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浙商的268条生意经

十一、浙商能有今天,离不开“诚信”二字

浙商的268条生意经 王振 14804 2021-04-06 09:07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浙商的268条生意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十一、浙商能有今天,离不开“诚信”二字

  做生意看起来是卖,实质上是“买”,通过诚信经营,取得顾客的信任,就“买”下了顾客的心,“买”下了一批不走的顾客。很多浙商之间非常信任、经常合作,有时候企业间借钱只需要在烟盒上写借条就可以了。在浙江,很多商人因其过硬的诚信品质,无需担保,也不用抵押,仅凭自己的一个签名就能得到银行数以千万的贷款。正如老浙商冯根生所说,如今整个浙商的精神就是将戒欺、诚信、拼搏、苦干加在一起。

  浙江人吃过不讲诚信的亏

  商人不讲诚信迟早是要吃亏的。假冒产品盛行时,我们的业务员到外地推销产品都不敢说自己是浙江人,而要冒充上海人、南京人。连自己的家乡都不要了,这哪里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胡成中(德力西集团主席)

  在浙商崛起的20多年中,他们曾经因为信用意识薄弱而吃过大亏,为其付出了不少学费,也有过不小的波折,但是他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信誉在自己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信誉不仅仅是财富,而且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其能量是巨大的。但信用“弃之易、树之难”,又是很脆弱的,很容易被腐蚀和侵害的。商人失去信誉,纵然一时得利,日后也必吞苦果。

  对于信誉缺失带来的苦果与信誉良好带来的机遇,浙江人是最有切身体会,最有发言权的。因为在信誉面前,他们经历了一个知耻而后勇的过程。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在新浙商刚刚朝市场迈出脚步的时候,也有一些浙江商人忘记了前辈的金科玉律,伪劣商品盛行一时,质量事故频发。到现在很多消费者还会记得,20世纪80年代对于浙江尤其是温州生产的鞋,流传着两个著名的说法:一个叫“星期鞋”,指的是温州鞋穿一个星期就坏;另一个叫“过街鞋”,说温州鞋穿过一 条马路就穿漏了。那个时候的浙江产品的质量确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砸毁了自己的牌子。

  有一个在20世纪80年代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位北方女青年给未婚夫买了一双款式新颖的温州产皮鞋,没料到在两天后的结婚筵席上,新郎的皮鞋开了帮,仔细一瞧,里头塞的全是马粪纸。恼怒之下,小两口把破鞋用邮包寄给了温州市的市长,质问温州人拿这种劣质皮鞋坑人,当市长的红不红脸?

  其实,温州市长也有苦难言,在市场经济秩序尚处于混沌阶段的当时,他经常收到类似邮包。由于缺乏游戏规则的有效约束,全市几千家皮鞋厂与十几万供销员中,生产销售这种早晨穿上,黄昏就破的“晨昏鞋”的不在少数,你上哪儿管去?终于,在1987年8月8日,这个看似吉祥的日子里,杭州武林门广场上,工商局的干部们和愤怒的杭州市民,把5000双劣质皮鞋扔进了火海。这些主要产自温州的假冒伪劣皮鞋,不光让温州人丢尽了脸面,而且整个浙江都因为这个伤疤疼痛了很久,积攒已久的怨气终于爆发了。

  之后,上海、南京、武汉、沈阳等几十个大城市陆续展开了对温州鞋的全面“围剿”,商家纷纷把温州皮鞋驱逐出境。一时间,“温州皮鞋”成了劣质鞋的代名词。

  作为奥康皮鞋的老板,温州皮鞋的元老之一,王振滔是当年这把大火的见证人。还有郑秀康,虽然他的“鸿盛”鞋因为质量过硬而没有被火烧掉,但每当说起这场烧鞋大火的时候,他的感触还是很深的。

  郑秀康说:“我在上海的华联商场时,经理对我讲,你的这个鞋要退出去。我说为什么,我还在卖呢。他说你知道吗,销售量在慢慢下降了,因为大家看到产地是温州就不要了,所以只能退货。我当时就想,我的问题在哪儿?想来想去,主要的问题是出身不好,劣质的温州鞋让温州人抬不起头来,这就是我的亲身体会。武林门广场的一把大火,烧掉的不仅是劣质皮鞋,还烧掉了温州企业家的耻辱。”

