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缀忘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4.死亡纪念碑——席里柯及其画作《梅杜萨之筏》赏析
浪漫主义的卢梭和拜伦渲染了爱情和自由的热烈奔放,但是他们内心所心醉神迷的对于世俗的抗拒不久就遭到了描写残酷现实的挑战,那位于连·索黑尔早在1830年就为了实际的功利目的把权术扩张到了神圣的爱情领地,文学是这样,绘画也几乎是平行地出现了这样的变化。在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中,一个中间性的人物就是泰奥多·席里柯(1791—1824)。
席里柯的绘画与他的内心世界相比显示出一种矛盾,其画作给人以激情与力量、刚强好胜又精力旺盛的印象,而他的性格又表明他是一个容易改变主意的人。他的个性与他的艺术一样复杂。他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关心现实,对纪念碑性的作品、大幅画以及戏剧性效果特别偏爱,色彩阴暗而具有描绘的高度精确性(也是他的实践特征)。他直接影响了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但同时又带浪漫主义的痕迹。《梅杜萨之筏》代表了他的特点及现实倾向,而那种汹涌澎湃的热情又是浪漫精神的诗意呈现。由此表明了席里柯的过渡性。此画来源于1861年一件残酷的海上失事事件:“梅杜萨”号快速带帆战舰在塞内加尔海遇难,大部分船员被救到一个木筏之后十分之久最终丧失了生命。而“梅杜萨”又是古希腊一则美丽的残酷神话:美女梅杜萨为了显示自己比智慧女神雅典娜美丽而勇敢地提出和雅典娜比美,激怒了女神,女神运用神力将梅杜萨变成了一个满头小蛇眼放凶光的妖怪,什么东西只要正面看见梅杜萨马上就变成石头。可见《梅杜萨之筏》象征了残酷的现实压力,死亡的狞厉和恐怖中某种美好东西的丧失。
整幅画作在构图上是一个大三角图形,分别以左上角摇摇欲坠的船帆和右上角求生者呼救的背景以及寄托着希望的红头巾为主,又构成两个彼此交叉的三角形。三角形是稳定的,可这里稳定正岌岌可危,大海汹涌浪涛的不停撞击,强劲海风的狞厉呼啸,天空烈日的无情炙烤,即将土崩瓦解的木筏的脆弱联结,十几个被死亡威胁的难民那种令人心悸的姿态各异的挣扎,面孔上不是装出来的那种巨大恐怖,都描绘出茫茫海上一场充满恐怖毁灭的运动,从平静的画面我们看见的是运动的诸种力量正在努力摧毁一群渴求的生命,巨大的死亡的恐怖在阴暗的色调中以绝望来揪人心弦,残酷的现实的压力把人们带入无底的死亡的深渊。一切都面临摧毁,一切都面临消失,即将崩毁的船帆、即将四分五裂的木筏以难以扶正的倾斜宣告了这种摧毁和消失的悲怆,而闪烁在狞厉海风呼啸中不屈飘扬的红头巾则是求生的希望,在死亡中挣扎的人们倾全力支撑起了一个伤痕累累的身躯,他们倾全力把红色的希望不断地摇动,虽然地平线是那么遥远,希望是那么黯淡,然而在巨大的死亡恐怖中人们毕竟挺立起了坚强的希望。如果说,左边以摇摇欲坠的船帆为标志的三角形渲染和描绘了死亡的恐怖压力中生命所面临的毁灭和消失,那么,右边以红色希望为起点的三角形则宣告了死亡中人类精神的不死。某种东西就要消失,某种东西就要诞生;某种东西毁灭了,某种东西却永恒了。
《梅杜萨之筏》,以巨大的希望和坚强对抗巨大绝望和悲怆而塑造了一座死亡纪念碑。
一幅开初不招人喜欢的画作后来成了永远的杰作。不少经典都走了这样的道路。
原刊于《南湖》1995年10月30日总第101期第四版“名作欣赏”栏目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刊编辑部主办 缀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