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晏小山:动什么别动相思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近些年,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突然成了出版界的宠儿,文艺青年碰在一起,开口“人生若只如初见”,闭口“我是人间惆怅客”,不说几句纳兰性德的词,你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文化人。更有人说纳兰性德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因为这位词人的父亲是康熙朝的宰相明珠,而他本人虽然出身豪门,却对富贵轻看,对仕途不屑,唯独钟情于爱情,很有一些贾宝玉的味道。
这么说纳兰性德当然都不错,但是,纳兰性德还有一个称呼,那就是“清朝的晏小山”,意思是,他是晏小山的翻版,那么,这个正版的晏小山又是何许人也呢?
无论是小说中的贾宝玉,还是历史上真实的晏小山、纳兰性德,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晏小山的父亲是宋仁宗年间的宰相晏殊。晏殊是北宋中期的政坛元老,同时也是一位大词人,今天我们经常在说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都是出自他的名句。晏小山是晏珠的第七个儿子,作为小儿子,他继承了父亲的文学细胞,而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词的造诣上,成就更在父亲之上。
晏小山的大名叫晏几道,小山是他的号,他的词集叫《小山词》,所以后人也多以小山称呼他,就像苏轼更多地被人称为苏东坡一样。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老爸是当朝的宰相,平日家里往来的也都是权贵人物,“子承父业”应该是最顺理成章的发展前途。而且晏殊对这个小儿子也特别宠爱,寄予了厚望。有了这种背景,你这个“官二代”不想进步都难。但晏小山偏偏是个例外,他虽出身豪门,却清高孤傲,风流倜傥,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也对政治没有一点兴趣,只沉迷于词曲和醇酒美人之中,过着典型的贵公子生活。
可惜岁月无情,造化弄人,就在晏小山十八岁未满时,晏殊宰相就撒手人寰了。晏殊去世时甚为荣耀,仁宗皇帝亲临丧仪,百官前来吊唁,绵延五十多年的相府似门前那对烛油将尽的灯笼,燃烧着最后的繁华。面对川流不息的宾客,在迎来送往的疲惫里,或许晏小山还没有意识到,他将一脚从繁花似锦的春天踏进萧索北风的寒冬。
此时的晏小山,初入仕途,做着一个掌管宗庙礼仪的小官,放在今天,也就是一个拿着极低薪水的小公务员。按说,作为前宰相之子,他是不缺人脉关系的,父亲给他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朝中大臣范仲淹、欧阳修、韩琦都是他父亲一手提拔的,甚至王安石也一直对晏殊感恩戴德。就是他们晏家,也不乏出类拔萃的人物:大姐夫富弼官至宰相,六个哥哥也都在朝为官。如果他肯开口相求,请他们推荐一下,仕途的发展应该是不会太难的。然而,晏小山不仅不肯低头,甚至对他们冷眼相向。
晏小山只有一个好朋友,那就是词人黄庭坚。他们俩倒是性情相投,经常聚会喝酒,诗词唱和。黄庭坚对于小山的才华也非常推崇,并经常在自己的老师、大名鼎鼎的文坛领袖苏东坡面前称赞晏小山。这倒也引起了苏东坡的兴趣,委托学生引见,想要结识一下这位翩翩浊世佳公子。老师开口了,老黄赶紧联系,希望小山能赏个脸。不料晏小山却不领情,断然拒绝道:“如今在朝廷当大官的,有一半都是从我家出去的,我都没空见他们,更何况是苏轼!”——这恐怕也是苏东坡第一次被人这样的拒绝。而面对倔强的落魄公子,苏东坡也只能一笑了之。《砚北杂志》记录下这个故事,可见晏小山的清高和倨傲。
晏小山连苏东坡都不放在眼里,却跟开封城里的一个管城门的小官郑侠交上了朋友。郑侠也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看着每天有来自四面八方的难民涌进开封城,说起来都是因为王安石的新法给逼得流离失所的。郑侠心中不平,就画了一幅《流民图》进奏皇帝,把难民们扶老携幼、背井离乡的种种惨状都画在了图里。新党分子当然十分恼火,罗织罪名将郑侠给抓了起来。而晏小山因为跟郑侠有诗词唱和,也受到了牵连,被指讽刺新政、反对改革而逮捕下狱。后来,还是皇帝出面,才将他放了出来。这事儿虽然有惊无险,但对晏小山毕竟也是个不小的打击,从此,他从一个书生意气的公子哥儿,沦落为潦倒落魄的穷酸文人。
