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激情燃烧的年代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处理完刘益首的后事,姚动生打算开车送刘云鹤与刘翔二人去火车站,安排他们回老家。临走的时候,刘翔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姚动生能够亲自护送他们回凉山州去。他说婶婶以及刘益首的奶奶还不知道刘益首去世的噩耗,一旦他们带着他的骨灰回家,两位老人恐怕凶多吉少,希望姚动生一同回去帮忙劝劝老人家,平安地度过这段悲苦时期。
姚动生左右为难,去是应该去,毕竟刘益首救了自己一条命。但是工地上这阵子人心慌乱,下一步工作又该走上正规了,一定会全面铺开抢进度。再者,堂叔那儿也暗无天日不见好转,自己又怎么离得开呢?但如果不去凉山州,刘益首的母亲和他奶奶真要急出个病来,或者有个什么三长两短,自己的罪孽更加深重,恐怕以后这辈子都良心不安。
思来想去,他决定还是护送一趟。于是,便连夜把吴登峰、罗丹、周良、李老蔫等人召来,吩咐好工地的事儿,一一给他们交待好。夜里,姚动生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激动得一宿没合眼,虽说自己也是蜀汉人,老家斗城离凉山州不过区区几百公里,但长这么大,这可是头一回去凉山州,听说那儿是少数民族之乡,山高路险,心中不免有些惴惴不安。
姚动生等一行人坐118次蓟州到攀枝花的特快列车,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一路辗转,半途在甘洛县下车后,又乘长途汽车前往刘益首的家乡刘家坪。长途大巴从甘洛县城出发,迎着濛濛细雨,沿国道G245一路向南,经过乌史大桥乡之后来到大渡河对岸,进入了大渡河大峡谷地区,上山的路就变成“之”字行。
道路沿着大渡河大峡谷蜿蜓前伸,那可是一段崎岖的天路。姚动生从大巴车玻窗上望去,峡谷两岸孤峰林立,而且左岸一侧壁立千仞、绝尘幽谷,千姿百态、如画如雕。不仅如此,在途经一个叫苏古坪的突出崖台地方,形成一个天然的石门,使峡谷在此骤然收窄。远望峡口内的云雾蒸腾,而峭壁时隐时现,更显得深邃莫测。
经过峡谷下口的大沙坝附近时,远远看去,悬崖与尖峭的山峰迎面耸立,河谷似乎在此被阻断,江流无路可去。姚动生想起了山重水复凝无路这句诗来。大巴车继续前行在山崖上,从上俯瞰下去,沿途镶嵌着诸多小峡谷,而这些小峡谷险幽变幻,深不可测。
突然,前面宽阔的河面又出现了,果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是大渡河在这儿转弯了,而且与下游的落差达一千多米。大小峡谷的崖壁间、山峰上,悬泉、飞瀑不断,而且天空瞬间放睛,刚才从甘洛出发时还细雨绵绵,而经过此地时却云开雾散,阳光照射,熠熠生辉。山间还漂浮着云海,时而会被风吹得散乱。果真是一山有四景季,十里不同天啊。
远远望去,满目苍翠,天空高远。在峡谷两岸的平坝、台阶、山坡、崖壁平台,不少青瓦灰墙新颖别致的新式民居散落其间。同路的刘翔指了指,对姚动生介绍道:“那些都是彝族同胞的民居,这种房子多为两层楼房,楼上、楼下各三间,梁、柱、椽、楼均为木料,山墙、背墙和围墙用石板垒砌,地板用薄石板铺成。这里的群山多为石山,人们上山采石,依照石头的纹理改制成大小不等的石板条,建造出比砖木、土木结构更为坚固结实,更为整齐美观的石板房。”
“呵呵,这一带绿树成荫,群山环抱,为人们提供了建盖房屋的木材和石料,勤劳智慧的彝族人民借此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房屋结构,颇具山里人地方特色。”姚动生赞叹道。
刘翔进一步说道:“据史料记载,他们是唐宋时期著名的‘虚恨部’人的后裔,宋嘉祐元年至淳祐十二年,这儿属于大理国虚恨部,人们所居高山之后,其以高为虚,以后为恨,以县为部,故名虚恨部。这里是一块饱受争议的地区,此地当时在大宋的版图上,属于成都府管辖。但成都府下设各州,唯独虚恨部所在的州没有名字。在此州又在当时大理国的版图上,同样是无名之地。这笔归属不清的糊涂账持续了很多年。而大山之中的艰难交通,也让外地对此知之甚少,如果赶上兵荒马乱的时节,此地可算得上是世外桃源了。那时候他们勤劳勇敢,骁勇善战,在近代史上演绎了诸多的传奇故事。”
