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传统文化阅读与鉴赏

9.散文

传统文化阅读与鉴赏 陈引驰 11011 2021-04-06 09:0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传统文化阅读与鉴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9.散文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阅读导语】

  除诗词外,中国古代的散文创作也取得了卓然的成就。先秦时期的散文主要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记录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言论,反映不同学派的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以说理为主,较重要的有本教材第一部分介绍的儒、法、道、墨诸家;凡记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属于历史散文,其中国别体的有《国语》《战国策》,编年体的有《春秋》《左传》等。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则开创了纪传体历史散文的书写传统,其细腻传神的人物刻画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到了唐代,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出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和杂文作品。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们掀起了古文革新的浪潮,使散文发展的面貌焕然一新;欧阳修和“三苏”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王安石、曾巩则是临川文学的代表。

  明代先有前后“七子”独倡秦汉古文;后有继承“八大家”传统的“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代表人物如归有光等。万历年间的“公安”“竟陵”两派散文强调抒写“性灵”。文风清新冷峻、以小品文见长的张岱则是晚明的散文大家。以“桐城派”为主的清代散文,布局严谨,语言雅洁,注重“义理”,较著名的作家有方苞和姚鼐。

  【选文】

  谏逐客书 注释标题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据《史记(修订本)》,[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

  [战国]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 注释标题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缪,同“穆”。 ,西取由余于戎 注释标题 由余:晋人后裔,曾流亡到戎地,后被秦穆公招揽,帮助秦国称霸西戎。戎:古代中原人对西北各族的泛称。 ,东得百里奚于宛 注释标题 百里奚:辅佐秦穆公称霸的重臣。原为虞国大夫,虞灭后被俘,作为晋献公女儿的陪嫁奴仆送往秦国,后来又逃到楚国,被楚人抓住。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把他赎出来,聘为大夫。宛(yuān):楚国邑名,今河南南阳。 ,迎蹇叔于宋 注释标题 蹇(jiǎn)叔:百里奚的好友,当时在宋国,经百里奚推荐,被秦穆公迎来秦国任上大夫。宋:即宋国。都城位于今河南商丘。 ,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注释标题 来:招徕。邳(pī)豹:晋国大夫邳郑之子,邳郑被杀后投奔秦国,秦穆公任为大夫。公孙支:秦国人,先去了晋国,后返回秦国任大夫。晋:即晋国。都城位于今山西翼城。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 注释标题 孝公用商鞅之法:见“4.法家”选文《商鞅变法》。 ,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 注释标题 获楚魏之师:指战胜楚国和魏国的军队。 ,举地千里 注释标题 举:攻占。 ,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 注释标题 惠王:即秦惠王,秦孝公之子。张仪:魏国人,秦惠王时任秦相,鼓吹“连横”,游说各国诸侯侍奉秦国。 ,拔三川之地 注释标题 三川之地:相当于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灵宝以东地区。三川,郡名,因境内有黄河、雒水、伊水而得名。 ,西并巴、蜀 注释标题 巴、蜀:古国名,位于今四川省。 ,北收上郡 注释标题 上郡:今陕西榆林。 ,南取汉中 注释标题 汉中:今陕西汉中。 ,包九夷 注释标题 包:吞并。九夷:指楚国西北部少数部族。位于今陕西、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地区。 ,制鄢、郢 注释标题 鄢(yān):位于今湖北宜城。春秋时楚惠王曾建都于此。郢(yǐng):楚国都城,位于今湖北江陵。 ,东据成皋之险 注释标题 成皋(gāo):一名“虎牢”,位于今河南荥阳。地势险要,是著名的军事要塞。 ,割膏腴之壤 注释标题 膏腴(yú):肥沃。 ,遂散六国之从 注释标题 六国之从:即合纵。韩、魏、燕、赵、齐、楚六国结成联盟,共同抵抗秦国的一种策略。从,同“纵”。 ,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注释标题 施(yì):延续。 ;昭王得范雎 注释标题 昭王:即秦昭襄王,秦惠王之子。范雎(jū):魏国人,入秦为相,对内力主废除外戚专权,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策略。 ,废穰侯 注释标题 穰(ráng)侯:即魏冉,秦昭襄王之母宣太后的异父弟,多次出任秦相。受封于穰(位于今河南邓县),故称“穰侯”。 ,逐华阳 注释标题 华阳:即华阳君芈戎,秦昭襄王之母宣太后的异母弟,曾任秦国将军等职,与魏冉同掌国政。受封于华阳(位于今河南新郑),故称“华阳君”。 ,强公室 注释标题 公室:王室。 ,杜私门 注释标题 私门:权贵豪门。 ,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注释标题 向使:假如。却:拒绝。内:同“纳”。 ,疏士而不用 注释标题 疏:疏远。