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黛玉的九个替身儿
1
林黛玉的九个替身儿
黛玉的前世原是一棵绛珠草,为甘露之恩而追随神瑛下凡,欲还他一生之泪。这注定了她多愁的性格,悲剧的命运。但是,即便没有木石前盟,即便她不是林黛玉,也没有遇到贾宝玉,她的人生又会怎样?
贾雨村曾讨论禀赋天地之气而生的男女,其举止命运注定不平凡,“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
显然,黛玉以及红楼诸女儿,都是禀那“正邪两赋而来一路之人”。黛玉自是这些人中为首的一个,她的将来已经注定了是“泪尽而逝”,那么与她同类人的命运会怎样呢?
书中为黛玉安排了多个替身儿,她们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故事,不同的选择——我以为,这应该就是作者的目的,为了表现黛玉命运的不同可能性,人生选择与归宿的多种出路。
妙玉
黛玉三岁那年,有个癞头和尚曾向林如海夫妇化她出家,如海自是不允,和尚遂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这就给了我们第一个人生想象:倘若黛玉当初真的出家了会怎样?
同时,我们也找到了黛玉的第一个替身儿——妙玉。
林之孝家的介绍妙玉来历时曾说:“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又说她“如今父母俱已亡故”、“文墨也极通,模样儿又极好。”——这不正是出了家的林黛玉吗?
而且她名字里也有一个“玉”字,真是与黛玉像到了十足十,难怪她会给黛玉续诗,敢于批评黛玉:“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
黛玉是书里极清高秀雅的一个女孩儿,是绛珠仙子转世,妙玉竟然批评她“俗”,这让很多喜爱黛玉的读者都很难接受。但是如果弄清她们两人的关系,就很容易理解了——因为这妙玉就好像黛玉的分身,本尊留在父母身边长大,分身却入了空门,所以出家的那个,会指证在家的那个是“俗人”。
这个“俗”,并非与“雅”相对,而是指“世俗”与“空门”,有“槛内”与“槛外”之别。
所以黛玉往拢翠庵喝茶时,会自然地坐在妙玉的蒲团上,而当妙玉拿了自己的杯子给宝玉用,黛玉也不会吃醋,因为她们两个根本就是一个人。
可叹的是,妙玉纵然出了家,却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到底是不能心静,未必“好了”。
茗玉、慧娘
和尚又说,若黛玉不肯出家的话,就要一辈子不见哭声,且除父母外不见一个外人。这又会如何呢?
书中亦曾暗场描写过两个相类的闺中女儿,虽然没有正面出场,却颇可玩味。这两个人,一个出自刘姥姥口中,一个则在写贾母心头好时捎带一笔。就是茗玉和慧娘,因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故而合算一个。
那茗玉原是刘姥姥信口开河杜撰的故事,乡绅之女,知书识字,相貌俊俏,可惜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她名字里也有个“玉”字,显然是黛玉的又一个投影儿;
而慧娘也是个姑苏女子,书香宦门之家,精于书画,绣技超凡,可惜命夭,十八岁便死了。
这两位一虚一实,都是未出阁的女孩儿,在父母家中视若掌珠的,却终究逃不脱“命夭”的噩运。
可见,就算听了癞头和尚的话,无论出家也好,在家也好,黛玉始终是没有出路的。
