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家庭生病了

肢离体破的女儿

家庭生病了 李维榕 3426 2021-04-06 08:3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家庭生病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肢离体破的女儿

  在各种家庭关系中,母女之情是最为复杂的。

  很多人都知道母子之间的情结,这也是古往今来很多文学作品的主题。心理分析对男孩那恋母仇父的潜意识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是女儿对母亲的爱与恨,却不是个日常的话题,甚至难以察觉。

  这少女才十八岁,无端发出一身病症。好几年来,一直穿梭于各大医院的不同诊间,由儿科病人,渐渐升级为成人科病人。她的病历上写满各式各样的测试及诊治药物。

  而她最大的满足,就是从不同医师手上取得那一袋又一袋子的新药。

  明显地,她与医疗制度结下不解之缘,她喜欢入院居留,沉迷于医护人员对她的关怀。医院不能再住了,她便顺理成章地入住一所为残障人士而设的寄宿学校。

  她并不残障,但是,她说:“在这里,我才找得到人与人间的真正关怀。”

  我听着学校社工在转介这个病人时的各种形容,心中忍不住纳闷,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少女?怎么为自己建立了这么一个病人形象?有一个不断环绕着她的主题,就是别人的“关怀”,她难道没有家人吗?怎么要以这般奇怪的方式去取得旁人的照顾?

  社工说:“这少女的父母离异多年,家中还有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弟弟,她老是埋怨母亲偏心,因此不愿意回家。”

  有趣的是,专业人士的报告是一回事,真正与这母女会面时,见到的又是另一回事。

  这少女坐下不多久就说:“平时总是由社工人员或医师分别见我或母亲,这次我想与母亲一起直接会谈。”

  母亲与女儿相靠而坐,但是两人的眼睛几乎完全没有接触。母亲说自己是单亲,也来自单亲家庭,与丈夫分手是她自己提出的,实在忍不下去了。当然离婚后日子并不好过,她说:“由于儿子需要特别照顾,也许真的是忽略了女儿。”原来母亲自己也患有抑郁症,她说:“最悲哀的是女儿不肯回家。”说着说着,眼泪就忍不住掉下来了。

  女儿好像无动于衷,只顾对我说她自己的故事。她说:“不知何故,总是有股不甘心,例如看到别人一家团聚,就觉得为什么自己不能如此。”她说:“我知道自己对人十分苛刻,很难妥协。其实自己也不想这样,但是无法自我控制。”

  我问她说:“你是否至今不能接受父母分离?”

  她点点头说:“我认为没有那个必要。”

  母亲赶快解释当时的立场,但是女儿并不回应。

  明显地,父母的离异是这少女的心结。原来她当时十二岁,目睹父母多年的矛盾,她曾经想尽办法为他们调停。无可挽救时,她的箭头就自然地指向母亲,事事与母亲作对,两人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

  她说:“连父亲走了的消息,都是由社工代为转告的。因为母亲自称‘教育不足’,不如专业人士解释得那般有效。”渐渐地,母女的消息全部由社工或外人代为传递。她一方面拒绝母亲,一方面又渴望与母亲接触。

  其实,母亲也一样,她希望女儿能够成为自己的亲信,无法面对女儿那怨恨的目光,但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而不得其效。她不得不承认自己无能,渐渐接受专业人士的介入,当然,这又更是造成母女的疏离。

  两个血脉相连的女性,坐在一个僵局里,分不开,也接不拢。

  不是所有婚姻都可以达到白头偕老的,当婚姻维持不了时,父母在悲愤之余,往往不知道子女的悲愤并不比他们少。而父母离异,孩子一般都会根据种种理由而偏帮一方,有时帮父亲,有时帮母亲——不管他们帮了哪一方,都是不幸地走进一个铁三角的局面,让自己不能动弹。

  我想这少女也是一样,过了五六年,仍然无法放下父母的恩怨。她无论提起哪一个话题,弦外之音,都是针对着母亲。

  我对这少女的各种古怪行为,突然找到一个论据:从父母离异开始,母女间的情结便扣得一天比一天紧,女儿的行为也一天比一天让人高深莫测。

  母亲当然知道女儿的心结,但苦于不得其解。

  她说:“离婚时觉得被前夫在心中插入一刀,但是第二刀却是被女儿插的。”

  当时她从男人身上染上性病,把情况告诉女儿。没想到女儿不但不同情,反而说:“谁知道你是从哪里染来的。”

  母亲说:“这一刀我至今无法忘记。”

  母亲不知道,女儿这一刀,其实也插在自己身上。小小年纪,便敲上每一道医院的门,无论医生怎样告诉她身体无事,她都觉得肢离体破——家破了,人怎能没事?最后,找到残障人士的团体,反而觉得找到立足之处。

  母亲说:“她老是埋怨我不到学校去探她。她不知道,并非我偏爱儿子,我实在无法接受学校中那些身体残缺的孩子,她并不属于那里!”

  母女二人在这里难得地共处,各自诉说心中的情怀。她们的话都是对着我说,但明显地这些话是说给彼此听的。

  最后,女儿说:“我最近看了一些书,让我感觉到父亲也许并不完全是对的,我很担心,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可能会真的失掉弟弟、失掉母亲。那时就一切都太迟了。”

  她这段话说得好像毫不经意,但是,这番话分明是她这次要求与母亲会面的目的。

  我支持她说:“你知道吗?父母离异时,往往把所有家人都凝结在某个时空,不能动弹。但是时隔六年,应该是走出那一直把你拴在十二岁孩童情怀的时段,是时候继续成长了。”

  母亲也有感而发:“也许我也应该继续成长,而不是一直让自己沉在深渊。”

  当我看到母女同时向对方伸手,一同承诺要走出困境时,我也不禁回顾自己与母亲之间多年的挣扎,那又爱又恨的纠缠。直到母亲逝去,才突然发觉,自己已经成为真正的孤儿了。 家庭生病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