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注释标题 致:得到。昆山:即昆仑山,据说产美玉。 ,有随和之宝 注释标题 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战国时的宝物。 ,垂明月之珠 注释标题 明月之珠:即夜明珠。 ,服太阿之剑 注释标题 太阿(ē):一作“泰阿”,古代宝剑。相传为春秋著名工匠欧冶子、干将所铸。 ,乘纤离之马 注释标题 纤离:一种骏马。 ,建翠凤之旗 注释标题 翠凤之旗:用翠羽制成的凤形旗饰。 ,树灵鼍之鼓 注释标题 鼍(tuó):即扬子鳄。皮可蒙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 注释标题 说:同“悦”。 ,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 注释标题 犀象之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 ,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 注释标题 駃(jué)騠(tí):一种骏马。 ,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注释标题 丹青:颜料。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 注释标题 下陈:古代殿堂下陈放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 ,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 注释标题 宛珠:宛地出产的宝珠。傅:同“附”。玑:不圆的珠子。珥(ěr):耳饰。阿(ē)缟(gǎo):东阿出产的细缯。 ,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注释标题 随俗雅化:根据流行的式样打扮自己。佳冶:美丽娇艳。窈窕:美好的样子。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 注释标题 瓮(wèng):古人用来盛水的陶器。缶(fǒu):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搏:击打。髀(bì):大腿。 ,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 注释标题 郑、卫:即郑国和卫国。这里借指春秋末年流行于郑国和卫国的民间音乐。桑间:位于濮水(今河南濮阳境内)之滨,有男女欢聚唱歌的风俗。这里借指桑间的音乐。 ,《昭》《虞》《武》《象》者 注释标题 《昭》《虞》《武》《象》:歌颂尧舜等古代贤君的舞乐。 ,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注释标题 太山:即泰山。让:推辞,拒绝。 ,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 注释标题 择:择除,挑剔。 ,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 注释标题 却:拒绝。 ,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 注释标题 充美:丰足美满。 ,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注释标题 五帝: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帝王。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注释标题 黔(qián)首:百姓。黔,黑色。无爵平民不能服冠,只能以黑巾裹头,故称“黔首”。资:供给。 ,却宾客以业诸侯 注释标题 业:成就事业。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注释标题 藉:出借。赍(jī):送给。 。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 注释标题 雠:同“仇”。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醉翁亭记 注释标题 据《欧阳修诗文集校笺》,[宋]欧阳修著,洪本健校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注释标题 滁:指滁州。今安徽东部。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注释标题 林壑(hè):树林和山谷。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注释标题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注释标题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注释标题 太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作者时任滁州知州。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注释标题 林霏:树林中的雾气。开:消散。 ,云归而岩穴暝 注释标题 暝:昏暗。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注释标题 伛(yǔ)偻(lǚ):弯腰曲背的样子。借指老年人。提携:这里指被大人牵着走的小孩。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注释标题 野蔌(sù):野菜。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注释标题 射:这里指投壶,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往壶里投,投中多的胜,输的罚酒。 ,弈者胜,觥筹交错 注释标题 觥(gōng):酒杯。筹:指用来计数的筹码。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 注释标题 阴翳(yì):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标题 庐陵:今江西吉安。欧阳修祖籍。 。

  《陶庵梦忆》三则 注释标题 据《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明]张岱著,夏咸淳、程维荣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明]张岱

