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感知新文明》(感知论.第二部)

生存之秘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感知新文明》(感知论.第二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生存之秘

  我们衡量生命的生存成功与否,就看它是否生存和生存多久,生存得越久就越成功,反之,就是失败的。如果真以这个标准判断,那微生物、细菌、蠕虫之类的低等生物就是生存的成功者,人类这需要大量外在条件支持的物种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适者生存。适应环境条件是生命得以存在的秘藉,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自然变化的产物。这是被人广泛接受的理论,并影响到人对生命及对自己的认识。这个理论有个前提,就是物质自然的存在。这个大自然不但自主存在,而且与众生命无关。物质自然有一套自成一体的存在原理、存在法则和存在规律,生命体只能在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下存活,让人疑惑的是:自然严格按照自行的规律发生变化,规律其实就是有无形的力量在调节、调动和改变一切。所以,自然的四季、冷暖等变化以及还未被认识到的其他变化都足以证明自然在进行自主调节,但奇怪的是,自然却不去调节生命的构成和机能,使之与自然变化同步运行,所以,生命只好滞后地、被动地调节自己的生命形态来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因此,适者之"适"只指生命体适应自然,绝不会指自然适应生命,这其实就是唯物主义的基本逻辑。

  最近,有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发布:"研究人员研究了500万年以来的许多软体动物物种,其中腹足类如海蜗牛和双壳类如牡蛎几乎不会灭绝。他们将299种已经灭绝的物种与腹足类、双壳类等不易灭绝的物种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不易灭绝的物种有一个共性——懒得动,代谢率低。那些已灭绝的物种代谢率普遍较高,不易灭绝的物种则往往是生存能量需求较少的。"这与达尔文的结论有差异,生命是"适者生存",还是"懒者生存"?懒是什么?是不与外界的变化互动,并不积极调整自己的机能及代谢以适应外界,这与适者的行为相反,这些生物是自适而不是适外。

  对于生命体,外界及自然界是什么?是生命感知互动的对象,外界的存在与生命感知与互动相关,生命感知与自然界的存在不可割裂。自然界与生命体都不会单独存在。两者的存在与感知的运动状态息息相关。生命体之"适"并非是由于外部自然界的单独变化(单独变化无法证明其理由),也并非是由于继续生存的目的。两者关系的变化,也就是我们眼中的生命体进化现象是由于生命体的感知变化引起的,是感知欲导致感知力的扩展引起的事实后果,这就是低级感知生物必然向高级感知生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如不按这个逻辑解释,生物体及自然界的变化没有理由,人再也无法找到其他理由。

  当感知欲引发生命体加大、加快、加深与感知对象即外部事物的感知互动,感知体(生命)获得更多的感知信息,感知体的感知态变化就是感知体与被感知体的相互变化,这就是生命的进化历程。而且,至关重要的是:感知体并不是以生存为目的,而是以获取感知为目的的。在感知能力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少生物种类就因为加速感知而放弃了生存,这就是物种灭绝的原因。感知欲是无限加速的力,它促使生物尽可能地将感知运动最大化,这就是推动世界变化的最大力量、根本力量和原动力,也是至今被科学忽视的"最大的力",也是将要改变人类进程的将来的力。

  生命的感知力与生存度成反比关系,感知力越强,生存度越低,所以,感知快速发展、代谢率增高的生物生存率降低。这种规律和逻辑适用于人,人是最高级的感知体,人自从具有精神感知能力以后,感知量大幅度提升。庞大的感知信息量加重了生存的负荷,所以,人也面临感知力与生存度的平衡问题,如果继续无视这个平衡问题的存在,人将越来越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

  道理很简单,腹足类如海蜗牛和双壳类如牡蛎几乎不会灭绝的原因是它们只有极低的或范围极小的感知力,在动物界,心跳越慢及代谢越缓的种类寿命越长,人何尝不是如此,纵欲、贪婪、整日狂欢、精神情绪波动幅度过大、思虑过度等等状态,都是感知运转超负荷运行的体现,人岂能如此长久下去?如果要想延长生存时间,关键不在是否运动,也不在是否静息,是在感知量与生存度的平衡上,节制感知欲,让两者处于最佳的平衡状态。记住了,这就是生存之秘籍:不是"适者生存",也不是"懒者生存",是"明了者生存"。 《感知新文明》(感知论.第二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