晏小山视富贵如浮云,看轻功名利禄,但却跟贾宝玉一样,痴心于爱情,过不了一个“情”字的关。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他似乎就是为爱而生的。因为过于痴情,他的词写得凄美迷离,赚取了不少的眼泪,他也因此被后世称为“古之伤心人”。
在《小山词》的自序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而已。”确实,在晏小山的词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莲、鸿、苹、云4个女子。这四位女子其实是他朋友家中的歌女家妓,也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个爱恋的对象。
宋朝的时候,文人墨客家中蓄养歌妓属于很正常的事情,日常宴饮之时,总是有歌妓献艺。连官府都养着一批官妓服务各级官员,对于召歌女献曲陪酒都有明文规定。所以在宴会中,士大夫与歌妓“厮混”也属于正常现象。但是,一般人都是抱着逢场作戏的态度;而在晏小山这样的情种和暖男眼里,歌妓就不单单只是一个有才艺的三陪女而已,她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所以他对这些身份特殊的女性,从没有轻贱之心,而是抱着尊重的态度,付出真挚的感情。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四位歌女经常演唱晏小山的词作,可能在这样的交往中互生出许多的情愫来。不知道她们的主人得知后会有何感想?不过,看他们相处得那么融洽,估计也是得到彼此的默许吧。中国古人对家妓的态度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文化细节,他们介乎小妾和丫鬟之间,身份卑微,却常常因才艺得到主人的赏识和宠爱,但她们有时也会成为一件礼物,被主人转赠给他的宾客。如果晏小山还是当朝宰相的儿子,那么,他看中的歌女很可能就会成为他收到的礼物,问题是他现在已经是一个落魄公子,所以,他的朋友尽管默许他与歌女们之间的暧昧关系,但却并没有成全他们。于是,伤心的情种陷入了深深的相思之中。
他为这四位女子,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写给小苹的:梦后酒醒,他突然想起了住在楼台上的小苹来,可是她如今却再也找不到了,楼台已锁,人去楼空,他们大约是在去年春天分别的吧,到了今年春天,花儿也憔悴了,相思的人儿独立在落花纷飞的庭院,只有燕子们是幸福的,它们正双双穿行在细雨之中。“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那个曾经照着她回家的月亮仍如从前一样的明亮,不同的是只留下我孤单一人;“手捻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情倩谁传”是写给小莲的,手里拿着从前的情诗,那么多的缠绵情话,竟不知该说给谁听,在这样的夜里,相思太伤人,只得去大醉一场,醉后的梦里或许还能跟小莲相逢……他把全部忧愁都融进诗酒风流,沉浸于爱情的感伤中,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真情投入,爱与哀愁,才让他的文字有了催人泪下的力量。
清代文学家陈廷焯说:“晏小山的词无人不爱,就胜在了情上。用情不深的人写出来的词,即便再雅致再有才,也打动不了人。”即使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再读这些词句,依然能够感受到小山当年诚挚的深情。
对于晏小山的孤高耿介,他的好朋友、同样是性情中人的黄庭坚有一个著名的评价,说他有“四痴”:“升不了官,不会厚着脸皮去走后门,是笨蛋;文章诗词写得那么好,却不去参加科举考试,是蠢货;一生挥霍金钱散财无数,家人却饿得面黄肌瘦,是白痴;别人老是负你,你却从不记仇,你永远相信别人,却从不怀疑别人会欺骗你,是一个傻瓜!” 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