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第49章 赵孟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裂公子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公元1287年,也就是文天祥在柴市口就义的5年后,34岁的赵孟頫来到了北京,跪拜在73岁的元朝皇帝忽必烈的脚下。

  《元史》上说赵孟頫“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年迈的皇帝对这个后生青年的才华也早有所闻,此刻,显然也被这位宋朝王孙儒雅、高贵的气质深深打动了,以至于当场表现出高兴过了头的孩童般的任性与失控。他赏赐了五十锭大元宝,还亲热地将赵孟頫拉到自己的身边,甚至还让赵坐在了丞相的前面。接见的过程中,又吩咐侍从安排纸笔,请赵孟頫为他代写诏书,以便有机会当场验证一下赵的笔墨文采。

  忽必烈不同寻常的破格礼遇中既有对赵孟頫才华的赏识,更多的恐怕还是出于一种“统战”的需要,毕竟人家是正宗的宋室宗亲。

  宗室就是与皇帝同一祖先的宗族,也就是皇帝的本家。宗室的特殊身份,似乎首先体现在他们的名字上。赵孟頫这个“頫”字就很冷僻,如果不是出了他这么一位名人,估计现在的电脑上都无法找到。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家族的名字中有宗室这样多的冷僻字,他们是一群最善于在取名字时想破脑袋独辟蹊径的人。既然是皇室后裔,他们的名字都是由皇帝赐予的,也就是所谓的“训名”,但皇帝取不过来这么多亲戚的名字,所以训名只是规定一个辈分的排序,比如赵孟頫名字中“孟”字,另外一个字要你自己取。宗室的名字都列入皇家的谱牒,决不允许出现雷同的名字,一则是为了避讳,二则也是因为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份俸禄和官爵,所以,不能随便取。为了确保其唯一性,也只能走冷僻的路子了。

  在中国文化史上,赵孟頫这个名字相当有分量,他是诗、书、画三绝的奇才,可以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大师一级的人物。

  25岁之前,赵孟頫沐浴着大宋朝的阳光,在浙江湖州过着金枝玉叶的生活,尽情地展示着他在书画方面的天赋才能。据说,他5岁时的习作已经可以拿到书画市场去卖个好价钱了。

  25岁,是他人生的一道分水岭,近在咫尺的京城临安被元兵攻破,南宋灭亡。赵孟頫没有像许多的宗室成员一样投身到抗元救亡的斗争中去,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选择了在乡间隐居静观。但同样是隐居,他做得一点都不低调,行不改名,坐不更姓,照样鲜衣怒马、照样吟诗作画。他是赵宋的宗室,又是名满江南的大才子,自然是很招摇的。从隐居而不隐名埋姓来看,他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有待价而沽的意思呢?我们不敢妄加推断,但至少说明他对新王朝并不那么恐惧,甚至还存有某种希望。

  在赵孟頫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元朝皇帝忽必烈派一个叫杨琏真伽的西藏僧人担任江南释教总统,也就是南方的佛教领袖。这位所谓的佛教界人士根本就是个披着袈裟的魔头,甚至只是一个丧心病狂的盗墓贼。在他的指使下,南宋在绍兴的皇陵被一一掘开,殉葬的金银珠宝被抢劫一空。他还借口要镇压宋朝的王气,掘开了宋理宗的棺木后,竟然将宋理宗的骷髅头用金银八宝镶嵌起来,做成了一个尿壶,每天在里面撒尿。

  这种征服狂的变态行为夹杂着巫师式的诅咒与作践,让广大的汉族人民愤怒而又恐惧,其背后也隐藏了蒙元统治者不经意显示出来的一种蔑视——对被征服的宋王朝,特别是遗传基因中带着软骨病的赵宋皇帝的极端蔑视。赵孟頫听到这个消息是不是也害怕了,没有史料交代他彼时的心理,但在不久后,元朝统治者来动员他入朝做官时,他似乎没有经历太多的思想斗争,就顺从地跟着去了。

  按照赵孟頫自己的解释,是他的母亲逼着他这么做的。这位赵宋皇室的母亲大人信奉“有奶便是娘”的人生哲学,在民族大义的观念上显然与岳飞的母亲背道而驰,她还多次批评儿子不要一心扑在书画上,要多花点功夫学习经史,增长做官的学问。当然了,这样的说法也许只是软弱的王孙公子为自己的妥协找个借口罢了,或者我们用一种善意的揣测:与其说赵孟頫是纯粹慑于威势胆战心惊地去了北京,还不如相信他是带着一份文化的自信,想着要在文化上进行一番反征服的使命。