  浙江人吃够了不讲诚信的苦,但他们已经挺了过来,现在的浙商誉满全国,他们已经不必再为失信买单,因为他们已经扛起了中国商人讲诚信,守信誉的大旗。

  商人要想在商圈长久地立足和发展,就必须在诚信上面坚持做到一丝不苟。

  经商要以诚信为本,时刻维护好自己的信誉。要以信立世,不欺不诈,先做人,后做事。

  五成做事,五成做人

  做企业与做人是一样的,做人重在品德,做产品重在质量。

  ——王跃进(浙江力霸集团总裁)

  在浙江绍兴著名的珍珠市场上,浙商阮铁军是该市场里生意做得最大的老板之一。早年间,他从珍珠养殖户的地头直接收购珍珠时,经常会遇到所带现金不够,需要打欠条的情况。这时候,香烟盒派上了用场——用来写欠条,事后养殖户专凭这个香烟盒领欠款,双方从来没有因此发生过什么纠纷。

  阮铁军说:“我们刚发展的时候,资金没有现在这样雄厚,因此经常欠账。我们谈好了价格以后,假如是100万块钱,那么我就先付对方20万,还有80万约定一个礼拜之后来拿,然后随便写在一张纸上,比如香烟盒上,就成了。这其实就是一个意思,因为大家都是互相信任的,大家都有这种习惯。”

  一张小小的香烟盒纸,居然可以承载足以让很多人为之铤而走险的金钱,这就是信用所具有的神奇力量。正是凭着这些香烟盒纸,本小力薄的阮铁军,靠赊账把自己的企业做大了。阮铁军说:“你想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自己要做到真诚,那么就会有很多人信任你。信任你以后,事情就很容易做了。所以说想做大事情的人,他把诚信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这就是浙江人对信誉至上的切身体会,也是他们所信奉的经营法宝。精明的浙江人知道,信誉是最宝贵的资源,卓著的信誉能够使自己的财富与日俱增。

  商人在经商过程中要讲诚信、有信誉。不仅要用五成的力量去做人,做到诚实守信;还要用五成的力量去做事,使二者相得益彰。

  诚信或许会让你有一时的利益之失,但会让你有永续的市场人脉

  小生意靠头脑,大生意靠信誉。信用对企业而言是一笔无形资产,是立业之本。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入,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信誉资源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宝贵。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信誉作保障。

  很多浙江人在外地干事、创业、闯天下,人生地不熟,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神话,使他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大秘诀就是:讲诚信,有信誉。

  俗话说,诚信二字值千金。一个人如果打造出了自己的诚信品牌,那么他到哪里都能如鱼得水。诚信度需要个人平时的积累,时时处处都注意给自己树立良好的信誉,到危难关头才会有人帮一把、扶一把、拉一把,渡过难关。

  浙江人相信,“诚则立家业,信则创未来”,没有诚信就不会有坚固的事业基础。

  以温州为例,温州经济刚起步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一段时期的造假现象,但是这一现象并未持续很久,很多企业在迅速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就转入了正规经营,纷纷在重塑形象、锻造品牌上狠下工夫。现在,通过制度建设、行业监督、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温州已构建起了工商业诚信体系,并涌现出了一批全国知名的品牌。凭借诚信的金字招牌,如今的温州基本摆脱了原来“草根”的一面并迅速兴起了服装、鞋革、电器、打火机、制笔、阀门、纽扣等几大核心产业群。有的温州老板仅凭签名就能向银行贷款两个亿。“一支金笔贷两个亿”,这足以说明社会对诚信企业的认可。

  信用是浙商商业精神的精髓。“质量浙商”,“品牌浙商”,能在浙江立得住,并开花结果,尤其“信用浙商”的提出能在浙江“一呼百应”,正是浙江人对诚信商业精神的崇尚。

  人无信不立,生意无信则不成。要做大生意,做长久生意,就必须重视信誉。

  说到就要做到,即使赔本买卖也要做,赔了今天赚明天,绝对是值得的。

  浙商最看重的是商德

  商人首先应该有商德,无德之人做不好生意。做生意先做人和做事先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做人首先要注重的就是道德与品格。在经商过程中商德是决定一个生意人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

  一个没有商德的商人,是不可能受到别人的尊敬的,想要获得生意上的成功也就难上加难了。做人和做生意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做人与做生意是绝对统一的关系,不分先后。“先做人后做生意”,并不是要求先把人做好后再来做生意,而是强调在做生意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讲人格、讲道德、讲精神。买卖公平、文明竞争、守法经营、勤劳致富等,都是先做人后做生意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浙商已经积累起不少良好的商业道德,当被生意人引为典范。

