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公司的成功做法,小公司的制胜干法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7.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是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一个有效手段。
——人脉圣经
西方人有很强的“是非观”,态度分明。中国人也有“是非”,但是没有“是”,也没有“非”。他们似乎总是抱着模棱两可的态度,真正的答案不是有,也不是没有,大家常说的一句话是“很难讲”。
保持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心态来包容一切,是中国人的一大特色。而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容易看透中国人处理关系时的心理波动,以及背后的契约逻辑,从而让我们在生意场上依靠强大的人际关系纵横捭阖。
通常来说,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策略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模糊哲学符合生意场上的交际特点。
对某件事情态度“模棱两可”,其实是一种特有的模糊哲学。生意场上充满了变数,对人和事的把握,需要以变化的思维来考虑,而不采取僵化、机械的方法,这符合模糊哲学的辩证理论。
西方人做饭按标准工艺制作,是精确哲学;中国人做饭一次一个味道,是模糊哲学。中国人不但做饭如此,在做生意之时也秉承了模糊哲学的智慧,在不确定中建立自己的判断、逻辑,其实是最符合中国生意场的现实情况的。
(2)太清楚了,就失去了弹性。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是,湖水太清澈了,就没有鱼儿可以栖身了,因为那会变得非常不安全;人如果太精明,就不容易和对方建立信任关系了。
人与人之间,对待各种事情,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神秘感,这样才容易给对方留下腾挪的余地,否则让彼此关系紧张,做人做事都会失去人情味和弹性,容易把关系搞砸。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国人在为人处世过程中,坚持含混的沟通方式,在模糊中把握人和事的远近、轻重,并由此形成了善于包容一切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中国生意场上打拼,一定要学会委婉表达,善于给人留面子,有些东西不能言明,凡事留有余地。
【读心术·攻心计】
与人交往,说话办事必须符合一般的心理规律,才容易被对方接纳、认可。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凡事不言明,注重心理上的默契,是一大特色。比如,朋友遇到尴尬的事情,假装不在意,然后转移话题把事情遮掩过去,容易使对方感受到关爱和惬意。反之,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较真儿,做《皇帝的新装》里讲真话的小孩儿,往往会使对方颜面无存,僵化彼此的关系。 大公司的成功做法,小公司的制胜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