  自序

  陶庵国破家亡 注释标题 国破:指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覆灭。 ,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 注释标题 駴駴:同“骇骇”。令人惊讶的样子。 。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 注释标题 愕窒:惊惶得不敢出气。接:接近,接触。 。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注释标题 引决:自杀。 ,因《石匮书》未成 注释标题 《石匮书》:张岱所著纪传体明史。 ,尚视息人世 注释标题 视息:只剩下视觉和呼吸。形容苟活。 。然瓶粟屡罄 注释标题 罄(qìng):空,尽。 ,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 注释标题 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首阳二老,指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直头,活生生。周武王伐纣时,二人叩马谏阻。后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还是后人妆点语也。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 注释标题 王谢:即王导、谢安,东晋两大望族。借指世家大族。 ,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 注释标题 罹(lí):遭受。 :以笠报颅 注释标题 笠:草帽。 ,以篑报踵 注释标题 篑(kuì):草编的筐子。这里指草鞋。踵:脚后跟。 ,仇簪履也 注释标题 仇:报应。 ;以衲报裘 注释标题 衲:用碎布补缀而成的衣服。裘:皮衣。 ,以苎报絺 注释标题 苎(zhù):麻织品。絺(chī):细葛布。 ,仇轻暖也 注释标题 轻暖:指轻软暖和的衣服。 ;以藿报肉 注释标题 藿:豆叶。 ,以粝报粻 注释标题 粝:糙米。粻(zhāng):粮食。这里指精细的粮米。 ,仇甘旨也 注释标题 甘旨:美味。这里指美味的食物。 ;以荐报床 注释标题 荐:草褥。 ,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 注释标题 枢:门轴。 ,以瓮报牖 注释标题 牖:窗户。 ,仇爽垲也 注释标题 爽垲(kǎi):地势高而明亮干燥。这里指明亮干燥的房子。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 注释标题 舆从:车轿和随从。 。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 注释标题 鸡鸣枕上:在枕上听见鸡叫。 ,夜气方回 注释标题 夜气:儒家指人经过一夜静思而产生的清明之气。方:正。回:包围,环绕。 。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 注释标题 黍熟黄粱:和下文“车旅蚁穴”都比喻大梦初醒。见“21.选举”拓展阅读《枕中记》。 ,车旅蚁穴 注释标题 车旅蚁穴: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记载,侠士淳于棼酒醉后于梦中随使者到槐安国,娶公主为妻,任南柯太守,显赫一时。后战败,被遣返回家。醒来见院内槐树下有蚁穴,即梦中槐安国。 ,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 注释标题 次:排列。 ,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 注释标题 《志林》:即《东坡志林》,署名苏轼的一部笔记,按内容分类编辑而成。这里泛指分类编排的笔记体著作。 。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 注释标题 城郭人民:即“城郭如故人民非”,比喻物是人非。《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 ,翻用自喜 注释标题 翻:反而。用:因此。 。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 注释标题 西陵:位于今浙江萧山。 ,失足破其瓮,念无所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 注释标题 中(zhòng)式:科举考试合格。 ,方赴鹿鸣宴 注释标题 鹿鸣宴:乡试后州县长官招待考中的举子和考官的宴会,席间唱《诗经·小雅·鹿鸣》之章。 ,恍然犹意非真,自啮其臂曰 注释标题 啮(niè):咬。 :“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 注释标题 寤:醒。 ,犹事雕虫 注释标题 雕虫:比喻微不足道的小技艺。这里指写作诗文。 ,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 注释标题 慧业文人:指具有文学天赋、与文字结缘的人。慧业,佛教语,指智慧的业缘。 ,名心难化 注释标题 名心:求功名之心。 。政如邯郸梦断 注释标题 政:同“正”。邯郸梦断:《枕中记》故事发生在邯郸(见前注“黍熟黄粱”)。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根据《枕中记》改编的传奇剧本就叫《邯郸记》。 ,漏尽钟鸣 注释标题 漏尽:滴漏里的水流光了。指夜尽。钟鸣:指天明。天明时打钟报晓。 ,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 注释标题 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二王,即王羲之、王献之,东晋书法家。这里借指书法大家。汤显祖《邯郸记》中,卢生临死时留下遗嘱,要把自己模仿钟繇的书法作品留作大唐的“镇世之宝”。 。则其名根一点 注释标题 名根:好名的根性。 ,坚固如佛家舍利 注释标题 舍利:梵语音译,意为“身骨”。指佛陀或高僧大德遗体火化后留下的骸骨颗粒。 ,劫火猛烈 注释标题 劫火:佛教指毁天灭地的大火。 ,犹烧之不失也。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 注释标题 崇祯五年:即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注释标题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开始。 ,余拏一小舟 注释标题 拏:同“桡”,船桨。这里指划船。 ,拥毳衣炉火 注释标题 毳(cuì)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注释标题 雾凇:低温时冻结在物体表面的白色冰晶。沆(hàng)砀(dàng):白茫茫的样子。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注释标题 一芥:一粒芥籽。形容微小。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注释标题 大白:大酒杯。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注释标题 金陵:今江苏南京。 ,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湖七月半 注释标题 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 注释标题 峨冠:高冠。借指士大夫。 ,灯火优傒 注释标题 优傒(xī):优伶和仆役。 ,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 注释标题 娃:美女。 ,携及童娈 注释标题 童娈(luán):即“娈童”。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美貌男孩。娈,美好。 ,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 注释标题 浅斟:慢慢地喝酒。 ,弱管轻丝 注释标题 弱管轻丝:指轻柔的管弦乐。 ,竹肉相发 注释标题 竹肉:指乐器的声音和人的歌声。 ,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 注释标题 帻(zé):头巾。 ,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 注释标题 昭庆:即昭庆寺,西湖边的一座寺院。和下文中的断桥同为西湖名胜。 ,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 注释标题 无腔曲:不成腔调的歌曲。 ,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 注释标题 轻幌(huàng):轻薄的帷幔。 ,净几暖炉,茶铛旋煮 注释标题 茶铛(chēng):煎茶的小炉子。旋:随时,即刻。 ,素瓷静递 注释标题 素瓷:白色瓷器。这里指白瓷茶杯。 ,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 注释标题 里湖:西湖的一部分,包括西里湖和北里湖,分别指苏堤以西和孤山、白堤以北的西湖水域。 ,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注释标题 作意:故意。 ,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 注释标题 巳:即巳时,上午九时至十一时。酉:即酉时,下午五时至七时。 ,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 注释标题 犒(kào):用酒食或财物慰劳。门军:守城门的军士。 。轿夫擎燎 注释标题 擎(qíng):举。燎(liáo):火把。 ,列俟岸上 注释标题 列俟:排队等候。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 注释标题 速:催促。放:开船。 ,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 注释标题 二鼓:即二更,夜里九点至十一点。古代夜晚用鼓打更。 ,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 注释标题 魇(yǎn):梦中惊叫。呓:说梦话。 ,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注释标题 皂隶:官府的差役。 。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 注释标题 舣(yǐ):靠岸。 。断桥石磴始凉 注释标题 石磴(dèng):石头台阶。 ,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 注释标题 颒(huì)面:洗脸。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 注释标题 韵友:诗友。 ,名妓至,杯箸安 注释标题 箸(zhù):筷子。 ,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阅读探究】

