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感知新文明》(感知论.第二部)

感知之殇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感知新文明》(感知论.第二部)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感知之殇

  无论自觉或不自觉,人都在感知,生命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感知却时刻都有具体的内容:风寒冷暖、悲愁喜乐……感知就是人的生息,一分一秒也停止不得。但如果把感知只当作动物性的本能,那就错了,人拥有生物中最复杂的感知体系,也得到最为复杂、丰富、多变的感知结果。人是世界上最顶级的感知体。

  但是,人们并不在意自己的感知,人只在乎生活的内容,从不追究这些信息内容是怎样与自己发生关系的,人只在意生活事实的关系与结果,从不在意这些感知事实给自己真正留下了什么结果。当人们用感知机能来捕捉即和所有事物互动的时候,人们只沉浸在事物在感知中呈现的内容里,而完全忽略了感知的主体、以及意义和目的。所以,才导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产生,感知主体的感知行为被彻底无视,才造成今天这个本末倒置的世界,人作为最伟大的感知者竟然没给感知体及自己留下一丁点位置,这不能不是千古最大的遗憾。

  人不觉感知,却并未影响人肆意释放感知,人类之所以有今天如此发达的智慧文明,这和人类具有强烈的感知欲望和超级发达的感知能力是分不开的,人在感知力的驱动下,从刀耕火种开始迅速发展到今天先进的科学文明,靠的就是远超于生命存在条件要求的无限的感知需求,人以生存为名义,完成的却是感知的任务,人为了给自己提供各种感知享受而创造的物质环境无意中披露了人们存在的真实企求。但尽管人们事实上以生命为名、感知为实,人却并未在理论上给感知行为正名,而正好相反,感知享受历来被人污名化:贪图安逸、满足感官享受、纵欲无度、苟且偷安……等等指责从未停息。从生存理性出发,人们认为生发的感知需求多是对于生命的背叛,是非理性的动物本能,所以,各种清观戒律、整肃惩治、批判教育都以灭除人的感知享受为目的,比如佛教徒就戒得很彻底: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做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积蓄金银财宝……他们的戒律里,不但不食荤腥,连葱姜蒜都是戒除的。如此一来,有感知欲就是罪过,这在生存逻辑中显然是合理的,与生存无关的感知需求纯属多余。尽管理性要求如此,但人们的生活事实与此正好相反:人们总是在不断追求感官享受,快乐每一天在当下实际上是人的生活宗旨,在生存目的模糊空白的情况下,纵情于感知享受就成为人的目的。而这种感知欲的释放是不自觉的,更是非理性的,其生活表现就是:吃喝玩乐、纵情声色、贪得无厌、娱乐至死……在这些极端的表现之下,是人们普遍的生活态度,人们都在尽其可能满足自己的感知需求,尽管这些需求是偏颇的、畸型的和无法满足的。追求感知的最大化和追求生命存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冲突的,这种冲突已经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苦难。

  然而,人们在理性之中仍然没把感知当目的,感知一直都是认识事物的工具和过程,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人们更多注意的是怎么去感知,什么感知方法才行之有效。感知方法论是人们的研究项目,科学手段就是感知方法论的主要对象。当我们使用各种手段和各种方法来收集、捕捉事物的信息,当我们在处理这些信息的过程中耗费了几乎全部精力,我们还能重新审视感知本身的意义吗?如果说把感知过程当存在目的,人们能转过这个弯来吗?在人们的行为逻辑中,这完全不合逻辑。

  这就是感知之殇,人们无视它、刻意忽略它、将它污名化、将它工具化,人的存在之本——感知,就这样彻底被埋没,丧失得无影无踪。人把感知内容作为生活内容,人把感知体验作为生命体验,人把感知规律作为自然规律,人把感知之道作为存在之道。感知的过程和感知的内容被强化,而感知本身的意义和感知本身的目的被人的主观因素取代,感知何在?感知成了生命与物质的传达给人的介质,感知的原义被反复深埋,人们早已彻底不识感知。

  当感知的本体现身,人们就一再要求给感知下定义,而无论怎样准确的下定义,人们还是不懂感知。其实并不是感知的词义有多复杂,而是感知的埋葬有多深,更要命的是:一旦感知概念取代了生命概念,天地倾覆,满地都是观念的碎片,人们害怕接受这样的后果,他们无法想象在颠倒过来的世界中该怎么生存。谁都知道:苦难的反面就是幸福,人们能够接受幸福吗? 《感知新文明》(感知论.第二部)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