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传统文化阅读与鉴赏

4.法家

传统文化阅读与鉴赏 陈引驰 9279 2021-04-06 09:00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传统文化阅读与鉴赏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 4.法家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阅读导语】

  法家,是中国古代以法治为思想核心、以富国强兵为实践目标的重要学派。法家思想成熟于战国,以魏国的商鞅、韩国的申不害和赵国的慎到为代表人物,分别侧重“法”“术”和“势”三个方面:商鞅主张以法律和典章制度作为治国的根本;申不害强调政治权术的重要性;慎到则认为君主的权势是政治运作中最关键的因素。战国末年,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整合,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法治体系,为秦朝的中央集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西汉以后,法家的统治地位虽然被儒家取代,但实际上形成了外儒内法、儒法并用的帝王统治术。

  商鞅(约前390—前338),公孙氏,卫国国君后裔,故又名卫鞅、公孙鞅。后封于商地,号商君,后人称之为商鞅。商鞅在公元前361年来到秦国,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他改革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和度量衡,并制定严苛的法律,还率领秦军收复河西。秦孝公死后,商鞅受迫害而死,尸身遭车裂示众。但新法并未废止,使秦国日益强大,为后来的大一统事业奠定了基础。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年韩国贵族公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和李斯一同受业于荀子。他曾多次上书韩王请求修明法治,富国强兵,但未被采纳。后来出使秦国,遭李斯谗害,被迫服毒自杀。所作《韩非子》一书,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主张“法”“术”“势”并用,强化中央集权。秦王嬴政看到韩非所写的《孤愤》和《五蠹》后感慨道:“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得恨矣!”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文笔犀利,议论透彻。

  韩非对于严刑峻法的主张根植于其对人性的理解,即认为人根本上是好逸恶劳、趋利避害的。《心度》一文集中展现了法家如何利用人心好恶,有针对性地建立法制,以期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商鞅变法》则记录了商鞅出走秦国,说服秦孝公实施变法的全过程,情节曲折,饶有趣味。

  【选文】

  心度 注释标题 选自《韩非子》。据《韩非子新校注》,[战国]韩非著,陈奇猷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战国]韩非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 注释标题 度(duó):考虑。本:根本。 ,不从其欲 注释标题 从:顺从,迎合。 ,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 注释标题 其:指圣人。与:给予,施舍。 ,非所以恶民 注释标题 恶(wù):讨厌,憎恨。 ,爱之本也。刑胜而民静 注释标题 胜:为主,占优势。 ,赏繁而奸生。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 注释标题 亲:亲附,拥护。 。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 注释标题 劝功:努力建功立业。劝,勤勉,努力。 ;严刑,则民亲法。劝功,则公事不犯 注释标题 公事:国家的事务。犯:侵害,干扰。 ;亲法,则奸无所萌。故治民者,禁奸于未萌 注释标题 禁:遏制。 ;而用兵者,服战于民心 注释标题 服战于民心:让老百姓从心底里支持打仗。服,信服。 。禁,先其本者治;兵,战其心者胜。圣人之治民也,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注释标题 先战者胜:即“先战其心者胜”,重视赢得民心就能胜利。 。夫国事,务先而一民心 注释标题 务:必须,一定。一:统一。 ,专举公而私不从 注释标题 专举公而私不从:只推崇国家利益,私欲就无法放纵。举,推举,崇尚。 ,赏告而奸不生 注释标题 告:检举揭发。 ,明法而治不烦 注释标题 明法而治不烦:只要彰显法制,(国家的)管理就不会混乱。明,彰明,显扬。烦,乱。 :能用四者强,不能用四者弱。夫国之所以强者,政也 注释标题 政:政策。 ;主之所以尊者,权也 注释标题 权:权谋。 。故明君有权有政,乱君亦有权有政,积而不同 注释标题 积:同“绩”,成绩,效果。 ,其所以立异也 注释标题 其所以立异也:他们所确立的原则是不同的。 。故明君操权而上重,一政而国治 注释标题 故明君操权而上重,一政而国治:所以英明的国君操弄权谋,统治者就受尊重;统一了政策,国家就会安定。上,指国君。重,尊贵。 。故法者,王之本也 注释标题 王(wàng):称王,一统天下。 ;刑者,爱之自也 注释标题 自:开始。 。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 注释标题 乐佚:喜欢安逸。乐,喜欢。佚,同“逸”。 。佚则荒 注释标题 荒:荒废。 ,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注释标题 塞:闭塞。这里指君主受蒙蔽。上文说过打击奸邪的方法是奖励民众告发(“赏告而奸不生”),如果没有恰当的赏罚机制(“赏刑不行于天下”)就会有人包庇奸邪,使君主受蒙蔽。 。故欲举大功而难致而力者,大功不可几而举也 注释标题 故欲举大功而难致而力者,大功不可几而举也:所以(如果)想要建立大的功业却无法集中民力,就不能指望大的功业建立起来。举,建立。致而力,即“致其力”,集中力量(这里指民力)。几,同“冀”,希望。 ;欲治其法而难变其故者,民乱不可几而治也 注释标题 欲治其法而难变其故者,民乱不可几而治也:想要整顿国家的法令却无法改变过时的制度,就不能指望民间的动荡平定下去。 。故治民无常 注释标题 常:恒常不变的规则。 ,唯治为法 注释标题 唯治为法:只要能治理好社会,就是合适的法度。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注释标题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管理的方法随着时代变化,国家就会安定;治理的手段随着社会调整,就能取得成效。转,改变。宜,合适。 。故民朴而禁之以名 注释标题 禁:控制。名:名分。 ,则治;世知,维之以刑 注释标题 世知,维之以刑:应作“世知,而维之以刑”。知,同“智”。维,约束。 ,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注释标题 治:应作“法”。 ,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 注释标题 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如果)有才能的人很多,控制他们的方法却不改变,国家就会衰弱。能治众,应作“能众”。能,指有才能的人。削:削弱。 。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

