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一八、吃菜事魔之徒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艾草文学(www.321553.xyz)”查找最新章节!

  

  一八

  吃菜事魔之徒

  女真完颜部军众在阿骨打的率领之下,占领辽的宁江州。正如阿骨打所预测的,必须对西方之宋有所防备的辽,根本没有余裕派军队到东方来。

  女真部队更依次攻打近边各州,逐步扩展占领地。

  “生女真胆敢不守分际,如此嚣张,非给予教训不可。”

  辽天祚帝勃然大怒。

  这位皇帝也是非常喜欢玩乐的人,这一点和同时代的宋徽宗完全相似。每年由宋领取的巨额岁币,成为使辽堕落的原因。原本朴实而刚毅的契丹族,已完全成为文明人,在皇族出现绘画名手等事情后,越来越像宋。天祚帝于祖父道宗死后,以皇太孙身份即位。他承继的辽,因祖父信奉佛教,使得国力日益疲弊;辽必须养活的佛僧有三十六万之多。

  天祚帝动员大军。辽是军人和僧侣特别多的国家。天祚帝为征伐可恶的生女真,所动员的军队号称七十万。在中国,以“号称”的字眼形容军队时,实际人数顶多只有一半;然而七十万之数即使折半,着实也是大军。

  在一个叫混同江的地方,此一大军与生女真军会战,结果竟然吃了一次大败仗。

  “这……这是怎么回事?”

  败走时,天祚帝还在马背上不断呢喃着这句话。他实在无法相信辽会落败到这个地步。

  但不管他相信与否,事实毕竟是事实。大辽帝国的军队原来比被视为野蛮人的女真族金军还差劲。

  这是公元1115年发生的事,当时金以“收国”为年号。金的太祖完颜阿骨打,乘收国元年的大胜利,得以巩固金的周边;被辽灭亡的渤海国残党,此时也投靠到金太祖的麾下。

  ——跟在这个人的下面,一定不会没有东西吃。

  游牧及狩猎民族,绝对需要集团指导者。

  有能力判断水草所在的人、知道猎物经常聚集之处的人、善于指挥驱赶猎物的人——人们自然聚集到这样的人麾下来。

  “跟随阿骨打,绝对不会有问题。”

  “他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打败了契丹族呀!”

  深受契丹族捕鹰使压迫的各地女真族,莫不对阿骨打的胜利大喊快哉,纷纷投靠到他的旗下。

  除了人数增加外,这批人都意气昂扬,这是金的国力在短期间内迅速强大的主因。

  两年后,辽东之地全纳入金的版图。同时,金改元为天辅。

  辽河之线成为金与辽的国境线。

  “这个叫阿骨打的人果然打出天下,良嗣所预测的一点没错……现在我们可以考虑与女真结盟之事了。”

  宋徽宗已承认女真族金的力量,因而开始以认真的态度考虑与之结盟以夹击辽的想法。

  他先派一个叫马政的人以密使身份前往金。由陆路前往非经过辽之领土不可,因此,马政是取道海路前往辽东的。

  ——海上之盟。

  后来的宋金同盟之所以有此一名称,是因为有如此一段经历。

  马政以密使身份前往金,是宋重和元年(1118)的事,这年是金的天辅二年。

  但是,除了宋以外,辽也派遣使者前往金。

  “两边都来拉拢——”

  金太祖因自己的存在和力量为两个大国所承认而深感满足。同时,他认为对两边都不立即答复才是上上之策——使对方陷于焦急状态对自己更为有利,或许这是由狩猎得到的诀窍吧?

  虽然马政鼓起三寸不烂之舌拼命游说,却未能得到对方愿意缔结盟约的肯定答复。

  金太祖阿骨打应该原本就有以辽为首要敌人的想法。事实上,辽与宋正处于交战的状态下。宋到底愿意出多少力量?——他这是以抬高价码为目的的手段。

  辽派遣使者至金却带来反效果。

  “我国准备册封大人为东怀国皇帝。这是大辽皇帝的恩典……”

  辽的使节一边说着,一边递出国书。

  “恩典……!?放你的狗屁!朕为什么要受人册封?朕已经是大金国的皇帝,为什么要看别人的脸色?把这样的使者赶回去!送来的国书当然退回!”

