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共4册)

一朵从缺陷中奋力开出的花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共4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一朵从缺陷中奋力开出的花

  1982年,德国著名女演员罗密·施奈德去世。她死于心力衰竭。在此之前不久,她的儿子在翻栅栏时失手,被尖刺刺中心脏而死。说罗密是心碎而死是准确的,任何一个有着类似遭遇的母亲都受不了这种打击,但她们中的绝大多数还是能够活下去;但罗密活不下去。她甚至不能为她另一个孩子、年仅四岁的女儿活下去。刺中她儿子的那根刺实际上也刺中了她,同一个部位。

  1982年,我十五岁,初中毕业,已有几年的电影发烧史,那几年公映的电影我全都看了。当时我看了《茜茜公主》吗?记不清楚了。如果在罗密死前中国放映过《茜茜公主》,那我一定是看了的。获悉她的死讯,我很震惊,想(也许是后面几年想的),那个娇、胖、傻、犟的奥地利宫廷中的假人(电影里的茜茜公主),居然是一位脆弱到伟大这种程度的母亲?

  1999年5月,维也纳举办了一次别致的罗密·施奈德回顾展,纪念她逝世十七年。奥地利人是偏爱罗密的,因为他们特别喜欢茜茜。有关这个回顾展的报道中说,一千平方米的展厅里陈放着一千二百余件罗密生前曾经穿过的衣物、用过的道具、照片和信函等物品。展厅里设了十二部电话,拿起话筒就能听到罗密在不同影片中的精彩台词;还有十一张罗密亲友的巨幅照片,人们一走近这些照片,照片里的人就会说话,告诉观众他们眼中的罗密。整个展厅浸在一种蓝色的水光之中,有哗哗的水声作背景,引导观众全身心地思念罗密的顶峰之作《游泳池》……

  有关这个回顾展的报道图片我看得很仔细。那十一张亲友照中,最显眼的是阿兰·德龙。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中说,阿兰·德龙是赶在罗密入殓前和她告别的,他亲吻着她已经冰凉的唇,低声说,我永远爱你。不管这种说法是否真实,但这种说法的确是我们希望听到和看到的。

  有关罗密和德龙的五年恋情,已经被人们渲染得很传奇了。在这个传奇里,我们知道,德国影星罗密为了德龙是如何变成一个法国影星的;我们还知道,德龙在熟睡的罗密的枕头上放了一枝黄色的玫瑰花,趁天色未明匆匆离开(在西方的花语里,黄玫瑰表示分手)……他们没有结婚。高中时,公映阿兰·德龙演的《独行杀手》,一个同学告诉我,里面那个女主角是德龙的妻子,娜塔丽·德龙。我咦了一声,然后和这个同学一起沉默良久。娜塔丽很美丽,她甚至比罗密更美丽;但是,似乎只有罗密和德龙在一起才有一种无可辩驳的说服力。要知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少女有一种集体的钟情妄想症——阿兰·德龙是我们的。

  《茜茜公主》

  我热爱上罗密的时候,她已经快接近她的生命尾声了。其实,我看过的她的作品很少,《茜茜公主》三部曲(我很不喜欢)《老枪》(我非常喜欢)和《女银行家》等仅有的几部。我喜欢她的样子,她那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嘴部线条绷得紧紧的样子——她有一种有着明显缺陷的、不规范的美丽。

  我曾经在一篇短文里说到罗密·施奈德:“……这个妩媚而又苍凉的女演员,是造物主讲述一个女人是如何脱胎换骨的典范之作。罗密·施奈德是二十世纪最令人感慨的女演员,从极其浅薄到相当深厚,从洋娃娃到母性光辉的代表人物,从绚丽的开端到悲凉的结局,从一张傻气十足的脸到耐看得令人噙泪的面孔,从矮墩墩胖乎乎的印象到这个世纪最为高挑轻盈的背影之一……一朵从缺陷中奋力开出的花,它怒放的那一刻就是惊世骇俗。”

  怒放之花是早衰的。早衰这个意思放在罗密身上有两个意思。一是她是在盛年去世的,死的时候也就四十岁出头。二是她的面容,比起很多女影星五十岁还光滑滋润的面孔,罗密老得太早了,她上了三十五岁后就像一夜之间失水过多的花,虽说花形依旧,色彩也还鲜艳,但一眼就让人看出枯意——这也是我认为的罗密的独一无二之处。她真的是深得沧桑之美的要领。

  据报道说,维也纳的那个回顾展上有个展室,人们一进去,就会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闪光灯包围,然后,耳边响起罗密在祖拉夫斯基导演的影片《重要的是爱》中的著名台词:“请你们不要拍照,我只是个演员……”据说,很多罗密迷一听就热泪盈眶。我想,我要是在现场,也会如此。我热爱罗密已经有十八年了,正是她去世到今天的这段时间。我已经是个母亲了,我爱我的儿子至我的骨髓和心脏最深处。我能想象一个母亲而不是一个明星心碎的感觉。

  也许,罗密的那句台词改成这样更合适:“请你们不要拍照,我只是个母亲……”

  2000/6/2 洁尘电影随笔精选集(共4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