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丝
僧人们用沙绘制完佛塔后,他们移向了有宽边的圆,在这个圆的外侧有一个用沙画出的图案,是短短的长条形,这种图案让我想起了孔丝。
孔丝,在普玛江塘乡。普玛江塘最近可是出了大名,因为它是全中国最高的乡,海拔5373米。我在这里调查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种本地乐器,这种乐器名叫孔丝,名字和乐器一样,听上去就奇怪。
当地人讲这个乐器的时候,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听懂,“哦,孔丝”。很快,我拿到了这个乐器,就是一根绳子连着一小块薄薄的木片,这是乐器?就在那个时候,我突然想起来了,是的,这是一种拉弦乐器。我想起来我年幼时在嘉绒藏区,曾经在一位老者手中见过一次。我没听他弹过,不过那时候他们说这个可以弹响,我很想知道现在有没有失传。
我见到了演奏乐器的三个人,两女一男。
他们手里,各自拿着这样的一张小小的木片,木片当中穿着一条细绳。
他们坐下来,面对摄像机。录音话筒。他们有些紧张,他们试着举起小木片放于嘴唇前,拉动了木片上的细绳。木片开始发出振动,这种振动又以口腔为共鸣腔体而发出了声响。发出的声音相对单调,听上去低沉但不失丰满。
这些突然变得不重要了,我吃惊的是这样发出的声音,居然是一首歌,是一段话。因为演奏之人每发出一段连续的共鸣声,听的人,会在他演奏间歇告诉我他在讲述什么或者唱什么。他们居然用孔丝这种乐器在进行对话。
他们开始两人一组,一人演奏,一人听,然后讲述。他们反复用这种乐器沟通,讲述。
他们发出的声音变得空旷遥远。
我开始走神,脑海中出现了一对年轻的男女牧民,他们在远远的两处山坡之上,遥遥弹起这种乐器,在风中各自说话,他们用这种声音谈情说爱,你起我伏。
这也让我想起了电影《风语者》,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暗语,在破解上是不是会非常地难?
这种音调很有魔力,这种音调在我离开普玛江塘的路上还一直在我脑海里回响。
藏民族有一句谚语: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我深以为然。不信去翻开中国地图,仔细看,音乐真的不是来自中原大地,它们一直都回响在中原大地的边缘和外围。
当天路过羊湖,在湖边休息,我又见到了成双成对的凤头䴙䴘。这种鸟的名字和长相真是相互呼应,它们的头顶上有一撮特别的毛,像凤头。这种鸟我在玛旁雍错清澈见底的湖面上也见过,它们在这个季节会衔水草构巢穴,它们建起来的家就这样随波逐流地漂浮在水中。我一直没搞明白,它们从哪里来,要这样漂浮多久,然后又飞到哪里去。 西藏,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