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文化才能有发展——同仁堂的三百年文化建设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卓越小公司的成功商道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五章
练就硬气功,提升软实力
——企业文化是小公司特色经营的根基
1.有文化才能有发展
——同仁堂的三百年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种长期的推动力,而产品是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如果你有很好的产品,而文化却不好的话,你就会垮掉,你只能取得短期的成功,但在长期发展上会遇到障碍,所以你要确保有很好的文化能够随时适应外界的变化,这是你长期的动力。
——卡洛斯·戈恩(日产汽车公司总裁)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企业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这种被大型公司、集团追捧的企业信念却往往被小公司忽视。
有的小公司正是由于没有这种内在精神寄托,而最终迷失方向并走向消亡。而那些卓越的小公司恰恰利用这种企业精神上的集体理念,成功地将品牌捆绑在文化中共同推销出去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就是说让消费者、让市场认同并肯定了企业的价值观,甚至达到了被追捧的境界。
2001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改制为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最具冲击世界名牌的16家企业之一;被中宣部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4年,又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十户国有企业重大典型之一。
其实,同仁堂的文化根基早已在人们的心中扎根并流传于世,只不过是历史悠久,多而广传,但归纳起来就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价值观,正是这样的仁德理念和济世宗旨才使得同仁堂能够依然傲立于医药产业,获得今日的巨大成功,实现了企业三百年长青的现实存在。
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在自家创办同仁堂药室。乐显扬祖籍浙江省宁波府慈水镇,明永乐年间,其曾祖父乐良才举家迁往北京,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乐显扬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唯医药为最”,把创办药室作为济世养生的高尚事业,这就注定了同仁堂日后必将声名鹊起。
1668年,乐显扬去世,其三子乐凤鸣继承父业。乐凤鸣于1702年将同仁堂药室移出家门,在前门外大栅栏正式开办了同仁堂乐家老药铺。
乐凤鸣幼承家学,精通医药,善于总结前人的制药经验。在同仁堂创建之初,用三年时间,于1706年将同仁堂所制362种成药分门汇集成书,名为《乐氏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在该书序言中,乐凤鸣明确提出“炮炙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两句话成为历代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传统古训。该书还为同仁堂制药建立了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及工艺规范。自此以后,同仁堂所制的各种药物,疗效更加显著,在社会各阶层迅速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并逐步得到清皇宫的注目和赏识。
清雍正元年(1723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自此,同仁堂独办官药直至清王朝灭亡,历经八位皇帝,此举使同仁堂在同行业中取得了特殊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朝时期,同仁堂一靠产品的优良品质,二靠皇室的鼎力支持,虽然也经历了一些风风雨雨,但金字招牌始终得以保持。同时也逐渐建立起了同仁堂的文化体系。
(1)严于自律
历代同仁堂人恪守诚实敬业的药德,提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信条,制药过程严格依照配方,选用地道药材,从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2)仁德诚信
同仁堂的创业者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惟医药为最”,把行医卖药作为一种济世养生、效力于社会的高尚事业来做。历代继业者,始终以“养生”、“济世”为已任,恪守诚实敬业的品德,对求医购药的八方来客,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一律以诚相待,始终坚持童叟无欺、一视同仁。
(3)注重形象
同仁堂历代传人都十分重视宣传自己,树立同仁堂形象。如:利用朝廷会考机会,免费赠送“平安药”、冬办粥厂夏施署药、办“消防水会”等。
如今的同仁堂不仅继承了原有的优良传统,而且又为她赋予了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内容,它时常利用各种媒体或以《同仁堂》报为载体进行同仁堂内外形象的宣传;发挥同仁堂文化力量的作用,用同仁堂精神鼓舞教育员工,明确企业文化建设为党委工作的一条主线;同时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向社会无私奉献一份爱心。
(4)重视人才
同仁堂从创业之初的小作坊发展成为现代化企业集团,始终与发挥人才的作用密不可分。无论在历史,还是在当今,同仁堂都出现过许多既精通医药理论,又善于经营管理的专家型人才。通过改革陈旧的用人机制,同仁堂为各方面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他们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各项政策待遇,达到人才资源的合理运用;重视人才的生活改善和培训各类员工以达到生产的职业性。
(5)适时创新
21世纪的同仁堂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的大型集团,集产供销、科工贸于一体。在发展上同仁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同仁堂海内外营销网络建设,立足本市,扩展全国,进军海外,建连锁店;积极进行符合同仁堂发展需要的新技术项目的落实与探索;积极借助国际互联网的优势,探索符合同仁堂特色的电子商务;尝试建立符合同仁堂药品质量要求的药材种植基地;积极探索海外融资渠道,做大做强上市公司等。
事实已经充分的证明了一点共识,没有文化作支撑的小公司必将在竞争中灰飞烟灭,而文化建设滞后,没有形成健全体系的小公司在危机来临时也只能坐以待毙,没有还手之力。只有在文化的熏陶下,小公司才能走向成熟,才能在商海搏击中游刃有余。 卓越小公司的成功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