人要对外部市场环境做出正确的科学的评价,获取能否“做大”的主客观方面的结论。
商人切忌急功近利,被眼前利益牵着鼻子走,盲目冒进。
胆识靠见识
胆识是有所作为的浙江人拥有的素质。很难想象,如果缺乏了胆识,浙江人还能够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胆识是胆量与见识的合称,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犹如“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之关系。这二者是成功者的左臂右膀,缺一不可。
胆量大于见识,会因为轻举妄动而导致失败;胆量小于见识,会因为保守而贻误战机。商场如战场,想要成功,单有发现商机的慧眼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决策的智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当然,勇敢不是瞎撞乱闯,而是以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为后盾,凭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果敢迅猛的冒险精神,当机立断地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浙江人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浙商郑永刚在1989年接手宁波甬港服装厂时,该厂还是一个员工不到300人,亏损却超过1000万元的小企业。而今天,他领导的杉杉集团已经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
当时服装厂虽然拥有先进的设备,但主要还是为国外企业做加工。郑永刚的到来,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厂注册了“杉杉”的品牌,借钱在全国各地做广告,提出无形资产经营理念,构建起当时全国最大的服装市场销售体系,全面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并建成了国际一流水准的服装生产基地。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郑永则还把杉杉集团的总部从宁波迁到了上海。
来到上海,郑永刚加快改革的脚步,先后割舍了早期巨资建起的营引渠道,大规模裁减营销人员,撤掉遍布全国的分公司,而代之以特许加盟销售体系。
最大胆的也是最重要的是,郑永刚从服装生产加工领域抽身而退,将销售和生产全部外包,自己只负责品牌的核心运作、推广及服装设计。这种经营模式在中国服装界是超前的、大胆的举动,他甚至还还将市场额第一的位置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雅戈尔。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杉杉把生产和销售全部外包的做法十分冒险,但郑永刚既然有这胆量改革,也必然有他过人的见识。他认为,品牌才是第一位的。因为在服装行业,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品牌营销。生产可以购买,销售可以控制,只有提升品牌这一价值链上利润最丰厚和最关键环节的竞争力,才有可能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浙商正是靠着见识和胆识的相辅相成才成就了他们的商场奇迹。
有勇无谋,有谋无勇,都是商业上的大忌,只有有勇有谋者才是有胆识的表现。
商人要有胆,有识,二者应该平衡发展,不可偏废。
商人必须有勇气、有见识,敢于突破旧的、引进新的,敢于打破传统发展模式、谋求新型发展模式。
分清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无知
勇敢和无知的界限往往就在一线之间,个人对生意的眼光不同,因此才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结果。
——黄发静(浙江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浙江,有这么一些评价:义乌的知名度飙升,依靠的是一个“小”字,吃穿住行所需的日用小商品,无所不包;而温州、台州的崛起依靠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在财经作家吴晓波看来,浙江温州、台州、金华等地的发展模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主要是善于抓住改革开放的时机,敢闯敢拼,依靠传统产业,迅速崛起,同时具有“观念先行”的思想。他们的优势就只在于,他们分清楚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无知”。他们的闯荡是“有胆有识”,像李书福、宗庆后、丁磊、马云等一大批浙商都是有勇有谋的商场良将。
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州产业日趋“老化”,瓶颈突显,浙江商人似乎一下子成了“无知”的盲目分子,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了。甚至有人惊呼:温州落伍了!
这种感觉让浙江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黄发静坐立不安,他的生意也从一开始经营电器转行到做眼镜,后又选择了打火机。黄发静回想,那个时候,温州很多的生意都被做烂了,一哄而上,做到了没有利润可言,“我们必须不停地变,甚至彻底放弃一个熟悉的行业。”
“产业升级的难题之外,温州还面临缺乏发展后劲的压力。土地、人才、基础建设的滞后成为温州经济的发展瓶颈。”黄发静如是说。“我们面对的难题就是如何面对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无知。”
浙商从来都不缺乏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但是这种精神似乎成了浙商一个时期的负累,服装做烂了,皮鞋做烂了,他们投资什么行业什么行业亏损,到哪儿哪儿拒绝。
但浙江商人并没有因为所谓的“无知”瓶颈而停滞不前,他们同样在选择并实践蜕变的路径。浙江商人的选择有两种:一种是携带资本勇敢地走出去,炒房、炒煤、炒油……另一拨人则逐步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认为既然选择了就要勇敢地坚持做下去,做强做大,如南存辉、王振滔等。
商人要勇敢,敢打敢拼,同时要将勇气和谋略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到无往而不胜。
商人要有胆有识,敢于突破,精于取巧。在敢于开拓的同时更应充满经营的智慧。 浙商的268条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