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〇七、创造霸主的双人组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〇七

  创造霸主的双人组

  “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鲍叔牙的身边部属莫不露出讶异表情。

  “你的脑袋没有问题吧?”夫人也摇着他的膝盖问道。

  “我的脑袋清楚得很,甚至可以说比过去的任何时候都清楚啊!”鲍叔牙回答。

  他所伺候的公子小白已在这次的继位竞争中获胜,成为齐国国君,就是齐桓公。与桓公互争国君之位而落败的公子纠已在鲁国被处死,其谋臣管仲则在鲍叔牙的请命之下,幸免于难。

  这一切尚能让人理解,因为他们是好友,照顾朋友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当鲍叔牙说出下面的话向桓公推荐管仲时,人们确实感到惊讶与不解:

  “倘若大王以当齐国国君为满足,我还能尽辅佐之责。可是,如果大王有意成为天下霸主,那我就无能为力,非起用管仲为宰相不可。大王唯有依靠他才能达成这个目的。”

  鲍叔牙这句话语惊四座,其中,最感到惊奇的,是当事人管仲。

  “你这是真心话吗?”管仲向鲍叔牙问道。

  “我说的当然是真心话。”鲍叔牙微笑着回答。

  “你救了我一命……”

  “这是我们早就约定的事情。”

  “对!我们确实有过约定,先发迹的人要提拔对方。可是,你却自请降位,准备把我推到上位,我们并没有如此之约呀!”

  “我不能这样做吗?”

  “我是败者。你顾念我们的情谊,为我谋得一官半职,我已感恩不尽……可是,你却推荐我为宰相……这岂不叫我在你面前永远抬不起头吗?”

  “我是胜者,我应该有权利做这个决定啊!”

  “不管怎样,你太抬举我了。”

  “其实,我这样做是为了自己。你且听我说吧!我是志在天下的人,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伟业。我做此决定,目的在于……”

  鲍叔牙遂一一披露自己的构想。

  “原来如此,没想到你的城府如此之深。好吧!我接受你的建议就是了。”管仲叹口气后,答应任宰相之位。

  政治家管仲是个现实主义者,尤其善于利用机会,神经敏锐而判断正确;不仅谋事慎重,决定事情也非常之快。

  由于有管仲这位杰出人物的辅佐,齐桓公得以成为霸主。

  召集诸侯会盟而成为盟主,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霸主”。而桓公召集诸侯时,秦穆公以领地遥远为由而未参加,楚成王更以“我乃蛮夷,不管中原事”为托词,拒绝列席。

  虽然只是象征性存在,诸侯对周王室还是有所尊重,都以“公”自称,而楚国却公然使用“王”之称号。对于这一点,他们持的仍是前述“我乃蛮夷”之说词,“天无二日,地无二王”是中原诸国的原则,蛮夷之地却不管这一套,由此看来,当时所谓的“蛮夷”,好像不是真正落后之地。

  继楚国之后,以“王”自称的是吴国。属南方系统的吴国,应该也被视为“蛮夷”吧?中原诸侯以“王”自称,是战国时代后期才有的事情。

  要成为霸主,当然必须具备相当的实力。

  以山东半岛一带为领地的齐国,对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而言,位置稍嫌偏东。“滨海之国”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属于“边疆地带”。

