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西岭雪探秘红楼梦.2

2.真应怜的故事

西岭雪探秘红楼梦.2 西岭雪 4640 2021-04-06 04:34

  2

  真应怜的故事

  炎炎夏日,甄士隐手倦抛书,伏案小息,做了一个梦,在梦中听到了一段绛珠仙草的故事,且听那僧人感慨说,只为了绛珠的还泪奇缘,惹得一干风流家都跟着下凡历劫,演出多少故事来。

  这个时候,甄士隐可没有想到,那些“风流冤家”里,也有他的女儿甄英莲。

  书中交代甄士隐来历时,这样写道: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

  这段话,直接映射了后文贾雨村的新东家林如海: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

  两段描写如出一辙,很显然这甄英莲就如同林黛玉的一个引子,以小见大,如水见月。

  因此,要想探索林黛玉在八十回后的终极命运,就一定要先全盘了解甄英莲的完整故事。

  甄士隐在梦里听说了绛珠草的故事后,梦醒回到真实世界里来,一睁眼,即见奶妈抱了女儿英莲过来——于是故事从黛玉转到了英莲——甄士隐抱了女儿上街看热闹,重逢了梦中的一僧一道,但这两人再不是幻境中风神迥异的神仙模样,而是蓬头跣足,十分邋遢,致使甄士隐这样的高人也看走了眼。

  那僧人见了英莲,便向甄士隐大哭道:“舍我罢,舍我罢!”又念了四句诗: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首诗预言得太确切了,不仅指出元宵节后便是大难来时,还断言她会嫁给一个姓“雪”(薛)的人,并且改名叫“菱”。

  这再次照应了林黛玉后来的遭遇。

  黛玉初进贾府时,曾向贾母说起过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那一年我三岁时,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又是在三岁时,又是癞头和尚要求父母“舍我罢”,又是化缘不成便下了番断言——英莲与黛玉的命运相吻合,一至于斯!

  甄士隐不肯舍了英莲由让和尚带走,于是在元宵节那天丢了女儿,让她落入拐子之手,历尽辛酸;

  林如海亦不肯让黛玉出家,而且没有遵从和尚的叮嘱,给她请了个外人做老师,让她见到了贾雨村,所以注定无法“平安了此一世”。

  贾雨村只教了黛玉一年,因贾敏病逝,林如海遂令女儿投靠贾府——这又和甄士隐的命运若即若离了。只不过,甄士隐是丢了女儿,受难后携妻子一同投靠岳丈;而林如海则是死了妻子,令女儿自己去投靠祖母罢了。

  贾雨村无疑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在葫芦庙,他得了甄士隐的银两资助进京,得官后却并不思报恩,只是因为见到娇杏买线,才想起旧时心结,召唤封肃进府去打了赏,要娶这娇杏过门。彼时他听说了英莲失踪的消息,还曾假惺惺向封氏许诺:“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

  而当他后来做了应天府尹,终于重新见到恩公之女时,却非但没有将她送回封氏身边,反而恩将仇报,把英莲推进火坑,由得她跟了薛蟠这个混世魔王。

  那么他得了林如海的举荐,再次进京谋官,并且一路飞黄腾达后,又会不会回报东家之恩,善待黛玉呢?

  肯定是不会的。

  照着前面英莲命运处处影射黛玉的公式来看,将来贾雨村也必会做下误黛玉终身的恶行来。黛玉不比香菱,由不得贾雨村乱判葫芦案,但,他会不会乱点鸳鸯谱呢?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黛玉父母双亡,贾雨村不但是她的蒙师,还曾受她父亲委托护其入京,份量相当之重。如果将来有一天,贾雨村主动牵线为黛玉做媒,那也是绝对说得过去的。

  那究竟会是一段怎么样的冤孽呢?

  在猜测黛玉故事之前,让我们再细读一遍香菱与冯渊的相逢(香、冯)。

  那是香菱生命中惟一的一次心动。

  正如同绛珠与神瑛的前缘由一僧一道在谈笑中道出,香菱与冯渊间电光石火的短暂因缘,也只由门子与贾雨村的对话里揭开。

  据门子说,这冯渊乃是乡绅之子,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单身守些薄产过日子,日子颇过得。今年刚十八九岁,正是好年龄,又是绝风流人品,却不近女色,只好男风,是个同性恋。然而他见到拐子卖英莲,却一见倾心,性情大变,不但决心要娶英莲进门,还下决心说以后都不结交男子,也绝不娶第二个了。

  既然不打算再娶第二个,那么英莲进门后便是原配,为何不直接娶其为妻,却说是“买来作妾”呢?

  乃因这冯渊本是乡绅之子,也算有些身份的,娶妻大事,须得明媒正娶,又怎可从人贩子手上“买来”?富贵人家,向来只有买妾的,何曾听说“买妻”?

  因此冯渊只可先买了香菱作妾。且过得一二年,待她生儿育女,再为其扶正,也就顺理成章了。

  可叹英莲不比娇杏,竟无此福份。因为冯渊对英莲太过看重,所以不肯直接买回家,却议定三日后过门。而祸端也就出在这三日之期里。

  正如同后文里形容宝黛二人的八个字:“求全反毁,不虞之隙”。冯渊毁就毁在这求全上了。

  英莲显然也是中意冯渊的,在这宗交易下定后,曾自叹息说:“我今日罪孽可满了。”因听说三日后方能成亲,却又愁烦,有不祥之感。

  书中虽未正写英莲情形,却通过门子的描述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个薄命女儿的形象:柔弱多愁,泪光点点,眉间一点胭脂痣,我见犹怜。因此连世故的门子也不忍心,命妻子去开解她,使其“略解忧闷,自为从此得所。”

  最伤心便是这“自为从此得所”六字,薄命女甄英莲自小被拐卖,命运堪怜,这次“相逢”本是她难得的一次得救机会,倘若真嫁了冯渊,“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谁知道又起风波,偏遇到拐子无义,薛蟠无德。

  英莲的美梦做了不到一日,只在第二日便又被拐子偷卖与薛家,遂引发“两家争买一婢”的大案。薛蟠混名“呆霸王”,可想其人品德行,“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他不但呼喝手下将“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家去三日死了”,且“把个英莲拖去,如今也不知死活”。

  从这句“拖去”可看,英莲对薛蟠是没好感,而且不愿意的,远不是对冯渊“自为从此得所”的心意。但她被迫嫁了他,也只得随波逐流,逆来顺受,最终被欺凌至死——虽然在书里并未交代香菱之死,但她一直到第八十回都有戏分,最后的描写是说她被夏金桂驱逐,随了宝钗去,每日“对月伤悲,挑灯自叹”,“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虽然未及终局,却可知命不久矣。

  读者们多半喜欢大团圆,于是程高本狗尾续貂地加了段金桂误食毒药而死,香菱被扶了正,完全是三言二拍的传奇格局,做不得准。

  且说贾雨村在听了门子讲述的故事后,曾给了两句评语:“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着一对薄命儿女。”

  这两句话,说的是冯渊与香菱,却也正可以形容宝玉同黛玉。

  黛玉是“薄命司”十二钗之首,而她与宝玉的一段木石前盟,正可谓“梦幻情缘”。贾雨村将黛玉送至贾府后,与黛玉再没见过几面,却次次来府上都要见宝玉,真不知这“葫芦僧”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宝黛两个注定是不能如愿的,若将黛玉比香菱,宝玉比冯渊,那么,谁又是比薛蟠更可怕的霸王呢?贾雨村又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将黛玉推向深渊?

  这些,我们在后面再一一拆解。 西岭雪探秘红楼梦.2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