想想这一僧一道也真可恨,他们在幻境时本来深知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还泪之约”,却为了自己做功德,不但不成全这段“木石前盟”,还要处处帮倒忙,生造出一个红尘中的“金玉姻缘”来破坏,好“趁此度脱几个”。他们一下世就找林如海要化黛玉出家,另一面却给了宝钗几句吉利话儿,让錾在金器上,让她择玉而配。结果三败俱伤,最终黛玉泪尽早夭,宝玉悬崖撒手,一干风流孽鬼,终没几个有好结果的。
香菱
一僧一道除了要化黛玉出家外,还曾试过化甄英莲出家。甄士隐也是拒了,于是他们便断言这女孩儿将来遇雪则灭。
很显然,香菱也是黛玉的一个替身儿,所以她进大观园后,第一件事就是溯本求源,拜了林黛玉为师,《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一回中,探春喊她“菱姑娘”,直与“林姑娘”相应。
香菱判词中说:“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莲与菱都可谓“根并荷花”,而黛玉占花名时拈了枝芙蓉,所以也是荷花。
这个替身儿是书中出现的第一个薄命女儿,其命运是“薄命怜卿甘作妾”,因被夏金桂嫉恨排挤,至于被薛蟠所休,最终枯血而死。
晴雯
脂批里说过:“袭为钗副,晴有黛影。”明确指出十二钗又副册第一位的晴雯,也是黛玉的一个投影儿。
宝玉生日,群芳开夜宴占花名。林黛玉掣了一枝芙蓉花,而晴雯死后,宝玉便做了一篇长长的《芙蓉女儿诔》。在“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四句后,庚辰本有双行夹批:“一篇诔文总因此二句而有,又当知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再次点出晴雯乃是黛玉替身。
而晴雯与黛玉最大的共同点,还在于对宝玉的一往情深上,这是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替身儿,她的结局是“寿夭多因诽谤生,风流夭巧招人怨”。因此有红学家判断黛玉命运也是遭嫉而死,被赵姨娘等人中伤诽谤,故而沉塘自尽。然而晴雯虽枉担了虚名儿,到底是冰清玉洁的女孩儿,她的死是病逝而非自尽。所以黛玉也绝不可能含辱自尽,自跌身份。
那么黛玉的替身儿中有没有死于自尽的呢?也有一位,就是尤三姐。
尤三姐
兴儿向尤家姐妹说起林黛玉时,曾经形容:“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可见尤三姐在形象上也有黛玉之风。尤三姐的身世可怜而尴尬,历史也有些不清不楚——父亲早逝,做“拖油瓶儿”随母改嫁,因为异胞大姐尤氏在宁府做续弦,她便同母亲和胞姐尤二都一起进了宁国府,依附贾家生活。
“在人屋檐下,焉得不低头。”她和黛玉一样是寄人篱下,而宁国府的环境比荣国府险恶百倍,除了门前两个石狮子干净外,满府里男盗女娼,毫无体统。书中说贾珍、贾蓉等“素有聚麀之诮”,是一对父子淫魔,他们怎么会放过这对姐妹花呢?
但是尤三姐并非一味淫奔之女,她有她的梦想和追求,不但主动择夫,且请求姐夫贾琏成全。尤三姐对爱情的追求比黛玉大胆得多,却也没落得好下场。不过她的自刎,是因为生前确曾失脚,被弃后难以自辩,惟有一死相谢。这种不同的选择,更反证了黛玉不可能自尽,否则便等于认罪,承认自己和宝玉真的有过不清白了。
龄官
和黛玉相貌肖似的人中,还有一个龄官不容忽视,宝玉第一次见她画蔷,就误会她在学黛玉葬花,“东施效颦”;又看她“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其后去梨香院求她唱曲时,更见她性情口角一如黛玉,连体弱多病的毛病儿都像。
但是龄官的审美却和黛玉大异其趣,对宝玉不理不睬,甚至颇为厌弃,却深爱着少爷贾蔷。
这是提供了黛玉选择的另一种可能性——没有爱过贾宝玉,却爱上了别人,会怎样?