  浙商王振滔始终把“做鞋如做人,先做人后做鞋”作为企业的座右铭。无论是做人,还是做鞋,王振滔始终坚持诚信的原则。

  浙商南存辉说:“我们要干,就要讲究质量,有信誉,要实实在在,不能赚昧良心的钱。”恪守商德的浙商受到世人的尊重,浙江的产品也因此得以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

  其次,把做人和做生意对立起来,注定要失败。不管是先做生意后做人,还是只做生意不做人,都是不可取的。商人如果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这种生意是做不长久的。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经商好比做人,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素质,才有可能赢得外部的斗争。反之,就不可能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更谈不上获得多大的成功。

  再次,商德还体现在一个“和”字上。经商做生意,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主体是人,对象也是人,学会相处至关重要。如何相处呢?生意场上学会相处,就是能够让双方心平气和,坐下来好好交谈——总不能脸红脖子粗地谈买卖吧!

  和气好生财,不光中国人信奉,外国人也提倡。谈判桌上的每个人,穿着都比较正规、得体,这就体现了对谈判对手的尊重。目的也在于能够保持相互的认同,增进对方对你的信赖度。言语运用应尽量慎重,尽量避免引起对方的误解和不良情绪。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商须无狡诈之心,秤平斗满,价格公道。要遵守“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取利”,遵守“以善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基”的商德。

  商人要有德,就是要讲信誉,讲质量,讲服务,做实实在在的生意,赚干干净净的钱。

  商人有德便是财,不要因一时失利而停止追求道德的脚步。

  做生意,实在一点好

  做生意,还是实在一点好,既能得人又能获利。假货只能骗一时,而骗不了一世。依靠假冒伪劣牟取暴利,必然要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深刻的道理往往掩藏在最朴实的语言中。做人要实在,无论讲给谁听都像是一句略显多余却又无可厚非的、充满乡土气息的俗话。认同归认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敢面无惧色地承担起与“实在”与生俱来的良知和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呢?其实,“实在”不外乎“忠厚之道”,它包含了诚实、善良、豁达、感恩、直率、助人为乐、爱憎分明等品质,浓缩了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美。而对天性追求真善美的人类来讲,没有谁愿意拒绝“实在”。

  商人要以忠厚为本,只有实在才能给人以信任感,建立起长久的买卖关系,方能赚到钱。一个成功的商人必定是君子,而不是小人。那些表面上看来“精灵古怪”的商人,是不适合经商的。就算是经商有了点成果,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搞些骗人的小把戏,终究还是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信任。

  浙江正泰集团公司董事长南存辉认为自己成功的原因主要就是“信用和实在”。

  作为正泰集团的领航人和掌舵人,南存辉在正泰集团18年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在着力打造“信用正泰”这张金名片。

  南存辉说:“我们要干,就要讲究质量,要实实在在,不能赚昧良心的钱。”

  正是因为如此,南存辉凭借着他的诚信、实在一路走来,才有了正泰集团由小到大的发展。

  1994年11月,南存辉将企业更名为“正泰”,其实也寄托了一份深刻的感情,在他的眼里,电器产品的第一要素是安全,实在,所以取为“泰”;而企业要发展并在竞争中取胜,经营手法必须正派,产品质量要正宗,为人处世要正直,由此以“正”开头;于是诞生了“正泰”之名。这种“正气泰然”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正泰的经营理念。

  在长期尔虞我诈的不正常、不健康的商业环境下,不少人看到一个商人若是“实在”,就会暗笑其“呆头呆脑”,不知变通。老实厚道,则认为这个人不是傻子就是疯子。事实上,多少活生生的案例告诫我们,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实在厚道的商人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不去踩别人,而是帮别人一把,别人自然是会记在心上的。这样你真正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当你有困难时,总会多一条路给你走。当你蒸蒸日上时,别人也不会妒忌你,而可能是希望你过得更好。

  为人要正直,为商更是如此。商人要实实在在做人,老老实实经商,不掺假,不使诈,诚信经营,讲求信誉,赢得顾客,笼络伙伴。

  商人要有谋略但不要让自己误入奸诈的歧途。

  经营要走正道,为人要讲正气,产品要讲信誉

  言必信,行必果。

  走进浙江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的办公室,抬头便可望见宽大办公桌后面的那条横幅——言必信,行必果。这六个字不仅是王振滔的座右铭,也是他多年来驰骋商海的真实写照,更是他立志要为浙江企业立牌的警世钟。