  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为纠正六朝以来讲求声律、辞藻和排偶的浮华文风,提出“以文明道”“文以载道”的观点,认为文章应当说明道理、表达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换言之,不“载道”的文章就不是好文章。

  你认为偏重文辞而不追求内涵的文章能不能算好文章?对文学来说,审美性和思想性哪一个更重要?

  【阅读训练】

  古文一般没有句读,阅读时要将句子和句中的各成分分隔开,使之便于理解——这个过程被称为“断句”。断句是阅读和理解古文的前提。请用现代标点给以下文字断句:

  王 子 猷 居 山 阴 夜 大 雪 眠 觉 开 室 命 酌 酒 四 望 皎 然 因 起 仿 偟 咏 左 思 招 隐 诗 忽 忆 戴 安 道 时 戴 在 剡 即 便 夜 乘 小 船 就 之 经 宿 方 至 造 门 不 前 而 返 人 问 其 故 王 曰 吾 本 乘 兴 而 行 兴 尽 而 返 何 必 见 戴

  【拓展阅读】

  《老残游记》自叙 注释标题 据《老残游记(第2版)》,[清]刘鹗著,陈翔鹤校,戴鸿森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清]刘鹗

  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

  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刍秣,与鞭策相终始,可谓辛苦矣;然不知哭泣,灵性缺也。猿猴之为物,跳掷于深林,厌饱乎梨栗,至逸乐也,而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故博物家云:猿猴,动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灵性也。古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其感情为何如矣!

  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痴儿呆女,失果即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 传统文化阅读与鉴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