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家庭生病了

离婚不是过去的事

家庭生病了 李维榕 3483 2021-04-06 08:3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家庭生病了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离婚不是过去的事

  我又一次与这对母女会面。

  上次会面是一个月前。那自从父母离异后就一直觉得肢离体破的女儿,明知道无法弥补父母的婚姻,却不停地在自己身体上找毛病,四处求医。

  她的社工说,上次见面后,虽然母女都握手言和,承诺要一同成长,走出深谷,但是才一转眼,女儿又继续往身体上找问题。这回又有新发现,说是膀胱发炎,而且找到一个新的医师,答应帮她一天排尿三次。

  母亲一听到女儿又出现新症状,立即就怒气冲天,马上找那医师问详情。

  医师却说,病人不是小孩子,她的资料必须保密,母亲也不能例外。

  这次见面时,母亲仍是十分气愤,怪医师、骂女儿。第一次会谈时所达到的进展,消失得无影无踪。

  女儿见母亲生气,显得十分慌张,她说:“我叫医师不要告诉你,是怕你担心罢了,我明天就回去向他解释……。”

  母亲并不接受解释,狠狠地说:“我再也不听你的谎言,我再也不管你死活!”

  一直以为女儿很知道怎样点中母亲的死穴,原来母亲只要一发难,她就完全乱掉阵脚。

  女儿眼睛避开母亲,口中却说:“我最近在医院看到一个病友,也是对母亲很过分,骂得母亲很伤心。那情境好像是一面镜子,像我照到自己……”

  她的声音好像很平静,每句话都说得小心翼翼,骨子里却是涌着澎湃的情绪。母亲也不望她,继续诉说自己一生的不幸,说的是自己,每句话却都是指向女儿。

  此时此境,实在没有必要继续探讨这两个女性的矛盾。

  我觉得自己对女儿的了解多一点,因此转向母亲,问她说:“你来自怎样的家庭?有没有一些过去的因素,造成你现在对女儿如此激动?”

  她想了一会,说:“我也是来自单亲家庭,父亲很早就离开了,根本没有留下很深印象,只觉得母亲很伟大,一个人带大我们六个孩子。我排第五,虽然有时也会埋怨母亲重男轻女,只听两个哥哥的话,但是我们都很孝顺母亲,从不给她添麻烦。”言下之意,矛头又是向着女儿。

  她停了下来,好像突有所思,然后说:“也许我自己决定离婚时,心中只担心着母亲,让她又一次面对最不想面对的现实。心中只想安慰她,加上儿子需要特别照顾,也许就忽略了女儿。”

  说到女儿,她的眉心又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继续说下去:“女儿从小就跟我作对,十分难管——总是我说东,她就往西,我说西,她就往东,在我离婚前就已经是这样。”

  女儿忍不住插话:“那时你拒绝与父亲说话,什么事都要我传话。”

  母亲说:“不找你传话,找谁?你总不能什么事也不管。”

  女儿说:“连现在也是一样,仍得要我传话!”

  母亲说:“现在他不给赡养费,当然也得有人找他。”

  我原以为这父母已经离婚多年,没想婚是离了,但是他们的恩怨却是没完没了。本来离婚的道理,就是接受婚姻不能继续,但是对很多人来说,离婚不是过去的事,情断了,恨犹在,而恨,有时比爱更能把人拴在一起。

  我问母亲,已经分手六年了,怎么仍走不出这一段已经完结了很久的矛盾。

  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自己的母亲尝尽失婚的苦头,从小就决定绝对不做单亲母亲,怎料仍然走向上一代的路。”

  她又说:“离婚后,我一直要自己比他活得更好,活得更成功,但是,每看到女儿,就想起她的父亲,她的一举一动,都像父亲一样。”

  原以为是女儿放不下父母的离异,原来那患有抑郁的母亲,才是那一直维护着这段不幸婚姻的始作俑者。

  母女关系的牵连,原来是那么微妙、扑朔迷离,乍眼看去,以为是女儿偏帮父亲,与母亲不能贴心。看清楚一点,却发觉母女是一对连体婴、血脉相连。怪不得女儿总是往外求救,她需要逃出母亲的掣肘,她知道不能把母亲的心魔,变成自己的心魔。只是她无论怎样逃避,都会继续肩负着父母,以及他们之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怨。

  可惜的是,母亲在哀痛自己一生的失落之余,只看到一个不称心的女儿,看不到女儿对她的忠心。

  参与这次会谈的一位同学,过后问我说:“我看到女儿是那么希望与母亲接近,尤其当她提及那面镜子,让她知道自己对母亲有多过分时,你为什么不利用这机会,让她与母亲面向彼此、互相接触,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

  我想,看到母女如此相残的矛盾,人人都有一种自然冲动,想让她们相拥相亲,化干戈为亲情。

  为什么我不这样做?

  因为亲情是有代价的,一位悲伤的母亲,往往要求女儿以她的感觉为感觉,以她的经验为经验,而女儿必须放弃自我,才可以成功地扮演这个别人为她安排的角色。

  两个严重受伤的女人,只会继续以没有效用的方式去接近或抗拒对方。

  家庭工作做得愈久,就愈觉得个人自我意识的重要,愈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要让自己活得好一点,才有办法亲近别人。

  即使亲如母女,也必须弄好自己的界限,才有机会享受真正的亲情。

  因此,我对女儿说:“我希望你先学习训练好你的膀胱,不要靠医生放尿。一个人如果连自己最密切的身体发肤,都没法控制,才是最最悲哀的事。”

  而母亲,六年了,我问她,是时候真的把前夫踢走了吧?

  当别人都向家人寻求慰藉,我却提议他们各自修行,好像违反了家庭的真义。

  但我确实是那样做了。 家庭生病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