  早在奥康发展初期,王振滔就确立了“以质优取信于顾客,以价廉竞争于对手”、“人品决定产品,产品体现人品”的经营方针。王振滔从狠抓产品质量入手,一举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开始,到开国内同行之先河,率先实行先进的连锁专卖营销模式,进而实施多品牌经营策略,先后成功推出第二品牌——康龙休闲鞋,第三品牌——美丽佳人高级时尚女鞋。奥康每跨出成功的一步,都折射出奥康人脚踏实地、诚信经营的精神,也正是这种诚信实干的精神,支撑着奥康不断攻破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堡垒。

  1998年,奥康集团对消费者作出产品“三包”承诺,在一定的范围和条件下,对产品实行包修、包换、包退,让大家买得放心。王振滔说:“消费者不是傻瓜,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不讲信用,生意永远都是做不长的。”他一再提醒员工:对消费者要用心去服务,我们赚钱要堂堂正正,让每一分钱都明明白白,不要耍小聪明。

  现在,“诚信经营”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位员工的心里,并成为全体奥康人的共同价值取向。

  奥康的诚信不仅表现在商业活动上,即使是对待竞争对手,他们也一样恪守承诺,以诚相待。不管在任何场合,奥康员工从不批评竞争对手的产品,不破坏竞争对手签订的合同,对待对手有理有节,体现了商场上的大家风范。因此,在奥康集团所在地的永嘉县,人们对待奥康的员工均以礼相待,另眼相看。这一点也颇让王振滔为之自豪:“奥康的员工走出去,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在奥康,对于违反质量规定的,无论职务高低,一律严惩。2000年7月,奥康集团解聘了8名高层人员,其中有5人在集团分厂担任正、副厂长。原因是他们所负责生产的皮鞋质量不合格,当质管部门拒收时,他们却认为,这批产品基本达到了各项工艺要求,要是在其他鞋厂完全合格。奥康高层领导得知情况后,认为这些管理人员放松了对质量的要求,决定解除其职务,并销毁这批皮鞋。事后王振滔说:“我最害怕的就是员工的质量意识淡薄。现在奥康有10 000多人,质量没有保障,大家就要丢饭碗。谁让我们丢饭碗,我们就先砸谁的饭碗。”

  有一次,因员工的疏忽,误将一双待返修的皮鞋装箱入库。检验员发现后,上报王振滔,他立即严令拆包逐双检查,决不让有疵点的鞋混包出厂。后来,发现这双鞋已发往湖北某商场。闻讯后,王振滔又马上指示属下发电报,指令有关人员将这双鞋从湖北追回。直到他亲眼见到这双鞋,确认无误后,才松了一口气。事后有人认为为了这么一双鞋如此兴师动众有些小题大做,但王振滔却说:“一双鞋是小事,但如果造成恶劣影响的话,那就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了,因此,我们决不能含糊!”

  王振滔有一句名言:“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这也应合了美国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汤姆·彼得斯“品牌为王”的那句名言。

  王振滔“创民族品牌,当世界鞋王”的创业目标,不但成了中国民营企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而且还为中外经济学家提供了研究样板。

  一身正气,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魅力,商人的正气是最大的聚财号召力。做人如做事,经商就要练就一身正气,这样才会赢得合作伙伴和顾客的青睐。

  生意人经营要走正道,为人要讲正气,产品要正宗,要讲信誉。相比于刁钻算计的对手,商人自身的诚信大气是更好的敛财法宝。

  商会自律诚信

  商会在浙江商人保持自律诚信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当时确实没有办法了,几十块,甚至几块钱的皮鞋怎么不会一穿就破?如果我们协会、商会不带头这样做,恐怕温州鞋业这块牌子从此就砸了。

  ——陈锡强(浙江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理事长)

  20世纪90年代中期,温州的服装业整体进入到恶性竞争的阶段——七八十块钱的西服满街都是,各种牌子都有,很多衣服品质低劣,一扯就破。各个企业弄虚作假,消费者深受其害。

  浙江“奥奔妮”服饰公司董事长郑晨爱说:“在那个阶段,虽然有的企业也在努力,但是人们不相信你温州也会生产好衣服,整个行业的形象更差,没有一个能够叫得出去的品牌,上海的大商场都进不了。”

