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六、千古疑案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〇六
千古疑案
宋太祖终于讨灭了“十国”中最大的南唐,尽管如此,在他有生之年,也并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宿愿。
尽管吴越只是同盟的臣从之国,却也以独立政权姿态继续存在,被宋视为宿敌的北汉则依旧于北方健在;契丹族的辽由于幅员广大,宋更是奈何不了它。
南唐国主李煜归降宋之军门后,被押赴开封。进入金陵城的宋朝将兵,莫不为此地人民生活之富庶惊得目瞪口呆。尤其南唐宫殿的奢侈豪华,对北方军人而言,堪称是一种文化性冲击。
李煜于决定投降时,说了如下的话:
“我准备以江南文化战胜中原。交战的结果,江南文物会被毁坏,没有这些东西,江南是赢不了中原的。”
虽然交战结果不利,但一定要在文化上获胜——这是他的想法。依据他的价值观,文化远较军事高贵。
南唐宫殿收藏的十数万卷藏书,悉数被运到北方宋都开封。开封从未有过这样的藏书,它们带给后来宋文化的影响是无以估计的。
李煜被押赴前往北方时,宫殿教坊(歌舞团)演奏了送别曲,对北方将兵来说,这是从未听过的曼妙乐曲。
李煜前往父亲和祖父之庙告别。此际,他在父亲和祖父的灵位前说了些什么呢?
下面以《破阵子》为题的这阕词,据说是李煜于金陵出发前往开封时作的: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沈腰指的是南北朝的沈约由于身体孱弱而腰部消瘦的情形,潘鬓则指同一时代的潘岳年纪轻轻就已鬓发雪白的模样。此句用以形容成为亡国之君的自己,比他们还憔悴。
翌年开宝九年(976)正月,李煜抵达开封后获赦,并被封为违命侯。他当然不被允许返回江南,被封为侯的他,依旧是俘虏身份。
依据文学史家的评论,李煜作品中,在被押赴开封后所咏者较在江南所作者优秀。这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成为俘虏的亡国之君,在无限屈辱的状态下,以哀切心情作的词,当然扣人心弦。他的下面这阙《子夜歌》,在其作品中最为脍炙人口,传留迄今。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屈辱归屈辱,他却在别的方面颇为自负。以配合曲调唱的词为例,宋朝在作词方面有谁比他更卓越?
(武力高强、擅长打仗,并不代表一个人伟大。精于表现至情,这样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于开封被幽禁期间,李煜始终抱持这个想法。不做如是想,他又怎能活得下去呢?
南征军凯旋时,宋太祖意气轩昂之极。虽然尚未解决吴越和北汉,但消灭除辽以外最强也最富庶的南唐,怎么不使他心花怒放呢?
“很快就要达成统一天下的宿愿了……”太祖对弟弟赵匡义道。
“是的。现在的宋已可以说是天下之宋了……”赵匡义回答。
但太祖却于李煜被押赴开封的这一年十月,撒手西归,享年五十岁。
关于太祖之死,疑窦甚多。它甚至被称为“千载不决之疑”(疑窦经过千年也无法揭开)。
太祖有德昭、德芳两位皇子,两人都已成年。但继承皇位的却是太祖的弟弟赵匡义。太祖赵匡胤即位时,被封为晋王的赵匡义,由于名字中有一个字与天子相同,为了避讳而改名光义。
太祖病笃时,皇后命令太监继恩去召皇子德芳前来。
(这样的机会,一辈子不会遇到第二次……)
继恩闪过这个想法。
太祖的病情已非常严重,无论召谁前来都无法与之对话。已经意识蒙眬的他,恐怕连对方是谁都认不出来吧?
临终之际被召来的人理所当然是继位者——这是人们的刻板观念。继恩此刻要是直接去请皇子前来,不过是一名跑腿而已,不可能因此得到任何好处。
继恩遂未到皇子宅邸,而径往晋王府报告道:
“陛下已命在旦夕——”
“那你是奉了谁的命令呢?”晋王问道。
“皇后命令我去请皇子德芳殿下进宫……奴才是顺路前来向晋王殿下报告这件事的。”
继恩向上翻弄眼珠,望了望晋王的脸。
“陛下的病情如何?”
“好像连来到面前的是什么人都分辨不出来。至于说话的能力更是甭提了。”
继恩的这些话似乎不是只为了报告皇帝的病情,其中分明有弦外之音。
(你此刻去的话,在朝廷待命的群臣一定会以为皇上已指定你为继位者。)
晋王当然听得出继恩的弦外之音。
“你回头是不是要去见皇子?”
“这是皇后的命令,奴才不能不去……只是,奴才骑的马好像伤了脚,但愿殿下准许借用贵府马匹……”
“没有问题。我马上通知厩舍人员就是。备马或许要花一些时间,你就在外面厢房喝茶等着吧!”
