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周必大:当一名大众替罪羊的代价与回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今天的故事要从南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说起。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较繁荣的时代,老百姓的物质条件好了,就开始琢磨一点儿“形而上”的事了,所以,南宋杭州的佛教香火很旺盛,还有一个就是算命业很兴旺。当时的算命先生好比今天的股票分析师、地产投资顾问,很受人欢迎。临安的御街两旁,有三百多个算命先生临街设摊,并且跟酒店饭馆一样要一直营业到半夜三更。这还是固定设摊的,还有一些流动的占卦人举着算命的幌子一路招摇,也是临安城里经常可以看到的街景。总之,南宋的老百姓热衷于“未来学”研究,看相占卜、算命驳卦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绍兴二十六年的某一天,临安惠民合剂局的门官,也就是国立大医院的保卫科长周必大也去算卦。这个卦可不太好,说他既要破财又要丢工作,而且显示最倒霉的时间是在六月份。周必大被这次算命搞得心情很差,后面的日子就这么担惊受怕地过了。好不容易熬到六月的最后一天,整个白天也过了,命中注定的倒霉事并没有来到,看来,这个凶卦未必准了,周必大当然也希望它不准,自己可以逃过这一劫了。
这事儿值得庆贺啊!周必大一高兴,就自掏腰包呼朋唤友地在饭店整了一桌酒席,好好放松嗨了一顿。吃完饭,埋了单,他一身轻松地回家准备睡个好觉,这一天也就算过去了。
周必大的隔壁邻居是两浙转运司的一名王姓官员。这可是个油水很足的差事,比起周必大的清水衙门来说,那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王先生天天在外面公款吃喝,每天都喝得醉醺醺地回家。这一天晚上,王先生又被同事灌醉了,回到家里早已不省人事。公款吃喝多了,一则伤胃,二则伤前列腺。王先生的情况也不例外,睡到半夜,就要起来小便。本来么,用夜壶解决也就没事了,偏偏王太太嫌腥臭,不让他用夜壶。于是,只好去茅房。残酒未醒的王先生在懵懵懂懂被叫醒的丫环搀扶下,踉踉跄跄地摸进了茅厕。茅房里没有照明,黑咕隆咚的,那丫环一边扶住王先生,一边在茅房板壁上挂着的一只竹筒里取出一张纸卷的火把,点上照明。等到王先生解完手,那丫环好不容易将主人连拖带拽地弄回房间,却忘了将火把给灭了。这一疏忽,给临安城带来一场“火烧连营”的大火灾,正在甜睡梦中的周必大也在劫难逃地遭了殃。
杭州这座城市曾经以火灾频发而著称,五代时期的一位吴越国王曾因大火连天吓得发了狂,杭州人也谈火色变,以至于千百年来流传了“城隍山上看火烧”的俗谚。到了南宋,大量的北方人口涌入杭州,居民住宅十分稠密,这些民居除了少数砖墙、泥墙外,大多用的是木头、木板甚至是竹篾这样的易燃材料建成。而发生火灾时,救火却是靠一桶一桶地递水泼火。所以,在南宋历史上,火灾也是杭州的最大威胁,曾经发生过几次大的火灾,一烧甚至十天半月,成片成片的坊巷都笼罩在火光中,烧毁的人家多则上千户,少则几十户,甚至连皇家的太庙都险些被烧掉。为此,南宋政府制订了严格的防火责任规定,引起火灾的肇事者要被处以严厉的刑罚,甚至被流放。
那场火灾其实是算不得大的,但也有五十多户人家被烧成了废墟。周必大在仓皇之中带着老婆孩子一起逃出了火海,但家里的财物,什么细软、家什之类的,那是荡然无存了。
大火被扑灭后,按规定当然是要追究责任了。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监控设施,消防勘查的手段也不高明,一场夜间的大火,火势究竟是从何而起,还真不好说。何况,临安府的官员也不想查明这场火灾的原因。为什么呢?王先生这个人靠山硬、背景大呀!他的姐夫是当朝的监察御史,临安府敢去动他吗?但不追究责任也不行,毕竟有“大宋消防法”在那里。那么,怎么办呢?
临安知府动了一下歪脑筋,干脆把五十多户受灾群众统统当作嫌疑人,一起抓进了临安大牢里,让你们自己揭发、自己检举,外加刑讯逼供,总要找到一只替罪羊为止。
周必大好歹也是有身份的人,刑讯逼供是轮不到他头上的,他至多也就跟今天酒驾的官员一样蹲蹲班房,但听到邻居们唉声叹气,甚至是受了刑号啕大叫,周父大心里也不好受。
有一天,他有意无意地问一名监狱管理人员:“像这样的失火案,肇事者会被怎么判?”“判徒刑多少年,严重的流放沙门岛!”管理员引经据典这么告诉他。“那么肇事者如果是官员呢?不分贵贱一样判罚吗?”他不知怎么想了想,又追问了一句。“那倒是不一样的,如果案犯是朝廷命官,那也就是个籍没官职,把你的职务一撸到底。”管理员说着,好奇地看了他一眼,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周必大这会儿想到的是自己算命得的那个凶卦。命中注定既要破财又要丢工作,现在家被烧了,财是破了,看来,这份科长的工作也保不住。眼看着街坊邻居一块儿受苦,何不自己大包大揽承担下来,无非也就是丢了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官,总也积点阴德保全了大家。
想到这里,一只大众替罪羊就自告奋勇地生成了。周必大高声叫道:“我要自首,我周必大是本案的案犯,与其他人无关!”
临安府的知府大人听到这句话,也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按程序办事喽:定案卷、草拟判决书、大家签字画押,盖章走过场,其余众人包括那位王先生都被无罪释放,而周必大呢,在完成了被削职为民的一应手续后,也最后一个走出了临安府的拘留所。
周必大的故事后来被《玉历宝钞》《感应统纪》之类讲因果报应的书里当作了一个例子,表示积善积德必有后报的意思。因为周父大在丢了官后,努力学习,奋发上进,最后又参加科举考试,并且做官一直做到了宰相。
如果仅仅从因果报应、投入产出来说的话,那么,周必大得到的回报率也太高了!而围绕他的传说也就越传越神奇:周必大这个人长得高高瘦瘦,像一只野鹤,而据说,他还有一只酒杯,名叫“鹤飞盏”,斟上酒,杯上的鹤就会飞起来,喝完酒呢,鹤就不见了,反正很有些神仙通天的味道了。
周必大当然不是神仙,不过他这样的人宅心仁厚,当了官对老百姓还是好的,至于他当宰相合不合适呢,当时的大儒朱嘉就有过这样的评价:“现今需要的是药性猛烈的大承气汤,周必大算是一剂药性柔和当然也见效缓慢的四君子汤吧。虽然不会造成危害,恐怕对病情也没有多少好处。”
评价当然是中肯的,但中国人总还是喜欢中庸之道、好人政治和缓一点更能让人接受。 大宋王朝的生动面孔【富媒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