“是嘛,说实话,我对彝族兄弟的历史真的一窍二不通,既无了解,也无知识积累,现在坐长途也很烦闷,翔哥不妨说来听听,以解旅途之乏?”姚动生顿时来了兴趣。
“我也是一知半解,小时候听老一辈说起过恨虚部落的历史。后来当兵在部队的文史资料馆里翻阅过有关记录,大概齐略知一二。唉,说来话长,南北朝以后至唐朝时期,汉、晋时期的昆明人逐渐分化与重新组合出乌蛮、和蛮、施蛮、顺蛮等等部落。
和蛮为今天的哈尼族,施蛮、顺蛮为今天的傈僳族。而作为近代彝族先民的“乌蛮”,在唐朝中期也是从过去的昆明、間人中的一部分演化而来的,但唐朝前期的“乌蛮”不完全是今天彝族的先民。
唐朝前期的“乌蛮”有个七部落,他们都实行鬼主制。从东晋以来,南中大姓爨氏以建宁郡为中心,不断扩大统治范围,独步南疆。隋朝的公元597年二月,身为南宁州夷帅的爨玩抗命,隋遣史万岁率兵出击而降之。次年,爨玩又抗命,隋朝又派兵击之。经过两次的战败,爨氏便一蹶不振。于是,源于昆明夷的东爨乌蛮各部势力膨胀,而后来成为彝族先祖的笃慕后裔的乌蛮各部乘机纷纷自立,在今滇、川、黔毗邻一带守境拓疆,有了巨大的发展。
唐、宋时期,在今天的凉山州黄茅埂以西、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安宁河流域,居住着统称为“东蛮”的勿邓、两林、丰琶等三大部落。在黄茅埂以东之马湖地区,居住的是马湖部,而隶属于大理国的东蛮夷人,所居在高山之后,以高为虚,以后为恨,故名虚恨部,其地东接马湖,南抵邛部川,北接中镇,地方三百里。
贞元年中,勿邓大鬼主苴蒿兼任邛部团练使,被皇上敕封长川郡公。苴蒿死后,苴梦冲继任大鬼主。两林都大鬼主为苴那时,丰琶大鬼主为骠傍。至贞元五年,大唐遣将韦皋与东蛮部落合兵击败吐蕃于北谷,朝庭诏封苴那时为顺政郡王,苴梦冲为怀化郡王,丰琶部落大鬼主骠傍为和义郡王,名赏印章与袍带。三部落均为唐朝所倚重,各有分地,亦有联结。
晚唐时期以来,南诏国则控制大渡河以南的东蛮部落,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南诏覆亡后,南诏权臣郑氏继之,先后出现了‘大长和’、‘大天兴’及‘大义宁’三个短暂政权。结果在与前蜀永平四年的争夺战中,郑氏政权被前蜀国主王建遣夔王宗范击败于大渡河边,后来的彝族大鬼主(部落首领)便再也没有掀起过像样的掠夺战争。”
大巴车继续前行,可道路越来越奇崎,而且山势突兀,陡峭笔立,而且岚雾缭绕神秘莫测。姚动生不敢透过车窗往下看,生怕坠落深谷悬崖似的,而且阳光透过云层,道道斜射在山间,恍若神仙幻境。
“前面就快到我们刘家坪村了!”刘翔兴奋地提示道。
姚动生立刻抬眼望去,妈呀,刘家坪村居然在对岸突兀的峭壁之上?那儿的蓝天白云以及峭壁上伸出的乔木或者葱茏的灌木,就连巨型岩层都清晰可见,然而脚下却是大渡河水流湍急汹涌澎湃。彝汉聚居的刘家坪村正好位于峡谷中的绝壁之上,妥妥的悬崖上村庄,这让姚动生一时间不免心惊胆寒。
这时候,刘翔介绍道:“马上拼耐力的时候到了,这对姚经理可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以前通往刘家坪村的道路极其艰险,要从汉源县的苏古过乌史大渡河铁索桥,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走一段崎岖山崖陡峭小路到达田坪。
而田坪到我们刘家坪这一段路程比登天还难,先要爬一个多小时的山坡到田坪,而田坪至刘家坪全是绝壁。这儿的绝壁有500多米高,以往村民进出极为艰难,只能依靠双手,顺着几乎垂直的陡岩,拉着树藤往上爬,所以,村里人一年到头也难得下一回绝壁。而且,上下绝壁必须要攀爬藤条绕制的五架木制天梯。这个天梯悬挂在峭壁之上,一头用藤条拴挂在乔木根上,另一头拴住地上大石头上,一般外乡来的胆小之人没人敢爬,到不了半崖上就会两腿打颤而迈不开步。”
“啊?藤条挂的天梯,那多危险!万一藤条年久腐烂,断了咋办?岂不摔下悬崖而亡命?”