前八十回里没有交代戏班解散后龄官的下落,我猜测她很可能被贾蔷金屋藏娇,真相如何,但以其病弱要强的性格侧写,可知亦非久寿之人矣。
五儿
五儿命薄,且出场时间又短,常常被忽略。但是此人姓柳,且又生得弱,岂非正暗射黛玉之“弱柳扶风”么?又说她本平袭紫鸳之流,可见貌美。
她本来一心想进怡红院,可怜目的未成,却被诬为贼,受冤含辱,竟然一病死了。这同晴雯的含冤惨死颇有些殊途同归之哀。只不过晴雯到死也是“枉担了虚名儿”,而五儿却得到了平儿判冤平反,总算还了清白名声。
五儿同晴雯,可以说是怡红院的两个受害者,只不过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一个本是宝玉心上第一等的人,却被撵了出去;另一个则没能进来,就一命呜呼了。而与她俩相呼应的,还有一个从门里到门外的,就是小红。
小红
小红原名林红玉,同黛玉只有一字之差,她生得干净俏丽,言辞便给,却怀才不遇,屈身于怡红院中做个二流丫鬟,充为洒扫之役。
作者将小红取名林红玉,觉得太过明显,遂又借口犯了“玉”字而改名小红;却又怕看官真的就此忽略了她与黛玉的亲密关系,又特地让宝玉在发狂症时,因听见林之孝家的来访,便大喊:“了不得,林家的人接他们来了,快打出去罢!”有意让林之孝家的与林黛玉扯上关系,注明都是“林家的人”。
小丫头佳蕙又曾劝红玉说:“林姑娘生的弱,时常他吃药,你就和他要些来吃,也是一样。”虽然小红批评:“胡说!药也是混吃的?”然而这番话其实并非胡说——药虽不能混吃,但小红与黛玉“是一样的”却没错,她正是林黛玉在更俗的世界里的又一个投影儿。
这个投影儿与晴雯“特犯不犯”,小红对宝玉也曾经有些痴心妄想的,但是眼见无望,便立刻改了方向,重新下注在贾芸身上。
如果说黛玉和妙玉的双身是在“出家”这条路上分成了两路,那么晴雯和小红就是在“追爱”的道路上改变了方向——同样是面对爱的险阻,晴雯誓将爱恋进行到底,一死以报知己;而小红则“摇曳蝉声过别枝”,在事业上选择了凤姐,在爱情上选择了贾芸。
这大概是最英明的一种选择了,只不知道他们两个最后能否共谐连理。脂批说将来贾芸对于宝玉有“大倚仗处”,而小红亦曾到“狱神庙慰宝玉”,或许两人是终于走到一起了吧。
林四娘
“林家的人”除了林红玉外,书中还有一位林四娘,同慧娘、茗玉一样,是暗场出现。《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写于同一回中,一文(雯)一武,先诔林四娘,后诔晴雯,实则都是在诔黛玉。
这个替身儿有点让人意出望外,因为黛玉的众多替身儿在书中多是柔弱女儿形象,林四娘却是英姿飒爽,所以有人认为这是湘云的投影才对。但是四娘姓林,事迹又在青州,这已经符合“林黛”二字了。腰间又是“丁香结子芙蓉绦”,更同后文的《芙蓉女儿诔》一脉相通,都是暗喻那位“风露清愁”的林黛玉的。况且“勇晴雯”也是走的忠勇刚烈一路,既然没有人怀疑晴雯是黛玉替身儿,那么这林四娘同为黛玉替身儿也就不足为奇了。
又有专家说宝玉撰《姽婳词》是贾府获罪之源。然而贾政素向小心,对朝廷之事谨慎克己,旁边一干清客更是吃政治饭的,耳目聪明,如果连他们都不觉得有什么异样,读者又何必多心呢?况且这个题目本来就是朝廷发的,贾政又岂会不懂得格式和避忌呢?
所以我认为书中所写林四娘就与前面的慧娘、茗玉一样,只是故事里的一个人物,水月镜花,昙花一现,只是作为正角林黛玉的一个投影罢了,不会与正文再发生关系。
林四娘为恒王妾,这只是讨论黛玉出路的又一种可能——嫁与王侯为妾。
但是,上述诸人纵与黛玉再相似,也都只是她的分身,不是本尊,所以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命运。
而且正因为她们已经分别屡行了上述的人生故事,本角林黛玉便必然不会再重蹈覆辙——不会嫁与王侯为妾,不会改变心意另觅所爱,不会遁入空门,也不会老死父母身边,不会因为谗谤含冤而死,更不会声名受损愤然自尽,她就是她自己,因报恩而来,为泪尽而逝。
泪洒相思地,魂归离恨天。这,才是林黛玉的终极命运。 西岭雪探秘红楼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