  使这样的齐成为霸主,管仲手腕之高,由此可见。

  管仲有一本关于政治的著作,称为《管子》,其中有一句话是他的信条——给就是取,政治家必须以此为秘诀。

  曹沫事件可以说是这个道理的典型事例。

  曹沫系鲁国将军。

  对齐桓公而言,鲁是曾经和自己作对、可恶的国家,同时也是边境相连的邻国。因此,两国之间经常产生摩擦,屡次发生武力冲突。

  齐国国力如旭日东升般增强,鲁国实在无法与之相比。所以,屡次交战的结果,鲁国都尝到了战败滋味。

  连战连败的鲁国将军便是曹沫。鲁国与齐国交战三次,三次皆败。虽然如此,鲁庄公并未将他撤职。庄公知道战败并非将军之罪,而是国力不如人的缘故。

  曹沫战败多次却未被撤职,心中大为感激。非拼死报答庄公知遇之恩不可——他有了这样的决心。

  齐桓公即位后的第五年(公元前681年),又发生了一次战争,结果,鲁国还是战败,最后以割让“遂”地为条件,成立和议。

  “遂”乃现今山东省宁阳县西北之地,离当时之鲁都曲阜并不很远。此次失地,对鲁国而言是惨痛事件,但又不得不如此,否则齐军很有可能蹂躏鲁国全境。

  鲁庄公含泪来到齐国一个叫做“柯”的城镇,参加媾和会议。将军曹沫是随行人员之一。

  媾和之盟在临时建造的坛上举行。

  这个仪式的程序是:将特地宰杀的牛之左耳置于盘上,以其鲜血写下誓约之词,向神明禀告后,互饮其血并诵读盟约。

  在坛上的鲁庄公正要开始进行盟仪时,曹沫突然一个箭步冲到与庄公对坐着的齐桓公身后。

  曹沫左手抓住桓公衣襟,右手握着一柄匕首,闪闪发亮的利刃指着桓公前胸,镇定地说道:

  “齐乃强国,而我们鲁受大国侵略由来已久,鲁都城墙崩塌殆尽,国境更缩小到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希望大王三思,把你们夺去的土地还给我们吧!”

  齐国家臣一时不知所措。胡乱妄动的结果,很有可能危及主子性命。

  “好,我答允就是啦!”桓公只得如此回答。

  “那么,现在就举行誓盟吧!”曹沫说。

  这是以国君为人质的胁迫事件。

  誓盟完毕后,曹沫扔下匕首,从坛上走下来,若无其事地回座。

  司马迁将这个故事列为《史记·刺客列传》之首。

  愤怒不已的桓公在脱困后下令:“军队不可从已得之地撤退!因胁迫而行之盟约无效!”

  管仲这时候开口说道:“这样不行!”

  “为什么不行?”

  “得到小利而沾沾自喜,却因而失信于诸侯,这是划不来的。这块土地还是还给他们吧!”

  桓公考量片刻,改口说:“好吧,下令撤兵!”

  桓公召集诸侯于甄会盟,是两年后的事情。连被迫而订的盟约也予以遵守——诸侯们对桓公这一点非常佩服,所以大家都乐意参加。这次会盟的结果是,桓公被公认为霸主。

  这件事情证明了:给就是取。

  会盟十六年后,塞外异族山戎曾经攻进燕国。燕乃齐国北方之邻国,位于现今的河北省。北京以“燕京”为别名,就来于此。

  当时的燕国国君庄公立刻向齐请求救援,齐桓公遂出兵将山戎赶走。燕庄公感激不已,于桓公回国之际,越过国境,一路送行到齐国领地内。

  “我们都违背礼法了。”齐桓公停下脚步说。

  送行而越过自己的领地,是对天子的礼节——这是当时的规矩。依照礼法,诸侯之间的送行,最远到自己国境边界为止。燕庄公由于心存感激,所以送了这么远的路。实际上,桓公自己也疏忽了这一点。

  “我们这么办如何?”桓公命令家臣,在自己和燕庄公站立之处的中间,挖出一条沟道。“我们就以此为两国之间的新国境线吧!这样,你就不算是送我超过自己领土之外,我们没有违背礼法。”

  这不等于是割让领土吗?

