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从受欢迎到被需要:高情商决定你的社交价值

第二节 避免生活被社交拖垮的算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从受欢迎到被需要:高情商决定你的社交价值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第二节 避免生活被社交拖垮的算法

  如果让你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做一个概括的话,你会怎么表述?网络化时代?大数据时代?智能化时代?或者是其他类似的答案?我相信,你可以给出很多种不同的答案,而且都很有道理。不过我有一个答案,只要是以这个时代为主题的问题,都可以用这个答案来概括。这个答案就是:算法时代。你可以用你的答案来印证一下。

  为什么说现在是算法时代?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大数据、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人工智能、云计算,都离不开算法。有人说,5G时代是一个物联网时代。打开网页的时候你会发现,在那些自己跳出来的新闻资讯中,你喜欢的内容越来越多;当你准备在网上买点什么的时候,你会感觉这个平台越来越懂你了。我们必须知道,这背后其实都是算法的功劳,不过这还不是算法时代的全部含义,我之所以把当下叫作算法时代,那是因为算法对我们的影响已经远远不止这些了。现在的算法不只是数学公式和计算机代码了,更代表着一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美国著名管理咨询机构富兰克林柯维执行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托德·戴维斯在他的《人生算法》中说,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时不断重复的、提高目标达成概率的基本套路。莉莉丝游戏CEO王信文也认为,好的管理者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只给算法,不给答案”。但是相对于“只给算法,不给答案”,我更偏向于既给算法又给答案的做法。我所提的每一个概念和法则——我们这里说的算法——都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它既是算法,同时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这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给自己的社交系统装上保险,以免超负荷运转造成成本过高?很明显,这也是一个跟社交成本有关的问题。上一篇文章解决的是针对个体的成本问题,现在要解决的是如何避免你的整个社交系统成本过高的问题。

  什么是社交系统成本过高?

  比如你一天到晚都陷在各种应酬中无法脱身,每天都有赴不完的局、吃不完的饭。假如公司要求加个班,你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向自己的家人说明,而是先跟朋友们道歉。

  比如你终于买了一本惦记了很久的书,但是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你却没时间拿出来翻一翻。

  你会经常发现有些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人,你却总是忘记跟他们保持联系。等你打算维护这段关系的时候,对方已经彻底把你忘干净了。

  你想系统地学习某项技能很久了,但是每个月的应酬就用掉了大部分可支配收入,总是攒不够报班学习的钱。

  ……

  如果你经常遇到这类情况,就说明你的整个社交成本已经超支了,以致对你的生活、技能的提升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你已经到了需要马上降低社交成本以确保你的工作和生活不被拖垮的时候了。你需要为你的社交瘦身,这件事说起来也不是太难,比如通过各种方式断舍离、减少社交。只要你想,方法总是有的。方法不是这件事最难的地方,最难的是不好把握尺度。既要让社交成本保持在红线以内,又要让自己的社交系统接近甚至刚好满负荷运转,毕竟人脉资源的作用不容忽视。那么怎么把握这个尺度呢?为社交瘦身要瘦到什么程度才好呢?肯定不是越瘦越好。这个问题就需要用一个算法来解决,这个算法就是:邓巴数字,或者叫作150定律。

  邓巴数字是20世纪90年代由人类学家、牛津大学教授罗宾·邓巴提出的,表示的是人的智力所能支撑的社交网络的上限。人类的智力水平允许我们拥有稳定的社交网络人数的上限是148,约等于150人。所以,也有人把这叫作150法则。邓巴教授认为,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有限,所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让我们维持150人的稳定社交网络。超出这个规模,就超出了我们的认知极限,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看到这个数字你会有什么想法?是不是有一种想要马上翻看自己的通信录、微信或QQ的冲动?没错,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冲动,然后满心惊恐,进而又会心生疑窦。为什么?因为不管是自己的通信录、微信还是QQ的联系人列表,何止50人呀!以微信为例,联系人列表里有三五百人的人不在少数。这样一对照,瞬间感觉自己超标得有点厉害,但是这种情绪很快会成为怀疑:这个邓巴数字真的靠谱吗?当得知邓巴数字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时候,这种怀疑就变得更加理直气壮了。不少人觉得,不是自己超标严重,而是邓巴数字过时了。因为20世纪90年代还没有发达的社交网络,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还没有这么便捷。他们还有一种很直观的依据就是,虽然相较邓巴数字,自己的社交规模严重超标,但是自己的生活却没有被拖垮。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是对邓巴数字产生了误解。我们应该这样理解邓巴数字的这150人。

  第一,分清内圈和外圈

  要弄清楚邓巴数字的本质,首先要分清什么是内圈、什么是外圈。内圈指的就是与你有线下互动,联系更加紧密的圈子。这是有一定私密性质的社交圈。而外圈,则更像是微信里的朋友圈。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含金量往往很低,那些留在联系人列表里的,不知道在哪场聚会上添加了微信的点赞之交,是不能算在你的社交规模之内的。邓巴数字的150人之内不包含他们。

  第二,内圈的本质——“梳毛”

  邓巴教授是通过《梳毛、八卦及语言的进化》这本书提出邓巴数字的。这本书的书名当中隐藏着邓巴数字的另一个关键信息——“梳毛”。梳毛是一个比喻,用猴群比作人类社会,作者说猴子之间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是梳毛。梳毛既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也是相互建立信任感的方式。用在我们的社交上,我的理解是“陪伴”。陪伴是你区别内圈和外圈的标志,只有那些你用心陪伴的人才有资格在你的邓巴数字当中占有一席之地。

  第三,数字是固定的,个体是变动的

  邓巴数字的这个150是固定的,但是这里面的个体却是在不断变动的。并不是所有曾经互相“梳毛”的人,都会永远待在对方的邓巴数字内。会有不断进来的新人把渐行渐远的人替换掉,这话说起来有些残酷,但这就是现实。那么保持什么样的“梳毛”频率才不会被替换掉呢?就是每年最少一次。

  了解邓巴数字的三个特点之后,你再看看自己的社交系统,还会觉得150这个数字太少吗?显然是不会的。经过这样一番筛选之后,有些人就会发现自己不光是没超反而是严重不达标。那就不得不说,这类人的社交系统的空置率太高了。他们要做的不是断舍离,也不是社交瘦身,而是拓展更多的人脉。当然,数量超过150的人也不在少数,那就真的非“瘦身”不可了,不然过多的社交成本支出会让你疲于应对,这样的状况必然是不能长久的。至于“瘦身”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接近邓巴数字150,当然这只是个约数。具体的数字就用你的直观感受来判断,比如本文前面所举的社交系统超负荷运行的几个例子,那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从受欢迎到被需要:高情商决定你的社交价值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