“那还能怎么办?那就算他倒霉!不过现在好了,人们从石壁上凿出一条的长约3.5公里的梯路,在危险处架设有栏杆。就是这悬空的五架云梯,连接着刘家坪村与外界的联系,但因为太危险,村里人很少出门,我们这里成了甘洛县最封闭、最神秘的村落。不过,很快就变好了,天堑变通途,政府即将修建横跨大渡河两岸的深溪沟公路大桥和国道G245线深溪沟大桥南岸至田坪、刘家坪的村级公路,将来还要修建田坪至刘家坪的人行道马道,在绝壁上新开凿了一千多米人行的羊肠小道,将来村民上下山就变得易如反掌了。”
姚动生随刘云鹤刘翔二人,终于到达刘家坪村登山入口田坪村了。在雨后的阳光中,开始了艰辛的攀爬。为了打消姚动生的害怕心里,刘翔先是领着他平行走观看“天堂瀑”和鬼斧神工的悬崖峭壁,从而缓解一下他心中的害怕思想,顺便缓解一下旅途疲劳。
然后再回到绝壁前,沿着陡峭的混凝土梯步开始往上爬。开始的时候,行走在悬崖绝壁之上,姚动生仿佛有一种步入云端的感觉,但慢慢地便气喘吁吁,随着越来越高,姚动生开始有些心惊胆颤了,好在刘翔在后面鼓励他:“攀爬天梯一定要抓牢天梯和藤条,只看前方,别往回看,也别往下看,否则,你的两腿就会因打颤而迈不开步。”
听着刘翔的说话,大约减轻了姚动生的思想压力。一个多小时之后,终于攀爬至200米峭壁,也就是到了第一盘天梯。刘云鹤建议歇一会儿,大家便坐在石阶上往下看,峡谷风光渐渐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浮云就在脚下,大渡河静静地缠绕在峡谷中。十分钟后,大家又开始攀爬第二盘天梯。半小时之后,他们便在第二盘天梯下养足精神,吃点零食,准备接下来连续攀爬最危险的第三、四盘天梯。
爬到第三盘天梯时,姚动生再一次从半山腰看下去,大渡河水是那样清澈、柔美,然而下到谷底之后,那温柔的河水马上就变成了脱羁的野马,在群山间奔腾跳跃,发出阵阵的巨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力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远处公路上的汽车小得像蚂蚁在爬行。而悬崖上的大风更让人心惊肉跳。山体上褶皱明显、层理分明,如此种种,看得姚动生心惊胆颤。
什么叫壮观?没有凌绝顶,那有众山小?壮美和绝境都凝聚于此。姚动生抬头仰望,天空聚为一线,两岸绝壁如刀切斧砍一般。路在悬崖上越高越让人害怕,而且窄的吓人,脚下是笔直的悬崖绝壁上千米深,数公里长的路都这样的让人悬心吊胆,太考验人的胆量和意志了。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爬,中途还不停地歇息,终于在旁晚的时候爬到了这个号称云端上的古老村落。八、九十户人家安静和谐地住在这里,条件极差,气候恶劣。毛毡低矮的土房比比皆是,村子里亮起了昏黄的灯光,一种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
“姚兄弟,走路可要把细点儿,我们这儿至今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路。村民运输货物全靠人力,人蓄饮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背,照明还是使用的原始煤油灯,村里的困难户晚上推磨煮饭,还在用竹棍燃火照明。这儿每年9月开始下冻,次年3月还有冰雪,常年狂风肆虐。”
“呵呵,这么艰苦?让我想起几十年前的那个缺衣少粮的年代来了。唉,条件落后呀,干吗不搬迁到山下平坦地带居住呢?”
“这个呀,有希望了!听说政府正在制定扶贫搬迁计划,一俟实施,我们就有可能变成鹞鹰飞出这贫穷的大山之中。届时,姚兄弟,等你发了大财,到我们这儿来投资办厂、开发旅游哈!”
“没问题!”
这时,几个披羊皮、穿草鞋的村里老人迎面过来,马上热情地与刘云鹤刘翔熟悉地打起了招呼:“老刘,听说你去蓟州啦?好长时间没见到你了?”
“是呀,去蓟州一个半月!”
“呵呵,你真沉得住气,一去那么久,屋头的庄稼都不顾啦?是不是大城市花花绿绿的世界,诱惑你都不想回来了?”
“那倒不是!只因我儿子在那边工地出了点事,所以耽误了这许多时日!。。。”刘云鹤说到这里,话中已经带着哭腔,开始哽咽起来,那些老者感觉有些不妙,便没再往下问,知趣地打招呼告别。
一群赤脚的小孩子在他们后面追着看热闹,刘云鹤叫住其中一个稍大的小孩子,让他小跑去自己家报信,告诉老伴儿有客人来到。那个孩子得令,屁颠屁颠儿就跑开了。 激情燃烧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