  能越力于地者富 注释标题 越力于地:奋力耕地。越力,奋力。 ,能起力于敌者强 注释标题 起:应作“越”。 ,强不塞者王 注释标题 塞:闭塞。即上文“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故王道在所闻,在所塞 注释标题 塞:禁止,遏制。 ,塞其奸者必王。故王术不恃外之不乱也,恃其不可乱也 注释标题 故王术不恃外之不乱也,恃其不可乱也:所以统治天下不是靠外敌不来扰乱,而是靠本国不起动荡。恃,依靠。 ;恃外不乱而治立者削 注释标题 治立:应作“立治”。 ,恃其不可乱而行法者兴 注释标题 恃外不乱而治立者削,恃其不可乱而行法者兴:依靠外敌不来扰乱而确立统治的国家一定会衰弱,依靠自己不起动荡并推行法制的国家才能兴盛。 。故贤君之治国也,适于不乱之术 注释标题 适:迎合。 。贵爵则上重 注释标题 上:君主。 ,故赏功任爵而邪无所关 注释标题 邪无所关:作奸犯科的人就无处下手了。关,安置。 。好力者 注释标题 好力:奋力。即上文“越力于地”和“越力于敌”。 ,其爵贵,爵贵则上尊,上尊则必王;国不事力而恃私学者 注释标题 事:利用。私学:指战国时期法家以外的各种学说及其流派。这里尤指不服耕战、务为辩说的学者。 ,其爵贱,爵贱则上卑,上卑者必削。故立国用民之道也,能闭外塞私而自恃者 注释标题 闭外:能隔断外部势力。即上文“不恃外之不乱”。塞私:阻绝私学。自恃:依靠自己。即上文“恃其不可乱”。 ,王可致也 注释标题 致:实现。 。

  商鞅变法 注释标题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据《史记(修订本)》,[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标题系编者所拟。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发愤著史,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汉]司马迁

  商君者 注释标题 商君:即商鞅,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名“卫鞅”“公孙鞅”。后获封于商,号“商君”,人称“商鞅”。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 注释标题 庶孽:妾生的儿子。 ,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 注释标题 刑名之学:战国时以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一派。主张循名责实,以推行法治,强化上下关系。刑,同“形”,指形体或事实。名,指言论或主张。 ,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注释标题 进:推荐。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 注释标题 有如:假如。不可讳:死的委婉说法。 ,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 注释标题 嘿:同“默”。 。王且去 注释标题 且:将要。 ,座屏人言曰 注释标题 屏:同“摒”,退避。 :“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 注释标题 谢:道歉。 :“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注释标题 禽:同“擒”。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注释标题 悖:糊涂,荒唐。 !”