“谢谢殿下。”
继恩还在叩头称谢时,晋王已走出房间了。晋王当然立刻做了进宫的准备。
“小王奉召前来晋见皇上。”
见到进宫的晋王如此说时,皇后为之愕然,当下对晋王的企图了然于胸。
“我们母子的性命全在晋王殿下的掌握之中,尚请多照顾。”皇后以手掩脸道。
“皇后此话何来?我们赵氏一族当然要永远共享富贵,请皇后莫以为忧。现在请准许小王前往寝宫……”
看见晋王出现时,群臣起了一阵骚动。由于是在病情严重的皇帝寝宫近处,必须保持绝对肃静,然而,一些人还是不觉发出了“啊……”的惊叫声。
(果然……)
另外一些人则有了这个感慨。
关于“陈桥兵变”拥立一剧,巷间已有许多传闻。拥立新帝时的最大功劳者是晋王——当时的赵匡义。
——哥哥本无此意,却经不起晋王殿下的再三劝说勉强就了帝位。由于这一切都是晋王所策划,所以,据说皇上即位后就答应日后要让位给晋王了。
——不,据说这是兄弟俩在发动陈桥兵变时就有的协定。
——对,我听的也是,两个人之间早就有了这样的默契。
说来,两兄弟之间的密约会传到巷间,这是一件矛盾的事。所以,它应该是殿上人出自推测的谣传吧?但如果以敏锐的眼光观察,应该会发现这是有人暗中刻意造谣的。
太祖指定皇弟为继位人并不是一件离奇的事情——实际上,这是为了造成这种空气的地下工作之一环。继恩之所以先跑到晋王府报告,也是因为早就听说过这等传闻吧?
关于这个千古疑案,后来普遍传为皇弟毒杀太祖之说。
晋王单独一人进入帐内时,可谓一切底定。在密室内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个人看到。有人说他曾看到被灯光映在帐幕上的晋王离席,并以倒退脚步从寝殿出来时的影子。这个人说,晋王这个时候一定已被指定为继位者了。
片刻后,晋王从帐幕里出来,对群臣宣布道:
“陛下已崩殂,本王受了遗诏。虽然本王再三固辞,但未为陛下所接受……”
太祖于十月去世,晋王于十二月即帝位。是为宋太宗。
太宗于即位前,任命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为开封尹(首都最高长官),并封他为齐王。与此同时,他把哥哥的儿子——也就是不久前尚为皇子的太祖之子德昭和德芳分别任命为永兴节度使和山南西道节度使。永兴为现在的西安之西的武功县,山南西道则为更西之处的汉中。也就是说,他把原来的皇子支遣到偏远之地了。
在这一次的人事调动中,原本被封为违命侯的旧南唐国主——南唐后主李煜,被改封为陇西公。由侯改封为公的他看似升格,实际上的境遇一点没有改变。他依旧被幽禁于汴京(开封)。
即位的同时,改元为太平兴国元年。这件事和前述“千载不决之疑”被并称为“后世不能异议之事”。
因皇帝去世而行的改元,依照惯例,要到翌年才能实施。这是因为前帝去世就改元,被认为有失礼节。即使前帝是于正月去世的,这一年还是非使用旧年号到年底不可。然而,太祖于十月去世后,十二月即位的太宗,却立刻把开宝九年十二月改元为太平兴国元年十二
月了。
这可说是完全违反礼教之举。而且由“太平兴国”这年号字面看来,太宗好像宣言他自己为兴国之天子。
(宋是因为我说服我哥哥才得以建立的,因此,我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创建者。)
太宗自负的态度,可以由这个国号见端倪。
立即更改年号,依据太宗的解释是:
——不立即更改父亲之遗法,以守孝道,礼教确实有此规定。但我并非继承父亲之位,而是继承兄长之位,因此可以不受此一礼节之拘束。
太平兴国三年(978)五月,吴越王钱俶献出全部国土,并且归从于宋,吴越至此灭亡,钱俶则被封为淮海国王。
旧吴越王钱俶的立场,与旧南唐国主李煜迥然不同。吴越为了不受西方大国南唐之压迫,曾与北方大国宋缔结同盟关系。
虽然南唐也向宋朝贡,但由于有过拒绝国主入朝等事,以至于被视为具有敌意,而遭到宋派军南征,更因金陵城被包围而投降。
与之相较,吴越由于与宋有长期的同盟关系,且以和平方式献出国土,因此,钱俶所受到的待遇远较李煜为佳。
吴越于五月间献出国土后不久,被幽禁的南唐后主李煜猝死。据说李煜是于七月七日撒手西归的。七月七日是李煜的生日,太宗赠酒祝贺其寿辰,李煜于喝下寿酒后,在地板上乱滚而死。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据传,包含这些词句在内的《浪淘沙》,就是李煜最后的作品。
他的妻子——复原了《霓裳羽衣曲》的大周后之妹小周后,悲痛之余亦殉情而死。
——说不定她也是因喝下牵机药而死的。
巷间老百姓如此相互耳语。
牵机药指的是于喝下后、在绝命前会如操作织布机般频频弯腰的一种剧毒。据说,李煜由太宗获赠的酒里就掺有这种毒。
李煜死后被追封为吴王。也就是说,他又由陇西公更上一层楼了。他以王礼被葬于洛阳,在该地与小周后一起长眠。他所培养的南唐文化已为宋文化所吸收,并成为其中的辉煌部分。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