  “这是大河和小河的关系,为了拯救温州服装行业,服装商会必须成立!”郑晨爱说。

  在寻找失去的信誉的过程当中,浙江各地的商会与行业协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社会力量协调机制。比如,乐清电器行业协会会定期不定期地出黑名单,这个做法的目的就是规范企业的信用问题。

  商会不但分布广泛、功能强大,而且组织机构和章程都比较健全,主要承担了行业自律、维权、组展、服务、协调、管理等六方面的任务。

  尤其在企业的诚信方面,商会有比较强的约束作用。在浙江,如果哪个企业弄虚作假、不讲信用,一经商会公布,这家企业就很难在当地发展下去。

  “你知道我们以前是什么样子吗?以前我们害怕说自己是温州人,别人都怕和温州人打交道。可是现在我们说自己是温州人,是温州商会的人,从商人到政府官员都会多看几眼。”包头温州商会秘书长陈金楼感慨地说。

  由此可见,商会在重塑浙商的形象方面的作用有多大。家有家法,行有行规,一个行业的发展有一个组织进行规范,就能秩序井然,不会发生混乱。

  商会作用不可小视,好的组织能够对个体商户的经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集体形象需要集体来维护,组织的良好发展更需要个人的自律自立,因此商人一定要遵守商会的规章制度,严于律己。

  恒信者昌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行业,若要取得事业成功,都有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和来自他人的帮助。然而,这一切的获得,都需要依靠以信用作为投资。这就是商人的成功之“本”。

  失去诚信,钱袋子就立不住;缺少谋算,钱箱子就永远装不满。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本钱”的,对于做生意而言,这个“本钱”还包括“诚信”。

  虽然人人都说“无商不奸”,可是又有几个奸商能把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维持得天长地久呢?做生意需要精明,但精明不等同于欺骗。很多人认为说谎、吹嘘等手段在商业上是值得一用的,甚至认为是必须的,这也是为什么夸大事实的广告充斥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原因。商家纷纷掩饰自己商品的缺点,却把优点说得天花乱坠,可是他们的钱包鼓胀一点的时候,人格也随之降低了一分。把欺骗作为挣得财富策略的商人,迟早有一天会原形毕露。

  翻阅商业历史,真正存活下来的老字号商家,没有哪一家是靠欺骗而长盛不衰的,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讲求诚信。也许有人说,他们的招牌大、名字响、广告做得好。其实,诚实才是最好的广告。别人会因为真诚的言行、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信誉而愿意和你合作。顾客被你的诚实打动,也就乐于光临。

  经商与为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信义对于商人来说绝不是无足轻重的。商人重信义,归根结底是为了自己的生意,说白了,就是为赚了更多的利润,所以真正精明的商人,不会把信义和利益看成是矛盾的一对,他们往往能在这其中找到一个较准确的度。

  我们都知道,商业活动重买卖双方的关系,就是一种交换关系。这种关系应当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大家在商务运作中,应当以自愿为原则,以互利为目的,只有如此,这种关系才能长期保持,生意也才能长久兴隆下去。一个商人以信义来经营自己的事业,他就一定会成功。

  在商界,谁违背了信义就会遭到合作者和消费者的遗弃,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人,往往也是一个重诺言、守信用的人。为人,经商,办企业,最讲究一个“诚”字,一个“信”字。

  “诚”,具有坦荡待人待事,真实无欺的意思;“信”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首先强调本人自身的信实,同时也强调别人对你的信任。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诚信为修身养性立业之根基,处世待人之根本。

  晚清时期创办的浙江杭州胡庆余堂之所以声名卓著,就在于它遵循“诚信为本,取信于民”的商业道德。该堂的营业厅内挂有两块巨匾,一块面向顾客,上书“真不二价”四字,另一块面对柜台,上有创办人胡雪岩亲笔手书“戒欺”二字,旁边还有几行小字:“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唯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亦可。光诸四年四月雪记主人跋。”

  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是把诚信与不欺作为经商成功的不二法门了。他立下的“戒欺匾”,对店员谆谆告诫,让他们做事的时候要凭良心,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眼睛。胡庆余堂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均以此为准则。

  这块匾额体现了胡雪岩在创办胡庆余堂时的经营宗旨,给顾客留下了诚实可信的印象。正是抱定这一原则,经过多年发展,胡庆余堂的“余”字招牌成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代号,深受人们的信赖。