  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 注释标题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开辟国土千余里,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缪,同“穆”。 ,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 注释标题 让:责备。 。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 注释标题 帝道:指尧、舜等传说中的古代帝王治理国家的方法,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治国之道。 ,其志不开悟矣。”后五日,复求见鞅。鞅复见孝公,益愈 注释标题 益愈:这里指说得更久。 ,然而未中旨 注释标题 中旨:符合心意。 。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注释标题 王道:指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 注释标题 霸道:指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 注释标题 诚:如果,果真。 ,我知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注释标题 膝之前于席:指跪坐在席子上向前膝行(古人屈膝席地而坐,膝盖贴着席子)。 ,语数日不厌 注释标题 厌:满足。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 注释标题 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 注释标题 及其身:指在位期间。 ,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 注释标题 邑邑:同“悒悒”,郁闷不乐。 !’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注释标题 说:同“悦”。 。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注释标题 恐天下议己:这句话的主语是秦孝公。孝公打算启用商鞅进行变法,又担心受人非议。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注释标题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能获得成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注释标题 敖:同“謷”。嘲笑。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注释标题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愚蠢的人等到事情完成了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在事情发生之前就能预料到。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注释标题 虑始:指谋划新事物。乐成:享受成果。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 注释标题 易民:指改变百姓的风俗习惯。 ,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 注释标题 因:顺应。 ,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 注释标题 缘:依照,沿袭。 ,吏习而民安之 注释标题 习:熟悉。 。”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注释标题 溺:沉迷,拘泥。 。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注释标题 五伯:指齐桓公等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伯,同“霸”。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 注释标题 制:这里指被制约。 ;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注释标题 不肖:品行不好,不成材,没出息。 。”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注释标题 无邪:没有偏差。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注释标题 便国:对国家有利。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注释标题 多:推崇,赞扬。 。”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 注释标题 左庶长:官名,秦国最重要的军政大臣。 ,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伍 注释标题 什伍:户籍编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 ,而相牧司连坐 注释标题 牧司:检举,监督。连坐:一人犯法,其他人连带治罪。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 注释标题 分异:分家。 ,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注释标题 率:标准。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注释标题 被:施加。 。僇力本业 注释标题 僇力:同“勠力”,合力,努力。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注释标题 复其身:指免除其自身的劳役或赋税。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注释标题 末利:指工商业。古代以农业为本,以工商业为末。 ,举以为收孥 注释标题 收孥:指将犯人的妻子充作官奴。孥,同“奴”。 。宗室非有军功论 注释标题 论:衡量,评定。 ,不得为属籍 注释标题 属籍:宗室谱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 注释标题 爵秩:即爵禄。 ,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注释标题 芬华:有香气的花。引申为荣耀显达。 。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 注释标题 期年:一整年。 ,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 注释标题 法:处罚。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 注释标题 傅:教师。 ,黥其师公孙贾 注释标题 黥(qíng):即墨刑。用刀在脸上刻字,然后涂上墨水。 。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注释标题 乱化:扰乱教化。 。”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阅读探究】

  《韩非子·五蠹》中说:

  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何以明其然也?曰:“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此所举先王也。夫以君臣为如父子则必治,推是言之,是无乱父子也。人之情性莫先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虽厚爱矣,奚遽不乱?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子未必不乱也,则民奚遽治哉?且夫以法行刑而君为之流涕,此以效仁,非以为治也。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胜其法,不听其泣,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

  你是否同意韩非子的这段话?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训练】

  用你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在各个方面的主张,制成一张表格,比较其异同:

  【拓展阅读】

  说难 注释标题 选自《韩非子》。据《韩非子新校注》,[战国]韩非著,陈奇猷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战国]韩非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彼显有所出事,而乃以成他故,说者不徒知所出而已矣,又知其所以为,如此者身危;规异事而当,知者揣之外而得之,事泄于外,必以为己也,如此者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贵人或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者与知焉,如此者身危;强以其所不能为,止以其所不能已,如此者身危。故与之论大人,则以为间己矣;与之论细人,则以为卖重;论其所爱,则以为藉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也;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交之;略事陈意,则曰怯懦而不尽;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此说之难,不可不知也。

  凡说之务,在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彼有私急也,必以公义示而强之;其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说者因为之饰其美而少其不为也;其心有高也,而实不能及,说者为之举其过而见其恶,而多其不行也;有欲矜以智能,则为之举异事之同类者,多为之地,使之资说于我而佯不知也,以资其智。欲内相存之言,则必以美名明之,而微见其合于私利也;欲陈危害之事,则显其毁诽,而微见其合于私患也。誉异人与同行者,规异事与同计者。有与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也;自勇其断,则无以其谪怒之;自智其计,则毋以其败穷之。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系縻,然后极骋智辩焉。此道所得,亲近不疑而得尽辞也。伊尹为宰,百里奚为虏,皆所以干其上也。此二人者,皆圣人也,然犹不能无役身以进,如此其污也。今以吾为宰虏,而可以听用而振世,此非能仕之所耻也。夫旷日离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故绕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此不可不察。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围,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传统文化阅读与鉴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