  曹沫事件已过十八年,这时候桓公早就学会管仲的一套了。

  给吧!尽量给吧!实际上,这等于是“取”啊!除西方秦国和南方楚国外,中原诸侯已大半归附于齐了。

  桓公非常好色。他有三位夫人,还有六位如夫人。

  夫人之一名叫蔡姬,为蔡穆侯之妹。蔡是位于楚国北方的国家,位于现在的武汉与郑州之间,属湖泽地带。

  桓公即位后第二十九年。一天,他和蔡姬一起泛舟游湖。在水乡长大的夫人是一点也不怕水的,于是频频故意使船身摇晃。

  而桓公却怕得要命。

  “快别这样!你这样胡闹,不是太危险吗!小舟要是翻了,该怎么办!……我叫你不要这样,听到没有!”

  看到天下霸主脸色发青的样子,年轻的蔡姬愈发觉得有趣,仍然把船摇个不停。

  “嘻!嘻!对天下发号施令的人,乘坐小舟摇晃却脸色发青,这真是好玩啊!”发现英雄的弱点,对弱者而言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蔡姬拍手娇笑不已。

  极为不悦的桓公,上岸后对她说:“你回蔡国去吧!”

  蔡姬是相当倔强的女人。正因为个性外向,所以才敢开天下霸主的玩笑。

  “我知道啦!原来你是这样的人……我这就高高兴兴地回娘家去!这里的人连泛舟的情趣都不懂,谁愿意待在这种地方呢!”蔡姬立刻拂袖而去。

  实际上,桓公只是对她稍微惩戒一下而已。而蔡姬却认为桓公是蓄意的,回蔡国后,她很快再度出嫁了。

  桓公并没有对蔡姬忘情。

  “我并没有把她休掉,而蔡国却做出违背礼法的事!这能不加以制裁吗?”

  他以这个理由出兵,蔡国大败。

  然而,对齐国而言,这并不能称得上是一件光彩的事,管仲因而将此役宣称为军事示威之战争。管仲善于利用机会之能力,由此可见。

  霸主桓公之治世长达四十三年。

  管仲于桓公崩殂之前两年去世。

  临终前,守在一旁的挚友鲍叔牙也已发苍苍、视茫茫。

  “一生亏得你支持,所以我是死而无憾的。”管仲说。

  “我才是有赖你的辛劳,得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由于你在,所以我自己不必冒险啊!”鲍叔牙说。由于缺牙的关系,说话时夹杂着嘶嘶之声。

  “败于那一场捷足先登之战的我,本来应该在当时就丧命。幸免于难后,我认为这条命是捡来的,所以就天不怕地不怕地施展身手……”

  “我就是看出这一点。我虽然有极大的抱负,做事却缺乏勇气……因为……怕死嘛!这样说或许对不起你,我是在那一次竞争中占上风,所以才能够借着你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一点我非常感激你哩!”

  “我才感激你哪!我现在一点也不怕死,是因为这条命是捡来的啊……能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我以此为荣。”

  “希望你不要恨我。”

  “开什么玩笑!我真的感激你啊!”

  或许有人弄不清楚这两个老人在说什么。

  实际上的情形是——

  神经质而胆小的鲍叔牙,虽然有卓越才华和满腹经纶,却没有放手一搏的魄力。

  无论在内政、外交、军事上出了任何差错,一切都是宰相的责任,随时都有人头落地的可能——这是当时风气。

  想要施展抱负,却害怕因此丧命……

  鲍叔牙正在苦恼时,一个罪该斩首,也因此视死如归的人在他面前出现。而这人正是他的挚友。

  鲍叔牙决定利用这个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个人——也就是管仲——做的事情,实际上都经过和鲍叔牙的密商。曹沫事件时,归还鲁国割让的土地,事实上是鲍叔牙的主张,却是借管仲之口向桓公建言的。

  “躲在幕后的你当然轻松自在,让我扛了不少重担……”

  濒临死亡的老人无限怀念地说。

  “实际上,我每次谋事都会考虑到你的立场呀!不然,你还能活到今天吗?”

  “要我向你道谢,是不是?哈哈!”

  管仲静静地闭目。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