  金太祖阿骨打震怒道。

  由于马政未能达成使命,宋决定打出原本以马植为名的赵良嗣这张王牌。他是与金同盟案的首倡者,也是极为熟悉女真内情的人。赵良嗣于宋宣和二年(1120)到金,并且陪伴金的使节归国,因此,他这趟出使算是成功的。

  宋和金终于缔结盟约。

  他们立即进入协议夹击的具体方法的阶段。

  ——一百五十年来,历代皇帝未能做到的“图燕”(指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之事,有可能在朕的时代实现……

  徽宗想到这一点,就有些飘飘然的感觉。

  宋立即着手动员军队,以从辽手中夺回燕地为目的的军队,由原先的十万编制扩编为十五万。这批军队陆续在首都开封近郊集结。

  这时候,没有预期到的情报传来。

  ——浙江起叛乱!

  对徽宗等宋朝朝廷首脑而言,这是晴天霹雳。

  实际上,这样的叛乱是必然的结果。

  朝廷的奢侈已使生灵涂炭。深受老百姓诟病的“花石纲”,受害最大的是江南地区。因此,该地发生叛乱是必然的事情。

  “这起乱事是什么人带头发起的?”

  徽宗气得青筋暴露地吼道。艺术家皇帝的感情起伏是非常激烈的。

  “据说是一个名叫方腊的人。”

  大臣如此回答。实际上,他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此人一定是个疯子吧?”

  “是的,这是个妖人。”

  这个人姓方名腊,史书记载为“浙江妖人”。除了史书以外,这个人物在小说《水浒传》的后半部分也以耍妖术者的身份登场,后来受到归顺宋之梁山泊豪杰们的讨伐。史书以“吃菜事魔”形容方腊一党,这是“吃素并且奉祀魔主”的意思;也就是说,他们是素食主义者,同时也是一种崇拜神秘之神的宗教结社。

  事实上,“吃菜事魔”的这群人,正是在唐会昌年间实施“排佛令”时,受到弹压而潜入地下的摩尼教徒。

  唐武宗弹压宗教一事,一般被称为排佛令,实际上,对道教走火入魔的武宗,禁的是道教以外的一切宗教。由于佛教是最大的宗教,因此,人们称之为排佛令只是为了方便。

  摩尼教为波斯人摩尼所创,内容在于将同样为波斯所创的拜火教二元论更加彻底化。

  拜火教的教义在于崇拜自然,尤其崇拜自然的代表——火,而摩尼教同样也崇拜自然。拜火教的想法是:这个世界乃善神与恶神——即光明与黑暗互斗的战场,最后的归趋将是善与光明获胜,恶与黑暗灭亡。

  这个宗教的特征是,对一切事物做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之类的二元式思考。摩尼教除将拜火教教义更加极端化,认为善与恶之间既无战争,亦无胜负,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战争是一种接触动作,而善与恶之间根本没有这样的关系。摩尼教有“彻底二元论”的称谓,教义之严峻由此可以窥见。

  教祖摩尼在宣教开始就受到迫害,死状甚惨:他被开肠破肚,内脏被取出后塞以稻草,并且公开示众。摩尼教徒尝尽无数的迫害,潜入地下,开始秘密布教。

  由于会昌年间的宗教弹压,拥有多数信徒的佛教以及拜火教、基督教等,都受到彻底的摧毁。一直受迫害的摩尼教徒却潜入地下,顽强地守住自己的宗教。在这个情形之下,他们有时候不得不以乔装姿态瞒过政府的追查。

  “吃菜事魔之徒”正是摩尼教徒的乔装姿态之一。这个受迫害潜入地下的组织,可谓异常强韧。

  教徒中经营漆园的人为数众多,有一天,他们对朝廷蛮不讲理几近没收的采购方式的不满终于爆发了。方腊就是一处大漆园的经营者。

  由于这是因花石纲而蒙受极大迫害的地区,乱事一发就迅速蔓延各地。

  “兹事体大……”

  听到大臣报告时,徽宗还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

  “漆园经营者心存不满?……既然如此,今后两年免征他们的漆不就得了吗?”