  在初次会见的朝堂上,忽必烈在一旁看着赵孟頫挥毫泼墨替自己起草诏书,频频地点头赞许,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然而,忽必烈与这位赵宋王孙的蜜月期很快就结束了。有一天,忽必烈约赵孟頫到南书房谈话,突然问他两位南宋降臣留梦炎与叶李谁的人品更好。留梦炎与叶李都已经在蒙元朝廷担任了副宰相的高官。赵公子事先根本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是,他又不能不回答。也是赵公子头脑一热,觉得留梦炎是自己的长辈,而叶李跟自己差不多却混得比自己好,自然也有些眼红和不服,于是他说:“叶李读的书都是我读过的,叶李所能办的事,我也都可以。”言下之意,留梦炎比叶李强。但是忽必烈听了却很不高兴,严厉地训斥他道:“留梦炎是宋朝的状元,当过宋朝的宰相,却不能尽忠于宋朝;而叶李当时只是平民布衣,却能上书朝廷,要求宋朝皇帝处死奸臣贾似道,这样看来,当然是叶李比留梦炎的人品要好得多。你怎么可以颠倒黑白呢?”——赵孟頫当即吓得脸都白了。在明明已经有自己固定结论的情况下,忽必烈这一番居心叵测的拷问,显示了他在政治上对赵孟頫还是怀有戒心的。几个月后,皇帝又向他请教对宋太祖赵匡胤的看法,一朝被蛇咬的赵孟頫哪里还敢乱说,连连磕头说“臣不能知”,我不知道,我也没法说!

  赵孟頫的顶头上司桑哥是一个粗暴的蒙古官员,作为忽必烈晚期最权势熏天的人物,此人最大的能耐就是排斥汉族的臣僚甚至仗着性子扇他们的嘴巴子。有一天早晨,赵孟頫因为上班偶尔迟到了几分钟,就被桑哥强迫跪在堂下,接受扇耳光的惩罚。还是因为与桑哥关系不错的叶李代为求情,好不容易才得以幸免。这样的奇耻大辱,让一位曾经的王孙公子情何以堪?赵孟頫真的是尝到了伴君如伴虎的滋味,于是,他多次递交报告,请求下派到基层去锻炼。他的申请终于获得朝廷的批准,外派山东济南。这一年,他的岁数正好距离“四十不惑”剩下不到几个月的时间。

  放弃政治雄心,以交游与书画创作构筑生活主要内容的后赵孟頫时代终于开始了。这当然是元代甚至是整个中国古代艺术的幸事。我们无法断定赵公子当初作出这一重大决定时,精神上所经历的痛苦与复杂的过程。毕竟头上这顶乌纱来之不易,何况他还为此付出了牺牲个人名誉及受到后世唾骂的代价。事实上,自从赵孟頫进京做官后,他的族人以及郑思肖等南宋遗民就自觉地与他划清了界线,甚至连正眼都不愿意看他一眼。

  所幸的是,赵孟頫还有一个相伴终生的红颜知己,那就是他的夫人、历史上著名的女书法家管道升。两人的志趣相投,婚姻也是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但据说,赵公子在年轻时也动过风流的念头,几乎犯下了男人都容易犯的错误,管夫人为此写了一首《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词写得很直白,通俗易懂,也就是今天我们经常在表述男女爱情时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意思。

  然而这首词却成了赵孟頫一生的谶语,他的人生注定要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裂人格中痛苦地经历。

  赵孟頫是崇尚魏晋风度的,但寄人篱下、有口难言的痛苦却让他无论如何也表现不出真正的魏晋风度,他缺乏那种傲世的狂啸和人生的大豁达。在整个元朝,赵孟頫的书法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他的书法虽然远追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以及颜真卿、柳公权等人,但在用笔上更加简洁,他实际上是做了简化和通俗前人笔法的工作,使高雅的书法更加大众化了。这其中也有他深层的考虑:元朝统治者来自北方的荒漠和草原,他们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骑士和杀手,但在文化修养上却实在是不敢恭维。所以,赵孟頫考虑到这层因素,只能替他们做减法进行简化处理了,这种复杂的生命状态不能不渗透进他的笔下,使他的书法也带上了某些亡国之气。 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