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坎恩——危机爆发也需要抢救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300位私营公司创业者的失败教训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261.坎恩
——危机爆发也需要抢救
【英雄留名】
坎恩
【光辉岁月】
宝兰公司创立于1983年,由创办人坎恩一路领军,曾在业界占有一席之地。
【败走麦城】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公司开始出现问题,坎恩选择在办公室应用软件市场上挑战微软,却遭到微软的猛烈反击。20世纪90年代初期,公司还掌握近一半的数据管理软件市场,但是因为与微软的厮杀,造成公司持续走下坡路,后来坎恩不得不选择离开公司。
【如梦初醒】
1999年,宝兰公司以每季l000万美元的速度持续亏损,在银行仅剩3000万美元的现金,员工争先恐后辞职。公司年营收从1992年高峰时的4.8亿美元,下降到只有1.7亿美元。
当时公司的董事会想做最后一线努力,力邀在计算机业界有20年经验的夫勒加入,担任公司的CEO兼总裁。
夫勒上任一星期后,召集公司所有的高阶主管开会,以了解公司正在研发的产品。他在白板上画了时间表,从当时开始,到三年后的每一季,他要求主管一一上前,把他们负责的下个及下下个产品将推出的时间填在表中。结果大家最多只能写到四个月后。面对公司高级主管对一百天后公司何去何从全然不知的情况,夫勒逐渐体会到,公司没有清楚的策略,而且很快地,新产品的源头也即将干枯,看来这家曾经风光一时的公司,确实即将走到尽头。
面对有如得了绝症的公司,夫勒紧急为公司进行各项手术,以抢救最后的生机。
①上任半年,夫勒开除了400名员工,其中包括60名高级主管,但是处于科技热发烧的当时,“前途无亮”的公司却无法吸引新人才加入。夫勒告诉“快速企业”杂志:“1999我来到公司时,最令我感到害怕的事情是,公司没有能力吸引好的人才,这件事几乎害死了这家公司。”
②拜访公司的夙敌微软,说服微软以一亿美元的价格买下微软产品中使用的宝兰专利技术,并且买下市值两千五百万美元的宝兰股票。微软为了避免另一宗侵权诉讼案,答应了夫勒的要求,让他荷包满满地回到公司,有了重建公司未来的本钱。
③设法让公司节流。当时公司中任何两美金以上的购买行为,都必须经过夫勒的亲自签名同意,以杜绝过去财务把关松散所造成的浪费。例如,公司每年编列十万美元的经费维护水池,但是事实上,1992年以后,水池中早已空无一物,编列的预算全都不清不楚地付诸流水。
④找回公司的优势。夫勒认为,他不需要到公司外向任何人说服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公司必须有能力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因此他先专注在公司内,设法改善公司体制。
夫勒分析,宝兰的基础仍然很扎实,有优良的技术及员工,而且产品仍然有固定的忠实顾客群,公司有能力加入未来的战局。因此他针对不同产品分别制订短期策略,同时制定一个较长期的策略,以供公司如果真的存活下来,能够依循执行。
此外,他也看到了公司扮演跨平台角色的新机会,避免只选择微软的视窗系统所造成的局限性。他将公司定位为“软件界的瑞士”,把重心放在为不同系统建造可兼容使用的工具,提供顾客在使用不同产品时的一块中立区,与各大公司间没有战争,只有合作机会。夫勒与微软谈判一事便代表了公司这方面的努力,现在证明了这个策略的有效性。
由于夫勒为员工提供了公司清楚的未来走向,员工的士气为之一振。
⑤让员工专注配合。由于公司CEO更替频繁,策略忽东忽西,有些员工一开始时认为夫勒又是另一个短暂的CEO,因此只是被动地静待他离开公司。要破除这种敷衍的心态不易,夫勒采取了实际的动作,鞭策员工确实执行。
在员工大会上,他向一千多名员工宣告公司的未来走向,他说:“如果你现在手上的项目不是以网络为主,你最好赶快思考如何能跟网络牵上关系,因为接下来的三个月,我会砍掉所有不是以网络为主的东西。”
入主公司的前9个月,夫勒每天都如此工作14个小时,对他个人而言,那是非常痛苦的一个经验,但是却让公司逐渐步入了正轨。
在医院里,我们常听到“会诊”这个词,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疾病不好治,属于疑难杂症时,需要各科的医生参与诊断。同样的,当一个公司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仅凭两三项措施已很难挽救局面,这时候,就必须进行全面的抢救。
【大家点化】
三星集团克服企业危机的最大力量,是信赖企业并忠于职守的团队精神。
——李秉哲 300位私营公司创业者的失败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