  徽宗认为这样就能解决事情。

  大臣们不得不据实禀告。漆园之事只是导火线而已,叛乱已蔓延到浙江全土,很有可能迅速扩及江南全地。

  “禀告皇上,江南恐有失陷之虞……”

  宰相蔡京冒着冷汗道。

  “什么!?……江南全土……卿的意思是说,我国有可能丧失江南全土……!?”

  “是的。”

  蔡京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非让徽宗觉醒不可的时刻……实际上,蔡京正是使徽宗成为这样一个皇帝的元凶。

  “江南……”

  徽宗愕然失色。

  事实上,徽宗由江南这个名词联想到的,并非把它视为大宋帝国的领土,也不是将它视为泰半国家税收来源的地域。

  文学、艺术最为繁荣之地——

  中国文艺的中心当然是江南。在五代十国的南唐以及钱氏吴越的时代,论及文化,北方政权根本无法与之比拟。

  (江南乃我国之至宝……)

  徽宗心中做如是想。这个以文艺优先于经济的想法,或许是对的。

  “现在只有派大军,以压倒性力量镇压,除此以外则无他途。”

  听到蔡京说这句话时,徽宗用力点头道:

  “立刻派军南下吧!”

  “遵命。所幸正好有可以动员的军队。”

  宰相回答。

  由于与金缔结军事同盟,以夹击辽为目的的大军已征集在首都附近。

  将原本准备北上攻打辽的军队调头南下,以镇压方腊之乱——这是蔡京的计划。

  这可以说是权宜之策吧!

  “微臣准备让童贯指挥这批军队,恭请皇上裁可。”

  宰相蔡京以此请示。

  “童贯对浙江之地极为熟悉,由他指挥应该很适合吧!”

  徽宗当场裁可统帅人选事宜。

  方腊军的口号是:“诛朱勔!”

  朱勔是花石纲的负责人,因此成为江南人民嗟怨的对象。深受政府征调之苦的老百姓,光听到这个名字就咬牙切齿。

  因此,这个口号对招募人手有极大的效果。

  方腊攻陷浙江的中心地杭州,总计有六州五十二县被叛乱军占领,以童贯为总司令官的宋军虽然有压倒性的兵力,却花了四百五十天才平定这场乱事。

  徽宗下诏废止使江南人民受苦受难的花石纲。此举表面上似乎表示皇帝在反省,实际上,搜集而来的无数奇岩珍石,已开始集中在开封,建造起人工假山来了,这座山被命名为艮岳,而使役无数人民的这项工程并没有中止。

  虽然方腊被擒、叛乱敉平,宋却因此受到极大的损伤。小说《水浒传》以方腊为梁山泊豪杰所擒,实际上这是虚构的故事。

  不过,同一时代在山东方面有过以宋江为名的人为首叛乱之事,在史书上也有记载;使宋江归顺朝廷,用来镇压其余叛乱的重臣之建言,在《宋史》中也有记载。《水浒传》就是以此为基础而写成的小说。

  在以徽宗为首的宋朝朝廷高层的奢侈及散漫的国政营运之下,饱受苛敛诛求之苦的,并不是只有江南人民。山东梁山泊的叛乱,就是因渔民反抗渔船被课税金而爆发的。

  方腊之乱是当时最大规模的叛乱事件;除此之外,全国各地也频频发生反政府的暴动。 陈舜臣十八史略(共五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