  胡雪岩在经营中还本着一个信条:“凡贸易均不得欺”。就是说交易不能以欺诈为手段。童叟无欺,能够给别人公平、公正的印象,让别人觉得跟你打交道也好,做生意也好,都靠得住,有诚信可言。无论长幼,一视同仁,就会招得宾朋满堂,店大欺客只会赶走你的老主顾,到头来落得个门可罗雀。 “只要坚守‘不欺’两个字,一辈子照此去做,定将会受用不尽。”

  一个企业的开始就意味着一个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就像做人一样,忠诚,有义气,对于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承诺,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并且要能够做到。

  纵观现代商业市场,信誉之战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取信于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凡是应承的,都要做到”,这也是浙商们始终遵守的信条。

  经商要像做人一样,忠诚,有义气,做到不欺不诈。

  商人对自己的合作伙伴要开诚布公,坦诚相待,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与长期的支持。凡是应承别人的,都要尽力去做到。

  你自己必须守信,一诺千金,但对不守信的人例外

  伦理诚信是企业诚信的最高要求,也是解决企业诚信问题的终极途径。

  商人自己不守信,不遵守规则,那么别人也不会对他诚信。失信的商人在市场上是不会有立足之地的。

  史玉柱当年东山再起时的还债义举,就是对个人信誉的投资。这是作为商人的很明智的选择。

  一个商人在自我利益与共同的游戏规则相冲突的情况下,舍弃自我利益,选择诚实守信经营,遵守和履行契约与经济规则,这样的行为对自己将来的生意是极为有利的。

  “浙商”的行为决策取决于其对“义利”关系的衡量。义利关系是一对时空转换的关系,在一定的时期内,眼下的诚信“义举”会转变成为未来的价值回报。

  “做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做坏人一定受惩罚”,这是大多数浙商的共识。

  当然,守信并不意味着对每个人就深信不疑,对事情毫不分析就深信不疑。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还是会遇到麻烦的。你把好人当作坏人对待,不讲信誉,不相信别人,这样肯定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但是如果你把坏人当作好人对待,老实厚道,深信不疑,那么就很容易受骗。

  要不要相信对方,关键在于你是跟谁做生意,跟谁打交道。

  商人要保证自己在经营过程中一诺千金。

  对于不守信用的人也要留个心眼。

  得到了不应得到的,就会失去不该失去的

  不守诚信,得到了你不应得到的,就会失去你不该失去的。

  ——彭星(浙江法派集团董事长)

  浙江商人认为,没有信誉就是最大的风险。如果商人依靠失信、欺诈得到了他不该得到的利益,他就会失去本来应该赢得的利益,甚至是砸掉自己的金字招牌。

  “信”是浙江商人最看重的商业伦理,但这个信誉不是凭口上说的,而是靠做出来的。货真价实就是保持信誉的关键所在。

  浙商把信誉看做是商人的生命线,认为信誉好就会招来生意,牌子好了客人会自动上门。所谓“金字招牌硬黄货”,有信誉的人即使破产了也可以重新来过,而失去信誉的人则一文不值。

  因此,浙商们恪守信用,重于然诺,甚至为顾及信誉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放弃一些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浙江商人走南闯北,到哪里都能开花结果,落地扎根,,良好的信誉无疑是他们成功的基本因素。

  近代史上浙江人开设的钱庄就以信用卓著而闻名于世,人称“信用钱庄”。历史上宁波有“赊销码头”和“过账码头”之称。商业买卖多凭信用放账从而大大方便了商业流通,使众多的客商都乐于与浙江商人打交道。正是良好的信誉使浙江商人钱庄拥有众多的客户而实力倍增,一直称雄于上海钱庄业乃至整个金融界。

  对于以诚信为核心的传统商业道德价值,许多海外宁波帮企业家也深信不疑,并身体力行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

  近代西服业中的红帮裁缝,就始终以诚信作为立业之本,他们始终信奉“宁可拒绝十次,决不食言一次,宁可赔本道歉,也决不让一件次劣商品出门”的经商理念。

  “得到了不应得到的,就会失去了不该失去的”,这是每一个浙商所时刻警惕的商谚,正是因为如此,浙江商人由古至今都保持着诚信为本的经商理念,宁肯自己吃些亏也绝不让欺诈、失信毁了自己的招牌。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商界亦是如此。商人要懂得适可而止,要懂得放手,丢掉的那一点利益或许会为你赢得几倍于其价值的宝贵人脉。

  经商不能贪利,特别是不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更不能贪,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钱赚得才踏实,心里才坦然,晚上才能睡个安稳觉。 浙商的268条生意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